佛弟子文庫

一犯到這兩大禁忌,這個人就不是善知識了

淨界法師  2015/04/1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一犯到這兩大禁忌,這個人就不是善知識了

我們在研究菩薩戒法的時候,你一定要掌握兩個重點:第一個是它表層的規範,第二個是它深層的精神。

預記末法: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潛匿奸欺,稱善知識,各自謂已得上人法,詃惑無識,恐令失心,所過之處,其家耗散。】

這以下是佛陀的預言,說:在我(佛陀)滅度之後,到了末法時代,五濁惡世、魔強法弱的時候,這些妖邪的精靈、妖魅、邪人,就開始出來活動了。這些惡人出來活動,是以什麼方式呢?

是「潛匿奸欺,稱善知識」,他把心中欺詐、欺誑之心,把它隱藏起來,表面上裝出一副大善知識的樣子,每一個人都自己認為自己得上人法。說:我是某某的古佛轉世、某某菩薩轉世…。他為什麼把自己的生命抬高了呢?他的目的就是要「詃惑無識,恐令失心」。無識就是說,他對佛法的知見、他對佛法諸法因緣生的道理,沒有很深刻的體驗。

詃惑,「詃」就是這個人,他會經常談論吉凶禍福,說你這個人,什麼時候會發生什麼災難、什麼時候會有什麼樣的病痛…以這樣一種吉凶禍福的口氣,來迷惑這些沒有知識的人。

那當然這個人也搞不清楚生命的緣起,也不知道世間上果報是有因果的,他也搞不清楚,就「恐令失心」。他就被這恐怖的言詞,失掉了一種正確的判斷力,六神無主啦;尤其一個人遇到病痛、遇到災難現前的時候,他更是六神無主。在這種情況之下,這個人以善知識的姿態出現,妄談吉凶,結果呢,「所過之處,其家耗散」,這個人所到之處,眾生為了要消災免難,就把金錢供養出去,結果整個財富就要耗盡了。

這裡的盜戒,它的一個深層意思,我們看後面的經文,他不單是偷盜財物,他是「偷取佛法,販賣如來」,這個過失是比較重的,後文會講到。

我們先做一個簡單說明──只要是在世間上出現一個佛教的善知識,不管他是哪一個宗派,有兩個共同的原則是不可以犯的,兩大禁忌(一犯到這兩個重要的標準,這個人就不是善知識了):

第一、一個善知識不能夠自我膨脹─妄談自己個人的修證。比方說,他在大眾場合宣揚他自己持戒修苦行的善法,更嚴重的是宣談自己個人的果證,這是佛教的大忌,因為你個人的修證,你談出來有什麼用呢?佛教的理論是諸法因緣生,我們把法門提出來,每一個人依照法門去修持,他就能夠離苦得樂。如果我們妄談個人的修證,產生個人的盲目崇拜,使令整個學佛的焦點,就失去它的焦點,大家不是在學佛法,是在學你個人的行為,這對整個佛教來說,不是好事情。所以一旦是在自我膨脹,這個就是有問題。

第二、顛倒說法─法說非法、非法說法。一個善知識絕對不能夠在公開場合,妄論感應神通、吉凶禍福,不可以的!因為你這樣子,會讓大家產生一種向外攀緣的心。

佛教的根本思想就是--迴光返照,向內安住的。法師的責任就是--弘護正法,開人智慧,開啟他人心中的光明。

自我膨脹跟顛倒說法,都有誤導眾生的過失,把眾生誤導到另外一個方向去,所以在後文說:偷取佛法,販賣如來,這一部分佛陀發揮的比較多,有很深重的教誡。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前世吝於法施,今生得愚昧無知之報

唐朝法雲法師,雁門趙氏之子,天性淳樸、老實善良,對...

這才是有大善根的畜生

墮畜生道,你也聞不到佛法。除非有大善根的墮到畜生道...

如何去報佛恩?

問: 如何去報佛恩? 大安法師答: 要思惟佛對我們的...

沒有聽到佛法,人生就不能解脫

佛陀告訴我們:一切修行人都要牢牢的記住,你步入修行...

年紀大了就不要研究教理嗎

有一種錯誤的說法:你年紀輕體力強,應該研究教理;如...

度化眾生,要有緣才行

佛陀時代的城東老母是釋迦牟尼佛之鄰居,佛祖雖是無緣...

阿難的總持因緣

一天,佛陀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比丘們興起這樣的疑...

淨土宗善知識的標準

淨業善知識首先要知見正確,具足信、願、行三資糧。對...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大藏經】【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大藏經】【註音版】佛前上供儀

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

以生死大事為急

省庵祖師曾經寫一封信給茅靜遠居士,師對茅靜遠居士這...

惜福與培福

人們生活是依靠財產,對於已有的財產,就謹慎保守,好...

心律法師:生活中沒有那麼多的如果

不少人面臨困境的時候,會對未來產生懷疑,從而影響到...

略述在家戒律的現代意義

在這個科技與經濟高速增長的現代社會,人類的物慾也在...

善擇正法

當摩竭提國的頻婆娑羅王得知佛陀來到善住天寺祠祀林中...

27件會讓自己開心的事

引導語: 人們看慣了日昇月落,春秋代序;習慣了一年...

為父母供養令脫惡趣

佛陀時代,羅閱祇國有位那捨長者,心地非常仁慈,經常...

但自觀身行,若正若不正

為什麼我們天天來念佛,模擬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知...

念佛和八十八佛哪種懺悔力量大

問: 念佛需要拜八十八佛懺悔業障嗎?不是至心念佛能...

忘恩的人很損自己的福報

福報來自一顆歡喜付出的心,也來自報恩的心。一個人懂...

如何判斷犯邪淫戒的輕重

第三個,犯戒輕重。 非己妻入道,什麼叫入道呢?就是...

真正的快樂不是在外面

佛經常常講要少欲知足,知足常樂。慾望就是煩惱的表現...

禪是佛心,這句名號就是阿彌陀佛的心

問: 有師父提倡禪淨雙修,強調戒定慧,主張打坐,要學...

《法華經》中的七種比喻

《法華經》是佛教的重要經典,被佛教界稱為經中之王,...

在這世間我們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主

依佛法看,怎麼樣才快樂?少欲才能夠滿足,隨緣才能自...

真正明智的富貴之人

有一天,波斯匿王前往佛陀所在的精舍,頂禮佛陀之後向...

【佛教詞典】思

(術語)心所法名,俱舍七十五法中十大地法之一。唯識...

【佛教詞典】紺蒲

(植物)果名。赤而圓,有三約之橫文,佛頸成此相謂之...

【視頻】姬玉居士《弘一大師格言別錄講記》

姬玉居士《弘一大師格言別錄講記》

【視頻】淨界法師《心中的憶念能對生命起引導作用》

淨界法師《心中的憶念能對生命起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