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應法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應法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拘類法治處。彼時,佛告諸比丘:「謂今此世間,如是淫、如是欲、如是愛、如是樂、如是喜,但不愛不念法敗壞,愛法念增;彼如是淫,如是欲,如是愛、如是樂、如是喜,而令不善法轉增,愛善法轉減。我法甚深,難見難覺、難了難知。如是,我法甚深,難見難覺、難了難知,而令今不愛善法減,愛善法增,與此四法相應,世間有此。云何為四?有與法相應,現在樂、後受苦報;有法與相應,現在苦、後受樂報;有法與相應,現在苦、後受苦報;有法與相應,現在樂、後受樂報。

「云何法相應,現在樂、後受苦報?或有一自樂歡喜行於殺,因殺以為樂、以為喜;彼喜彼歡喜不與取、淫欲、行妄言至邪見,因邪見以為喜、以為樂;此如是身樂、意樂,不善為不善,亦不成神通,不至等道,不與涅槃相應。此法相應,現在樂、後受苦報。

「云何法與相應,現在苦、後受樂報?或有一自苦行不樂行棄於殺,因棄殺,以為苦、以為不喜;彼自行苦,不喜行不與取、淫欲、行妄言至邪見,因棄捨邪見為等見,以為苦、以為不喜;如是身行苦、意行苦,善為善,成神通至等道,與涅槃相應。與此法相應,現在苦、後受樂報。

「云何法相應,現在苦、後受苦報?或有一自行苦自不喜行於殺,因殺故,以為苦、以為不喜;彼自苦,自行不喜不與取、淫欲、行妄言至邪見,因邪見有不樂、有不喜;如是身行苦、意行苦,不善受不善,不成神通不至等道,不與涅槃相應。此法相應,現在苦、後受苦報。

「云何法相應,現在樂、後受樂報?或有一自行樂,自行喜棄於殺,因棄殺,以為樂、以為喜;彼喜彼樂,不與取、淫欲、行妄言至邪見棄捨離,因棄捨離邪,以為樂、以為喜;如是身樂行、意樂行,行善為善,成神通至等道,與涅槃相應。此法相應,現在樂、後受樂報。謂彼此法相應,現在樂、後受苦報,非是慧慧者說,不知如真;與此法相應,現在樂、後受苦報,彼如是不知如真,彼行不棄。彼行不棄故,不愛不樂法轉增,愛法轉減,猶若阿摩尼藥,色具足、香具足、味具足,彼雜於毒,有人有患便飲之。彼飲可口,飲時不住咽,飲已變為非藥。如是與此法相應,現在樂、後受苦報,非智慧;無慧故,不知如真。與此法相應,現在樂、後受苦報,彼不知如真,彼行不棄。彼行不棄者,不愛不樂法轉增,愛法樂法轉減,此法非智慧。謂應此法,現在苦、後受樂報,非智慧;非智慧,不知如真。與此法相應,現在苦、後受樂報,彼不知如真,亦不行彼棄捨彼。不行棄捨者,不愛不樂法轉增,愛喜法轉減,此法非智慧。彼法相應,現在苦、後受苦報,非智慧非智慧。與此法相應,現在苦、後受苦報,不知如真,彼行不棄。彼行不棄者,不愛不樂法轉增,愛法樂法轉減,猶若大小便雜毒已,有人有病而取飲之。彼飲時,咽苦不下及臭無味,飲時壞咽,飲已變為非藥。如是應此法,現在苦、後受苦報,不知如真。謂應此法,現在苦、後受苦報,彼不知如真,彼行不棄捨。彼行不棄捨已,不愛不喜法轉增,愛喜法轉減,此法非智慧。謂應此法,現在樂、後受樂報,非智慧慧者所說,不知如真。應此法,現在樂、後受樂報,彼不知如真,彼不行棄捨離。彼不棄不捨離,不愛不喜法轉增,愛喜法轉減,此法非智慧。

「彼行法知如真,彼不行法知如真,彼行法知如真,彼不行法知如真者,未行法當行,應行法當不行。彼未行經當行,應行法當不行者,不善法轉增,善法轉減,此法非智慧。謂彼應此法,現在樂、後受苦報,智慧慧者所說,知如真。彼應此法,現在樂、後受苦報,彼如是知如真,彼不行彼棄捨離。不行棄捨離已,彼便不行棄捨離,不善法減,善法轉增,此法智慧。謂彼應此法,現在苦、後受樂報,是智慧慧者所說,知如真。彼應此法,現在苦、後受樂報,彼如是知如真,彼行彼不棄。不行不棄捨已,不愛不喜法轉減,愛喜法轉增,此法是智慧。猶若大小便種種藥草雜,有人有患取飲之。彼飲時不住咽,飲時壞咽,飲已應如藥法。如是應此法,現在苦、後受樂報,是智慧慧者所說,知如真。謂應此法,現在苦、後受樂報,彼如是知如真,彼行不棄捨。彼行不棄捨已,不愛不喜法轉減,愛喜法轉增,此法是智慧。謂彼應此法,現在苦、後受苦報,是智慧慧者所說,知如真。謂應此法,現在苦、後受苦報,彼如是知如真,彼不行棄捨離。不行棄捨離已,不愛不喜法轉減,愛喜法轉增,此法是智慧。謂應此法,現在樂、後受樂報,是智慧慧者所說。謂應此法,現在樂、後受樂報,彼如是知如真,彼行不捨離。彼行不捨離已,不愛不喜法轉減,愛喜法轉增,此法是智慧。猶若酥蜜種種藥雜,有人有病取便飲之。彼飲利咽,飲時不住咽,飲已應如藥法。如是應此法,現在樂、後受樂報,是智慧慧者所說,知如真。謂應此法,現在樂、後受樂報,彼如是知如真,彼行不捨離。彼行不捨離已,不愛不念法轉減,愛念法轉增,此法是智慧慧者所說。彼行法已知如真,不行法已知如真,彼行法知如真,不行法知如真,不行法便不行,應行法當行。彼不行法便不行,應行法當行者,不善法轉減,善法轉增,此法是智慧慧者。應此四法,世間有此說,此者是所因說。」

佛如是說。彼諸比丘,聞世尊所說,歡喜而樂。

佛說應法經


上篇:佛說意經

下篇:佛說分別佈施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阿含部目錄

【註音版】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嘉興藏流通本)...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

【註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佛說薩鉢多酥哩踰捺野經

佛說薩鉢多酥哩踰捺野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

佛說善生子經

佛說善生子經 西晉沙門支法度譯 聞如是: 一時,眾祐...

佛說瞿曇彌記果經

佛說瞿曇彌記果經 宋三藏法師慧簡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

佛說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佛說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

佛說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諸法集要經

諸法集要經卷第一 觀無畏尊者集(總二千六百八十四頌)...

樂邦文類

樂邦文類序 昔善逝愍群生之旋復於諸苦趣也。指樂邦令...

佛說越難經

佛說越難經 西晉居士聶承遠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波...

【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

(印光大師校印版本)...

得無垢女經

得無垢女經(一名論義辯才法門)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

佛說勝義空經

佛說勝義空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

【註音版】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薩曇分陀利經

薩曇分陀利經一卷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佛在...

【佛教詞典】心性本淨

【心性本淨】 p0352 瑜伽五十四卷三頁云:又復諸識,自...

【佛教詞典】八萬四千法門

眾生有八萬四千塵勞,對治之則成八萬四千法門。或曰教...

20道美容養生素食湯

1、雙蓮百合圓肉湯 安神,健身,預防心悸失眠 材料:蓮...

印光大師《印造經像之功德》

眾生沉淪於苦海,必賴慈航救濟,而後度脫有期。佛法化...

修雖有三,成功則一

經云: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

持名念佛雖易,亦須真信切願

《解》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

第八識就像是一個急速的水流,不常又不斷

『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

衣食之中無道心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

你是快樂的時間多,還是痛苦的時間多

【阿難!譬如有人,談說酢梅,口中水出,思踏懸崖,足...

米老大的故事

修行即要時時保持這份靜的境界,不管什麼境界,我們都...

一念攀緣心到底是怎麼生起的

佛陀先征問阿難尊者當下這一念攀緣心到底是怎麼生起的...

怎麼才是清淨的佈施

云何菩薩其施清淨?若諸菩薩殟波陀慳。 前面是講廣大,...

調適四大,除眾病的方法

有師言: 常止心足下,莫問行住寢臥,即能治病。所以者...

自己為自己負責

在南傳佛教中,出家人,早晚要用這麼一段話:我們不能...

【視頻】《心經》清慧法師

《心經》清慧法師

【視頻】朝時課誦

朝時課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