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應法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應法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拘類法治處。彼時,佛告諸比丘:「謂今此世間,如是淫、如是欲、如是愛、如是樂、如是喜,但不愛不念法敗壞,愛法念增;彼如是淫,如是欲,如是愛、如是樂、如是喜,而令不善法轉增,愛善法轉減。我法甚深,難見難覺、難了難知。如是,我法甚深,難見難覺、難了難知,而令今不愛善法減,愛善法增,與此四法相應,世間有此。云何為四?有與法相應,現在樂、後受苦報;有法與相應,現在苦、後受樂報;有法與相應,現在苦、後受苦報;有法與相應,現在樂、後受樂報。

「云何法相應,現在樂、後受苦報?或有一自樂歡喜行於殺,因殺以為樂、以為喜;彼喜彼歡喜不與取、淫欲、行妄言至邪見,因邪見以為喜、以為樂;此如是身樂、意樂,不善為不善,亦不成神通,不至等道,不與涅槃相應。此法相應,現在樂、後受苦報。

「云何法與相應,現在苦、後受樂報?或有一自苦行不樂行棄於殺,因棄殺,以為苦、以為不喜;彼自行苦,不喜行不與取、淫欲、行妄言至邪見,因棄捨邪見為等見,以為苦、以為不喜;如是身行苦、意行苦,善為善,成神通至等道,與涅槃相應。與此法相應,現在苦、後受樂報。

「云何法相應,現在苦、後受苦報?或有一自行苦自不喜行於殺,因殺故,以為苦、以為不喜;彼自苦,自行不喜不與取、淫欲、行妄言至邪見,因邪見有不樂、有不喜;如是身行苦、意行苦,不善受不善,不成神通不至等道,不與涅槃相應。此法相應,現在苦、後受苦報。

「云何法相應,現在樂、後受樂報?或有一自行樂,自行喜棄於殺,因棄殺,以為樂、以為喜;彼喜彼樂,不與取、淫欲、行妄言至邪見棄捨離,因棄捨離邪,以為樂、以為喜;如是身樂行、意樂行,行善為善,成神通至等道,與涅槃相應。此法相應,現在樂、後受樂報。謂彼此法相應,現在樂、後受苦報,非是慧慧者說,不知如真;與此法相應,現在樂、後受苦報,彼如是不知如真,彼行不棄。彼行不棄故,不愛不樂法轉增,愛法轉減,猶若阿摩尼藥,色具足、香具足、味具足,彼雜於毒,有人有患便飲之。彼飲可口,飲時不住咽,飲已變為非藥。如是與此法相應,現在樂、後受苦報,非智慧;無慧故,不知如真。與此法相應,現在樂、後受苦報,彼不知如真,彼行不棄。彼行不棄者,不愛不樂法轉增,愛法樂法轉減,此法非智慧。謂應此法,現在苦、後受樂報,非智慧;非智慧,不知如真。與此法相應,現在苦、後受樂報,彼不知如真,亦不行彼棄捨彼。不行棄捨者,不愛不樂法轉增,愛喜法轉減,此法非智慧。彼法相應,現在苦、後受苦報,非智慧非智慧。與此法相應,現在苦、後受苦報,不知如真,彼行不棄。彼行不棄者,不愛不樂法轉增,愛法樂法轉減,猶若大小便雜毒已,有人有病而取飲之。彼飲時,咽苦不下及臭無味,飲時壞咽,飲已變為非藥。如是應此法,現在苦、後受苦報,不知如真。謂應此法,現在苦、後受苦報,彼不知如真,彼行不棄捨。彼行不棄捨已,不愛不喜法轉增,愛喜法轉減,此法非智慧。謂應此法,現在樂、後受樂報,非智慧慧者所說,不知如真。應此法,現在樂、後受樂報,彼不知如真,彼不行棄捨離。彼不棄不捨離,不愛不喜法轉增,愛喜法轉減,此法非智慧。

「彼行法知如真,彼不行法知如真,彼行法知如真,彼不行法知如真者,未行法當行,應行法當不行。彼未行經當行,應行法當不行者,不善法轉增,善法轉減,此法非智慧。謂彼應此法,現在樂、後受苦報,智慧慧者所說,知如真。彼應此法,現在樂、後受苦報,彼如是知如真,彼不行彼棄捨離。不行棄捨離已,彼便不行棄捨離,不善法減,善法轉增,此法智慧。謂彼應此法,現在苦、後受樂報,是智慧慧者所說,知如真。彼應此法,現在苦、後受樂報,彼如是知如真,彼行彼不棄。不行不棄捨已,不愛不喜法轉減,愛喜法轉增,此法是智慧。猶若大小便種種藥草雜,有人有患取飲之。彼飲時不住咽,飲時壞咽,飲已應如藥法。如是應此法,現在苦、後受樂報,是智慧慧者所說,知如真。謂應此法,現在苦、後受樂報,彼如是知如真,彼行不棄捨。彼行不棄捨已,不愛不喜法轉減,愛喜法轉增,此法是智慧。謂彼應此法,現在苦、後受苦報,是智慧慧者所說,知如真。謂應此法,現在苦、後受苦報,彼如是知如真,彼不行棄捨離。不行棄捨離已,不愛不喜法轉減,愛喜法轉增,此法是智慧。謂應此法,現在樂、後受樂報,是智慧慧者所說。謂應此法,現在樂、後受樂報,彼如是知如真,彼行不捨離。彼行不捨離已,不愛不喜法轉減,愛喜法轉增,此法是智慧。猶若酥蜜種種藥雜,有人有病取便飲之。彼飲利咽,飲時不住咽,飲已應如藥法。如是應此法,現在樂、後受樂報,是智慧慧者所說,知如真。謂應此法,現在樂、後受樂報,彼如是知如真,彼行不捨離。彼行不捨離已,不愛不念法轉減,愛念法轉增,此法是智慧慧者所說。彼行法已知如真,不行法已知如真,彼行法知如真,不行法知如真,不行法便不行,應行法當行。彼不行法便不行,應行法當行者,不善法轉減,善法轉增,此法是智慧慧者。應此四法,世間有此說,此者是所因說。」

佛如是說。彼諸比丘,聞世尊所說,歡喜而樂。

佛說應法經


上篇:佛說意經

下篇:佛說分別布施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阿含部目錄

【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佛說尼拘陀梵志經

卷上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精舍。...

佛說釋摩男本四子經

佛說釋摩男本四子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

佛說戒德香經

佛說戒德香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三摩竭經

佛說三摩竭經 吳天竺沙門竺律炎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摩訶迦葉度貧母經

佛說摩訶迦葉度貧母經 宋於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

【註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說五無返復經

佛說五無返復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爾時佛在祇樹精舍,...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卷上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

佛說猘狗經

佛說猘狗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

佛說老母經

佛說老母經 僧祐錄雲闕譯人名今附宋錄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佛說心明經

佛說心明經...

大方廣師子吼經

大方廣師子吼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聞:...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佛教詞典】大悲闡提

指具足大悲心的菩薩,因他們發願眾生度盡方成佛道,而...

【佛教詞典】乞灑

悉曇字 (ksa)。悉曇五十字門之一,四十二字門之一。...

「無住心」乃吾人安身立命之處

昨夜夢中,任是富貴榮華、悲欣憂苦;清晨醒來,如幻如...

苦瓜變甜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聖。 師父拿出一個苦瓜,對弟子們...

業是搞不完消不完的

我們過去造的業,無量無邊,無始以來,哪搞得完呢?你...

功夫用到純熟程度,那種境界是不思議的享受

今天,我們能在這個道場用功辦道,首先要想想慧可祖師...

比丘為塔作棖因緣

過去在竺叉尸羅國有一座塔寺,波斯匿王時期,門柱被火...

受持五戒的利益和意義

五戒的受持 受持五戒是盡形壽受持,非一日一夜受持而...

佛學之宇宙論——九地

依三界施設九地,欲界一地,色界四禪分為四地,無色界...

心志專一 事有所成

年輕時的慧遠禪師喜歡四處雲遊。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

弘一大師《佛法十疑略釋》

欲挽救今日之世道人心,人人皆知推崇佛法,但對於佛法...

本煥老和尚簡介

本煥禪師生平 本煥禪師(公元一九零七年 ),俗姓張,...

三聲佛號的感應

時常會想起一件事,感覺很不可思議,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為什麼你發了菩提心會退轉呢

他發了菩提心以後做些什麼事呢?出家修道。所以他就放...

【視頻】《佛說長阿含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長阿含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普賢十大願(佛光山早晚課)

普賢十大願(佛光山早晚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