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施戒得名利

2010/07/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佛陀住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說法已經有一段日子了。一天清晨,佛陀正在園中經行,一位容貌莊嚴殊妙的天子來到佛前,恭敬的向佛陀頂禮後,說偈問道:

如何獲得好名聲?如何獲得廣大財?

如何獲得名流傳?如何獲得善友親?

佛陀也以偈語回答天子所問:

持戒能得好名聲,布施可得廣大財,

真誠實語名流傳,恩惠普施善友親。

天子聽聞佛陀宣說的法義,歡欣喜悅,再次頂禮佛陀。

善名美譽、財貨利祿,為世人所喜愛,也為天人所求。一個人如果能夠奉行佛陀所說的布施、持戒、不妄語的教示,必定能在今生後世獲得廣大的利益,得到無盡的善法功德。所謂「布施如播種,善心如禾苗」,有播種必然有收成,這是千古不變的因果定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何謂「八解脫」

八解脫,在沒有修成就的時候,叫做八背捨;修成功了的...

犯邪淫戒後,信願持名還能往生嗎

問: 請問犯五戒中邪淫戒的在家居士信願持名能往生嗎?...

勝利之道

從前,有一個青年在家人的幫助下開了一家客棧。由於青...

當今學佛者應如何善用其心

降伏其心 有些人看來不貪,其實是他貪不到,所以就表現...

佛門戒律中的「三聚淨戒」

《菩薩戒義疏》云三聚戒:聚、集也,戒、禁戒。此三種...

生活跟修行不能分開

大家學佛,不可以將生活跟修行分兩部分,其實不是的。...

星雲大師:為何要學習

學無止境!人生該學習的事情太多了,所以,生命本身即...

把禪的理論落實到日常生活中

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有佛性。但是,大家並不懂得如...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註音版】八大人覺經

八大人覺經...

靈祐禪師開山記

靈祐禪師在百丈懷海禪師座下開悟後,在寺院裡擔任典座...

在妄想上面又加了一層妄想

今天,第二個七又下來兩天了。打七期間就是在用功辦道...

虱子是什麼做的

有一天蘇東坡和秦少游在一起吃飯,兩個人因為才華都很...

朗然比丘尼三見極樂而預知時至往生

朗然比丘尼,俗姓沈,浙江嘉興縣人。年十八歲時,見到...

在宗門下得了好處的人,那不是學來的

宗門下講規矩,講用功,達到悟處。為什麼這麼說呢?比...

「敦倫盡分」與「百不管」該如何融會貫通

問: 師父您好,印祖三十二字修行綱領中有敦倫盡分,...

往生大事,敗在懈怠

當你的懈怠放逸佔了上風的時候,他的整個身心狀態,這...

出家真正的利益在哪裡

原文: 古德云:最勝兒,出家好。俗有恆言曰:一子出家...

臨終正念需要有引導力

引導力。就是憶念淨土,欣求極樂。 從小乘的角度,他只...

就這麼一個功德,百千萬劫不墮三途

在《佛說華聚陀羅尼經》上,佛又說了這麼一段話。佛言...

三個方面檢驗是否已離開妄想

每一個因緣都可以修功德,不一定是在順境才修學。逆境...

從外道場轉移到內道場

智者大師勉勵我們所有的大乘修學者,我們應該從緣修提...

佛陀的感應之道

感應的事相、事蹟,可能我們還多多少少會感受到,叫感...

忍辱波羅蜜與阿Q精神

當你碰見一個人無理的咒罵你、譭謗你,也許與你素無瓜...

背誦《華嚴經》口放光明

根據《續高僧傳》記載,魏武陵王東下以後,令他的弟弟...

【推薦】多一份理解與寬容,少一份暴躁與氣惱

美國心理學家做了這樣一項實驗:他們把生氣人的血液中...

【佛教詞典】葛藤禪

(術語)大慧武庫曰:雪居舜老夫,常譏天衣懷,說葛藤...

【佛教詞典】三種普賢

(名數)一實相普賢,本地之理體也。二究竟普賢,以智...

【視頻】妙境法師《維摩詰所說經》

妙境法師《維摩詰所說經》

【視頻】慧律法師《楞嚴經》同分妄見 別業妄見

慧律法師《楞嚴經》同分妄見 別業妄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