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師誠,字心友,號蘭渚,浙江吳興縣人。有一天,他父親夢見太陽的光芒照耀在窗戶上,醒來之後,張師誠降生。
張師誠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他侍奉父親以孝順聞名。少年時即參加科舉考試及第,曾多次擔任各地方的首長。
後來任江蘇巡撫時,見到蘇州城的殺業很重,屢次提出告示,規勸戒殺。每次遇到有放生河的地方,就頒佈嚴禁捕魚的禁令。他任職期間從不宴請客人,不殺生。
張師誠長年持齋奉持佛法,專心修學淨土法門,自號「一西居士」。清道光八年,也就是西元一八二八年,張師誠年六十歲,告老還鄉,居住在一間寂靜的小屋子裡,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極樂淨土,一年後往生。臨命終時,其課誦《阿彌陀經》後,才舉佛號稱念至第五句,即安然寂靜地往生了。
編者按
張師誠居士是我們在家在職修行人學習的好榜樣。雖然身居要職,公務繁忙,卻完全沒有妨礙他精進專修淨土的行持。他不僅自度,也積極地度他,勸導大眾往生淨土。他揀擇了過去聖人們的淨土論說,編輯成《徑中徑又徑》一書流通,並在此書的最後附上淨土警策切要。
今分享其中七段,供養大家一起體悟學習:
一、宿世以來的佛緣,使我們今日能夠識得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應當盡此一生如火急般地向西方淨土歸去。如果不向此生拚命地求生極樂世界,恐怕墮入無明而再度落入輪迴的胞胎之中。
二、才一提起佛號則煩惱眾魔不斷地來侵撓,要如何降伏妄念而達到一心呢?只要口念佛號耳朵細聽,心念要和手中所持的念珠相應,一字一句心中寂靜、清楚明白地念去。
三、要完全地拋棄名聞利養和悲歡離合之事,把了生死看成自己最切要的一件事。想要斬斷恩愛的繩索就要憑著智慧之劍,蓮池大師的七筆勾應當要看千萬回。
四、乘著阿彌陀佛的大願船度脫塵世的生死輪轉,心中還要平等地生起自利利他的念頭。發願到極樂淨土暫時棲息,等羽毛豐滿後即還娑婆度化眾生。
五、執持佛號無有間斷、誓願不改初心,尤其是在臨命終時要能夠一念融入阿彌陀佛。引以為戒於蘇東坡先生,臨命終時未能著力,不能往生西方,實在是令人嘆息!
六、最怕臨命終時神識昏迷,若非平日深信切願專一念佛,哪裡有資糧能夠助我們往生西方。
七、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念佛念到一心時,心念與阿彌陀佛相合,臨命終時自然有佛來相迎。(張師誠自註:眾生本具佛性之力,信願念佛之力與阿彌陀佛慈光攝取眾生之力,念到一心不亂,三力合一,此心此性,恢復到最初的本來面目,與阿彌陀佛融成一片,臨命終時,自然能夠見佛接引。)
《淨土聖賢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