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玄奘之路

2022/07/2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十集:歸心似箭

公元643年的夏天,結束了留學生涯的玄奘,行走在帕米爾高原上,印度已經被遠遠拋在身後,他即將返回闊別十七年的大唐。由於有印度國王的大力支持,玄奘本來可以乘船從海路返回中國,海路可以避免舟車勞頓,又可以節省很多時間,然而玄奘依然選擇了陸路。十七年前,他和高昌國王有一個不見不散的約定。

公元627年,孤身一人的玄奘穿越大唐的邊境來到高昌國,高昌王麴文泰與玄奘結為兄弟,並以舉國之力支持玄奘西行。兩人約定,玄奘從印度歸來首先在高昌講經三年,在回到大唐之前,玄奘必須到高昌履行自己的諾言。在大峽谷中走了七百多里,到達波謎羅川,東西長一千里,南北寬一百多里,狹窄的地方,不超過十里。在世界探險史上,玄奘是第一個記錄帕米爾高原的人,古代中國人稱帕米爾高原為蔥嶺。蔥嶺以西就是遙遠的西方世界。

自絲綢之路開通以來,潛藏於帕米爾高原深處的通道,一直是東西方之間最重要的聯繫紐帶。現代學者認為,玄奘描述的波謎羅川就是絲綢之路上著名的瓦罕走廊,瓦罕走廊位於今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中國的交界地區,地理位置非常顯赫。在一千多年的時間裡,它一直是絲綢之路南道上的咽喉要地。

2005年,八十三歲的中國學者馮其庸,第三次來到帕米爾高原,根據玄奘的記載,又加上實地考察,馮其庸認為一千三百多年前,玄奘從印度東歸時,就是從明鐵蓋達阪進入今天的中國。明鐵蓋達阪的意思是一千隻羊的山口。《大唐西域記》中記載過一個悲壯的傳說,曾經有一個龐大的商隊因為暴風雪,而全部凍死在這裡。一千三百多年前,穿過海拔四千七百多米的明鐵蓋達阪,玄奘進入西域地界。

出了大川之後,登危履險,到達朅盤陀國。朅盤陀國位於中國最西部的塔什庫爾幹縣境內。根據玄奘記載,這裡曾經發生過一個美麗的故事。一個中國公主遠嫁波斯,由於戰火而不得不滯留,娶親的隊伍在山嶺上建城築堡,從此在這裡繁衍生息。城堡依山而建,至今還保留著當年居住的痕跡。從山頂俯視,河流蜿蜒而過,城堡下面正是絲綢之路古道,塔什庫爾幹的意思是「石頭城」。這座保留到今天的石頭城遺址,就是當年朅盤陀國的都城,古城內散佈著巨大的石塊,寺院和官署的輪廓依稀可見,玄奘在塔什庫爾幹停留了二十多天,離開石頭城之後不久,東歸的隊伍遇到了強盜。

根據《大唐西域記》提供的信息,這一帶的秩序不是很好,人們性情急躁暴烈,習俗中慣於欺詐,公然進行搶劫。頂風冒雪,一路跋涉,玄奘終於走出了帕米爾高原。在今天的新疆喀什一帶,一個意外的消息震驚了玄奘並且徹底改變了他的行程。一個高昌的商人告訴玄奘,高昌王麴文泰早已去世,高昌國如今是大唐的西州。

三年前,當玄奘仍然滯留印度的時候,高昌和大唐的關係突然陷入僵局。麴文泰與西方的突厥人聯盟,共同對抗大唐,企圖控制絲綢之路。高昌王沒有想到的是,崛起的大唐早已非往日可比。大漠不再是難以逾越的屏障,大唐騎兵如暴風一般西渡流沙。麴文泰明白,他已犯下不可彌補的錯誤,國家的滅亡已成定局。史書記載,王宮中的麴文泰驚懼而死,高昌國不戰而降。國王離世,兄弟之約已成往事。我決定從絲綢之路南線,直接返回大唐。東歸的隊伍開始南下,進入一望無際的大沙漠。

公元643年的冬天,玄奘抵達西域著名的佛國于闐。于闐素來崇信佛教,玄奘在這裡受到了熱情的接待,但是玄奘的內心並不安寧。在即將踏上國土之前,他必須取得大唐的統治者太宗皇帝的諒解。十七年前,玄奘為了求法,違抗陛下的命令私自出國,浩浩流沙,巍巍雪嶺,中間經歷五萬餘裡。雖然危難重重,但仰仗陛下的天威,所幸沒有遇到太大的阻礙。

玄奘給唐太宗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派人送往長安,他在信中坦然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又將取經的功勞歸於太宗本人。十七年的經歷告訴他,沒有朝廷的支持,一切都寸步難行。在于闐等待期間,玄奘詳細記錄了這個國家的風土人情。

都城以西,一百五六十里,大沙漠的正路中間有一些土丘,據當地人說是老鼠的墳墓,行路經過的人都要下馬叩拜。根據玄奘的記載,古代于闐人似乎崇拜老鼠,這聽起來更像是天方夜譚。1900年,斯坦因在于闐一座廢棄的佛寺發現一塊木板。木板上畫著一個鼠頭人的半身像,頭戴王冠。斯坦因認為鼠頭人就是玄奘記載的眾鼠之王。

《大唐西域記》裡,記載了一個美麗的神話,講述一群老鼠如何在一場戰爭中拯救了于闐。這個赫赫有名的探險家解釋說,如果沒有玄奘的記載,木板上的圖案是很難理解的。二十世紀初期,探險家們前仆後繼地進入西域,斯坦因就是其中之一。這個匈牙利人,先後三次從印度進入西域,他的行動指南就是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在古代于闐的沙漠中,他尋覓著玄奘的腳步,在黃沙掩埋的廢墟中,發現了大量的文物。今天這些文物大都保存在大英博物館。玄奘在于闐一邊整理佛經和佛像,一邊訪問考察,他在等待來自大唐宮廷的消息。

于闐是著名的佛國,隔帕米爾高原與印度相望。歷史學者認為,佛教傳入西域最先到達的地方是古代于闐。玄奘簡明扼要地記載了于闐聞名於世的三種特產:地毯,玉石和絲綢。在新疆的和田市,這些傳統仍然可以看到。一千三百多年後,和田人仍然在用手工的方法編織地毯,而和田玉直到今天依然價值連城。絲綢之路上最為有名的關口玉門關的名稱就是來源於這裡的玉石。

關於絲綢在于闐的起源,玄奘記載了一個神奇的傳說。一個來自東國的公主,將蠶種私藏在高聳的髮髻裡,騙過了守衛而帶入于闐。1900年,斯坦因發現的一個木版畫,似乎又印證了玄奘的記載。斯坦因解釋,侍女用手指著髮髻,表明蠶種所藏之處。中間籃子裡裝的正是蠶繭。在斯坦因眼裡,玄奘既是嚮導又是精神偶像。在于闐停留的日子裡,玄奘一直備受煎熬。半年之後,大唐的特使終於到來了。特使帶來了唐太宗的旨意,玄奘沒有想到,唐太宗不但沒有問罪於他,而且安排好了歸國的行程。

公元644年的夏天,玄奘的隊伍準備行裝離開于闐,向著東方的長安進發。從尼雅向東進入大沙漠地帶,風動沙流,地無水草,行人走過之後不留任何痕跡很容易迷路。離開于闐之後,東歸的隊伍沿著塔克拉瑪幹沙漠南部的邊緣前行。這一帶曾經繁衍過一個又一個充滿了傳奇色彩的綠洲小國。但是當玄奘到達的時候,只有荒無人煙的大漠。流沙中沒有道路,往來之人只能堆積死人遺骨作為標記。樓蘭故地,城池依然荒蕪。人煙斷絕,只剩下廢墟。過了樓蘭故地之後,生命的跡象開始慢慢出現,高大的胡楊矗立在沙漠邊緣,東歸的隊伍在胡楊林中穿行,他們已經到達大唐地界。敦煌就在前邊,迎接的大唐官吏已經奔馳在路上。

在敦煌,斯坦因的探險生涯達到了頂峰。他以玄奘的名義,從一個叫王圓籙的道士手裡騙走了一大批轟動世界的文物。在自己的著作中,斯坦因詳細地記錄了他是如何獲取王道士信任的。在中國,只要一談起玄奘,對方無論是學者還是文盲,我總是能與他談的很投機。玄奘一直是我的中國保護神,王道士顯然也喜歡聽我談論他。在一個滿是佛像的環境裡,我開始向王道士談起我對玄奘的崇拜。我盡可能細緻入微地描述玄奘漫長旅途中的風土人情。王道士的眼神最終流露出了一種近乎入迷的表情。

在二十世紀中國文物外流的狂潮中,敦煌藏經洞事件赫赫有名。斯坦因用了三十七個夜晚在敦煌的這個洞窟,運走一萬多卷經書寫本,五百多幅繪畫,兩百三十多捆手稿。在中國學術史上,這是極其悲慘的一頁。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次影響深遠的文物大掠奪竟然是以玄奘的名義進行的。當我們忙了一整天,離開王道士的那個洞窟時,我有機會與他就我們共同的偶像做了一次長談。我聲稱是玄奘的在天之靈讓我來拿走這批數目巨大的藏品。這些藏品有些可能與他到印度的朝聖活動有關。

公元664年的秋天,玄奘到達敦煌。今天敦煌以眾多的佛窟而名震天下,其中有一些壁畫,或多或少都與玄奘有關。根據斯坦因記載,虔誠的僧人曾經在這裡塑造過玄奘本人的塑像。《三藏法師傳》記載,玄奘在敦煌一瞥而過,他必須盡快見到大唐的皇帝。

公元645年剛剛到來的時候,玄奘終於回到了都城長安。由於行程大大提前,大唐的官員並不知情,然而玄奘歸國的消息早已傳遍了長安城,聞訊而來的百姓仍然堵塞了道路。十九年前,年輕的玄奘孤身一人離開了蕭瑟的長安城,十九年後,長安已日臻繁華,而玄奘也已界中年。

第二天,大唐宰相親自主持,長安城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留學印度期間,玄奘收集了大量的經典和佛教聖物。六百五十七部佛經,一百五十粒佛舍利,七尊珍貴的佛像。十九年的時間,五萬里行程,一百一十個國家,玄奘帶給大唐的是一筆難以估量的精神財富。在中國佛教史上,這是舉足輕重的一天。但是故事的主角卻並不在現場。據史料記載,玄奘一人安坐官舍,歷經磨難的玄奘明白,一時的風光很可能導致前功盡棄。

西行已經結束,他真正的事業還沒有開始,在數百里之外的洛陽,一個人正等待玄奘。這個人將決定玄奘的未來。

第十一集:嘔心瀝血

公元645年,大唐建國已經三十八年,在第二代皇帝唐太宗的統治下,帝國的事業蒸蒸日上,在都城長安以東的洛陽,軍隊正在集結,帝國的東部邊疆有叛亂發生,太宗皇帝決定御駕親征。就在這個時候,玄奘也急匆匆的趕到了洛陽。十九年的西行已經結束,所有的苦難和榮耀都成為往事,生命翻開了新的一頁,他有一個更為艱鉅的任務需要完成,這是一個龐大的計劃,沒有帝國的資助幾乎不可能實現,玄奘渴望得到大唐皇帝的支持。

在洛陽的宮殿,唐太宗召見玄奘。根據史料記載,玄奘和唐太宗之間的談話,持續了很長時間。唐太宗對初次見面的玄奘非常欣賞。然而皇帝對佛法似乎一點都沒有興趣,他更關心西域和蔥嶺以西的風土人情。太宗皇帝希望我寫一本書,將十九年西行的見聞記錄下來。對於佛教皇帝既不支持也不反對,但是唐太宗仍然答應以國家的名義支持玄奘自己的事業。

公元645年三月,玄奘返回長安,在唐太宗的支持下,他開始了自己龐大的佛經翻譯計劃。十九年前因為佛法混亂,玄奘拼著性命西行印度,十九年的辛苦和努力,其實都是為了這一天。在當時的中國,由於佛教典籍缺失,再加上翻譯過程中的曲解,對於佛法的爭論日益激烈,玄奘渴望將自己從印度帶回的梵文經卷翻譯成漢文,這或許是解決佛法混亂最好的方法。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個任務是何等的艱鉅。《瑜伽師地論》是玄奘最為看重的一部經典,梵文有四萬頌,漢譯佛經一般把一頌翻譯成四句,僅僅這一部經典就有十六萬句至少一百多萬漢字。玄奘從印度帶回典籍六百五十七部,翻譯任務之艱鉅,實在難以想像。

玄奘白天翻譯經卷,晚上還要抽出時間為皇帝寫書,這本書對唐太宗非常重要,也直接關係到玄奘的前途。自漢帝國消亡三百多年以來,統一的大唐又一次開始關注世界,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渴望恢復絲綢之路的新秩序。北方的突厥人已經歸順了大唐,但西方的突厥人仍舊威脅著絲綢之路的安定。大唐的皇帝迫切需要來自西方世界的信息。玄奘在西方遊歷了十九年,對那裡的風土人情很了解,而這正是唐太宗所需要的。玄奘網羅了一批大唐最優秀的高僧,根據各自不同的稟賦擔當相應的工作。這裡有精通梵語的人,也有漢文專家。有人負責潤色,有人專職記錄,有人正義,有人正字,還有一些來自朝廷的要員逐字監閱。根據相關資料記載,整個翻譯工作竟然有十道程序,分工之嚴謹細緻,令人驚嘆,而精通梵語和漢文兩門語言的玄奘本人則是整個翻譯工程的主持。《三藏法師傳》記載玄奘音詞清遠,言談雅亮,面對眾人,一坐就是很長時間。玄奘總結了幾百年以來的翻譯經驗,將直譯和意譯融會貫通,確立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翻譯風格。在佛經翻譯史上他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

公元646年七月,玄奘終於完成了唐太宗交付的任務,他詳細地記錄了西行十九年的行程,其中包括一百一十個親身經歷的國家,二十八個沒有到達但有傳聞的國家。這就是十二卷本的《大唐西域記》。一部被今天的學者們公認的稀世奇書。對於唐太宗而言《大唐西域記》來得正是時候,帝國的軍隊即將西征,這本記載詳細的書籍是最好的地理指南,一百三十八個國家,從歷史到地理,從都城大小到風俗禮儀,內容極其細密詳實。皇帝對玄奘褒獎有加,但是當玄奘請求皇帝為自己翻譯的經書作序時唐太宗並沒有答應。作為一個安邦治國的君王在對佛法沒有深刻理解的時候,他不會輕率地做出決定。

公元647年,玄奘幾乎將所有的時間都花費在翻譯上,作為總負責人,他不僅是第一個宣讀梵文原本的人,而且負責講解經文的含義。如果遇有翻譯上的疑難問題,他還得做出最後的評判。在中國佛教史上,對梵漢兩種語言都能熟練駕馭的玄奘肯定是第一人。根據史料記載,玄奘每天的睡眠時間不會超過四個小時。《三藏法師傳》記載,玄奘性情淡雅,不喜交友,進入翻譯現場之後,如果沒有朝廷的命令,從不中途離開。為了他摯愛的佛學事業,玄奘嘔心瀝血。

公元648年,當玄奘四十九歲的時候,他的事業發生了很大的轉機。這個幽靜的山谷,位於陝西省銅川市境內,距離西安不到一百公里。一千多年前,唐太宗的避暑之地玉華宮就建在這裡。在玉華宮,玄奘發現皇帝對佛法仍然沒有興趣。相反,皇帝建議玄奘脫掉袈裟輔佐朝廷,執著的玄奘奉上剛剛翻譯完成的《瑜伽師地論》,再次請求太宗為經書作序。這一次皇帝沒有斷然拒絕,轉機出現了。在玉華宮,唐太宗賜給玄奘一件價值百金的袈裟。最為重要的是皇帝終於答應為玄奘翻譯的經書作序。對於玄奘和大唐的佛教而言,這是一件舉足輕重的大事。

《大唐三藏聖教序》由唐太宗親筆書寫,總共七百八十一字。大唐的皇帝不僅敕封玄奘為佛門領袖,而且第一次表達了對佛教的支持態度,而這正是玄奘日思夢想的追求。唐太宗下詔剃度僧人,玄奘翻譯經書的弘福寺一次剃度五十名,其它各寺均剃度五人。大唐帝國一時之間增加了一萬八千五百多名僧人,佛教在大唐開始復甦。這一年,當玄奘的事業出現轉機的時候,大唐也達到了鼎盛。在高昌和焉耆之後,龜茲和于闐歸附,與突厥人聯盟的龜茲王在自己的宮廷被俘虜,大唐的西域都護府從高昌遷到了龜茲。在漢帝國之後三百多年,整個西域重歸中國的版圖。

在唐太宗的時代,中國徹底恢復了絲綢之路的秩序,東方和西方的交流達到了頂峰。這一年,大唐的使節從印度返回,在大唐的宮廷,印度人參與製定曆法,突厥人是皇家的禁衛軍,而樂師、歌手和舞者則來自西域。長安已經成為世界的大都會,各方寶物匯聚於此。各種宗教都可以自由地傳播,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以生活在這個城市而倍感榮耀。

就在這一年,長安發生了一件大事,太子李治為皇太后祈福,修建了一所大型的寺院慈恩寺。玄奘被唐太宗親自委任為慈恩寺的住持。他從印度帶回的經卷和佛像將被珍藏在這裡。根據史料記載,慈恩寺樓閣重重,殿堂相望,它很可能是長安城中規模最大的寺院。唐太宗以僅次於國家慶典的禮儀規格歡迎玄奘入住。他親自率領太子和皇室家族登上城樓恭送玄奘。

在大慈恩寺,玄奘第一次擔任一所寺院的住持,也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不過他的主要工作仍然是無邊無際的佛經翻譯,然而一件令他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玄奘最器重的徒弟筆錄《大唐西域記》的辯機竟然和唐太宗的女兒私通。由於玄奘和皇室經常往來,辯機認識了高陽公主,在長安城高陽公主以放蕩和刁頑聞名,不諳世事的辯機最終被腰斬。這一事件對玄奘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他不僅損失了衣缽傳人,經書的翻譯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長安的官員和百姓紛紛議論,僧人的品德開始遭受質疑。玄奘陷入到巨大的煎熬當中。但是更大的打擊還在後面。

公元649年4月玄奘來到長安附近的皇家避暑勝地翠微宮,大慈恩寺落成不到半年戎馬一生的唐太宗就病人膏肓,這是一個以英明而銘刻在中國歷史上的帝王。他締造了前無古人的盛世貞觀之治。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月,陪伴在他身邊的是僧人玄奘。太宗去世以後,玄奘加緊了翻譯經書的速度。《三藏法師傳》記載,他每天都要給自己製定任務,如果白天沒有完成晚上必須補足。常常是三更剛剛睡下五更又開始起床誦讀梵文經本。玄奘一邊夜以繼日的翻譯佛經一邊還要給弟子講經說法。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佛法則需要一代一代地流傳。弘揚佛法離不開朝廷的支持,玄奘需要彌合與皇室的關係,太宗去世以後,太子李治繼承帝位,李治的皇后就是日後威震大唐的武則天。

公元652年,玄奘上書唐高宗,請求在大慈恩寺營建一座佛塔,用來保存他取自印度的經卷和佛像。在印度最大的寺院那爛陀附近,玄奘曾經看見過一座名叫亙娑的佛塔。亙娑的意思大雁,傳說佛陀曾化身為大雁,從空中撞地而死,教導那裡的僧人不要殺生。印度的亙娑塔,給玄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千三百多年過去了,印度的亙娑塔早已消失,而玄奘建造的大雁塔則保留到了今天。很少有人知道,這座佛塔竟然源自於印度。根據印度亙娑塔的造型,玄奘設計了今天的大雁塔,他本來希望建造一座石質佛塔,但是由於工程太大,一時之間找不到足夠的石材,大雁塔最終用泥磚修築而成。

《三藏法師傳》記載,建塔的時候,玄奘親自參加施工,搬運磚石整整半個月,那一年他已經五十三歲了,在佛塔的正面,玄奘樹立了兩座石碑,分別雕刻著先皇和當今皇帝的文章,碑文的書法是當朝宰相諸遂良的手跡。玄奘明白,世事無常,輝煌轉瞬即逝。一時的榮耀並不意味著永久,他真心希望大唐的兩位皇帝能夠永遠的護佑大雁塔。佛塔建成之後,玄奘從印度帶回的經卷、佛舍利以及佛像都被轉移到這裡珍藏,史料記載,佛塔高一百八十尺,層層都藏有舍利。

公元845年,大雁塔建成之後不到兩百年,唐帝國發生了滅佛事件,四千六百多座佛寺被毀,二十六萬多僧尼被迫還俗,在那次空前絕後的佛教大劫難中,長安僅僅剩下兩座佛寺,其中就有大慈恩寺。為了心中的佛法,玄奘可謂苦心積慮。

第十二集:圓滿

這是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的大慈恩寺,大慈恩寺建於一千三百多年前。公元七世紀,在大唐的都城長安,它是最壯觀的寺院之一,大慈恩寺的第一位主持就是玄奘。公元652年,大慈恩寺建成之後四年,玄奘親自設計了這座名聞遐邇的大雁塔。大雁塔根據一座已經消失的印度佛塔建築而成。大雁塔落成的第二年,一個印度僧人來到長安,給玄奘帶來了印度的消息。

光陰飛逝,不知不覺之間離開印度已經十多年了。十多年前,玄奘西行印度,在當時的佛學中心那爛陀,他整整學習了五年時間。戒賢法師是那爛陀的主持,也是一代佛學宗師,衰老的戒賢,曾帶病為自己的中國學生講經說法。聽聞導師離世玄奘不勝感慨。玄奘昔日求法,蒙導師親自指點,返回故土之前又再三叮囑,慇勤之言,似乎仍在耳邊。西行十七年之後,玄奘在佛法的發源地最終被尊為大師,然而在生命最輝煌的時候,他依然返回故土,匡正經典,弘揚佛法,這是我一生的心願。

在長安城裡的大慈恩寺,玄奘不辭勞苦夜以繼日地翻譯佛教典籍。參與經書翻譯的人,不僅有來自各個寺院的高僧,還有不少大唐的官員,在玄奘堅持不懈地努力下,佛經翻譯變成了一項重要的國家工程,然而反對的聲音開始在長安城中蔓延,一些官員認為:皇帝對高僧太過尊崇,會影響帝國的發展。反對的矛頭直接針對玄奘。他一時陷入非常困難的境地。為了取得皇室的信任,玄奘不得不在寺院和宮廷之間來回奔波。作為一個高僧玄奘希望利用自己與皇室的關係,為佛教徒爭取更多的生存空間。

公元656年,玄奘給皇帝寫奏章,希望能夠廢除先道後佛的一條律法。僧人生活不易,懇請聖上明鑒,取消佛道次序排位。令玄奘沒有想到的是,唐高宗非常憤怒,斷然駁回奏章。五十七歲的玄奘受此打擊,突然一病不起。夜以繼日的翻譯經卷,在寺院與宮廷之間來回奔波,過度的操勞使玄奘的身體每況愈下。二十九年前,玄奘在翻越大雪山的時候,遭遇嚴重的災難。將近一半的隨從被凍死,玄奘也深受其苦,身體從此留下病患。《三藏法師傳》記載,玄奘的舊病突然復發,幾乎喪命。

一年之後,大病初癒的玄奘,跟隨唐高宗來到大唐的東都洛陽,洛陽是著名的佛教聖地,也是玄奘的故鄉。自童年離開以後,這是玄奘第一次回到出生的地方,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一切都變了。童年的玄奘曾經備受寵愛,幸福和快樂一度籠罩著秀麗的陳河村。四十八年後,故鄉的親人喪失殆盡,玄奘能夠找到的只有一個年老的姐姐。人生無常,幸福總是不長久,玄奘在十歲時父母雙亡,只能與哥哥姐姐相依為命。童年的變故最終讓玄奘走上了佛門之路,也給他留下了永遠的傷痛。

玄奘多方打聽才找到父母的墳墓,墳墓已經荒廢不堪,在給皇帝的奏表中玄奘這樣寫道,父母的墳隴沒人照顧,已經荒廢得快要看不見了,回憶往事內心難以安寧,希望聖上給我幾天時間和姐姐一起收攏父母的遺骸。在朝廷的資助下,玄奘重新遷葬了父母,這是玄奘在俗世的最後心願。公元659年的秋天,六十歲的玄奘來到了玉華寺,玉華寺在今天陝西省銅川市附近的山谷,風景秀麗優雅清靜,太宗皇帝去世之後,高宗下詔,將皇家離宮改為寺院,就是在這裡大唐的高僧玄奘,度過了生命中最後的時光。在玉華寺玄奘決定,翻譯規模最大的一部佛經《大般若經》。

《大般若經》是大乘佛教的基本經典,梵語有二十萬頌,漢文至少在數百萬字以上,翻譯任務之艱鉅可想而知。由於數量太過龐大,弟子們的建議刪繁就簡,但是玄奘堅持秉承原文,一個字也不能少翻。這個三面環山,一面正對山谷的地方叫肅成院,玉華寺中的玄奘就居住在這裡,當年的房屋只剩下了地基,但肅成院的幽靜,仍然令人印象深刻,在房屋後邊的石岩上,有一個小型的佛窟,玄奘曾經親自在這裡督造佛像禮拜佛陀。如今佛像已經無影無蹤,只能看見石壁上一些隱隱約約的雕刻。二十世紀後半葉考古學者陸續挖掘了一千三百多年前的玉華寺,這是一尊佛像的底座,底座上刻有五行銘文。學者們考證,這是現今發現玄奘唯一的手跡。

在肅成院對面的山谷中,至今還生長著兩顆菩提樹,菩提樹原產印度,玄奘當年從印度返回的時候,攜帶了不少奇花異果的種子,據說玄奘曾在這裡親手種下了象徵著智慧的菩提樹,在肅成院考古人員發現了這個刻有佛陀腳印的石雕,史料記載,玄奘在印度求學的時候,曾經拓印過一處佛陀的足印,根據印度的拓印玄奘複製了這個石雕,這很可能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佛足印。四年時間過去了,龐大的《大般若經》終於全部翻譯完成,公元664年正月初三,玄奘應弟子們的請求,又開始翻譯新的佛經,勉強翻譯了幾行之後玄奘慢慢地放下了經卷。這部經卷與《大般若經》相仿,我的體力和精力已經用完再也無法翻譯,死期已至不遠了。

他平靜地告訴弟子們歸期將至,玄奘就此停止了他十九年之久的佛經翻譯事業。十九年時間玄奘一共翻譯佛經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這是一個驚人的成就。玄奘翻譯的佛經數量之巨大,質量之嚴謹,全面超越了他的前人,後來者更是難以企及。在中國的翻譯史上,他的地位空前絕後,放在世界範圍內也找不出第二人。然而玉華寺中的玄奘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在他親手督造的石窟,玄奘最後一次禮佛,對於一個僧人而言,生命的目的在於實現圓滿,圓滿的標誌就是成佛。

自從踏入佛門以來,玄奘一直追隨佛的腳步片刻也不敢懈怠,十歲踏入佛門,十三歲正式剃度,二十七歲時為尋求佛法而西行,十九年孜孜不倦的學習,十九年嘔心瀝血的翻譯,回顧自己的一生他問心無愧,冥冥之中玄奘似乎聽到了佛的聲音,天堂在召喚。公元664年正月初八,有弟子夢見一座巨大的佛塔倒塌,浮圖崩塌,這是我滅謝的徵兆,正月初九,玄奘在屋子後邊,跨越一道細小的水溝時不慎跌倒,從此他再也沒有離開自己的禪房。我眼前有白蓮花、大盂盤鮮淨可愛,彌留之際,玄奘做了一個美麗的夢,成百上千的人穿著錦繡的衣服攜帶著華蓋珍寶在音樂的伴奏下徘徊在肅成院久久不願離去。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玄奘相信他能夠成佛。

公元664年二月五日夜晚,玄奘安詳的離開人世。我死之後,用最簡單的方法裹住我的身體,安置在一個僻靜的地方。公元664年四月十四日,玄奘下葬。但是他的葬禮既不簡單也不安靜。史料記載從皇室到百姓,從佛門到俗世,長安附近五百里內送葬者,一百多萬人。斯人已逝,留給世人的是綿綿不絕的懷念。大唐的皇帝這樣表達自己的心情:苦海方闊,舟楫遽沉,暗室猶昏,燈炬撕掩。

根據玄奘的遺願,他的遺體被安葬在長安東邊的白鹿原,據說唐高宗從皇宮的高處,因望見玄奘的墳墓而經常傷心。五年之後高宗皇帝下詔:將玄奘的遺體遷葬於長安南邊的樊川。樊川在陝西省的長安縣,玄奘的舍利塔就屹立在這裡,在玄奘塔的兩側,埋葬著他的兩大弟子窺基和圓測,他們是玄奘衣缽的傳人。在中國佛教史上,玄奘是繼往開來承前啟後的一代宗師,他不僅翻譯了規模龐大的經書,而且創立了著名的法相宗,玄奘圓寂之後法相宗分別由窺基和圓測發揚光大。其中窺基是西域于闐國王室的後裔,而圓測是朝鮮半島新羅國王的孫子。今天在朝鮮半島和日本等地,法相宗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佛教流派。其實玄奘的影響遠遠超出宗教之外,十九年時間一百一十個國家五萬里行程,公元七世紀初期,他以堅定的意志和獨一無二的智慧征服了絲綢之路。他在印度學習佛法,也在印度成為佛學大師,沒有他的著作,印度人幾乎無法重建自己的古代歷史。

公元2007年2月在中印兩國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玄奘紀念堂在印度那爛陀附近落成,玄奘已經成為亞洲兩個大國之間友好的化身。陝西省西安市的慈恩寺,這是玄奘翻譯佛經的地方,也是他居住時間最長的一座寺院,在大雁塔的地下室精心保存著幾片古代的佛經,一千三百多年前玄奘從印度帶回了六百五十七部佛教典籍,漫長的時間裡發生了太多的事情,龐大的經卷大多被毀,現在玄奘帶回的梵文經卷只剩下這寥寥不足的十頁殘片。

在這個玲瓏剔透的寶塔中盛放著一小塊玄奘的頂骨,對於佛教徒而言,它是無比珍貴的聖物。玄奘的墳墓曾經遭到劫掠,頂骨幾經輾轉分佈在中國各地。1942年日本侵略軍從南京搶走一部分玄奘的頂骨舍利。1957年中國政府贈送給印度一小塊玄奘的頂骨舍利。現在舍利被保存在玄奘曾經留學的那爛陀。玄奘留給中華民族的或許還有更重要的東西。作家魯迅這樣寫道: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就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捨身求法的人,首先就有玄奘,玄奘留給我們的是一種精神,對理想永不放棄,對信念始終堅持,這就是玄奘的精神。這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僧濟法師的往生故事

東晉慧遠大師在東林寺率緇白二眾一百二十三人結白蓮社...

【推薦】倓虛法師出家後度化妻子的精彩對話

一九二零年,我和禪定和尚,離觀宗寺,一塊回北方,預...

【佛學漫畫】寒山大士

寒山大士的故事...

虛雲老和尚最後的遺言

虛雲老和尚上在雲居山茅棚示寂,遺言開示: 農曆九月...

一代高僧中的典範--弘一大師

我們都常講到說,出家為僧,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外...

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

1.生平 印光大師(公元18611940年),諱聖量,別號常慚愧...

達照法師簡介

達照法師,俗姓林,筆名天台子,1972年出生於浙江省文...

持戒念佛--明學長老的堅守

持戒與念佛的統一,一直是淨土祖師倡導的宗風。慧遠大...

【大藏經】早課(朝時課誦)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

【大藏經】【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天竺高僧善無畏

善無畏,是大唐盛世來自天竺的一個高僧,深受唐玄宗李...

人生永遠不會等待弱者

人生永遠不會等待弱者。等待的結果只有放棄或亡。 兩...

刁難佛陀的年輕人

佛陀成道初期,他不斷地到處教化,有段時間到舍衛城的...

【推薦】以平常心來看待禍福

有句話:否定加否定等於肯定。此所謂:泰極否來。陰盛...

長與幼

據《十誦律》記載,佛陀在講敬僧時,提到自己過去世的...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第一覺悟:...

五百沙門出家證果之宿緣

昔時,佛與常隨諸大比丘眾,游化至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真正的吉祥物不須遠求

一位慈濟志工贈予珍貴的奇楠香木塊與奇楠念珠,希望能...

祈禱有用嗎

伽彌尼出家不久,有一天,他向佛陀提出一個問題:佛陀...

【推薦】一個癌症病人的真誠勸誡

我出生在皖北的一個小鄉村,從小原本是一個勤儉節約、...

老僧一打坐,能消萬兩金

溈山老人曾說過,老僧一打坐,能消萬兩金。唐裴休丞相...

念佛能得到十方諸佛的護念

能得到十方諸佛的護念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哪。我們每個...

物質需求與精神生活

外出朝山,行走於東北鄉間小道上。一老農肩挑重擔,迎...

郁伽長者所問經(白話淺釋)

在印度舍衛國的大城裡,有一位年高德重的長者,名叫郁...

如何才算有正知正見的佈施

南無阿彌陀佛,各位大覺世間的有緣,大家吉祥。今天想...

相貌丑陋自有前因後果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長得很好看,相好...

【佛教詞典】舊叢林

又作古叢林。指於叢林中長時修行之僧。亦即通達叢林法...

【佛教詞典】芙蓉道楷

(人名)宋左街十方淨因禪院禪師道楷。得洞上之宗於投...

【視頻】舌尖上的素菜

舌尖上的素菜

【視頻】夢參老和尚《以雜亂垢心聞我名號,不名為聞》

夢參老和尚《以雜亂垢心聞我名號,不名為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