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學會承擔

2013/04/2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學會承擔

有一個商人,帶著一匹馬和一頭驢子上路。馬悠哉悠哉的,只需要負重主人一個,而驢卻有一些不堪重負。驢懇求馬說:「我有些撐不住了,你能不能幫我分擔一些,就當是救我一命,我一定會報答你的。」

馬貪圖一時的輕鬆,拒絕了。而驢子也終因精疲力竭,耗盡了最後一點力氣,再也站不起來了。

於是,主人把驢子身上所有的貨物全轉到馬背上,甚至還多了一些驢皮、驢肉。此時的馬,後悔也來不及了。

佛法小竹:佛法講究強者與弱者之間,應相互幫助、共同合作,各自才能更好地生存。人生的路很長,只有學會分擔,我們才能走得更遠。

有一間廟宇,很特殊,它不是建在山頭,也不是建在陸地,而是建在一個大湖中央的小島上。與外界聯絡的唯一工具是一隻小獨木舟,是專供廟裡廚師外出採購用的。

這座廟與世隔絕,謝絕香客,也不接待任何慕名而來的遊客。這座廟還是一座名剎,因為里面供奉著一串佛珠,據傳說是佛陀佩戴過的。

這座廟不僅由皇室斥資興建,廟裡還有諸多高手,為保護這串佛珠而隱藏著身份。不過更多的和尚都期望能借此山清水秀的仙境,在佛珠的庇佑下,早日修行圓滿。

然而,誰都沒有料到,有一天,廟裡最老的師父召集所有人說:「佛珠不見了!」

和尚們都難以置信,佛珠十二個時辰有人輪流看守,而此廟又處於湖中央,即使有再高身手的人也必須借助船隻,可他們從來沒有發現過有任何可疑船隻經過。唯一的可能,就是廟裡出了內賊。分析結果一出來,人人自危,每個人都成了被懷疑的對像,尤其是廚師師父。

但是老師父似乎很有把握地說:「你們都不要驚慌,只要那個偷去佛珠的人悄悄把佛珠送還給我,我可以保證絕對不聲張,還會將廟裡的另一件修行寶物贈於他。」老師父給了大家七天的時間。

第一天,沒有人承認;第二天,沒有人承認;第三天,沒有人承認。一直到了第七天,還是沒有人站出來。只是,原來互敬共處的和尚之間卻有了猜疑,彼此間都不再交談,空氣窒息得讓人感到壓抑。

老師父搖了搖頭,對弟子們說:「很高興大家都認為自己是清白的,珍貴的修行寶物也不曾誘惑得了你們。如果你們仍然覺得自己是清白的,明天早上就可以離開這裡,你們在這裡的修行也算告一段落了。」

接下來的這一夜是最不平靜的夜晚,廟裡每個房間都亮著燈,每個和尚都在忙忙碌碌地收拾離開時要帶走的行李。其中,有一個小和尚,卻一次次地把行李整理好再打開,打開之後再重新整理好。

第二天一大早,和尚們保持著秩序,一撥一撥準備搭船離開,只等老師父出來為他們送行。只有那個小和尚,像很多天前一樣,開始靜坐在佛前,念誦經文。其他的和尚見到了,都竊竊私語,覺得小和尚怎麼能做出這樣的事。但他們也都在心中鬆了一口氣,終於有人承認拿了佛珠。

老師父顫顫微微地走到他面前,問道:「你為什麼不離開,你不再堅持你的清白了嗎?」

小和尚雙掌合十,說:「師父,不是小徒所為!」

老師父又問:「既然沒拿,為何留下來承擔所有的懷疑?」

小和尚答道:「佛珠掉了,佛心還在,我為修養佛心而來。在這七日裡,每個人都互相懷疑,傷自己的心,也傷別人的心。有人承擔,才會恢復原有的寧靜。」

聽完他的話,老師父示意所有的弟子都圍過來。只見他從衣袖中緩緩取出一串佛珠,正是丟失的那串。

老師父慢慢地將其戴在小和尚的脖子上:「佛珠還在。只有學會了承擔,學會顧全大局的人才有資格做新住持。」

佛法小竹:

雖然老師父自導自演的這場戲波及面有一些廣,也並不是很高明。但正如他所說,小和尚的確捨了小我,成了大我。

真正的承擔,是要把心化成雨露甘霖,用來滋潤萬物眾生的。

米蘭·昆德拉告訴人們:「一個人身上的擔子越重,就越能感受到生活的充實與快樂。」任何人注定都要承擔一部分責任,擔子越重,腳印越深;腳印越深,步子越穩。這個深度,就是生活的質量。

不要接受別人給予的痛苦慈——慈愛、仁慈。

悲——悲憫、同情心。

喜——隨喜——對於他人的成就,自己心生歡喜。

捨——捨離——內心不對事物生起執取妄想。

這便是慈、悲、喜、捨的精神,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要真正做到,哪怕只是簡短的一刻都並不容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人類普遍的一種的悲哀

我們一般人的生活情態,從早上睜開眼睛離開床鋪,到晚...

什麼才是成功的標準

我對當今所謂的成功,從來比較淡泊。日前,一位朋友擬...

為什麼現在選擇自殺的人特別多呢

問: 師父,為什麼現在選擇自殺的人特別多呢? 慧廣法...

一袋寶石

早上一大早,太陽還沒有出來,一個漁夫到了河邊,在岸...

什麼才是對他人究竟的幫助

對於一個發起菩提心的學人來說,什麼才是對他人究竟的...

知識份子來學佛有幫助嗎

問: 知識份子走近善知識、走進佛法有什麼幫助嗎? 慧...

金明法師《用佛法來剖析人生》

主席、各位同學: 今天承貴大學佛學會之約,來此演講...

于凌波居士:佛教的人生觀

在明白了我人本具的佛性,和因妄想執著而起的妄心;認...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大藏經】【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平等的智慧

很久以前,在日本有一位身份崇高的老先生,他是某地方...

習慣得到,便忘記了感恩

A不喜歡吃雞蛋,每次發了雞蛋都給B吃。剛開始B很感謝...

優波笈多尊者度生的因緣

釋迦牟尼佛在將要入涅槃時,化導並降伏了阿波羅囉龍王...

憨山大師參學悟道記

一、寺廟啟蒙 大師俗姓蔡,諱德清,字澄印,別號憨山。...

龔老居士往生的殊勝事蹟

去年元旦時,東林寺助念了一位九江的龔老居士往生,非...

有八種話不能講

古人說:覆水難收。講話就像潑水,潑出去的水無法再收...

宏海法師:印祖文鈔——一函遍復

(第一講) 我們尊敬的化通長老慈悲,真常法師慈悲,各...

地獄是你自己的業所現,實際上沒有

《地藏菩薩本願經》云:獄中有床。遍滿萬里。一人受罪...

夢參老和尚對現今各種社會問題的開示

夢參老和尚月前來港弘法,先後應邀到幾個道場作精彩的...

慧律法師《貓咬死老鼠與人打死老鼠有何不同》

有一位信徒這麼問我:貓咬死老鼠,是不是在造業?還有...

你知、我知,莫教你家婆婆知

可憐我們今世的人,那個都開口說了生,閉口說脫死!恐...

禪師巧勸吝婦:有捨才有得

有位居士向禪師訴苦:我的妻子非常吝嗇,不但對慈善事...

佛陀出世必做的五件事

云何為五? 一者當轉法 輪, 二者當度父母, 三者無信...

自信心是做人處事的原動力

自信心是做人處事的原動力,因為有自信心的人,做起事...

修雖有三,成功則一

經云: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

持名念佛雖易,亦須真信切願

《解》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

【佛教詞典】作持門

(術語)順於作持戒而積極的行眾善也。...

【佛教詞典】意識界

【意識界】 p1207 大毗婆沙論七十二卷一頁云:問:意識...

【視頻】晚課(撫州大金山寺)

晚課(撫州大金山寺)

【視頻】大安法師《怎樣如法供養》

大安法師《怎樣如法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