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佛學常見辭彙】(第16頁)
更多詞典列表
素怛纜
又作蘇多羅,或修多羅,華譯為經、契經、綖經等,是經...
般若
華譯為智慧,但這個智慧,不是世間凡夫的聰明智慧,而...
般若時
佛說般若經的時期,為天台所立五時之一。...
般若行
於各種情況之下,在晝夜二六時中,心心念念了達諸法體...
般若經十喻
大乘顯諸法之空性有十種的譬喻。智度論說:經解了諸法...
般若轉教
佛在般若經中,很少講到自證,多是由須菩提、舍利弗等...
般若淘汰
依天台所立之教判,佛說般若經闡揚諸法皆空之理,目的...
般若波羅蜜
般若譯義是智慧,波羅蜜譯義是到彼岸,般若波羅蜜是說...
般舟三昧
又名佛立三昧,意謂修此三昧而得成就的人,能見十方諸...
蓮邦
極樂世界的別名,因極樂世界的眾生都居住在蓮花之中。...
蓮胎
念佛往生彌陀淨土的人,都在蓮花之中託生,因此蓮花好...
蓮華
植物名。印度共有四種的蓮華,即優缽羅華、拘物頭華、...
蓮華生
為西藏紅教之開祖。八世紀時北印度烏仗那國(今巴基斯...
蓮華衣
又名蓮華服,袈裟的別名,取清淨無染之義。...
蓮華坐
1、半跏坐名吉祥坐,結跏趺坐即是蓮華坐。 2、...
蓮華三喻
在法華經中,佛說三乘方便和一乘真實的過程中,用蓮華...
蓮華藏世界
簡稱華藏世界,即諸佛報身的淨土,因為是由寶蓮華所成...
蓮宗
淨土宗的別稱,自東晉慧遠大師創立蓮社於廬山東林,始...
蓮宗十三祖
1、淨土宗的十三位祖師,即初祖廬山東林慧遠和尚,二...
蓮池大師
(1532-1612)明代高僧。俗姓沈,名礻朱宏,...
諸有
一切之有。有有三有、四有、七有、九有、二十五有的分...
諸行
謂一切事物時刻都在無常變化之中。行就是變化的意思。...
諸行無常
是說世間的一切事物,變化無常,不能常在。三法印之一...
諸法無相
謂諸法都是因緣假合而生,無一定的形相。...
諸法皆空
謂諸法皆無自性,當體即空。...
諸法實相
又名真如、法性、實際等,即一切事物的真相或真理。...
諸法真如
以法空觀,觀法空之後,所得的真如,叫法空真如,若觀...
諸法因緣生
一切事物皆由因與緣的和合而生、而有。...
諸法畢竟空
有為無為諸法畢竟空無的意思。有為法乃因緣所生,只有...
諸法寂滅相
諸法的實相,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所以叫做寂滅相。...
諸佛十樂
一、不可思議所信樂, 二、無有等比佛三昧樂, ...
諸上善人
許多上等的善人,通常是指等覺菩薩。...
資糧
資是資財,糧是糧食,修道亦如遠行,要有善根福德正法...
起單
僧人犯了規,職事命令他拿去衣單,離開寺廟。...
起業相
六粗相之一,即依惑而造作種種的不善業。...
通
作用自在無礙的意思,指通力、神通。通有三種,即 ...
通力
神通、業通的力量。佛菩薩與外道仙人所得的是神通,有...
通序
諸經開頭都有通別二序,如是我聞等是共通於諸經的序說...
通戒
1、又名略戒,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
通惑
天台所立五惑中,見思二惑叫做通惑,塵沙無明二惑叫做...
通慧
1、神通和智慧。 2、一切的神通皆以智慧為體,...
通受
大乘的受戒有二種方法,通受三聚淨戒為通受,別受別解...
通教
共通的教法,為天台所立化法四教之第二。三乘人的根器...
缽多羅
簡稱缽,為比丘六物之一,即盛飯器。譯為應器,或應量...
鐵樹
(喻)無開花結果的希望。...
鐵缽
缽是出家人乞食時所使用的器物,用鐵製成的缽叫做鐵缽...
鐵圍山
圍繞鹹海而劃分一小世界的鐵山。...
鐵圍結集
傳說彌勒菩薩等率領阿難於鐵圍山結集大乘的經典。...
鐵丸地獄
十六游增地獄之一,此地獄有熱鐵丸,獄卒驅使罪人用手...
鐵刺林地獄
犯邪淫的人所墮落的地獄。...
難陀
1、比丘名,華譯為善歡喜,又名牧牛難陀,因問佛放牛...
難伏地
佛地的別名,因無任何力量足以降伏佛。...
頓大
指華嚴經。頓是頓教,大是大乘教。華嚴經是佛初成道時...
頓說
頓教的說法方式,即沒有經過小乘的階梯,直接就說大乘...
頓教
不歷階梯漸次,直指本源,頓時開悟的教法。...
頓漸
頓教和漸教。頓教是立刻速成的教法;漸教是逐漸成功的...
餓鬼
六道之一,即時常遭受飢餓的鬼類。其中略有威德的,成...
餓鬼因
成為餓鬼的業因,即慳貪不舍。...
都史宮
都史多天(兜率天)的宮殿,亦即彌勒菩薩所住的地方。...
浮塵根
在五根中有浮塵根和淨色根之別,五根之外形,眼睛可以...
展轉食
吃了一次正餐,移位再吃,叫做展轉食,佛制不許。...
調御丈夫
佛十號之一,因佛能調御修正道的大丈夫。...
誹謗正法
誹謗佛法。正法即佛法,誹謗佛法的人叫做謗法闡提,因...
准提菩薩
准提華譯為清淨,是讚歎心性清淨的話。禪宗說准提是觀...
頑石點頭
連社高賢傳說: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為徒,講涅槃經,...
偷盜
十惡業之一,即偷拿或盜取人家的財物。...
減劫
人壽由八萬四千歲起,每百年減一歲,減至只有十歲,在...
緇素
緇是紫黑色,素是白色,僧著紫黑衣,俗人多著白色,故...
曹溪
禪宗六祖惠能,在廣東韶州府曹溪,說法度生,後人遂把...
紫柏
(1543-1603)明代僧。吳江人,俗姓沈,名真...
閼伽
華譯為水,佛經特指供佛之水,亦即加入香花的水。...
闡提
一闡提迦的簡稱,是極難成佛的意思。有二種: 一...
假
1、借的意思,諸法無實體,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五...
假有
虛假的有,指因緣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因這些由因緣假...
假色
無表色的別名。在色法之中,有些東西雖屬色法,但是沒...
假我
指五蘊假合而有之我。凡夫把這種假我誤認為實我,只有...
假法
指因緣假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
假合
眾緣假和合。由因緣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有合的時候,...
假名
1、虛假的名字。諸法本來無名,是人給它假設了一個名...
假名有
三有之一,即假立了名字之後才有的意思,如色受想行識...
假和合
因緣假和合。世間一切事物的存在,皆非實有,只是因緣...
偈
偈他的簡稱,華譯為頌,即一種略似於詩的有韻文辭,通...
偏小
佛成道之後的十二年間所說的阿含經,大乘貶之為偏小,...
偏空
偏重於空,指小乘所說的空理。...
偏圓
偏與圓。偏是偏向於一邊;圓是圓融而無礙。...
偏真
又名單空,即小乘偏向於空的真理。...
偏袒
袒露一臂。出家人穿袈裟,通常偏露一邊,如金剛經所說...
兜率
華譯上足、妙足、知足、喜足等,謂於五欲境,知止滿足...
兜率天
欲界第四層天之名,此天一晝夜,人間四百年,天壽四千...
唯神
外教稱上帝為神,謂一切皆由神所創造和主宰。...
唯心
又名唯識,謂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心識變現出來的...
唯心淨土
一切淨土都是由清淨的心識變現出來的。...
唯心法界
謂所有的一切法,都是由自己的心造成的。...
唯識
又名唯心,謂世間諸法,皆心識所變現,因一切法皆不離...
唯識宗
依唯識論,明萬法唯識之理,故名唯識宗,因此宗乃究明...
唯識論
有二本,即成唯識論和唯識二十論。...
唯識觀
即唯識三性觀。三性者: 一、遍計所執性,即執在...
唯識中道
法相宗所立,指一切萬有,唯識所變,乃非有非空之中道...
唯識法師
慈恩大師以成唯識論為宗,故號唯識法師。...
唯識所變
是說宇宙一切萬有,都是由阿賴耶識所變現出來的。...
唯識無境
是說唯有內心,心外無境界。...
唯願無行
只有大願而沒有實行。有願有行,才能修得道果,若是只...
婆羅門
婆羅賀摩拿的簡稱,為印度四姓之一,華譯外意、淨行、...
婆羅門教
古印度婆羅門種人專奉的教法,以大梵天神為主,以四圍...
粗人
修小乘的人叫做粗人,修大乘的人叫做細人。...
粗言
1、粗惡的語言。 2、佛有大小乘之二教,小乘之...
粗惡語
即惡口,亦即以粗話罵人。十惡業之一。...
粗惡苑
又名粗澀苑,帝釋天四苑之一。帝釋諸天若欲戰鬥時,則...
宿報
依過去世的業因而感得的果報。...
宿命
宿世的生命。佛說世人在過去都有生命,或為天,或為人...
宿命通
能知過去世生命,和做過什麼事情的神通,為六神通之一...
宿命智通
即六通中之宿命通。能知宿世的事為智,智力自在無礙為...
寂靜
脫離一切之煩惱叫做寂,杜絕一切之苦患叫做靜,寂靜即...
寂種
歡喜涅槃寂滅的種性,如聲聞、緣覺乘之行人是。...
寂常
無煩惱叫做寂,無生滅叫做常,寂常就是涅槃的境界。...
寂然界
二乘人所證得的涅槃境界。...
寂滅
沒有煩惱叫做寂,沒有生死叫做滅,沒有煩惱和生死的境...
寂滅相
涅槃的境界不著一切之相,故云寂滅相。智度論說:涅槃...
寂滅道場
化身佛證有餘涅槃的道場,如世尊在摩竭陀國伽耶山附近...
密印
秘密的印契。印者,諸佛菩薩各有他們的本願和弘誓,為...
密行
外現羅漢相,內密菩薩行。在佛十大弟子之中,羅睺羅即...
密咒
秘密的神咒,即陀羅尼。...
密宗
又名真言宗,此宗主張三密相應,所謂三密,即身、語、...
密語
秘密的言語,即密教的陀羅尼。...
密教
法身佛大日如來所說的內證真言教法,因其文其義,秘密...
常住
1、沒有生滅變遷的意思。楞伽經說常住之法有七種,即...
常寂
沒有生滅叫做常,沒有煩惱叫做寂。...
常寂光土
四土之一。常者法身,法身永無生滅;寂者解脫,一切煩...
常光一丈
化身佛的身體時常都放出一丈的光明。智度論說:問云:...
得度
1、超脫生死而得涅槃的意思。 2、落髮作沙彌。...
慚
心所名,即自己反省,羞恥自己罪過的精神作用。...
慚愧
慚與愧。慚是對自己德學淺陋,常懷慚念而生善;愧是怕...
授記
1、十二部經之一。 2、記名之義,佛對發大心的...
掉悔
掉舉和後悔。這兩種心理,都能使人的心不得安寧和煩惱...
教一
法華四一之一。法華經所說的教法,是屬於一乘的教法,...
教內
禪宗以心傳心,不立文字的教法,叫做教外,其他佛的聲...
教體
釋迦佛一代教法的本體。關於教體諸師所說略有不同,有...
教判
教相判釋的簡稱。判決釋迦佛一代的教義,如天台的五時...
教法
指佛所說的一切經典理論,為四法之一。...
教理行果
教是佛陀的言教,理是教中所說的道理,行是順著道理去...
教相
分別判斷釋迦佛一代的教義,如天台的五時八教,法相的...
教外別傳
禪宗不施設文字,不安立言句,直傳佛祖心印,稱為教外...
教行證
教是教法,行是修行,證是證果。依佛的教法而修行,依...
教觀
教相與觀心。教相是依所立的宗義,去分別判斷釋迦佛一...
教令輪
謂大日如來的教令很堅固,能夠摧破一切的怨敵,好像轉...
教授師
五種阿闍梨之一,是專門教授弟子威儀和作法的軌範師。...
教授阿闍梨
五種阿闍梨之一,又名教授師,即教授弟子們威儀作法的...
救世闡提
闡提是無善根不能成佛的人,而救世闡提卻是指慈悲無限...
斷七
人死後四十九日,召僧道誦經,俗稱斷七。...
斷伏
滅除煩惱之種子,叫做斷;制止煩惱之生起,叫做伏。初...
斷食
自斷飲食。顯教稱之為自餓外道,認為沒有意義,故不提...
斷見
堅持人死後身心斷滅不復再生的偏見。五惡見之一。...
斷滅
指人死之後不復再生的邪見。...
斷結
斷煩惱。結就是煩惱的別名。...
斷惑
斷除一切貪瞋癡等煩惱。...
斷惑證真
斷除了貪瞋癡等諸煩惱之後,才能證悟至高無上之真理。...
斷常二見
斷見和常見。斷見是堅持人死後身心斷滅不復再生的邪見...
斷善闡提
指極罪惡斷善根永不能成佛的人。...
曼殊師利
菩薩名,即文殊師利菩薩。...
曼陀羅
花名、華譯為適意花、悅意花、白花等。...
曼怛羅
華譯真言、神咒、秘密語。...
曼荼羅
華譯為輪轉圓滿具足、壇、道場等。向例在印度修法時,...
梵行
清淨的行為,即斷絕淫慾的行為。修梵行的人死後可生於...
梵志
1、志求生於梵天的人。 2、在家的婆羅門。 ...
梵界
梵天的世界,亦即色界之初禪天。...
梵語
古印度人認為自己所說的語言,與梵天相似,故印語又稱...
梵魔
梵是指色界初禪天的天主,亦即梵王;魔是指欲界第六天...
梵天
1、色界之初禪天名。因此天無慾界的淫慾,寂靜清淨,...
梵天王
色界之初禪天,有梵眾、梵輔、大梵天等三天,其中大梵...
梵音
1、指佛的聲音,佛的聲音有五種清淨的相,即正直、和...
梵音相
佛三十二相中之梵音深遠相。...
梵眾
指修習梵行的大眾,即僧侶。...
梵眾天
色界初禪天的天人,分為三等,下等的天人即叫做梵眾天...
梵釋
梵天與帝釋天。總稱色界諸天為梵天;欲界忉利天之天主...
梵釋四天
又作梵釋四王,即梵天、帝釋天、四王天。...
梵世界
又名梵世天,是色界諸天的通名。...
梵迦夷
華譯淨身,是色界初禪天的通名。...
梵富樓
色界初禪天的第二天名,亦即梵輔天。...
欲
慾望、欲求,亦即引起人們貪愛的心。欲有正欲和邪欲,...
欲塵
1、謂五欲如塵埃能污染身心。 2、欲者五欲,塵...
欲有
欲界的業因果報實有,為三有之一。...
欲取
貪慾的心取著五塵的境界,為四取之一。...
欲愛
1、對五欲的貪愛。 2、欲界眾生的貪愛。...
欲想
三惡想之一,即貪愛五欲的意思。...
欲天
欲界的諸天。欲界共有六天,即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
欲天五淫
欲界諸天的男女的淫事共有五種,即四天王天與忉利天的...
欲界
三界之一,即有淫慾和食慾的眾生所住的世界,上自六欲...
欲界三欲
食慾、睡眠欲、淫慾。...
欲界散地
在三界之中,色界和無色界的有情具有定心,只有欲界的...
欲無減
十八不共佛法之一。...
欲色二界
三界中的欲界和色界。...
淫
十惡之一,即男女的交合。在五戒里有正淫和邪淫的分別...
深心
1、求法之心很深重。 2、志求高深佛果的心。 ...
深經
宣說諸法實相甚深妙理之大乘經典的通稱。...
深行
深秘的行業,亦即初地以上的行業。...
深行阿闍梨
稱初地以上證悟真理和大日如來同位的阿闍梨。...
深法忍
甚深的法忍。法忍有三忍、五忍、十忍等種種淺深的差別...
深總持
深妙的總持。總持即陀羅尼(咒)。...
清淨
外在的行為沒有過失,內在的心境沒有煩惱,叫做清淨。...
清淨土
依淨業所感得的清淨國土。...
上一頁
下一頁
阿彌陀佛
知足
吉祥
改造命運
本源法師
無量壽經
聖嚴法師
蕅益大師
超度
打坐
禪修法門
真如自性
淨界法師
佛教故事
普賢菩薩
夢參老和尚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隨機推薦
文庫首頁
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