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兩展三禮

【禪林象器箋】  大字體  護眼色

《字彙》云:「展,之輦切,旃上聲,開也,舒也。」

《小補韻會》云:「展,知輦切,舒也。」

舊說曰:「展者,初欲展坐具,師家揶揄止之,故作折勢;復欲重展,復止之,復作折勢;然不拜則情不足,故不展坐具而手持觸地拜而已。」或曰:「展者,插手於坐具也,至第三度,抽之點額而禮。」

忠曰:「或曰展者,展禮話也,謂敘事寒暄。予謂展固系坐具,初欲展具,師家約免,即不展具,但敘事情。第二展義同,敘寒暄耳,非展禮詞之義。」

《敕修清規·遊方參請》云:「起至爐前,兩展三禮,謝茶。初展云:『某等重承煎點,特此拜謝,下情不勝感激之至。』再展云:『即日時令謹時,恭惟堂頭和尚尊候起居多福!』退身觸禮三拜。」又〈謝掛搭〉云:「參頭一展坐具,住持展手約免之,即收起。參頭進前云:『某等宿生慶幸,獲遂依棲,下情不勝喜躍之至。』仍如前退身,香幾右手轉,歸位問訊,再展坐具,住持復如前約免,收坐具。再進前云:『即日時令謹時,恭惟堂頭和尚尊候起居多福!』仍如前轉,歸位問訊,觸禮三拜,住持答一拜。」又《大鑒》說,見〈觸禮〉處。

忠曰:「上來所錄,到第三度觸禮三拜。其三拜,但是三度點額也。然又有第三度真三拜者。《敕修清規·受法衣》云:『插香,兩展三禮,免則觸禮。止此』此既免真三拜,故但觸禮點額三度也。」

《校定清規》云:「兩展三拜,亦有議論高者,凡前兩展,住持不答拜,只以兩手作分開勢。蓋彼欲展拜,此以手免之,故彼抽之;彼又展,此又免之,故彼觸拜,則住持亦當觸拜酬之。」

《僧史略》云:「近以開坐具便為禮者,得以論之。昔梵僧到此,皆展舒尼師壇,就上作禮。後世避煩,尊者方見開尼師壇,即止之,便通敘暄涼。又展猶再拜也,尊者還止之。由此只將展尼師壇擬禮為禮之數,所謂蓌拜也。如此設恭,無乃太簡乎?然隨方為清淨者,不得不行也。」

《祖庭事苑》引《僧史略》文了云:「今叢林尊宿亦行此禮,所未便者,僧方展坐具,即反答一拜,實為倒置,往往輒謂一展即當二拜,不知據何而為此言。所謂蓌者,詐也。卑以詐拜,而尊實答之,既重輕之不分,使後世將何以為法邪?而今而後,慎勿言答拜之禮,以取笑於傍觀。蓌,祖臥切。」

《釋氏要覽》云:「南方以抽坐具為禮,律檢無文。」已下引《僧史略》。又云:「蓌,音挫,拜失容,又云詐也。」

《村寺清規·敘九拜了云:「然今叢林多隻兩展三拜,或謂昔有梵僧來參仰山,僧方展,而山憐其遠來特止之。僧即進前切敘云:『久仰道風。』意欲展拜,山又止之,僧故只通寒溫,而後觸禮三拜云云。後世因之而為敘見之禮。又或更簡而只觸禮三拜云云。但梵僧參仰山之事,《清規·諸書所不載,後學不知兩展三禮之由,竟昧見尊宿當九拜之敬耳。」

《村寺清規·萬一山跋》云:「予初遊方,一尊宿曰:『昔仰山有西土僧來參,手展坐具,山挹而辭之,遂通仰參。復欲展禮,山又止,乃通寒溫,僧則觸禮三拜。叢林若不本此說,則此禮無義理。後予任職眾中,睹師徒行禮,其徒方展坐具,而師乃答拜。次日予詰曰:『詎有為徒者方展具,而師即拜?於理未通。』師曰:『近代宗師皆然。』予舉前話以應,遂以予言為是。茲事蓋清規·不載。」

忠曰:「《僧史略》開坐具為禮,引梵僧緣。通慧博該,必有所據,後世因作梵僧參仰山兩展三禮之說,夫仰山別有梵僧來參緣,乘之傅會矣,宜哉《清規·諸書不載!」

《律苑事規》云:「禪規二展三禮,今律規並作大展三拜。詞語先寒暄,次敘事,一併稱之,住持不答拜。」

舊說曰:「兩展陳辭,每展別,初展言某事,再展言起居。」

舊說云:「或規有初展敘時令,異於《敕修清規》。」

忠曰:「言或規者,指《律苑》乎?若然,則卒見《律苑》云『先寒暄,次敘事』,謬解為二展三禮事,而自以為異餘規。然《律苑》實以禪規二展三禮合為一個大展三拜,故拜間不交詞語,拜前一併稱唱之。其語先寒暄,次敘事也。若到大展九拜,則每三拜展詞,其語先敘事,次寒暄,並同禪規。〈九拜〉處引《律苑》。《敕修清規·亦一併稱之,則先起居,次敘事。見〈遊方參請〉及〈謝掛搭〉。《敕修》何異《律苑》耶?舊說又云:『《澤山清規·先敘時令。止此』妄謬惑人有如此者。《備用》兩展皆先敘事,次寒溫,與《敕修》全同。」

因錄一併唱語法。

《敕修清規·遊方參請》云:「參頭領眾至客司。乃至詞云:『即日恭惟知賓尊長禪師尊候起居多福!久欽道譽,獲奉瞻際,下情不勝感激之至。』」又云:「知客詞云:『移刻恭惟諸位尊長禪師尊候起居多福!適承降重,特此拜謝,下情不勝感激之至。』」

一併詞語,先拜,次詞語。《敕修清規·謝掛搭》云:「參頭轉身至爐前,對觸禮一拜,詞云:『移刻恭惟堂頭和尚尊候起居多福!某等重荷收錄,禮合拜謝,茲蒙降尊,下情不勝感激之至。』」又云:「次揖兩序入,對觸禮一拜,詞云:『即刻恭惟座元、都總、諸位禪師尊候多福!某等獲遂依附,乃承隆重,下情不勝感激之至。』」

上篇:立僧首座 下篇:寮長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禪林象器箋

眷屬妙

(術語)天台所立法華跡門十妙之第九。受如來之法者,...

別眾對足數料簡

子題:中間人 行事鈔·足數眾相篇:「(一、約來否往分...

惡語

惡語者,謂惡之言語。修行之人,凡有所說,當說善語,...

叢林兩序須知

全一卷。明代僧費隱通容(1593~1661)撰,法嗣百癡行...

無異相似過類

(術語)十四過之一。立論者論法所用之同品,敵者無理...

永斷一切纏及隨眠

【永斷一切纏及隨眠】 p0496 瑜伽九十六卷八頁云:如來...

羅皂衣

皂,即黑色,三種壞色之一;此黑色為淺赤深黑之色,或...

善堅

(?~1493)明代臨濟宗僧。雲南昆明人,俗姓丁。字古...

四食

梵語 catvāra āhārāh 或 āhāra-catuska,巴利語...

碎身舍利

(術語)如多寶塔中所現之多寶佛存全體者,謂為全身舍...

道位

指修道之階位,如大乘菩薩之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

本願一實

(術語)如來之本願,即一實之理。教行信證文類三本曰...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隋洋川郡守瞿曇法智譯 如是...

【大藏經】肇論

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唐代高僧法照大師

今天給大家說一說,淨土宗的第四代祖師,法照大師。凡...

如何判斷內心是善業強,還是罪業強

以下二三四五,就各別各別說明業果各別的相貌。 我們看...

解讀印光大師的財富觀

《印光法師文鈔》涵蓋了印光法師的各種思想,財富觀即...

觸物起照 斷截惑根

過去,佛陀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曾經教導比丘:...

持名念佛簡易殊勝普攝三根

念佛法門裡有四種念佛。有觀像念佛,觀阿彌陀佛三十二...

佛教勸我們不殺生的四個意義

佛教勸我們不要殺生,其意義有四種: 一、殺生害命,...

學佛後為何還會發生不順的事

問: 我有一個同修,學佛以後,說信佛這也好,那也好...

佛說宿殃擲石出血之因緣

世尊於阿耨大泉說法時,在場的五百位比丘除卻阿難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