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應和宗論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為日本佛教史上之著名法爭,由我國曆來性相二宗之衝突所引起。村上天皇應和三年(963)八月,於宮中開講法華經義,奈良法相宗十師及北嶺天台宗十師皆應邀研討。爭論焦點集中於一切皆能成佛或有不能成佛者。天台主張一切皆能成佛,法相則堅持五性各別說,認為有不能成佛者存在(即無佛性者不能成佛)。天台之良源與法相之仲算爭論激烈,良源舉法華經「無一不成佛」為證,仲算指其意為「無之一不成佛」加以反駁,意即無佛性者不能成佛。良源又舉圓覺經(大一七·九一七中):「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對此,仲算轉讀而駁其意為:「若地獄、天宮皆淨土,有性、無性當然齊成佛道。」要之,法相一派唯以巧妙之漢譯讀法強詞爭辯。似此論爭在我國亦曾發生。 p6433

上篇:應受識 下篇:應果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十日十夜

(修法)十日十夜念佛之行也。平等覺經曰:佛言要當齋...

一實極微不成

【一實極微不成】 p0010   唯識二十論六頁云:云何不...

小乘

聲聞緣覺的法門,以修身自利為宗旨,其最高果位為阿羅...

非已滅法

【非已滅法】 p0713   品類足論六卷九頁云:非已滅法...

離系

梵語 vi-sajyoga,巴利語同。又作離滅。指擇滅無為,與...

唄匿

(儀式)單曰唄。又曰婆陟,婆師。梵音之歌詠也。引聲...

三懺

懺即懺摩,意為悔過。據天台四教儀集註載,懺摩有三種...

五八識

(術語)眼等五識與第八阿賴耶識也。此二種識俱為現量...

遍行修

【遍行修】 p1123 瑜伽六十七卷三頁云:云何遍行修?謂...

虛空惠

(菩薩)梵名Gaganaṁati,又Sahacittotpada-dharmaca...

四評家

(名數)大毗婆沙論說五百阿羅漢集,而評釋發智論者也...

四十八輕戒

為梵網經所說之大乘菩薩戒;系相對於「十重戒」而立之...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北涼中印度三藏曇無讖譯 集會品第一...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序品第一...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我們的仇敵是貪瞋癡三毒

煩惱為因,身語意這些諸行為緣,惡業就為果,障道受苦...

天天求藥師佛,為何身體還是沒有起效

問: 師父,我的身體不好,有人勸我去拜藥師佛,說這...

念佛閉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

原文: 念佛閉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但...

有幾種的功德來依止這個法身

這個佛住,就是佛的心的意思。這個法身是佛的心所依止...

善根深厚的人,不會投生在這個世間

念佛不是要等的,這個因循等待可能就耽誤了我們自己。...

立即長大

唐朝玄奘法師去印度,花了二三年的時間才到達,現在坐...

何謂「五毒心」

佛門把貪、嗔、癡、慢、疑叫做五毒心。因為有了它們的...

昌臻法師《學佛必須忍辱》

忍辱,從世間法來說,這是一個做人處世、待人接物的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