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6~1623)明代僧。金陵全椒(安徽)人,俗姓蔡。字澄印,號憨山。年十一即懷出家之志,翌年投報恩寺西林永寧誦習經教,兼修儒學,博通內外黃老之學。十九歲往謁棲霞山雲谷法會,讀中峰廣錄,乃決志參禪。遂返報恩寺落髮,從無極明信受具足戒,聽華嚴玄談。因慕清涼澄觀之為人,乃自字澄印。嘉靖四十四年(1565)再參法會,得授念佛公案。隆慶五年(1571)以後遊歷諸方,留連京城諸講肆,又參謁融、笑岩二師。萬曆元年(1573)游五台山,見憨山奇秀,乃取之為號。九年,與福登同請京中大德五百眾於五台山修無遮會,太后並遣使為皇儲祈福。後住東海牢山(山東嶗山),聲望甚高。
萬曆十四年,神宗以大藏經十五部頒於天下名山,太后特賜牢山一部,並建海印寺,請師住持。二十三年,以私修廟宇之罪被誣入獄,流放雷州(廣東)。二十八年,依南韶道祝之請,止住曹溪,翌年重開祖庭,選僧受戒,立義學,養沙彌,設立庫司清規,大振祖風。四十二年,太后崩殂,恩詔許還僧服,歷游名山勝跡,說法弘化。四十四年,在廬山五乳峰創建法雲禪寺,仿慧遠之法,專心修持淨業。天啟二年(1622),復應韶陽太守張公之請,再入曹溪。三年十月示寂,世壽七十八。謚號「弘覺禪師」。後人為師立塔於南華寺天子崗。世稱憨山大師。與袾宏、真可、智旭併稱明末四大高僧。
其思想融合禪與華嚴,倡導禪淨無別、三教歸一之說。弟子有福善、通炯等。著述甚多,有華嚴綱要八十卷、楞嚴經通議十卷、法華經通義七卷、起信論直解、圓覺經直解、肇論略注各二卷、唯識論解、淨土會語、中庸直指、春秋左氏心法、老子道德經註、觀老莊影響論等,另有門人彙編之憨山夢遊集五十五卷、憨山語錄二十卷。[淨土聖賢錄卷五、高僧摘要卷三、正源略集卷八、續稽古略卷三、續燈存稿卷十二] p6013
上篇:德基 下篇:德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