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寬容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Tolerance)容許不同意見、信仰與發表之自由,並且不予以對待上之差別標準,稱為寬容。以宗教而言,即承認其他信仰之存在;以倫理而言,即認識人類之不完美性、弱小性,而不加以苛求,並以同情心包容之。在歐洲近代史中,宗教尖銳對立之情況動輒發生,最典型者,如基督教之根本觀念認為真理僅為絕對之唯一,而視其他教說為邪教、邪說,故經常發生排除異端之宗教戰爭、宗教裁判;於裁奪之時,凡是異端必遭處刑。直至近代,漸有宗教之寬容性與諸教協同一致之主張。此類寬容之觀念與精神,在今日已成為重要思潮之一;如以法律而言,現代之自由民主國家必皆保障思想、言論,及信教之自由,此即其明顯例證。

印度特別富於寬容精神,一概承認各種宗教與哲學之存在,認為一切宗教與哲學皆為同一真理之顯現;抱存此一精神者,特以大乘佛教為然。佛陀常將各種異教視為引導眾生之方便教法,故包容之;至密教,亦將世俗之道視為佛教之一部分而予以肯定;另如智顗大師以法華經之一乘精神為準則,而主張諸教(經)皆為一乘。然佛教寬容態度之影響,於印度本土方面卻導致佛教之衰落,與現實妥協,而開始急遽密教化,乃至有左道密教等之產生;由是,其宗教型態亦淪為雜亂信仰、混合宗教(Syncretism)。

在日本,佛教改革期之鎌倉時代諸師則不同於上記所說「肯定諸行」之寬容態度,轉而另創新氣象。例如法然、親鸞之念佛,道元之坐禪,日蓮之唱題等皆有特立獨行之主張,而舊佛教則強調持戒精進。尤以日蓮宗,特立法華經之絕對主義以折伏他經、他宗,並進而諫諭國家;然其折伏(非寬容)之道,亦不免失之矯枉過正,既忘失攝受(寬容)之理,更因而陷入偏狹之排他主義。故知寬容與非寬容間之界線與問題,實有待於重新評估與智慧之權衡。p5977

上篇:寬因 下篇:慧雲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利行攝事

【利行攝事】 p0703   集異門論九卷二頁云:云何利行...

怛剎那

【怛剎那】 p0833   百二十剎那成一怛剎那。如時之分...

現量

梵語 pratyaksa-pramāna。因明用語。三量之一,心識三...

得髓

(術語)謂得玄理之至極也。傳燈錄三(達磨章)曰:迄...

吹萬禪師語錄

凡二十卷。明代僧吹萬廣真(1582~1639)撰,三山燈來...

亡物囑授成否之相

亦名:亡人物囑授成否之相、亡僧物囑授成否之相、亡五...

仁王尊

(菩薩)或作密跡菩薩,密修力士,執金剛神,那羅延金...

一切智句

「句」為住處之意,「一切智句」即指佛之住處。大日經...

喻依

(術語)因明之喻法,分喻依喻體之二義,欲喻之義理為...

難易二道

(名數)謂難行道與易行道也。龍樹所立之名目。初地至...

賓頭盧

【賓頭盧】   翻不動,字也。...

安廩

(人名)姓秦。因敕出家。往魏就司州光融寺容公習經論...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阿難說...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佛說罪福報應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當知念佛目的,必須歸於無念

念佛一法,尤為斷念方便之方便。不令他念而念佛,亦是...

西方淨土的欣慕行

釋尊對西方淨土依正莊嚴的描述,為我們建構起一個至極...

老和尚與小和尚的對話

完美 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滿地都是寫了字的廢紙。 「怎...

開悟和沒開悟的人心境之區別

原文: 所言念佛三昧,說之似易,得之實難,但當攝心切...

一切法門六字全收

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十方諸佛自然護念。 護念即是...

念佛之人當孝敬雙親,不可偏執速死求往生

佛教認為人生有八苦,分別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極樂世界的人死後又去哪裡呢

問: 西方世界的人有些也是有生命界限的,那麼他們在西...

遇事最有水平的處理方法

1.學會沉默 有時候,你被人誤解,你不想爭辯,所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