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說戒識疑同犯開白懺

【南山律學詞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亦名:說戒須懺淨

子題:滅業、無學尚酬往因、定業不轉至佛猶償

戒本疏·釋戒經序:「識疑同犯開白懺者,罪據覆藏,對眾陳情,白告悔斷,同大懺也。(一、明業本難亡)何以得知者?以凡造過,集諦所收;知苦斷集,見道便克。豈有自言,便淨斯業?(二、示律懺分齊)今諸戒首令懺已聞者,既悔前罪,斷後相續,露過現前,於心無隱,便同淨用,得預聞持。不論往業招生增惑。(三、對理觀辨異)此但事悔伏業而已。終須行淨,深見我倒;知我倒本,相等虛空,但有妄緣,故纏三有。審見此理,明白無疑,分得正見,方傾苦趣。若此之悔,名為滅業。業何可滅?障不招生,故名滅矣。乃至無學尚酬往因,如身子嬰病、目蓮遭苦,可以類通,想不迷矣。」行宗記釋云:「開白中,初科,罪據覆藏者,由覆成過,露則無故。同大懺者,不異上篇眾法悔故。白文如羯磨;識罪白已即淨,疑罪後決重懺;又偷蘭已下諸篇皆滅,不開上二。次征意中,初科,初句征。以下,釋。集諦,世間因也。見道即初果。此明至聖方斷集業;凡夫口陳,豈能即斷?意顯律懺不明業理,故可懺淨。次科,初明懺淨所以。律懺宗旨,此文極顯。不下,示教分齊。業即業道,招生即苦道,增惑即煩惱道,此三心行,判歸化教;律據違制,故非所論。三中初二句躡上律懺。終下,發後理懺,初示理觀。且據小宗性空觀析見無我理。相空唯識,具在事鈔。我倒本者,即是無我,故舉虛空為喻。審下,判位。言分得者,即內凡以上,不生惡道。若此下,結示,初明行勝。前但事伏,此理滅故。業下,轉釋滅義。不招生者,但無總報,不無別報。定業不轉至佛猶償;是故學人好自觀察,常以善緣熏練心識,勿謂無罪。業理灼然,華嚴偈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忘,因緣遇會時,果報還自受。』佛言真實,無得自欺。乃下,引示。大論,舍利弗患風疾;增一,目連乞食,為梵士所打,骨肉爛盡。皆謂酬往業。據此可知理懺不滅。」(戒疏記卷三·二一·一○)

上篇:說戒行香偈 下篇:說戒非時和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山律學詞典

轉鼓

禪林中敲鼓時,中途變換敲擊方法,稱為轉鼓。如以上堂...

權關

(譬喻)權設之關門,譬佛假設方便之諸教。二教論上曰...

北俱盧洲

梵名 Uttara-kuru,巴利語同。又作北拘盧洲、北洲、北...

當持淨戒受人信施

行事鈔·對施興治篇:「四分,寧以熱鐵為衣,燒爛身盡...

四善根生時可否轉向餘乘

【四善根生時可否轉向餘乘】 p0470 俱舍論二十三卷八頁...

顯色

梵語 varna-rūpa。指顯然可見之色。為「形色」之對稱...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簡稱《仁王經》。現存兩種...

善惡業果位

【善惡業果位】 指為善惡的異熟業所支配招感的果位,由...

阿槃陀羅

(雜名)譯曰結界。為限寺院之境內者。飾宗記八末曰:...

命根

【命根】 p0812   瑜伽五十二卷十頁云:復次云何命根...

法師十德

(名數)華嚴經十地品中第九善慧地之菩薩,修行一切功...

觀察

【觀察】 p1468 瑜伽八十三卷三頁云:言觀察者,謂由無...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品第...

蓮宗十二祖徹悟大師畫傳

一、幼而穎異,發出世志 徹悟大師(公元1741-1810年)...

念佛即是涅槃門

《心經》裡就是講涅槃三世諸佛的。怎麼叫涅槃?涅槃就...

布施的四種障礙

布施的障礙,按照《瑜伽師地論攝抉擇分》所說,略有四...

聖嚴法師:不知不覺布施了一千萬

我有一位弟子,在二十年前家中尚不富有時,便偷偷在心...

不可將心待悟

祖師們叫我們用功,常常說:不可將心待悟。就是說在用...

如本法師:心病與身病

身體是四大五蘊所和合,在人生的過程,免不了會產生四...

念佛時見到瑞相怎麼辦

凡念佛人,但宜至誠懇切,一心正念。絕不妄想見佛見境...

佛法入心,毒海回頭

我叫淨心,今年48歲,出生於江西南昌的一個工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