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眾主諫造六聚

【南山律學詞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亦名:諫造六聚

子題:二種癡、二種智、真供養、一念之惡能開五不善門

行事鈔·僧網大綱篇:「若見造六聚罪者,屏處委示。今與同住,並是宿因;但末劫多障,持戒者少。見造某罪,是實以不?答是實者。依律如法誨示,文雲,有二種癡:一、不見犯,二、犯而不懺。有二種,反上語之。隨佛語者,名真供。今不肯順可,欲從魔邪,罪不可積,或能轉重。引涅槃文示之。餘經云,一念之惡能開五不善門:一者惡能燒人善根,二、從惡更起惡,三、為聖人所訶,四、退失道果,五、死入惡道等。種種示之。」資持記釋云:「諫六聚中。『此與初諫何異?』答:『前在眾中,泛爾粗暴,心性未調,但云有過,不言何聚?』文中,初、泛諭。見下,二、審犯勸悔。反上語者,一、者見犯,二、犯已能懺。注令引經者,彼雲,勿謂小罪,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餘經未詳何文。五不善中:一、是斷已生善,二、即起未生惡,三、違教,四、障道。五、來報。」(事鈔記卷七·五六·一四)

上篇:眾主諫眾中過 下篇:眾主諫違僧制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山律學詞典

邪氣

邪惡之氣。又作惡氣。即能惱害人之邪惡鬼魅。密教及日...

疏山有句無句

禪宗公案名。系敘述唐末僧疏山匡仁先後參謁長慶大安、...

六種苦行外道

指古代印度專修苦行之六種外道。即:(一)自餓外道,斷...

真可

(1543~1603)明代僧。吳江(江蘇)人,俗姓沈。字達...

善宿男

(術語)受持八戒之優婆塞也。新雲近住男。又名長養男...

玉琳國師

(人名)三十二祖傳曰:通琇號玉林,毗陵楊氏子,順治...

經藏堂主

禪林中管理經藏之職稱。堂主之上有藏主,然藏主不居藏...

攀緣

梵語 ālambana。攀取緣慮之意。指心執著於某一對像之...

二十八天

(名數)欲界之六天與色界之十八天及無色界之四天也。...

隨相

(術語)又曰小相。生住異滅,各具一相,謂之隨相。隨...

道收

(1634~1666)明末清初黃檗宗僧。興化(福建)吉陽人...

史利那格拉

梵名 ?rīnagara,巴利名 Sirīnagara。古印度迦濕彌羅...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阿難說...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佛說罪福報應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修行是為了找到自己

修行是什麼,是不是一定要脫離生活跑到廟裡拜佛念經呢...

【推薦】念佛能否往生,但問自心,不必他求

一心可現十法界 一切境界都是從心所現。一心可現十法界...

學佛後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

問: 學佛以後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 成剛法師答: 我...

布施越多福報越多

從佛法的因果關係來講,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越多。...

戒邪淫三字經

天地間 自古來 淫為罪 萬惡首 古聖賢 最先戒 一...

心強業重,得果報時那個勢力就不同

講一個例子給大家參考。佛在世時,另外一個護法叫作波...

以至誠念佛為正事,別存見佛見境界之心

所說的甚深利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應當在往生西方...

使者請佛 命終生天

過去佛陀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精舍弘法,有次結夏安居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