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嫌罵知事戒與行罵戒四異

【南山律學詞典】  大字體  護眼色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問:『與前罵戒(行罵戒)何異而重明者?』答:『有四異:一、前是泛僧;此僧知事。二、前戒不問虛實;此說實不犯。三、罵詞不同,如文所列。四、前非知事,見聞互離者輕;此敬護重,互離犯提。嫌罵兩戒,同惱知事不殊,故合制也。」行宗記釋云:「答中,初辨異有四。二、雲此戒說實不犯,如下開通。三、指如文,前約族姓行業伎術等罵;今雲有愛等罵。四、中敬護重者,由是僧差,不可輕慢。嫌罵下,次示單雙。前唯制罵,此戒兼嫌,故云合制。」(戒疏記卷一三·五七·一二)

上篇:嫌罵知事戒緣起 下篇:嫌罵知事戒釋名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山律學詞典

百丈佛圖

指高度約達百丈之佛塔。據北史西域傳載,小月氏國城東...

已得眼聲聞

【已得眼聲聞】 p0229 瑜伽六十七卷九頁云:預流、一來...

一轍

(術語)一軌轍也。止觀五上曰:斯一轍之意。法華文句...

頓成諸行

「遍成諸行」之對稱。華嚴家謂,依圓融門修行之菩薩,...

力金

(1327~1373)元末明初僧。吳郡人,俗姓姚。字西白。...

鉦叩

念佛時,一面叩一平盆型之鉦,一面行於道途祈求布施,...

法身由六種佛法之所攝持

【法身由六種佛法之所攝持】 p0766   攝論三卷十六頁...

不來不去

梵語 anāya-vyaya。為佛典中表示諸法自性之用語。謂自...

聲界

【聲界】 p1392 品類足論二卷十三頁云:聲界云何?謂聲...

清淨施有十相

【清淨施有十相】 p0962 瑜伽三十九巻十八頁云:云何清...

因緣性

指具有因緣之狀態者。屬四緣中之「因緣」。小乘認為六...

大我

(術語)我者自在之義。凡夫雖認自己之身心為我。然身...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北涼中印度三藏曇無讖譯 集會品第一...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序品第一...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為什麼一定要念佛呢

佛法的最要問題,就是了生死。若論了生死這樁大事,很...

不論修學哪個法門,都要有慚愧心精進心

我們生活在這個娑婆世界,在五濁惡世中還能遇到佛法。...

獨步楞嚴的圓瑛法師

圓瑛法師,俗姓吳,出家後法名宏悟,字圓瑛,號韜光,...

虛雲老和尚的「大乘三大部」

修行首重見地。確立圓滿的見地,是修行的第一步。這第...

最高尚的事情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老的國王,他決定不久之後就將王位...

人貴有自知之明

春秋時期,在齊國有一位被公認的美男子,別人都叫他徐...

出家以後應該學些什麼

佛在《沙彌律儀》中告訴我們,初出家五年學戒,然後學...

聖嚴法師:大人應該怎麼幫助小孩

問: 原本我們以為小孩子是天真、無憂無慮的,但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