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四依

【法相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四依】 p0394

瑜伽十一卷十四頁云:世尊說依,略有四種:一、法是依,非數取趣。二、義是依,非文。三、了義經是依,非不了義經。四、智是依,非識。此四種依,因何建立?補特伽羅四種別故。謂因諂詐補特伽羅差別故。建立初依。因順世間補特伽羅差別故。建立第二。因住自見取補特伽羅差別故。建立第三。因聞為極補特伽羅差別故。建立第四。因其諂詐說法。是依非數取趣。要與彼論。分別抉擇方證正智。非唯由彼現威儀故。即於此中復有差別。謂佛宣說補特伽羅。及與諸法。唯法是依。非數取趣。世俗言辭。不應執故。法又二種。謂文及義。唯義是依非文。何以故。不應但聞即為究竟。要須於義思惟籌量審觀察故。佛所說經。或有了義或不了義。觀察義時。了義是依。非不了義。世尊或時宣說依趣福不動識。為往善趣故。或時宣說四聖諦智為向涅槃故。於修法隨法行時。唯智是依非識。略於四時。失不失故。建立四種補特伽羅。謂得法時。住持時。觀察義時。修法隨法行時。依四時故。建立四依。

二解瑜伽四十五卷一頁云:云何菩薩修正四依?謂諸菩薩為求義故,從他聽法;不為求世藻飾文詞。菩薩求義,不為求文。而聽法時雖遇常流言音說法,但依於義,恭敬聽受。又諸菩薩,如實了知暗說大說,如實知已,以理為依。不由耆長眾所知識補特伽羅。若佛若僧所說法故,即便信受,是故不依補特伽羅。如是菩薩以理為依,補特伽羅非所依故。於真實義,心不動搖。於正法中,他緣匪奪。又諸菩薩,於如來所,深殖正信,深殖清淨,一向澄清淨,唯依如來了義經典,非不了義,了義經典為所依故。於佛所說法毗奈耶,不可引奪。何以故?以佛所說不了義經,依種種門辯本性義,猶未決定,尚生疑惑,非了義故。若諸菩薩,於了義經不決定者,於佛所說法毗奈耶猶可引奪。又諸菩薩,於真證智,見為真實,非於聞思;但識法義,非真證智。是諸菩薩,如實了知修所成智所應知者,非唯聞思所成諸識所能了達;如實知已,聞如來說最極甚深所有法義,終不誹毀。是名菩薩修正四依。

三解顯揚二卷十八頁云:所依者,謂四種依,廣說如經。一、依法不依眾生,謂若法是如來所說或弟子說十二分教,隨學隨轉;不隨眾生所行行學,亦不隨轉。二、依義不依文,謂若法非飾詞者,所造綺文字句,唯能顯了獨滿清淨鮮白梵行,於此法中恭敬信解;非於能顯顛倒梵行,及不顯了梵行,但飾詞者,所造綺文字句。三、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謂於如來所說相似甚深空性相應,隨順諸緣緣起法中,不妄執著,如言淺義,亦不住自內見取心,唯勤尋究顯了義經。四、依智不依識,謂不唯聽聞而生知足,便不進修法,隨法行,然為盡諸漏,勤求自內證真諦智。

四解此即衣服、飲食、臥具、病緣醫藥,供身什物,如依止處苦中說。

五解集異門論七卷四頁云:四依者:一、思擇一法應遠避,二、思擇一法應受用,三、思擇一法應除遣,四、思擇一法應忍受。云何思擇一法應遠避?答:如薄伽梵於防諸漏記別經中作如是說:汝等苾芻,應審思擇,惡象惡馬惡牛惡狗惡水牛等當遠避之。應審思擇,株杌毒刺坑塹崖谷井廁河等當遠避之。應審思擇,惡行惡威儀惡友惡伴侶惡行處惡臥具等當遠避之。惡臥具者,謂若受用如是臥具,為諸有智同梵行者,不應分別處而生分別,不應測量處而生測量,不應猜疑處而生猜疑。如是臥具,我說為惡,汝等苾芻。應當遠避。是名思擇一法應遠避。云何思擇一法應受用?答:如薄伽梵於防諸漏記別經中作如是說:汝等苾芻,應審思擇,如法衣服當受用之。不為勇健,不為傲逸,不為顏貌,不為端嚴,但為遮防蛟虻、寒熱、蛇蠍等觸,及為覆蔽深可羞恥丑陋身形。應審思擇如法飲食當受用之,不為勇健,不為傲逸,不為顏貌,不為端嚴,但為此身暫住存濟,止息飢渴,攝受梵行,為斷故受,不起新受,無罪存濟力樂安住。應審思擇,如法臥具當受用之,不為勇健,不為傲逸,不為顏貌,不為端嚴,但為遮防寒熱風雨,及得最勝安隱寂靜。應審思擇,如法醫藥當受用之。不為勇健,不為傲逸,不為顏貌,不為端嚴,但為止息未起已起所有疾病,得修善業,是名思擇一法應受用。云何思擇一法應除遣?答:如薄伽梵於防諸漏記別經中作如是說:汝等苾芻,已起欲尋恚尋害尋不應韞畜,應速斷滅變吐除遣,是名思擇一法應除遣。云何思擇一法應忍受?答:如薄伽梵於防諸漏記別經中作如是說:汝等苾芻,應起精進,有勢有勤,勇悍堅猛,不舍善軛。假使我身,血肉枯竭,唯皮筋骨連拄而存,若本所求勝法未獲,終不止息所起精進。又精進時,身心疲惓,終不由斯而生懈怠,應深忍受寒熱飢渴蛇蠍蚊虻風雨等觸,又應忍受他人所發能生身中猛利辛楚奪命苦受毀辱語言,是名思擇一法應忍受。

上篇:四諦 下篇:四蘊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法相辭典

帝釋拜畜

(傳說)未曾有經上云:有野干為師子所逐,墜井中,將...

轉輪王

(雜名)梵曰斫迦羅代棘底曷羅闍Cakravarti-raja,又作...

五種供養

(名數)一塗香,二華,三燒香,四飲食,五燈明也。...

三法得安隱住

【三法得安隱住】 p0206 瑜伽十四卷六頁云:又於正教誡...

薄塵行補特伽羅相

【薄塵行補特伽羅相】 p1403 瑜伽二十九卷十五頁云:其...

性起

性起說是賢首宗最精彩的理論。賢首宗說法界緣起,以法...

采華違王上佛授決號妙華經

(經名)一卷,東晉竺曇無蘭譯。說阿闍世王受決經中之...

喜根

謂順喜觸所生心喜。平等受。受所攝。是名喜根。復次修...

尼抵

(雜語)Nidhi(Praṇidhāna),譯曰願。可洪音義二曰...

驗主問

汾陽十八問之一。又作探拔問、心行問。主,指師家;學...

初夜

【初夜】 p0682   瑜伽二十四卷一頁云:言初夜者,謂...

損減邊

【損減邊】 p1252 瑜伽六十四卷十頁云:損減邊者:謂卽...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說九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預知時至是可遇不可求的

在古德的往生實例中,有許多人是預知時至而往生的,那...

佛教之三種簡易修持法

今天承諸位善友請我演講。我以為談玄說妙雖然極為高尚...

少康法師傳念佛法的妙計

少康法師是淨土宗五祖,少年出家,歷學法華、楞嚴、華...

放下嫉妒心境寬

什麼是嫉妒?如何對治? 我們要對治嫉妒心,首先要知道...

修行必須下苦功夫

若人發願往生他國淨土,應當隨著那方佛世界的那尊佛的...

把「牛」釋放,幸福才有可能出現

問: 佛教常說放下?什麼是放下?怎麼才放下? 一行禪...

聖嚴法師《發願》

每一個人都會貪生怕死,只可惜當我們正在呱呱落地之時...

略說天台宗的十乘觀法

十乘觀法是天台宗智者大師總結的十種觀行法門,總結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