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已知根

【法相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已知根】 p0228

如三無漏根中說。

二解成唯識論七卷二十一頁云:始從見道最後剎那,乃至金剛喻定,所有信等無漏九根,皆是已知根性。未離欲者,於上解脫,求證愁戚,亦有憂根。非正善根,故多不說。

三解雜集論十卷十二頁云:已知根者:從第十六見道心剎那已上,於一切有學道中所有諸根。是已知根體。所以者何?即前十根,從第十六見道心剎那,乃至金剛喻定,於如是有學道中,未有所應知境,曾所不知故;名已知根。

四解法蘊足論九卷六頁云:云何已知根?謂已見諦者所有學慧、慧根及信、勝解、見至、身證、於四聖諦,已現觀而現觀;為斷餘煩惱故;諸根轉。是名已知根。

五解大毗婆沙論一百四十三卷一頁云:問:已知根云何?答:已見諦者,已現觀者,諸學慧、慧根,及所有根,信解見至身證,於四聖諦,已現觀,重現觀;是謂已知根。此中於四聖諦已見故;名已見諦者。已現觀故;名已現觀者。諸學慧慧根者;此說慧根。及所有根信解見至身證於四聖諦已現觀重現觀者;說餘八根。總此九根,名已知根。問:諸無學者,於四聖諦,亦重現觀。如從退法,轉至思法;乃至從堪達法,轉至不動。何故但說學重現觀;非無學耶?答:亦應說無學,而不說者,當知有餘。有說:此中舉初顯後。若說學重現觀;當知已說無學亦重現觀。如舉初顯後;舉始入,顯已度,舉加行,顯究竟,當知亦爾。有說:若斷未曾斷煩惱,得未曾得沙門果者;說重現觀。無學爾時,非斷未曾斷煩惱,亦非得未曾得沙門果;是故不說。有說:若斷未曾斷系得,得未曾得離系得者;說重現觀。無學爾時,雖得未曾得離系得;而不斷未曾斷系得。是故不說。如斷系得,得離系得;除過患,修功德,舍下劣,證上妙,去無義,取有義,盡渴愛苦,受無熱樂,應知亦爾。有說:舍未曾舍無智,得未曾得智者;說重現觀。無學爾時,雖得未曾得智;而非舍未曾舍無智。是故不說。應知此依染無智說。由如是等種種因緣,學、說重現觀;非無學。又云:問:何故名已知根?答:已知而知,已現觀而現觀;斷無智故,名已知根。問:若如是者;道類智忍生,除其自性相應俱有法,於餘一切類智品道,皆得現觀。此後道類智生,於道類智忍自性相應俱有法,乃得現觀。爾時於彼忍自性等,未已現觀而現觀。何故名已知根;不名未知當知根?答:外國師說:十六心剎那,皆是見道。問:今不問彼;但問十五心剎那為見道者,何故爾耶?尊者僧伽筏蘇說曰:道類智忍,現在前時,能修未來無量剎那道類智忍。彼所修者,於現在忍等,已得現觀。故無有過。此不應理。未來道無作用故。應作是答:從多分說,名已現觀。謂已現觀者,無量無邊。未已現觀者,但有少許。已現觀而現觀者,猶如大地。未已現觀而現觀者,但如一塊。妙高一塵,大海一滴,虛空蚊處,喻亦如是。故從多分,名已知根。問:第十六心頃,應如七智;何故獨說為已知根?非已知而知故。答:此亦從多分說。謂初剎那,雖與七智相似;後諸剎那,皆與彼異。從多分說,悉名已知根。一類性故。有說:此後更無未已知道所倰所覆,不以下著上,令不得自在。必當爾故。於知言已知。如去時名已去,彼亦如是。

上篇:已生 下篇:已生起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法相辭典

法有

(術語)固執法為實有之小乘卑見也。唯識述記一本曰:...

修生

由修行之功漸顯本有性德之謂。乃自後天之修行而得,與...

金針雙鎖

(一)又作金針雙鎖。指密教現圖胎藏曼荼羅中之金剛針(...

觀無量壽佛經圖頌

全一卷。明代傳燈撰。又稱觀無量壽佛經附圖頌。略稱觀...

賢豆

梵名 Hindhu。為印度(梵 Indu)之古名。昔稱印度河流...

真空妙有

(術語)非空之空而非如小乘偏執之但空,謂之真空,非...

蓮華戒

梵名 Kamala?īla。八世紀頃,印度中觀派之學僧。生卒...

尼懺罪法

子題:比丘尼同開學悔 資持記釋云:「初篇中, 同開學...

涅槃聖

指道生法師。道生對法顯所譯之六卷本佛說大涅槃經加以...

達羅毗荼國

達羅毗荼,梵名 Drāvida,巴利名 Damila。南印度之古...

六劍

(譬喻)色,聲,香,味,華服,邪念之六法,譬如劍刃...

梵魔

梵是指色界初禪天的天主,亦即梵王;魔是指欲界第六天...

【大藏經】梵網經

梵網經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窮於玄原之境...

【大藏經】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舍...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阿難說...

心跟佛號接觸時,會產生兩種強大的力量

我們身為一個淨土宗的修學者,當我們開始在佛堂中,憶...

趙朴初老居士《佛教常識答問》

第一章 佛陀和佛教的創立 1. 問: 什麼是佛教? 答:...

感恩包容分享結緣——禪與現代人的生活

一、大乘佛法核心智慧與慈悲 我們今天所在的這個地方,...

【推薦】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

卷一 淨土法門的緣起 第一章 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 1、南...

竿影見佛法

從前,印度有座寺院,裡面住了四位神通廣大的道人。城...

所有一絲一毫之善,皆悉以此迴向往生

日用之中,所有一絲一毫之善,及誦經禮拜種種善根,皆...

念佛愈癬疾

潘萬宗居士。吳江(江蘇)黎涇港人。中年喪子,因此發...

真信切願必定往生,不必以功夫淺而懷疑

念佛人平時有真信切願,無一不得往生者,況福峻臨終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