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司空本淨禪師

【五燈會元】  大字體  護眼色

  司空山本淨禪師者,絳州人也。姓張氏。幼歲披緇於曹溪之室,受記隸司空山無相寺。唐天寶三年玄宗遣中使楊光庭入山,采常春藤,因造丈室。禮問曰:「弟子慕道斯久,願和尚慈悲,略垂開示。」師曰:「天下禪宗碩學,咸會京師。天使歸朝,足可諮決。貧道隈山傍水,無所用心。」光庭泣拜。師曰:「休禮貧道。天使為求佛邪?問道邪?」曰:「弟子智識昏昧,未審佛之與道,其義云何?」師曰:「若欲求佛,即心是佛。若欲會道,無心是道。」曰:「云何即心是佛?」師曰:「佛因心悟,心以佛彰。若悟無心,佛亦不有。」曰:「云何無心是道?」師曰:「道本無心,無心名道。若了無心,無心即道。」光庭作禮,信受。既回闕庭,具以山中所遇奏聞。即敕光庭詔師到京,敕住白蓮亭。越明年正月十五日,召兩街名僧碩學赴內道場,與師闡揚佛理。時有遠禪師者,抗聲謂師曰:「今對聖上,校量宗旨,應須直問直答,不假繁辭。只如禪師所見,以何為道?」師曰:「無心是道。」遠曰:「道因心有,何得言無心是道?」師曰:「道本無名,因心名道。心名若有,道不虛然。窮心既無,道憑何立?二俱虛妄,總是假名。」遠曰:「禪師見有身心,是道已否?」師曰:「山僧身心本來是道。」遠曰:「適言無心是道,今又言身心本來是道,豈不相違?」師曰:「無心是道,心泯道無,心道一如,故言無心是道。身心本來是道,道亦本是身心。身心本既是空,道亦窮源無有。」遠曰:「觀禪師形質甚小,卻會此理。」師曰:「大德只見山僧相,不見山僧無相。見相者是大德所見。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其道。若以相為實,窮劫不能見道。」遠曰:「今請禪師於相上說於無相。」師曰:「淨名經云:『四大無主,身亦無我。無我所見,與道相應。』大德若以四大有主是我,若有我見,窮劫不可會道也。」遠聞語失色,逡巡避席。師有偈曰:「四大無主復如水,遇曲逢直無彼此。淨穢兩處不生心,壅決何曾有二意。觸境但似水無心,在世縱橫有何事?」復云:「一大如是,四大亦然。若明四大無主,即悟無心。若了無心,自然契道。」
  志明禪師問:「若言無心是道,瓦礫無心亦應是道?」又曰:「身心本來是道,四生十類皆有身心,亦應是道。」師曰:「大德若作見聞覺知解會,與道懸殊,即是求見聞覺知之者,非是求道之人。經云:『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尚無,見聞覺知憑何而立?窮本不有,何處存心?焉得不同草木瓦礫。」明杜口而退。師有偈曰:「見聞覺知無障礙,聲香味觸常三昧。如鳥空中只麼飛,無取無舍無憎愛。若會應處本無心,始得名為觀自在。」
  真禪師問:「道既無心,佛有心否?佛之與道,是一是二?」師曰:「不一不二。」曰:「佛度眾生,為有心故。道不度人,為無心故。一度一不度,何得無二?」師曰若言佛度眾生、道無度者,此是大德妄生二見。如山僧即不然。佛是虛名,道亦妄立。二俱不實,總是假名。一假之中,如何分二?」曰:「佛之與道,從是假名。當立名時,是誰為立?若有立者,何得言無?」師曰:「佛之與道,因心而立。推窮立心,心亦是無。心既是無,即悟二俱不實。知如夢幻,即悟本空。強立佛道二名,此是二乘人見解。」師乃說無修無作偈曰:「見道方修道,不見復何修?道性如虛空,虛空何所修?遍觀修道者,撥火覓浮漚。但看弄傀儡,線斷一時休。」
  法空禪師問:「佛之與道,俱是假名,十二分教,亦應不實。何以從前尊宿皆言修道?」師曰:「大德錯會經意。道本無修,大德強修。道本無作,大德強作。道本無事,強生多事。道本無知,於中強知。如此見解,與道相違。從前尊宿不應如是。自是大德不會,請思之。」師有偈曰:「道體本無修,不修自合道。若起修道心,此人不會道。棄卻一真性,卻入鬧浩浩。忽逢修道人,第一莫向道。」
  安禪師問:「道既假名,佛雲妄立,十二分教亦是接物度生,一切是妄,以何為真?」師曰:「為有妄故,將真對妄。推窮妄性本空,真亦何曾有故。故知真妄總是假名。二事對治,都無實體。窮其根本,一切皆空。」曰:「既言一切是妄,妄亦同真真妄無殊,復是何物?」師曰:「若言何物,何物亦妄。經云:『無相似,無比況,言語道斷,如鳥飛空。』「安慚伏不知所措。師有偈曰:「推真真無相,窮妄妄無形。返觀推窮心,知心亦假名。會道亦如此,到頭亦只寧。」
  達性禪師問:「禪師至妙至微,真妄雙泯,佛道兩亡,修行性空,名相不實,世界如幻,一切假名。作此解時,不可斷絕眾生善惡二根。」師曰:「善惡二根,皆因心有。窮心若有,根亦非虛。推心既無,根因何立?經云:『善不善法,從心化生。善惡業緣,本無有實。』」師有偈曰:「善既從心生,惡豈離心有?善惡是外緣,於心實不有。舍惡送何處,取善令誰守?傷嗟二見人,攀緣兩頭走。若悟本無心,始悔從前咎。」
  又有近臣問曰:「此身從何而來?百年之後復歸何處?」師曰:「如人夢時,從何而來?睡覺時,從何而去?」曰:「夢時不可言無,既覺不可言有。雖有有無,來往無所。」師曰:「貧道此身,亦如其夢。」師有偈曰:「視生如在夢,夢裡實是鬧。忽覺萬事休,還同睡時悟。智者會悟夢,迷人信夢鬧。會夢如兩般,一悟無別悟。富貴與貧賤,更無分別路。」上元二年歸寂,謚大曉禪師。

上篇:溫州淨居尼玄機 下篇:婺州玄策禪師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五燈會元

解脫服

又作解脫幢相衣、幢相衣,解脫幢衣。為袈裟之別名;因...

二證

事證和理證。在三學中,修戒學是事證,修定慧二學是理...

十妙

乃指十種超勝之不可思議而言。智顗解釋「妙法蓮華經」...

惠利

(術語)如言施惠,惠利他人也。無量壽經上曰:求清白...

三際時

(名數)印度之三季即春夏冬,以配熱際時,雨際時,寒...

苦行

梵語 duskara-caryā 或 tapas。即斷除肉體慾望,堪忍...

世間出世間正智

【世間出世間正智】 p0514 瑜伽七十二卷五頁云:何等名...

七遍覺支

【七遍覺支】 p0058   顯揚二卷十四頁云:七遍覺支者...

西域志

(一)凡十卷。又稱大隋西國傳。隋代僧彥琮撰。收錄達摩...

四祖寺

位於湖北黃梅縣城西北十五公里之破額山(西山)上。山...

孤起偈

(術語)十二部教中有伽陀與祇夜二者。皆是偈語之體,...

僧祇支

亦名:竭支、祇支、僧竭支、厥修羅、掩腋衣、[袖-由+奇...

【大藏經】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佛在羅閱祇耆...

【大藏經】佛說月光菩薩經

佛說月光菩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教...

【大藏經】佛說法滅盡經

佛說法滅盡經 僧祐錄中失譯經人名今附宋錄 聞如是:...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

知見清淨得證涅槃

古印度時,有一位比丘,從遠處見到滿願子(即富樓那尊...

人生三大陷阱

一個農夫進城賣驢和山羊。山羊的脖子上繫著一個小鈴鐺...

怎樣懺悔才能消除自己的業力

問: 數年前我因車禍傷身,現在行走還是不便,我雖已...

【推薦】愛自即成眾苦因,愛他則是萬善根

愛自即成眾苦因,愛他則是萬善根,生佛差別從此出,自...

四種情況成就犯邪淫戒的根本

請我們看具緣成犯。在淫戒有四種情況,是成就犯戒的根...

婆媳關係中的修行

女人都希望有美滿的家庭,關愛自己的丈夫、融洽的婆媳...

《善生經》的啟發

《善生經》的緣起是有一天早上,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看...

求一份心安,坦然以對人生路

無相禪師行腳時,因口渴而四處尋找水源,這時看到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