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那律-天眼第一

星雲法師  2010/01/3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無憂的童年生活

在《阿彌陀經》裡記載著十六位大阿羅漢的名字,有一位阿藐樓陀,那就是阿那律尊者。

阿那律,生為王族的後裔,是佛陀的堂弟。佛陀的父親淨飯王往生以後,繼承王位的摩訶男大將,就是阿那律嫡親的哥哥。

童年的阿那律,是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生來就聰明敏捷,對於音樂、技藝、有特別的天分,當他七、八歲的時候,在眾人之前,就能引吭高歌,並且還能有幾套小玩藝讓人取笑,他就是這麼逗人喜愛的孩子。

童年的阿那律,成天和宮女或一些王族兒童在一起嬉戲,春天花開,夏天清涼,冬天溫暖,日日、年年,就這麼打發時光。

在他七歲的那一年,凡事總喜歡和別人打賭輸贏,宮裡面有的是糖果餅乾,賭輸了他就拿餅乾給人,一天之間,常常要輸五、六次餅乾給人,他常向母親撒嬌,母親有時也沒法管教他。

有一天,他已輸了三次餅乾給人,他第四次向母親要餅乾時,母親就對他說:「已經沒有了!」但天真的他,竟不懂「已經沒有了」是什麼意思,他吵鬧著向母親要「已經沒有了」的餅乾,母親被他弄的啼笑皆非,只得把空盒子拿給他看,希望他知道今天真的沒有餅乾了,可是奇怪,大概由於阿那律的福氣,母親將空餅乾盒打開來的時候,裡面竟然是滿滿的一盒餅乾,阿那律很歡喜,他有了一盒「已經沒有了的餅乾」。

從此事以後,母親更不敢把他當尋常的孩子看待,她以為已經沒有了的東西他能夠要到,這一定是來歷不凡,將來一定會有很大的福報。

阿那律雖然聰明,但因為嬌生慣養,到他十五歲的時候,對於王宮以外的社會世間,仍然一無所知。有一次他和跋提、劫賓那在一起玩,談到「米是從哪兒來的問題」,劫賓那先說道:

「米是從洗米的缸中來的,有次我看到宮女在洗米。」

跋提搖搖手,表示劫賓那說得不對,他說道:

「米是從鍋裡來的,我看見宮女從鍋中把飯盛起。」

阿那律聽後,不贊成他兩人的話,他像很有自信,很懂得似的說道:

「米是從盛飯的黃金缽中來的,我們每次吃完了飯,宮女都是從黃金缽中添飯給我們吃。」

像這樣的說法,可見生為王孫的他們,對於社會認識的幼稚。

這些小王子,對社會雖茫無所知,但衣食住的物質享受,卻極盡人間的豪華。飯來張口,茶來伸手,他們就是如此過著無憂的童年生活。

十多歲的王子王孫,為什麼對世間的常識這麼膚淺?原來自從佛陀遊歷四門,感嘆生老病死怖畏,發願出家學道後,王宮就規定,年幼的王子王孫不准到宮外遊玩,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人,就是有聰明智能,也不會完全認識世間。
-------------------------------------------------------------

熱心希求出家

阿那律長大了,年輕的阿那律,長得儀表堂堂,他不再年幼無知,他逐漸懂得人生,認識世間,就在這時,佛陀成道,回到故鄉迦毘羅衛城說法教化,佛陀的感化力真強,沒有多久,很多王族人等都皈依佛陀,落髮出家。先是即將繼承王位的難陀出家,然後又是羅侯羅做了沙彌,這給一些年輕的王子王孫很大的震驚。阿那律就在這樣的情形下,立志要跟隨佛陀出家。

阿那律先找到哥哥摩訶男,他對摩訶男說道:

「哥哥!最近佛陀回來,我們釋種很多人都已出了家,做一個沙門,把佛陀的甘露法雨傳播四方,這是多有意義的生活。難陀放下嬌妻孫陀利,已進入僧團;羅侯羅那麼小,也懂得出家學道;我們兄弟二人,如果沒有一人出家,真難為情,哥哥!你的意思如何?」

英勇的王子摩訶男大將軍,已經為國家立下不少的戰功,他聽了阿那律的話,就回答道:

「弟弟!你的想法,和我一樣,我們兄弟二人,一定要有一人出家,我也想找你談談,今後父母請你孝養,讓我去跟佛陀出家!」

阿那律搖搖頭,對哥哥的話不以為然,他說道:

「哥哥!你不能出家,國家正需要你,雖然我也會些武功,但和哥哥相比,還差得太遠。請你允許我出家,我的性情比較適合過僧團寂靜的生活,我現在討厭煩囂,對王宮的五欲生活,實在很厭惡!」

哥哥經不起弟弟的勸說,只得認可,但佛陀規定,出家一定要經父母的允許,阿那律只得向父母苦苦哀求,希望父母能允許他加入僧團做一名比丘。

可是,父母愛子心切,任何阿那律怎樣請求,父母都不允准,阿那律曾三次請求,父母三次都拒絕。

後來,因為阿那律出家的志願太堅固,父母如果再拒絕的話,他只有絕食而死,父母沒有辦法,只得方便說道:

「你真要出家的話,你去和跋提王子商量,他願意出家,我就允許你和他一起出家,他如不肯,你就不要妄想。」

說到勸跋提王子出家,這是很不可能的事。誰都知道,自從難陀、羅侯羅出家以後,淨飯王已經立跋提為王子,他要繼承淨飯王統治迦毘羅衛國,他怎麼會出家?但阿那律聽了父母的話後,一點也不灰心,他很高興的去找跋提王子,請他一起出家,把做佛陀弟子的意思說了以後,他就一直望著跋提王子,等他回答。

關於捨棄人間榮華富貴的欲樂去加入僧團做比丘,跋提王子感到很為難,可是對於一向親密的阿那律,又不好意思完全推辭,他思索了好久,勉強說道:

「阿那律!出家做比丘,就不可再留戀世間歡樂,你我的年紀都很輕,這怎麼能夠做到呢?請你等幾年吧!讓我們再享受七年人間的歡樂,我再跟你去出家。」

跋提王子明明是用婉言拒絕,但阿那律再三說明出家也很快樂,從七年減到一年,從一年減到一月,從一月再減到剩下七日,阿那律見跋提王子允諾七日後一同出家,他這才歡歡喜喜的和他告別回家。

七日以後,他倆與阿難、提婆、婆娑、難提等一共七位王子,一起偷偷的離家出走,並且還帶了理髮匠優波離,追隨佛陀游化的路線,到了彌那邑的阿劣林,脫下王子的衣服,叫優波離把他們七人的頭髮剃除。穿著袈裟,然後去見佛陀,佛陀並不立即允許他們加入僧團,叫他們住在一個空屋中,靜坐七日以後,要他們忘記王子尊榮的身份,然後才准他們出家,進入僧團。
-------------------------------------------------------------

拒絕少女的求婚

出家後的阿那律,聽經聞法,甘於淡泊的生活,對於佛陀的說教,總是很歡喜的奉行。
阿那律雖然沒有證果,但因有法樂支持著他,他為了要報答佛陀允許他出家的恩惠,他想作一次行腳,到各方弘法,佛陀很高興的鼓勵他,在佛陀的意思,弟子們能熱心弘法利生,從弘法利生的工作中,可以長養自己的信心,信心昇華,才可開悟證果。

年輕的比丘阿那律,有著莊嚴的儀表,優美的風采,他的皮膚是黃色,他的鼻子像鸚鵡的嘴,長得相好莊嚴。一次在弘化的途中,因地處偏荒,天色也漸暗,他只得向民間投宿。荒涼的鄉野,村莊也是疏疏落落的,阿那律投宿的這一家,院落很大,可是意料之外的,這一天,這一家沒有人,只有一個年輕的少女在家。

阿那律很猶豫,一個比丘投宿在只有一個少女的人家,不知可以不可以,因為當時佛陀制戒,好像沒有提到這一點,阿那律看看漸暗的天空,烏雲密佈,像是要下雨的樣子,阿那律沒有再講什麼,只得住下來。

阿那律住下來不久之後,有一位年長的過路老人,也來借宿,可是少女拒絕他,對於年老的人這麼沒有禮貌,沒有同情,阿那律心中有些奇怪。

少女對阿那律很慇勤,拿茶拿水,問長道短,阿那律在屋內結跏趺坐,一心念佛念法念僧,希望早些天明,以便趕路。

夜半,燈光漸漸的暗淡,朦朧中,門聲響處,那個年輕的少女走到阿那律的床前,她溫柔多情的說道:

「你是一位沙門,我知道,對一位沙門有非非之想,真是罪過,但我見了你以後,我又無法壓制我對你的愛情。請你相信我,我不是一個水性楊花的女孩子,近來很多有名的公子向我求婚,我都一一拒絕。但我看到你清秀的容貌,端正的行為,我現在不害羞的自願將身許你,請你以後就住在我家,我的父母一定也很歡喜。」

長得那麼英俊,又是王子出家的阿那律,對於應付女孩子的愛情,他是少許有些經驗。當他還沒有出家的時候,就有不少王族的少女包圍在他四週,向他求婚。雖然阿那律貌美,但他一向就知道愛情是一枚苦果,他不以情慾是快樂,他認為修道獲得安穩,才是真正快樂。

當女人燃起愛情的火焰時,是不容易熄滅下去的。阿那律只得把雙目緊緊的閉起來,不理睬她,使她羞愧而退。

可是少女以為阿那律不好意思,她更靠近一步,撫摸阿那律的手,阿那律仍然像高聳的山嶽,巍然不動,少女甚至擁抱他,阿那律這才睜開眼來訶斥道:

「姑娘!你怎麼這樣不知羞恥?男女不應該如此胡來!何況我已是出家的比丘,你對我實在沒有禮貌!

「人間男女的愛情,是生死痛苦的根源,很多的煩惱、是非、糾紛,都是因愛情而起。我現在請你把情慾的烈火熄下,好好觀察自己的心。」

阿那律義正辭嚴的話,使少女羞愧得低下頭,終於她悔過的心生起,要求阿那律接引,皈依佛教,做了優婆夷。

男女相互吸引,這是人的習性,但修道者要能超越人性,才能接觸佛性。從此,阿那律就不再在在家人中借宿。
-------------------------------------------------------------

螺蝦蚌蛤愛睡眠

阿那律的道心很堅固,雖然美色當前,卻能坐懷不亂,其心地光明,就可想而知。不過,有一次為了睡眠,他曾被佛陀不客氣的訓誡過。

那是佛陀在講經的時候,大概因為阿那律昏沈疲倦的關係,他竟打起瞌睡來,佛陀望著他說道:「咄咄汝好睡,螺螄蚌蛤內,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

旁邊的人,用手推了一下阿那律,他驚醒過來,佛陀向他道:

「阿那律!你出家學道,是為了畏懼王法,是為了恐怖盜賊嗎?」

「不是!」阿那律站起來,恭謹的說道。

「那麼,你為了什麼原因才出家學道呢?」

「為著厭離生老病死,解脫憂悲苦惱。」

「大家都讚美你不為女色破壞戒行,你現在像是很自滿,在我說法的時候,你也在睡覺。」

阿那律聽佛陀這麼一說,趕快跪下來,合掌說道:

「佛陀!請求你慈悲原諒我的懈怠愚癡,從今以後,盡形壽,我再不睡眠。」

對於肯認錯懺悔的弟子,佛陀一向很歡喜,阿那律發過誓願以後,佛陀又鼓勵安慰他,叫他好好用功,修行固然不能太緩,但也不能太急。從此以後,阿那律從清晨到黃昏,從黑暗到光明,他都用功辦道。

如此精進修行,一時都不肯睡眠,一天兩天不要緊,但日子一久,就算人可以勉強支持,但身體總會生病的,不久,阿那律因為不睡眠,眼睛病起來了。

阿那律因為精勤用功,而使眼睛生病,佛陀知道以後,很是掛念,有一天,佛陀找到阿那律,就很慈和的告訴他道:

「阿那律!和你講過,修行不及固然不行,但太過了也是同樣的不行。」

「我在佛陀的面前已經發過誓,我不能違背誓言!」阿那律恭敬而又堅決的回答。

「你不要掛念這個問題,眼睛要緊。」

佛陀雖然如此慈悲的開導阿那律,但阿那律仍不肯睡眠。佛陀只得又再方便的說道:

「阿那律!一切眾生都是要有食物才能生存,耳以聲為食,鼻以香為食,舌以味為食,身以觸為食,眼就是以睡眠為食,所以,你去睡,不要想其它問題,就是涅槃也要飲食。」

「涅槃吃什麼?」

「涅槃以不放逸為食!不放逸能到達無為的境界,無為的境界也是要以禪悅法喜為食。」

「佛陀!眼睛以睡眠為食,不過我不睡眠沒有關係,請佛陀放心!」

佛陀的慈悲,阿那律很感謝,但他不願違背自己的誓言,仍是不睡眠,佛陀看他那紅腫的眼睛,就去叫名醫耆婆前來治療,耆婆診治後,告訴阿那律,只要他肯睡眠,眼睛馬上就會好,可是阿那律就是不肯睡眠。

不久,阿那律的眼睛瞎了。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阿那律尊者修道的決心,明知道眼睛會失明,他都不退願心,不肯違背自己的誓言,佛陀只說了一句話,他對於修道就那麼認真奉行,他對佛陀的恭敬,可想而知。
-------------------------------------------------------------

佛陀親為縫三衣

瞎了眼睛的阿那律,在僧團中生活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尤其對於乞食和縫衣,最感到困難。

不過僧團中很友愛,健康的人,在外面托缽回來,總將餘下來的分給有病的比丘,對於飯食,阿那律並不怎樣煩心,瞎了眼睛以後,什麼東西也看不到,阿那律正好不再被外境牽動心源,精誠一意的修道。

有一次,阿那律衣服破了,他幾次想修補,終因自己看不見而作罷。

後來,他的三衣實在破爛不堪了,有一次阿難陀經過他獨自居住的娑羅邏岩中,對他說道:

「阿那律比丘!你的三衣不補一下不行了,佛陀說,比丘的衣服新舊不要緊,但整齊清潔一定要注意。」

阿那律聽後,很安然的回答道:

「阿難陀比丘!我也曾試過修補衣服,但因眼睛失明,針線穿不進針孔,拜託你,如果你有時間,幫忙我做一套三衣好嗎?」

阿難陀非常歡喜的答應,並約定一有時間,就來為他縫製三衣。

阿難陀回到只園精舍以後,正想找一些比丘幫阿那律縫衣,可是佛陀的天耳早就聽到他二人的對話,佛陀見到阿難陀時就問道:

「阿難陀!你怎麼不找我去幫助阿那律縫製三衣?」

阿難陀被佛陀意外的一問,趕快的回答道:

「佛陀!至尊至貴的您,弟子之間瑣碎的事怎麼敢勞動您?佛陀!我和比丘們都願意為阿那律比丘縫製衣服,我們預備馬上就去。」

「阿難陀!你不要這麼說,我和你們大家一樣,也是僧團中的一分子,我現在就隨你去,你不必再去叫很多人。」

對佛陀說的話,阿難陀非常感動,站在身旁的目犍連等聽了佛陀的話,也被佛陀深廣的仁慈心所感動,他們都願意前去幫助佛陀為阿那律縫製三衣。

佛陀到了娑羅邏岩中,對阿那律說道:

「阿那律!你把針線拿出來,我來幫你做衣服。」

聽了佛陀說話的阿那律!心裡很惶恐、驚慌,已經看不見東西的阿那律,眼眶中浮出幾滴晶瑩的感激淚珠,不知怎樣回答才好。

佛陀把針線穿好,又拿出布來剪裁,阿難陀等就幫著縫製。只花了一天的時間,佛陀就為阿那律將三衣縫好。

一個是老師,是福德圓滿的佛陀,一個是弟子,是瞎了眼睛的比丘,他們師徒間,老師的慈愛,弟子的恭敬,充分表現了佛教的師徒關係,身教重於言教,這是給千秋萬世後的大家,一個很好的榜樣。
-------------------------------------------------------------

婦女墮落的原因

阿那律眼睛瞎了,雖然心裡很光明,但對世間生活,一個不見天日的人,總有很多事情不能稱心如意,自從佛陀為他縫製三衣以後,佛陀很憐愍他,教他修習金剛照明三昧,不久,阿那律就獲證天眼通了。他自己的歡喜感激不說,佛陀的歡喜也自在心中,佛陀至此才放下心!

所謂天眼,就是不分遠近,不論內外,都能看到,失去了肉眼而證得天眼的阿那律,僧團中很多人都羨慕他、敬重他,這固然是佛陀慈悲威力的加被,但也是阿那律堅決的志願修行所成就的。從此,阿那律對於縫衣托缽不再煩心,別人不能見到的,他都能見到,《阿彌陀經》中,特把阿那律尊者的大名,(阿藐樓陀)列在聖弟子中。以他的天眼,可以見到西方有個極樂世界,從天眼阿那律的證明看來,使初學的眾生,對彌陀淨土,易於生起虔敬的信心。

阿那律的天眼,不但能見到極樂世界,更能見到地獄裡的種種情形。有一次,他見到很多婦女墮落在地獄中,他就跑去請問佛陀道:

「佛陀!我今天見到很多婦女墮入地獄之中,在我看,女人很容易信奉佛陀的教法,女人比男人更具有仁慈心,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女人墮入地獄?」

佛陀回答道:

「阿那律!在我的法中,女人容易信奉,這是真實的,但女人容易造下罪業,這也是真實的。女人有三種心比男人大,第一、女人在早晨起身的時候,慳貪的心最重,希望全世界的財寶都能進她家中才好;第二、女人在日中的時候,嫉妒的心最大,她覺得全世界的人都會妨礙她;第三、女人在夕暮的時候,淫慾的心最強,她不時望著有異性隨侍在她的身旁。阿那律!婦女的慳貪心、嫉妒心、淫慾心,是最易招致她們犯罪的,這就是那些婦女們墮落的原因。」

因為阿那律的天眼,見到一些婦女墮落地獄,引出佛陀對婦女這一段說教,這正是給婦女一個反省的見證!

阿那律證得聖果,有了天眼,在僧團中已經成為上首的弟子,但他有一次和舍利弗尊者論道的時候,為了他證得天眼通,長老舍利弗竟給他一次不客氣的訓示,原因是阿那律請問舍利弗說道:

「尊者舍利弗!我以清淨的天眼,可以見到三千大千世界,我有精進不動的正念,現在,我的身體好像暢遊在寂靜的天地中,我的心已離取著,不再散亂,請問尊者,這就是離煩惱得解脫嗎?」

舍利弗尊者是僧團中第一上首的人物,他常常可以代佛陀說法,聽了阿那律尊者的話,他表示意見道:

「尊者阿那律!剛才你說你有見到三千大千世界的天眼,這是我慢心;你說你有不動的正念,這是掉舉心;你說你的心已離取著,不再散亂,這是狂妄心。以我所了解佛陀的教法,要離了我慢心、掉舉心、狂妄心,才能離煩惱得解脫!」

對於舍利弗所說的話,阿那律非但不生氣,還很感激舍利弗,他明白舍利弗尊者說的話,才是真正見道者能說出的。阿那律尊者就是如此虛心的人!
-------------------------------------------------------------

林中寂靜的快樂

有一次,佛陀住在俱眼彌,弟子中發生了強烈的爭執,佛陀對大家說長壽王忍辱的故事,要大家息諍,佛陀說:「用怨恨來止怨恨,是沒有止的時候,唯有用慈悲忍耐才能息滅怨恨的火焰。」

佛陀的話,讓很多人感動得去除瞋恚的心,但仍有小部分非法喜諍的人,對別人不肯讓步,這時,佛陀想起了忍讓謙虛的阿那律,阿那律此刻正在跋耆國的波利耶沙羅林中修道,佛陀就獨自信步的走去看他。

波利耶沙羅林,除了住著阿那律以外,還有跋提、劫賓那也跟阿那律在一起修行。這三人是伯仲兄弟,在家時感情很好,出家後感情也是很好,他們三人有一盟約,共同依止佛陀修道,一切遵照佛陀的指示修行。

此中阿那律尊者現在是獲證天眼的羅漢,跋提、劫賓那也在初出家的那年夏安居中開悟了,三位都是證果的聖者住在一起,其安靜和樂的生活,自不用說。

他們約定,平時不可以講話,五日召開一次會議,報告修行的心得,商討改進生活的內容。在平時,他們到外面托缽乞食,先回來的人,就要先敷床座,然後汲水,再拿出洗足的器具和抹腳的布巾,安置水瓶,托缽未吃完的東西要放在涼爽的地方,或放在沒有蟲子的水中,留給後面托缽回來沒有吃飽的人吃。

把一切都收拾好了以後,自己就可以淨手洗足,整理尼師壇,入室念佛念法念僧或坐禪。後回來的人,如果沒有吃飽,再吃前人餘下來的東西,如果說還有剩餘,要和前者一樣,放在淨地或無蟲的水中,把食器洗好,擦乾淨,放在另一個地方,然後打掃食堂,收拾衣缽,洗過手足後,把尼師壇展開,就同前回來的人一樣坐禪修行。就這樣一直到晚,先出定的人,就起來看看水瓶澡罐裡是不是還有水,如果沒有就去拿,假若一個人抬不動,就舉手示意,再叫另一個人幫忙,兩個人默默的抬去後,再靜靜的回到自己的房間,他們就這樣在這幽靜的林中過著如此平和的生活。

不喜歡住在瞋恚喧鬧地方的佛陀,為了懷念阿那律尊者,訪問到這平和的森林來,森林外,有一位看守山林的人,不認識佛陀,因為平時佛陀在各地行化,總是有很多弟子跟隨著,今天佛陀獨自一個人,不留意,都想不到是佛陀的光臨。守林的人向前阻止佛陀道:

「你不能走進這森林之中,因為里面有三位聖者在修行。」

佛陀微笑著,安詳的回答道:

「請你去告訴他們說有人來了,他們必定很歡喜見到我。」

守林的人將此話前去報告,阿那律等三人一看是佛陀的法駕光臨,真是喜出望外,他們趕快的出來迎接,阿那律來接佛陀的衣缽,跋提敷好床席,劫賓那趕緊去汲水給佛陀洗足。佛陀被這三個虔誠的弟子迎接,洗好手足後就座,問起他們生活及修道的情形,他們據實的報告,佛陀聽了非常高興。

佛陀非常歡喜的說道:

「你們和和睦睦的修道,過著無諍的、平和的、安樂的生活,一心一德,一師一道,水乳交融似的和合,人生沒有比這更美滿的事。」

佛陀稱讚著他們,然後又進一步的說明自己過去修道的歷程來勉勵他們,從諍的漩流中,來到平和的僧團,佛陀非常歡喜,阿那律能意外的迎到恩師的光臨,真是喜在心頭,笑在眉梢。
-------------------------------------------------------------

感動群盜歸化佛

證悟天眼後的阿那律,並不是完全在深山叢林中忙著自了,他心中時常想著:「我今天能有這樣的法樂,都是佛陀的恩惠所賜給,為了報答佛陀,我們應該弘法利生,到沒有人佈教的地方游化。」

外表冷靜的阿那律,內心有無限的熱情,國王的王宮、長者的府第,固然有阿那律行腳的身影,深山、村莊也不時見到阿那律尊者的教化。

佔波國的摩那提那有一次患了重病,就是聽了阿那律的說法,放下憂悲煩惱,忽然好起來;對於病者,阿那律的說法安慰,往往有意外的效果,他也很喜歡探望病人。

除了病人歡喜阿那律外,對於感化兇惡的人回頭是岸,阿那律也很有辦法。

我們在前文說過,阿那律曾經投宿在一個人家,那個人家的姑娘,曾百般的引誘和糾纏他,他發願從此不再在在家人的家中投宿,可是這對一個在外行化的比丘,自然有很大的不便,不過,阿那律過慣了簡單朴素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這在阿那律尊者,已經習以為常。

有一次,阿那律行化到一個鄉村中,那天晚上阿那律在村莊附近的一個樹林裡打坐,天空朦朧的月色,地上稀疏的樹影,流星劃過長空,徐風輕輕吹著,阿那律閉目冥坐,等待天明。

更深夜靜,阿那律和大地一樣,默默無聲,但是,遠處忽然有一群人影向他座處移來,阿那律想咳嗽一聲,可是那些人在他前面不遠處停下來,有天眼的阿那律注意一看,原來是一群強盜,他們正在分贓剛搶劫的東西,阿那律大聲的嘆了一口氣。

那些強盜知道有人,其中一個強盜說:

「糟啦!讓人看到了,真倒霉,我們趕快把他殺了吧!」

一群強盜都把雪亮的刀拿在手中。

阿那律就大聲說道:

「你們要殺我,你們就來吧,你們殺了我,自然也有人會殺你們!」

群盜聽了大驚,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其中有一個賊首,比較膽大,就問道:

「你是什麼人?黑夜之中破壞我們的好事!」

阿那律尊者莊嚴的回答道:

「我是沙門,我在這兒靜坐,說我看到你們做壞事倒是真,說我破壞你們的好事倒沒有。」

「你是不是要告訴官府?」盜首又問。

「我不會報官府,不過我要告訴你們,官府就是不知道你們的行為,因果報應也不會饒了你們,想到你們將來悲慘的下場,我真同情!」

阿那律的話,打動一群強盜的心,他們把兇惡的心一去,本來善良的本性現前,他們懺悔改過,又聆聽佛陀的開示,後來都請求阿那律介紹皈依佛陀,從今以後,洗心革面,做個好人。

第二天,阿那律叫群盜把搶劫來的東西還給人家,那些失去東西又再獲得的人,都感謝阿那律尊者,他們也皈依了佛陀,信奉了佛教。
-------------------------------------------------------------

修學八大人覺

阿那律一邊弘法,一邊還在修行,有一天,他在支提國的瘦水渚村中靜坐的時候,就思維道:「道,不是由貪慾得到的,是要由知足才能得到;道,不是在喧鬧的地方求的,是在閑靜處才能獲得;求道要精勤,要有正念,要有多聞和智能才行。」

當阿那律這麼想著的時候,佛陀在婆奇瘦的鹿野園中知道他的心意,就特地趕來瘦水渚村讚歎阿那律的正思正念,阿那律又遇到一次佛陀親自駕臨看他的殊榮。

阿那律想把自己所思維的問題,請佛陀印證,請佛陀說出來,因此他就問道:

「佛陀!在六和敬的僧團中,忘記自私,忘記小我,這是我們應該做到的;對眾生要絕對慈悲,絕對仁愛,這也是應該知道的。但是,佛陀!在家學道的信徒很多,出家的而接近社會行弘法利生的弟子也很多,關於他們如何求得覺悟,進入涅槃,請求佛陀慈悲開示。」

佛陀很喜歡的講說八大人覺道:

「阿那律!你問得很好,你所掛念的都是學菩薩的問題,我為你說八大人覺,一切佛弟子都應該不分晝夜,至心誦念:

「第一、你們對世間和人生,應有無常觀、苦空觀、無我觀、不淨觀,要離生死,求得覺悟,就必得這樣觀察。

「第二、你們要知道苦的根源,就是由於對世間的貪慾不捨,你們要能少欲無為,才能獲得身心自在。

「第三、你們應該察審自己無厭足的心,終日在貪求造罪,若是能夠安貧守道,知足常樂,以求智能為事業,這樣才能獲得平穩的生活。

「第四、你們切忌行善懈怠,有益於人的事做了不要灰心,息滅煩惱,降伏魔鬼,才能出離五陰三界的牢獄。

「第五、你們應該要明白愚癡生死的可畏,對於一切佛法要悉心研究,尤其自己明白道理以後,要發心教化眾生,給眾生快樂。

「第六、你們應該覺悟到貧苦的人,怨恨很多,學菩薩的人要給他們物質上的救濟,精神上的安慰,不要記著仇恨,不要怨怪別人。

「第七、你們生活在世間,不要被五欲的世間打敗,無論出家在家,總要不染世樂,過一種清淨高遠的生活。

「第八、你們不可作自了漢,你們要發大乘普濟一切眾生的心,寧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

因為阿那律尊者的請問,佛陀講完了這八種修學菩薩的問題,很多人照著這樣修行,都改善了生活,使生活獲得自在安樂。

有一天,阿那律在禪定中思維佛陀所講的八大人覺,他想:這個法,是少欲知足之法,不是不知足之法;是遠離之法,不是群聚之法;是精進之法,不是怠惰之法;是正念之法,不是妄念之法;是寂靜之法,不是愚者之法。

恩師與弟子,他們師徒之間的一唱一和,宇宙人生的真理,修行解脫的路徑,實在說,原來就是這樣。
-------------------------------------------------------------

晚年的雜事

在社會教化方面那麼活躍、在教團內又如此受到佛陀殊遇的阿那律,他的生命史一定有更多偉大而輝煌的事蹟,我們現在無法加以敘述,只想到他和舍利弗、目犍連等諸大弟子,在僧團中有著同樣的地位!

關於阿那律尊者,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滅度的,現在無法知道了。不過,可以確定是,佛陀涅槃的時候,在拘尸那揭羅城娑羅雙樹間,阿那律尊者和阿難陀尊者都曾在佛陀涅槃的床邊。

佛陀在涅槃前,二月十五日的那天夜裡,西山上一輪滿月,分外的光明,在白色的樹林裡躺著八十歲的佛陀,四週圍繞的弟子很多,佛陀對大家作最後的遺教,夜靜靜的,大家呼吸都不敢出聲,佛陀叮嚀勸誡弟子們要持戒、要弘法、要修心、要護口、要忍辱、要少欲、要精進,這在《佛遺教經》裡,記載得很詳細。

佛陀講到最後,像很掛念的樣子,提出一個問題問大家道:

「諸比丘弟子!我對你們說的法,千萬不要忘失,我如良醫,知病說藥,服與不服,咎不在醫;我如善導,導人善道,行與不行,過不在導。諸比丘弟子!我所說的四聖諦十二因緣,是我所證悟的真理,這是世間的明燈,苦海的慈航,對四聖諦十二因緣信解不疑的人,就是他的入道之門,今我將要涅槃,你們如有疑惑,可速提出來問我,我當為你們解說!」

苦口婆心的佛陀,在靜靜的深夜裡,像這樣問了三次,大家都默默無言,沒有人回答,是佛陀將要涅槃的氣氛,鎮懾了諸弟子,也是諸弟子對四聖諦十二因緣都已深解不疑,他們都是跟隨佛陀多年的常隨弟子,對於根本的佛法,不會有不解的地方,這時夠資格在佛陀將要涅槃的時候,能和佛陀講話的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就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代表大家稟白佛陀道:

「佛陀!我們弟子都很信解四聖諦十二因緣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在這個世間上,太陽可以使其變冷,月亮可以使其變熱,雪山可以成為大海,大地可以變為廢墟,佛陀所說的四聖十二因緣的教法,不可令異!」

佛陀很安靜的聽著,臉上露出微微的笑容,像阿那律尊者最後對佛陀所說的話,才能安慰佛陀四十九年行腳游化的苦心!

佛陀涅槃後,五百位大阿羅漢在耆闍崛山大石室中集結三藏,阿那律尊者一定也在其中,關於他以後的事蹟,就不見其流傳,真是非常可惜!

阿那律尊者有著堅強不移的意志,就因為一次瞌睡而受到教誡,到了失明的程度也不灰心,他那種精進的精神,實在崇高得令人感歎不已!失掉肉眼,而獲證天眼,安詳自在的修行,安詳自在的傳道,實不愧是教團上首的一人!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星雲大師文章列表

乞富不乞貧的須菩提尊者

佛陀弟子中乞富不乞貧的怪人是須菩提尊者,須菩提:又...

優波離尊者-持戒第一

出身首陀羅族 優波離尊者能被列入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迦旃延-論議第一

和哥哥對台演講 南印度阿槃提國的獮猴食村上,有一個...

僧團尊敬的優波離尊者

釋尊親自說要僧團尊敬的弟子是:優波離尊者,佛陀十大...

目犍連-神通第一

佛陀最初的侍從 目前大部分寺院的大雄寶殿的中央,蓮...

宣傳平等的迦旃延尊者

長青靈岩寺千佛殿羅漢的迦旃延尊者 迦旃延:舊譯迦旃...

富樓那-說法第一

滿慈子的名號 做大聖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修道解脫生死...

富樓那尊者

富樓那尊者:為釋尊十大弟子之一。全名富樓那彌多羅尼...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大藏經】佛說施燈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捨...

【大藏經】【註音版】往生論

往生論...

【大藏經】佛說佛名經

佛說佛名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婆提城祇樹給...

念無常,斷煩惱

在另一次的集會中,佛陀勉勵比丘們說: 「比丘們!多...

石頭與奶油

某天,有個年輕人哭泣不止地來到佛陀面前。佛陀問他:...

良醫救子喻

在《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中,有一個「醫子喻」,又...

道生大師----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道生法師(355-434),中國東晉、南朝宋時高僧。亦名竺...

信敬如來 功德不失

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鷲峰山,在大眾前,為諸天魔王、梵...

做個常不輕菩薩

佛經中一位常不輕菩薩,是我們生活中,學習的榜樣!我...

一心要念佛,一心又急著要一心不亂

一位童子說:『關於剛才的問題,我就想到師父跟我們講...

懂得尊重身邊每一個人

一隻螞蟻被風刮落到池塘裡,命在旦夕,樹上的鴿子看到...

「嗔打報仇戒」與「不化眾生戒」

若佛子,不得以嗔報嗔,以打報打。若殺父母兄弟六親,...

懺雲法師對戒殺戒淫的開示

還是都講吃素好、戒殺放生好。祖師說:千百年來碗裡羹...

要出生死,必以此為第一義

道學人,往參老人於曹溪,特為發明金剛般若宗旨。 以吾...

「慳惜財法戒」這個戒很重要

菩薩的律儀戒跟聲聞戒也有所不同,我們說明一下。這個...

永遠佈施歡喜心

現在我講施心,能捨,捨什麼呢?屬於我自己擁有的、屬...

思慕淨土,莫再彷徨

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八苦交煎,六道輪轉。生而為人,...

母親的一生為你做了什麼你知道嗎?

當你1歲的時候,她餵你吃奶並給你洗澡;而作為報答,...

如何與觀音菩薩感應道交

1.一心稱名 要獲觀世音菩薩的感應,經中說的一心稱名最...

【佛教詞典】平江絛

絛,或作帶。即以絲編成之繩帶,兩端作「總(結)」。...

【佛教詞典】願作心師

(術語)涅槃經二十八曰:願作心師,不師於心。...

【視頻】健康飲食的關鍵是不吃什麼

健康飲食的關鍵是不吃什麼

【視頻】昌臻老法師《了生死的捷徑 修淨業的綱要》

昌臻老法師《了生死的捷徑 修淨業的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