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慧雲(唐京師弘福寺)[《續高僧傳》卷二十九]

【歷代名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釋慧雲。姓王。太原人也。遠祖避地止於九江。弱年樂道。投匡山大林寺沙門智鍇而出家焉。鍇亦標領當時。有聲出世。而雲慷慨時俗。精厲歸從。故得獨異恆倫不拘物累。致有大節大務偏所留心。時年二十有五。達禪師者。江淮內外所在興造。事力不遂咸來祈請。雲為寺廟毀壞故致邀延。達不許之。雲以來告不申便陳死請。委身在地涕泗滂沱。流迸塗漫滿五尺許。又以頭叩地。青腫覆眼。加諸誓願曰。若不蒙赴。雲亦投江。達見其意盛。欻然回意。雲即前告道俗。所在迎候。披草望山。行不由徑。路值群虎。不暇駐目。延達至山。須有經始。溯流諸處檢校功德。時屬嚴冬冰擁船路。崩砂頹結屢阻舟人。雲乃急系衣裳。破冰挽纜腰胯以下凌澌截肉。流血凝住不覺疲苦。自此船行二百餘里。方登所在。其懇誠難繼。並例此也。隋季末齡。中表賊亂。有林士弘者。結眾豫章偽稱楚帝。偽尚書令鄱陽胡秀才。親領士眾臨據九江。因感發心。欣寫廬山東林文殊瑞像。盡所鎮境訪監護者。道俗僉議。以雲有出眾之奇。雅當此選。爐錘既辦便就鎔范。光儀乃具。惟頸及脅兩處有孔。時眾未之悟也。其年秀才偽敕。所追有像色金百二十兩盛以竹筒。雲以賊徒蜂起無方守護。併用付才。又以念誦銅珠一環。遺才為信。行至宮亭。軍士乞福。才得便風舉帆前引。於江中路遭浪船沒。財物蕩盡惟人達岸。才諸無所恨。但失像色金。煩冤江畔呼嗟不絕。誓願不成深為業也。須臾金筒隨浪逆流。並遺銅珠。前後相繼。泛隱向岸就才。既獲色金。舉眾同叫歡欣無量。計被沒處至所出岸三十餘里。重而能浮。逆波相授。軍民通怪驚異靈感。及才之遇害也刃開頸脅。恰符像焉。初才之欲擊賊。以金用委叔父曉禪師。及楚都既覆群寇交侵。曉用弊布裹金。擔以避難。不免為賊所奪。既失像金取求無計。尋有賊中來者。盜金投曉。俱不知是金擔也。曉得本金。委雲成就。光相超挺今在山閣。初鑄像時。有李五戒者。私發願曰。若鎔金日誓然一臂。雲為模樣早成遂前期日。李氏不知已鑄。乃夢像曰。汝先願然臂。如何違信耶。李氏夢寤。因始知之。即於像前以刀解臂。蠟布纏骨而燒焉。又感征應。略其事也。雲以江介威紆。累逢草竊。經論乃積。而戒律未弘。遠趣帝京躬參學府。值首律師當陽開化。大適本志悲喜交併。采掇行務有聞朝省。下敕令住弘福。而形貌長偉。骨面多髯。言晤成章。眾所知識。偏能讀誦。頗盛威容。故齋福大集。恆居坐首。群公卿士側席虛心。一舉五卷鬚臾尋了。未聞[口*束]噎莫不嘉尚。然其程器。即目故略敘之。

上篇:慧震(唐梓州通泉寺)[《續高僧傳》卷二十九] 下篇:慧明(陳楊都光宅寺)[《續高僧傳》卷三十]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歷代名僧辭典

無刀大賊

(譬喻)不持刀之劫賊也,以譬無德之比丘掠他信施者。...

心乘

(術語)佛教以心觀為主,故曰心乘。明神宗續入藏經序...

鳩摩羅什

(350-413)華譯童壽,本印度人,但生長於龜茲(在今新...

轉欲

僧眾作法事,若有比丘無法出席,則將自己讚同眾事之欲...

所緣緣性

【所緣緣性】 p0740   俱舍論七卷四頁云:如是已釋等...

想顛倒

三顛倒之一。謂凡夫對六塵之境起顛倒思想,生種種煩惱...

一等

(術語)一樣平等也。無量壽經上曰:百千由旬,縱廣深...

問訊

(雜語)合掌而口問安否也。但敬揖以表問安否之心亦云...

提持

為禪林中師家引導學人之方法。即師家接化學人時,破除...

須菩提

【須菩提】   淨名疏云:此雲善吉,亦云善業,亦云空...

正生法

【正生法】 p0500 品類足論六卷九頁云:正生法云何?謂...

補處彌勒

(菩薩)與所謂一生補處之彌勒同。彌勒為當於五十六億...

【大藏經】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舍...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阿難說...

【大藏經】阿彌陀經要解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西有沙門蕅益智...

買果子

古時候有位大富長者,家中流行風寒,惟有形似檳榔的庵...

戒邪淫三字經

天地間 自古來 淫為罪 萬惡首 古聖賢 最先戒 一...

觀世音菩薩祝聖儀軌

觀音菩薩是大乘佛教中大眾最熟知的菩薩之一,我國幾乎...

把「失去」當成習慣

一般來說,人的天性是習慣於得到,而不習慣於失去的。...

犯戒後在佛前懺悔可以嗎?以往的罪是否能消

問: 動念犯戒,在自家佛像前懺悔可以嗎? 天因法師答...

不要老掛起那討債的面孔

佛講一切法無相,尤其在《金剛經》中,明確講無我相,...

依止無明煩惱來修學,都不能成就聖道

我們對於因緣所生法,在《楞嚴經》講到兩種根本:一個...

當願眾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今天我們學習《淨行品》偈頌的第一〇七願: 入其家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