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六波羅蜜

【法界次第初門】  大字體  護眼色

一檀波羅蜜 二尸羅波羅蜜 三羼提波羅蜜 四毗梨耶波羅蜜 五禪波羅蜜 六般若波羅蜜

次四弘誓願。而辯六波羅蜜者。菩薩之道。願行相扶。既發大願。必須修行。今六波羅蜜。即是菩薩正行之本。是以法華經云。為求菩薩道者。說應六波羅蜜。故次弘誓而辯之也。檀尸乃至般若。並是外國語。至下別釋中當各翻名。此六通雲波羅蜜者。並是西土之言。秦翻經論多不同。今略出三翻。或翻雲事究竟。或翻雲到彼岸。或翻雲度無極。菩薩修此六法。能究竟通別二種因果。一切自行化他之事。故云事究竟。乘此六法。能從二種生死此岸。到二種涅槃彼岸。謂之到彼岸。因此六法。能度通別二種事理。諸法之曠遠。故云度無極也。若依別釋。三翻各有所主。若依通解。則三翻雖異意。同無別也

一檀波羅蜜 檀那。秦言布施。若內有信心。外有福田。有財物。三事和合時。心生舍法。能破慳貪。是為檀。布施者。有二種。一者財施。二者法施。財施者。所謂飲食衣服田宅六畜奴婢珍寶。一切己之所有。資身之具。及妻子乃至身命。屬他為他財物。故云舍身。猶屬財施。隨有所須者。悉能施與。皆名財物也。法施者。若從諸佛及善知識。聞說世間出世間善法。若從經論中聞。若自以觀行故知。以清淨心為人演說。皆名法施。菩薩以質直清淨心行此二種施。故名為檀。波羅蜜者。翻名如前。若菩薩於檀中。能具修五種心者。是時布施。名波羅蜜。何等五。一者知施實相。二者起慈悲心。三者發願。四者迴向。五者具足方便。一云何名知施實相。若布施時。施人受人。及財物三事。皆空不可得。入實相正觀。以無所舍法。而隨他有所須者。能舍不吝。是為知施實相。二云何名起慈悲心。若菩薩雖知布施實相。無所有而起大慈大悲。欲因此施與一切樂拔一切苦。是為起慈悲心。三云何名發願。施時願因此施。得無上佛果。不求凡夫三乘果報。是為發願。四者云何名迴向。隨所施時。回此施功德向薩婆若。及施一切眾生。是為迴向。五云何名具足方便。所謂能於布施一法。旋轉通達一切佛法。遍修諸行。是為具足方便。菩薩若能具足此五心者。是時隨有所施。因中說果。亦名事究竟。亦名到彼岸。亦名度無極也。是以菩薩所行布施者。名為行檀波羅蜜。若至無上菩提佛果。方是檀波羅蜜。具足成就

二尸羅波羅蜜 尸羅。秦言好善。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羅。或受戒行善。或不受戒行善。皆名尸羅。尸羅略說。有二種。一者在家尸羅。二者出家尸羅。在家尸羅者。所謂三歸五戒八齋戒也。二出家尸羅。所謂出家。沙彌沙彌尼十戒。式叉摩那尼六法戒。大比丘比丘尼具足戒。乃至三千威儀。八萬律行。若菩薩十重四十八輕。則通在家出家共戒也。若菩薩以質直清淨心。持如是等戒。皆名尸羅。波羅蜜者。翻名如前。若菩薩住二種尸羅中。能具足修行。五種心者。是時尸羅名波羅蜜。何等為五。一知尸羅實相。罪不可得。而好行善道。不自放逸。餘四類如檀中分別。菩薩若能具修。此五心者。隨所持戒行善。因中說果。皆具三義。是以菩薩持戒。名為行尸羅波羅蜜。若至無上菩提佛果。方是尸羅波羅蜜。具足成就也

三羼提波羅蜜 羼提。秦言忍辱。內心能安忍外所辱境。故名忍辱。忍辱有二種。一者生忍。二者法忍。云何名生忍。生忍有二種。一於恭敬供養中。能忍不著。不生憍逸。二於嗔罵打害中。能忍不生嗔恨怨惱。是為生忍。云何法忍。法忍有二種。一者非心法。謂寒熱風雨飢渴老病死等。二心法。謂瞋恚憂愁疑淫慾憍慢諸邪見等。菩薩於此二法。能忍不動。是名法忍。菩薩以質直清淨心。修此二忍。為羼提。波羅蜜者。翻名如前。若菩薩住羼提中。能具修五種心。是時羼提。名波羅蜜。何等為五。一知忍實相。雖不得能忍之心所辱之事。而隨對生法二種所辱之境。心能安忍不動餘四心類如檀中分別。菩薩若能具足。修此五種心隨所忍事。因中說果。皆具三義。是以菩薩修忍。名為行羼提波羅蜜。若至無上菩提佛果。方是羼提波羅蜜。具足成就

四毗梨耶波羅蜜 毗梨耶。秦言精進。欲樂勤行善法。不自放逸。謂之精進。精進有二種。一者身精進。二者心精進。若身勤修善法。行道禮誦講說勸助開化。是為身精進。若心勤行善道。心心相續。是為心精進。復次勤修施戒善法。是為身精進。勤修忍辱禪定智慧。是為心精進。如是等種種分別。身心精進之相不同。今不具辯。若菩薩以質直清淨心。修是二種精進。故名為毗梨耶。波羅蜜者。翻名如前。若菩薩能於精進。具足修五種心者。是時毗梨耶。名波羅蜜。何等為五。一者菩薩知精進實相。身心雖不可得而能勤修一切善法。餘四心類如檀中分別。菩薩若能於精進中。具此五心者。隨所勤修善法。因中說果。皆具三義。是以菩薩精進。名為行毗梨耶波羅蜜。若至無上菩提佛果。方是毗梨耶波羅蜜具足。成就

五禪波羅蜜 禪秦言思惟修。一切攝心繫念。學諸三昧。皆名思惟修也。禪有二種。一者世間禪。二者出世間禪。世間禪者。謂根本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即是凡夫所行禪。出世間禪。復有二種。一出世間禪。二出世間上上禪。出世間禪者。謂六妙門。十六特勝。通明九想八念十想八背舍八勝處。十一切處練禪。十四變化願智頂禪。無諍三昧。三三昧師子奮迅超越三昧。乃至三明六通如是等禪。皆是出世間禪。亦名二乘共禪。二出世間上上禪者。謂自性等。九種大禪。首楞嚴等。百八三昧。諸佛不動等。百二十三昧。皆出世間上上禪。亦名不共禪。不與凡夫二乘共也。若菩薩以質直清淨心。修如是等禪。名之為禪。波羅蜜者。翻名如前。若菩薩能於諸禪中。具修五種心者。是時禪定名波羅蜜。何等為五。一者知禪實相。不亂不味。而能遍修諸禪。餘四心類如檀中分別。菩薩若能如是於所得禪中。具修此五心者隨所入禪。因中說果。皆具三義。是以菩薩所修禪定。皆名行禪波羅蜜。若至無上菩提佛果。方是禪波羅蜜。具足成就也

六般若波羅蜜 般若。秦言智慧。照了一切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達一切無礙。名為智慧。智慧有三種。一者聲聞智慧。二者辟支佛智慧。三者佛智慧。一求聲聞智慧有三種。學無學非學非無學。非學非無學智慧者。如幹慧地。不淨觀。安那般那。欲界系四念處。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等。學智者。苦法忍慧。乃至阿羅漢。第九無間中。金剛三昧慧。無學智者。阿羅漢第九解脫智。從是已後。一切無學。如盡智無生智等。是為聲聞智慧。求辟支佛道智慧亦如是。但以是人無漏善根純熟。雖生無佛之世。不從他聞。自然覺悟得禪定。三界漏盡。所得三明六通等功德。小勝聲聞。是為辟支佛智慧。又以觀十二因緣。智慧深利。能侵除習氣。勝於聲聞。從四諦觀門斷結。此為異也。求佛道智慧者。菩薩從初發心已來。行六波羅蜜。破魔軍眾及諸煩惱。得一切智成佛道乃至入無餘涅槃。隨本願力。從是中間。所有智慧。總相別相。一切盡知。是為佛智。若菩薩以質直清淨心。修此三種智慧。故名為般若。波羅蜜者。翻名如前。若菩薩隨所修智慧中。能具足五種心者。是時般若。名波羅蜜也。何等為五。一者了知智慧實相。非境非智。心無所得。而能遍學三乘智慧。及一切世間知見。餘四心類。如檀中分別。菩薩能如是。於所修智慧中。具此五心者。隨所得智慧。因中說果。皆具三義。是以菩薩所修智慧。皆名行般若波羅蜜。若至無上菩提佛果。方是般若波羅蜜。具足成就也

上篇:四弘誓願 下篇:四依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法界次第初門

心俱有法

【心俱有法】 p0351 品類足論六卷四頁云:心俱有法云何...

落慶供養

(儀式)新築或修繕佛殿落成時所行之法會也。...

滅法界

(雜語)猶言無法。俗曰無理無法之事。斷滅法界之理之...

醫羅缽龍王

(異類)亦云醫羅缽羅。醫羅,樹名,此翻雲臭氣。缽羅...

三種神用

【三種神用】 p0179 大毗婆沙論一百四十一卷六頁云:復...

唯識三十頌科判方法

【唯識三十頌科判方法】 三十頌是五言四句的頌文三十首...

道法智

梵語 mārga dharma-jāna。八智之一,十六心之一。即...

尼犍陀弗咀羅

(流派)譯曰離擊子。...

夢中說夢

夢中再作夢。譬喻虛無而不實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五...

法護(Dharmaraksa)

Fahu   西晉僧人。原籍月氏,世居敦煌。本姓支,8歲...

三賢

指修善根以制伏煩惱,使心調和之三種修行階位。可分小...

根取境時為至不至

【根取境時為至不至】 p0923   俱舍論二卷十七頁云:...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專修、助修與雜修

問: 末學就是根據某居士講課中說的和寫的一本《化解看...

初學者應讀的幾部經

《地藏經》專門講因果,然後再講到百善孝為先,提倡這...

養肝護眼的六個方法

肝臟是人體不能缺少的重要器官,因為肝臟不但掌管著造...

為什麼有些人越用功煩惱越重

印光大師在《文鈔》中說:有些人他愈用功,佛念得愈多...

至易至殊勝的淨土法門

世人往往以為簡易的東西比較不值錢,殊不知對人至關重...

願諸人以淨業而為急務

蓮池大師(一五三五-一六一五)是明末中興念佛法門的...

吵鬧著炫耀一番

寺院裡接納了一個年方16歲的流浪兒。這個流浪兒頭腦非...

每個人進入佛門都各有因緣

原文: 人之入道,各有因緣。近來甘肅一弟子,名鄭哲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