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性具

【中國佛教】  大字體  護眼色

  性具是說性具善惡,一說性具十界,一說性具三千,是天台宗的理論。

  性具的說法,創始於隋代智顗。他在《觀音玄義》中顯示性德具有善惡之義。具後宋代知禮在《觀音玄義記》中更加以發揮說:「夫一切法不出善惡,皆性本具,非適今有。」繼知禮之後,宋代陳瓘、元代懷則等也都認為性具善惡的具字,足以顯示本宗的宗旨(見《三千有門頌》、《天台傳佛心印記》)。

  性具在天台四教中屬於圓教,它有廣略三說:一、性具善惡,如知禮《釋請觀者疏中消伏三用》說:「如別教道,縱知能造之心體是佛性,而謂無明自住,以不聞(圓教)本具性惡法門,故非即理之惑。別(教)人尚爾,前教(藏通)可知。」二、性具十界,如知禮《十不二門指要鈔》卷上說:「諸宗既不明性具十界,則無圓斷圓悟之義。」三、性具三千,如同書卷上說:「色心者,性德三千也。圓(教)家明性,既非但理,乃具三千之性也。」元懷則《天台傳佛心印記》更會合以上三義說:「善惡不出十界,十界性融互具成百界,界十如則成千如,假名一千,五陰一千,國土一千。如此三千,現前一念修惡之心本來具足。」

  性具之說也是天台宗止觀法門的一個要點,如唐湛然《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五之二說:「一家觀門永異諸說,該攝一切十方三世若凡若聖一切因果者,良由觀具。」這正由於觀性具之故。如若不觀性具,就須破九法界修惡,才能顯佛法界性善,而成為別教的「緣理斷九」(緣但中理,斷九法界,見《天台傳佛心印記》)。

  性具又稱體具或理具。湛然《金剛錍》曾就體具與心造及心變加以簡別。心造出於《華嚴經》說的「一切惟心造」,心變出於《楞伽經》說的「不思議熏,不思議變」。湛然說明:心造通於藏通別圓四教,心變通於別圓二教,體具唯屬圓教和別教後位。

  知禮闡釋了心造、心變和體具的相互關係,心造有「轉變之造」,與心變義相同;還有「構集之造」,與心變義有別。因此,造名則通,變名則局。別圓二教同詮中道實性,由於中道實性妙不決定,因此受熏而變,當體改轉。這是轉變之造,也就是「指變為造」。藏通二教灰斷,不談常住,既無中道實性之體,只說業惑構造諸法,由於見思煩惱潤有漏業,因此構集六凡生死。這是構集之造,非是心變。圓教顯示「此心本具三千」,造變則通,具義則局。「變雖兼別(教),造雖通四(教);今即具心名變,此變名造,則唯屬圓(教),不通三教(藏、通、別)。」這是以通從局,三義俱圓。圓教由具而談變造,乃是全體起用,即湛然《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五之三所示「並由理具方有事用」之義(見《指要鈔》卷上及可度《詳解》卷二)。

  知禮即以此義評論賢首宗的性起說。他認為只談性起變造諸法,不談性具全具而變,「雖說一一遍收,尚未有遍收所以」,這樣就不是體用相即,不成無作之行。他並指明:別教不明性德本具,唯執真心變作,有從心生法之過。圓教先明此心本具三千,方論隨緣變造,乃是全性起修,作而無作,既非但理變造,自然就和別教不同(見《指要鈔》卷上、下及《詳解》卷二、三,《四明尊者教行錄》卷三)。台宗後起諸師也曾闡明此義,如宋仁岳說:「起未必具,乃一理隨緣,九界須破也;具必有起,即三千隨緣,一法不斷。」(見《別理隨緣十門析難書》第九門)又宋善月說:「惟其不雲性具,故性一事異,及即理時,須破差別歸乎一性,不能法法宛爾。」(見《台宗十類因革論》卷一「隨緣論」)。

  湛然《金剛錍》以二種遍顯示體具:一、寬廣遍,二、即狹遍。又《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五之二說:「學者縱知內心具三千法,不知我心遍彼三千,彼彼三千互遍亦爾。」心遍乃是即狹遍,互遍就是寬廣遍。

  知禮曾據此闡明性具有各具、互具二義。性具是說諸法同一真常不變之性,全不變性隨緣變造諸法。色心依正、生佛剎塵、一切諸法,既同一性,因此隨舉一法,無不當處具足三千。又諸法各具三千,實由同一圓融體性,因此三千諸法,從本以來互具互攝。這樣,性具的內容一面是諸法各具三千,一面是諸法互具互融,兩者是互相關聯的(見《指要鈔》卷上、下及《詳解》卷一至三)。

  知禮闡述了性具說中的各具、互具二義,建立了山家一派的理論。當時山外諸師如智圓等,持理同事異的見解而加以反對。知禮即依事理互融之旨建立事理總別,以此評破山外立義。他認為諸法既是互攝,因此理具三千、事用三千都有總別,此兩總別相即,方得稱為妙境。理具三千,隨舉一法為總,諸法為別,一攝一切;事用三千既全性起,也同樣是隨舉一法為總,諸法為別,一攝一切。山家對於山外持義的評論是:「以彼不曉性具諸法、法法宛然,故無理別。不曉事相本來圓妙,故無事總」(見《指要鈔》卷上及《詳解》卷二)。

  山外諸師如源清、宗昱等只論「真心具三千法」,不曾說到現前妄念陰入之心具足三千。知禮引據湛然之說,指出那是偏指清淨真如,專緣理性而破九界,是別教義。並認為像那樣偏推真心,就杜絕了初心入路,只不過是滋長名相之境。他認為湛然《十不二門》的本意,在於建立 「根塵一剎那心本具三千,即空假中」,初心依此起觀,就能成就十妙,不僅是解知而已(見《指要鈔》卷上及《詳解》卷二)。後來法登《圓頓宗眼》也曾對於 「妄具三千」之義有所闡述:全不變性而隨染緣,即全真心而為妄念。因此妄念其體本真,要識真心,當體妄念。達此妄心無一異相,三千宛然。他推崇知禮「指介爾之心為事理解行之要」,具有深旨,不得此旨,就不能知起觀之處和顯妙之門。

  當時山外諸師如慶昭等,執「心具三千,色不具三千」,知禮在《十義書》卷上又加以評破。他的重要論點是:一、性具三千雖有依正、色心、內外、己他的區別,但卻都是彼此融泯,舉一全收。譬如帝網百千萬珠,彼此光影互具互入。二、內外色心既是互具互收,就能隨觀一境皆具三千。因此修外觀時,就應當先攬萬法唯一色,然後專於此一境而觀諸法。三、外觀原為對治內著,如謂色不具三千,還要攝外歸內,攝色歸心,便更增內著。四、如謂外色非性本具,舉色不能全收諸法,對前德所說「色為法界」、「一色一香無非中道」等義,將無從解釋。

  知禮由性具而論心變心造,以及闡釋理事三千各有總別、妄具三千、色具三千等,其根本理論都與性具的各具和互具二義有關。這些論點是知禮中興台教與山外學派以及賢首等宗論爭的主要方面,也是他對於性具學說的發揚。

  明傳燈更分說五時八教中,對於性具學說的分齊:一、華嚴時,別兼圓教。只說性具佛法界善,未說性具九法界惡。到了正說圓教時,則備明十法界都是性具。二、阿含時,說小乘三藏教。只說八法界,不曾論及性具十法界。三、方等時,四教並談,說性具法門處至為周足。四、般若時,帶通別二教正說圓教,所說也以性具為主。五、法華涅槃時,《法華經》中,開前四時三教不具的權,以顯法華圓具的實,談性具達於究竟圓滿。《涅槃經》中顯示闡提善人皆有佛性,則談性惡。傳燈並謂欲明如來出世一大事因緣,如果不知性具善惡之旨,就如同無目夜遊,無從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即顯示性具學說乃是天命一宗的重要理論。
  (禹振聲)

上篇:性惡 下篇:別理隨緣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中國佛教

【愛】 p1200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十九頁云:復言:世尊...

第八外海

指九山八海中之第八海。於佛教宇宙論中,一世界由九山...

拘物頭

(植物)Kumuda,又作拘勿頭,俱勿頭,句文羅,拘物陀...

三觀

1、指天台宗三觀,即:空觀、假觀、中觀。空觀是觀諸法...

能破

(術語)因明八門之一。敵論者立過非之量時,指斥其過...

三解脫門由三自性建立

【三解脫門由三自性建立】 p0223 瑜伽七十四卷二頁云:...

南宗

達摩到中國來傳禪,到五祖弘忍的時候,有惠能神秀二位...

別生經

於大部經中,抄出部分經文或別出抄譯而成者,稱為別生...

擇乳眼

與「鵝王眼」同義。據傳有鵝王能別水、乳,以水混於乳...

救世觀世音

(菩薩)觀音者略名,觀世音為具名,新譯謂之觀自在。...

化教首戒殺制教先戒淫

子題:性重 戒本疏·四波羅夷法:「經明性重,多以此戒...

出家律儀

【出家律儀】 p0482 雜集論八卷一頁云:依止何等補特伽...

【大藏經】梵網經

梵網經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窮於玄原之境...

【大藏經】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舍...

【大藏經】阿彌陀經要解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西有沙門蕅益智...

【大藏經】佛說八大人覺經

佛說八大人覺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為佛弟子,常...

平時念佛與臨終念佛的利益

【世尊,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

一分鐘智慧(三個故事)

1.大海 有一天,小華氣嘟嘟地從學校跑回來。爸爸看他...

人生就是一場戲

電視的熒光幕什麼都沒有,電視一開,什麼都有;電影的...

三昧水懺的來歷

佛教重視檢討自己的錯誤,因此有個別懺悔和集體懺悔。...

聖嚴法師:家庭暴力是否要忍耐

問: 最近家庭暴力問題很受重視,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煩...

修行不是為了得到,而是為了放下

快樂不是我們的歸宿,痛苦不是我們的歸宿,內心的平靜...

你想什麼,就和什麼感應

禪宗有一個公案,我們把這公案跟這個比較一下: 有一個...

念佛和教育孩子哪個優先

問: 念佛和輔導孩子學習,在時間安排上,有沒有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