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宋高僧傳

【中國佛教】  大字體  護眼色

  《宋高僧傳》,或作《大宋高僧傳》,三十卷,宋代釋讚寧等撰。
  讚寧俗姓高,吳興郡德清縣(今浙江省德清縣)人。後梁貞明五年(919)生,後唐天成間(926~929)在杭州祥符寺出家,清泰初年(934)入天台山受具足戒。通南山律,有「律虎」之稱。任兩浙僧統,吳越國王授以「明義宗文大師」的稱號。宋太平興國三年 (978)吳越降宋,寧隨錢俶來到汴京。宋太宗在滋福殿召對,授予紫衣,賜「通慧大師」號。六年(981)任右街副僧錄。七年(982)奉令修《大宋高僧傳》,乃請命回杭州編纂,到端拱元年(988)完成。淳化元年(990)又奉令編《三教聖賢事蹟》,寧擔任其中的佛教部分,撰成《鷲嶺聖賢錄》五十卷。二年(991)任史館編修,咸平元年(998)任右街僧錄,次年遷左街僧錄。咸平四年(1001,一說咸平五年)入寂,年八十三歲。撰佛教著作共一百五十二卷,一般著作四十九卷。
  宋代開創以來,一變後周王朝對待佛教的限制政策,於是雕大藏經,設譯經院,普度僧尼,營建寺字。太宗還注意到佛門中的高賢景行的人物和事蹟要加以編纂(見卷首批答),特命讚寧擔負這個任務。讚寧在杭州與弟子顯忠、智輪等從事編譔,歷時將近七年,撰成本書三十卷,受到太宗的獎勵,令僧錄司編入大藏。到至道二年(996),讚寧又修理重治,補進去一些材料(見後序),始成定本。
  作者為編纂本書,廣泛地采摭了各方面的資料。他上太宗表文中曾說:「遐求事蹟,博采碑文」;自序中也說:「或案誄銘,或征志記,或問輶軒之使者,或詢耆舊之先民。」而以采自碑文塔銘的為最多,就現在的碑版文字來對照,還可以看出其中採擷的痕跡,如《道因傳》(卷二) 是據李儼撰的碑文(見《金石萃編》卷五十四),端甫、宗密傳(卷六)是據裴休撰的碑文(見《唐文粹》卷六十二,《金石萃編》卷一百十四),惟寬(卷十)、上恆、神湊(卷十六)、寂然傳(卷二十七)是據白居易撰的碑銘(見《白氏長慶集》卷四十一、六十八)。這些傳中都曾經提到某某人為他撰碑或銘,這就等於註明了出處。另外有的雖沒有說明出處,實際也是從碑銘中來,如《玄素傳》(卷九)是據李華撰的《潤州鶴林寺故徑山大師碑銘》(見《唐文粹編》卷六十四)、《道光傳》(卷十四)是據皎然撰的《唐杭州華嚴寺大律師塔銘》(《皎然集》卷八),似此者還很多。此外,如《知玄傳》(卷六)引用僧徹撰的傳,《懷素傳》 (卷十四)引用如淨撰的傳,《鑒真傳》(卷十四)引用思托撰的《東征傳》,又如羲寂(卷七)、德韶(卷十三)、王羅漢(卷二十二)等,或是讚寧的同學,或是讚寧曾經譔過塔銘,這些傳也就是參照讚寧自己的原作寫的。再如法翫(卷九)、志鴻(卷十五)、允文(卷十六)、《道育傳》(卷二十三),則是經過讚寧親身採訪寫成的。另外,作者還根據了一些唐人的著作,雖沒有註明,但仔細考察還不難復按,如不空(卷一)、一行(卷五)、難陀、義師(卷二十)、智燈(卷二十四)、守素、法正、惟恭、會宗、道蔭(卷二十五)等傳,都是據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及《續集》;明瓚(卷十九)、圓觀(卷二十)等傳,都是據袁郊的《甘澤謠》;搜集方面之廣,由此可見。
  本傳分《譯經》、《義解》、《習禪》、《明律》、《護法》、《感通》、《遺身》、《讀誦》、《興福》、《雜科》十篇,每篇之末有論,均與《續高僧傳》相同。但在有些人的傳末又附以系曰,來申明作者的宗旨,或者自為問答,來解釋某一疑難,則是前傳所無。
  本傳著錄自劉宋到宋初十個朝代的高僧,正傳得五百三十一人,見於附傳的一百二十五人。
  讚寧明習掌故,對於史書寫作的體例,頗為重視,在某些篇傳中,就表達了這種意見。《欽師傳》(卷十八)中說明作傳的人受到條件的限制,難免遺漏。本書中記載上涉到魏、齊、陳、隋的僧人,用來補《續高僧傳》之闕,就是這個原故。《道鑒傳》(卷十八)說一件事有許多不同的說法,史家記錄,可以按傳聞異辭的例來記載。《清徹傳》(卷十六)說明有的傳太簡,乃因記載闕如;撰史要求實錄,繁略都必須有據等。作者在這幾篇中,發凡起例,說明寫作的標準和態度,《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宋高僧傳》謂:「讚寧此書於武后時人皆係之周朝,殊乖史法。」又謂:「本書所載,即託始於唐,而《雜科篇》中乃有劉宋、元魏時代兩人,亦為未明限斷。」(卷一百四十五)實則武后時人系之周朝,完全符合史實,而上紀宋、魏,也如前面所說,是為了補《續高僧傳》的遺漏。並且此書不是斷代的著作,不能以「限斷」來說明它的不謹嚴。相反的,讚寧則是極其講究史法、重視史法的。他「曾撰《非史通》六篇,為王禹偁所激賞」(見《青箱雜記》卷六),就是明證。
  本傳《習禪篇》的篇幅比較多,所記都是禪宗著名人物。從唐代迄宋初,正是禪宗興盛時期,五家漸次成立,宗派之爭也最激烈,在禪宗燈錄諸書則大半隱諱而不載。本書在神秀、神會(卷八)、靈坦、圓寂(卷十)等傳以及《習禪篇》論(卷十三)中,將南頓北漸鬥爭的情況客觀地反映出來,是研究禪宗史的很好資料。其次,律宗的南山、相部、東塔三家的爭執,記載在道岸(卷十四)、如淨、曇清、圓照(卷十五)等傳和《明律篇》論(卷十六)中。它雖於各家所根據的理論沒有詳細的說明,但是關於律宗的發展,則是很寶貴的記錄。此外,密宗是唐代新傳來的宗派,其中幾位主要人物如金剛智、不空(卷一)、善無畏(卷三)、一行(卷五)等事蹟,都是比較詳細的,另外,《譯經篇》論(卷三)中所載譯經的六例,譯場的設官分職,也是譯經史上重要的文獻。
  在本書中又記載有一些有關佛教掌故的考證,例如《菩提流志傳》(卷三)中論「莎嚩訶的譯音,《元康傳》(卷四)中的解釋「納播」,《智藏傳》(卷六)中的證「杭烏山」之訛,《道膺傳》(卷十二)中的記「卓祭」,《義宣傳》(卷十五)中的解釋「不避祖諱」等。
  本傳在分類上,也有些是不完全恰當的。智常、楚南、玄泰(卷十七)、希運(卷二十),全豁(卷二十二)都是禪宗的人物,似不宜歸入護法、感通和遺身科;玄朗(卷二十六)、延壽(卷二十八)都是對佛教理論有深厚的素養,不宜列入興福科;道邃(卷二十)是天台宗第十祖,智宣(卷三十)西行求法,歸來譯經,都不宜列入雜科。另外,還有一部分傳,如圓測、慧沼(卷四)、法藏(卷五)、光仁、靈徹(卷十五)道義(卷二十) 等,都失之太略。按宋復有《大周西明寺故大德圓測法師佛舍利塔銘》、李儼有《唐故白馬寺主翻譯慧沼神塔碑》(均見《玄奘師資傳叢書》),可以補圓測、慧沼傳的不足。崔致遠有《法藏和尚傳》,記法藏的事極詳。澄玉有《疏山白雲禪院記》(《全唐文》卷九百二十),劉禹錫有《徹上人文集序》(《劉夢得文集》卷二十三),載有光仁、靈徹二人的氏族、籍貫和事蹟。《廣清涼傳》卷中有「道義和尚入化金閣寺」,記道義事,又朝鮮的高僧義湘、元曉(卷四)、真表(卷十四),在《三國遺事》中引有《浮石本碑》(卷三),《義湘本傳》、《元曉行狀》、《真表事蹟》(均見卷四)等,可以和本傳互相參證。
  本書中個別的記載也有錯誤之處,《道宣傳》(卷十四)、《善無畏傳》(卷二)記善無畏到唐,願依止道宣。其中還雜以怪誕之談。作者明知無畏來時,道宣已去世五十年,但是仍說無畏出沒無常,非人之所測,而寧違背史實。《善無畏傳》又載北邙山巨蛇事,據《舊唐書·五行誌》(卷三十七),此事發生在天寶年間,時善無畏早已逝世。這段根據《宣室誌》(卷十)而轉載的事,也是妄傳而非事實。《不空傳》(卷二)中有咒北邙山蛇死的事,此處或即不空的事之誤傳(見《隆興編年通論》卷十六)。又《法藏傳》(卷五)記他曾經參與玄奘譯經,後因見識不同而退出譯場。按法藏生於貞觀十七年(643),至麟德元年(664)玄奘卒時,才二十一歲,尚未出家。考崔致遠撰的《法藏和尚傳》也沒有參與玄奘譯場的記載,這段記錄也是不可靠的。《澄觀傳》(卷五)作「元和年卒,春秋七十餘」。應改為開成三年(838)102歲卒才是(見《隆興編年通論》卷二十五)。《齊翰傳》(卷十五)作大歷十年終於本院,春秋六十八。按皎然撰的《唐蘇州東武丘寺律師塔銘序》作「某年終於本院」(《皎然集》卷八),某年並沒有具體指明是何年,作大歷十年,是承上文入流水道場的年代而致誤。《唯儼傳》(卷十七)說他謁石頭希遷禪師,密證心法,《隆興編年通論》(卷二十四)說《傳燈錄》等都以藥山嗣石頭遷,而藥山去世後八年弟子們立的碑則謂得法於馬祖道一,碑即指唐伸撰的《澧州藥山惟儼大師碑銘》(《唐文粹》卷六十二),作從馬祖道一二十年,當以碑文所載為確。
  還有些高僧沒有收入本傳,後人對這點頗有意見。如宋釋慧洪說:「雲門大師僧中王也,與之同時,竟不載,何也?」 (《林間錄》卷上)又說:「予初游吳,讀讚寧《宋僧史》,怪不作《雲門傳》。有耆年曰,嘗聞吳中老師自言,尚及見寧,以雲門非講學,故刪去之。」(《石門文字禪》卷二十六題詢上人僧寶傳)明釋大艤在《建州弘釋錄序》中,清徐昌治在《高僧摘要目錄》裡,都有此議。又宋釋智圓說,匯征應「列傳於高僧,播美乎百世,而不見大宋之十科者,雖曰傳者不蔽賢,吾不信也」(《閑居篇》卷十《佛氏匯征別集序》)。文偃是雲門宗開山始祖,雖有雷岳撰的《匡真大師塔銘》和陳守中撰的《匡聖宏明大師碑銘》(見《南漢金石誌》卷一、卷二),但在偏僻的廣東乳源縣,因而沒有列入。這正是作者在《欽師傳》中所說:「亦猶大宋文軌既同,土疆斯廣,日有奇異,良難遍知。縱有某僧也,其奈史氏未編,傳家無據,故亦闕如弗及錄者,留俟後賢者也。」(卷十八)若說因非講學而被刪去,則不是事實。至於匯慈在吳越國以文學出名,讚寧曾從之學文章(見《小畜集》卷二十《右街僧錄通慧大師文集序》),沒有列入,自然難免「蔽賢」之譏了。
  總的說來,本書根據大量原始資料,整理排比,剪裁融貫,然後成書,而敘事清楚,雖間有神齊怪誕記載,仍不失為這一時代中有關佛教歷史人物的一部重要著作。
  (蘇晉仁)

上篇:續高僧傳 下篇:大明高僧傳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中國佛教

鐵剌林地獄

(界名)犯邪淫人所墮之處。智度論十七曰:若犯邪淫,...

阿毗達磨藏顯宗論

梵名 Abhidharma-ko?a-samaya-pradīpikā。凡四十卷。...

七十五法

(術語)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攝為五類:一色...

道場觀

密家於行法時,先作結界,其次為建立本尊之道場而修觀...

缽吒

【缽吒】   唐言縵條,即是一幅[疊*毛](音[月*(蝶-...

擇滅異名

【擇滅異名】 p1374 大毗婆沙論三十二卷一頁云:如是擇...

本來面目

指自己的自性。離開了一切的煩惱和染污,就是自己的本...

根本印

(印相)或為堅實合掌,或為智拳印。此中以智拳印習為...

無師獨悟

謂不待師教而自覺本具真性。一般將辟支佛(梵 pratyek...

心欲

(術語)心之樂欲也。法華樂王菩薩品曰:觀眾生心欲。...

五燈嚴統解惑篇

全一卷。明代費隱通容撰。桂王永曆八年(1654)刊行。...

不受學轉

【不受學轉】 p0328 瑜伽八十四卷二十一頁云:不受學轉...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品第...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北涼中印度三藏曇無讖譯 集會品第一...

廣行財布施才能賺取財富

1、勤勞不一定能致富。 我們經常見聞勤勞可以致富的宣...

模彷彿陀的行為,就可以成佛嗎

有人問我,師父說每天的24小時裡有20個小時是在學習、...

愛的眼睛都能看到

2009年11月最後一個週末,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莫克小...

把心帶回家

剛開始修學佛法,我們當然攀緣外境了,我們攀緣佛菩薩...

【推薦】六根攀緣的種種境界都不是真實的

緣影心就是指的第六意識,能夠緣種種影像。緣就是靠六...

不知道空性,則不可能了解心性

復有三乘,須歷色心等世出世法,一一會歸摩訶衍道,佛...

惡口的報應

從前,舍衛城中有一個富翁,名叫師質,信奉佛教。有一...

草木成佛

日本真觀禪師,最初研究天台教義六年,後來改習禪學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