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證嚴法師《調伏人生二十難》第八難,被辱不瞋難

證嚴法師  2011/03/0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人有二十難,被辱不瞋第八難;

凡夫總是愛顏面,受欺受辱憤難填;

轉化心念從心起,培養不瞋胸襟寬;

一忍天下無難事,被辱不瞋亦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被辱不瞋第八難,凡夫總是愛顏面,受欺受辱憤難填」。佛陀告訴我們人的心中有多少難關要過,其中一個就是「被辱不瞋」的困難。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都有一種自我心態——誰對我好,我就很歡喜;誰對我不好,我就很生氣。好與不好,都是在形態上,形態則不開聲與色。臉色不好、行動不好,或是聲音不好、傳話不好等等,都讓我們無法容忍,無法不生氣。看看一些衝突事件,往往是由於被辱、瞋怒而發生。凡夫愛面子,好像被人欺負就很沒面子,一口氣吞不下去,心結難過關,就會發生問題。

每天都有類似的新聞事件發生——原本很好的兄弟,相邀去喝酒作樂,只因幾句話不投機或是彼此看不順眼,就發生口角而後拳腳相向,甚至聚眾尋仇,變成打群架、殺人放火等等。這都是因為吞不下一口氣,所以看對方不順眼,這就是凡夫的心態。

佛陀教誡我們——心中最難調伏的除了貪以外,就是瞋怒的心。有了瞋怒,即使平時富有同情心,或多麼勤於佈施,一旦瞋心發作,還是「一把無明火,燒盡功德林」。任你平時做得再多再好,只要一時火氣無法忍耐,過去所做的一切都將付之一炬。

培養不瞋胸襟寬

所以這念瞋恚心一定要好好地降伏。《法華經》中提到一位「常不輕菩薩」,他永遠都不輕視人,不論人家如何侮辱他、罵他,他都是歡喜接受。他時時低聲下氣,人家罵他,他還頂禮膜拜;有人打他,他閃避之外,還在遠遠的地方祝福對方。他就是受持「不發脾氣」的法,以寬大的心胸待人處世,這就是降伏瞋恚心。

但是,凡夫只稍微受了別人一點不好的聲色,就會覺得「不尊重我,欺負我,讓我沒面子」,這是凡夫的計較心,所以說「凡夫總是愛顏面」。「受欺受辱憤難填」,只是稍微受到委屈,就說別人欺侮他,用狹窄的心態,來看待世問的人事。有時明明一句很好的話,他卻曲解了,說別人侮辱他。世間常有這類事情發生,我們如果能善解,即使真的聽到不好或惡毒的話,也會變成很好的助緣來警惕我們,端視自己如何去看待人、事、物所產生的境界。

如果用瞋怒的心來面對一切的人物,這樣我們的生活形態,也將時時忿忿不平。我常常說,人要懂得善解,才會有包容心,凡事善解,世間哪有壞人?哪有讓我們怨恨的人?所以「轉化心念從心起,培養不瞋胸襟寬,一忍天下無難事,被辱不瞋亦不難」。

只要我們願意轉化心念,那我們與常不輕菩薩也就相差不遠了。希望我們可以做到從內心尊重他人,不論別人如何待我,都用寬大的心去面對。

包容善解致祥和

有一位苗栗的老菩薩,他在路上被一對騎著摩托車的年輕人撞倒,送到醫院已回天乏術。

他們全家都是虔誠的佛教徒,也都是慈濟人,尤其往生的這位老菩薩,以往也都將靜思語中愛人、助人的觀念,運用在日常的待人接物上。在他家裡,到處都能看見他親手抄的靜思語,這些都是很簡單的教化,但是他時時放在心裡,應用在生活周圍,無形中他的鄰居、同村的人也都受到感化。

最難得的是他的家人,從他的太太一直到兒孫輩,整個家庭成員都有菩薩心,全家過著佛化的生活。但是這樣的家庭同樣會面臨無常的到來,八十幾歲的老菩薩,早上出外散步,一場車禍就此天人永隔,親朋好友們都很不捨,更何況是他的家人!但是,每個人都能充分善解、包容,家屬們雖然很心痛,但卻原諒了這對肇事的年輕人。

其實,家屬們怕這對年輕人內心受到驚嚇,可能會影響他們一輩子的生活,所以除了原諒他們,甚而還安撫他們,讓他們心安。家屬們將對方賠償的錢,以肇事者的名義捐助慈濟希望工程,希望今生雖然有這樣因緣,但願將來不會留下壞的結果,甚至能化惡果為善緣。這就是寬大善解的心,加上轉念生慧,讓社會達到真正祥和的氣氛。

若是動不動就對人事不滿意,動不動就發脾氣,表現丑陋的形態,這樣不僅有損自己的道德,也會帶給社會不安定的氣氛。所以不論遇到任何事,如果能心平氣和,那麼戾氣也會化為祥和,這實在不困難,只在於轉化一個心念。好的心念,若能常常湧現,就會時時吉祥;如果將不好的心念放在心裡,日常生活就會有層層難關。

我們要運用自己的心念,慢慢地拓寬心胸。所以「一忍天下無難事」,只要我們願意忍耐,而且還能忍而無忍,成就真正的大忍,想開了,面對不如意的情境就沒什麼困難。所以培養寬闊的本性,以善解為起點,包容他人就會成為很自然的事,因此,「一忍天下無難事,被辱不瞋亦不難」。

我們剛開始在學習時,「忍」當然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就像一把刀插在心上,應該會很難過。不過,培養到最後,凡事看開了,就不會有障礙,所以「被辱不瞋亦不難」。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證嚴法師文章列表

五個【不要緊】與十個【無論如何】

五個【不要緊】: 如果您的微笑得不到回應,不要緊;...

星雲大師《開源節流》

在經濟學上,有一個千古不易的致富秘訣,那就是「開源...

印光大師法語的人生哲理

印光大師是現代著名高僧,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大師一...

在家學佛的八點建議

一、學佛就是學佛做人。慈悲待人,智慧做事。 佛教是...

「世間」就是個無相的大禪堂

開士行吟秋後菊,名花回顧夢中人。是誰人淡能如菊?一...

從身安道隆的角度,一定要斷除這五種辛菜

那麼這一段佛陀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生命的變化跟...

【推薦】給人生一個更準確的定位

一位外國作家的小說講了一則故事。有個小鎮上來了一個...

佛示比丘四法要

有一天,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等五百...

【大藏經】佛說法滅盡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

【大藏經】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摩伽陀國波沙山(孤絕山也)過去諸...

【大藏經】【註音版】楞嚴經四種決定清淨明誨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證嚴法師:生活,淡泊簡單就好

△ 有的人不僅圖享受,還追逐時尚流行、虛榮、奢侈,...

待人要退一步,愛人要寬一寸

學佛,一定要學得心在寧靜中。能夠如此,則普天之下的...

自己就是苦難的眾生

「心裡若是煩惱糾纏,自己就是苦難眾生。」上人表示,...

人為什麼不能將愛放大一點

曾經有一則新聞,嘉義有一位喜好釣魚的父親,有一天帶...

沒皈依但精通佛法,算是佛弟子嗎

問: 有一位居士,還未到佛堂皈依,但精通佛法、研究...

一心不亂和念佛三昧的區別是什麼

問: 念佛到一心不亂和念佛三昧的區別是什麼? 大安法...

惡果源於內心的失衡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一方面,物質極大豐富,技術突飛...

生命入胎疑

男女未會以前,從無產乳之事。一經配合,便有子女。試...

愛佔小便宜,就會沒有人緣

阿美很喜歡佔小便宜,上學的時候,她經常借錢不還,拿...

60歲法師17年獻血累計8200毫升

8月8日上午,身著僧服的光孝寺首座釋戒成法師神清氣爽...

【推薦】念佛法門的重點在於感應道交

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

堅定心志,安於靜境

佛陀住世時,有位發心修行的人看到佛陀的僧團裡,每位...

菩薩戒從天竺傳入中土的故事

梵網菩薩戒號稱千佛大戒,我們再珍視都不為過。而如果...

天意與人為

簡單的區分:天意是前世的因,人為是今生的努力。 前...

李恆鉞《向受過現代教育的人介紹佛教》

前言 今天來講此題的目的,是以學科學的頭腦來觀察分...

發菩提心的十種因緣

此菩提心,諸善中王,必有因緣,方得發起。今言因緣,...

【佛教詞典】觀無量壽經

全一卷。劉宋疆良耶舍譯。又稱觀無量壽佛經、無量壽佛...

【佛教詞典】三慧斷惑差別

【三慧斷惑差別】 p0207 大毗婆沙論一百八十七卷四頁雲...

【視頻】棲霞寺寂然法師

棲霞寺寂然法師

【視頻】佛陀本生的故事——大象捨生救人

佛陀本生的故事——大象捨生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