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十惡莫作、十善奉行

證嚴法師  2013/05/0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十惡莫作、十善奉行

身、口、意可以成就「十善」,也可以造作「十惡」。

身造「三惡行」——殺、盜、淫;口出「四惡語」——妄言、綺語、兩舌、惡口;心起「三惡念」——貪、瞋、癡。離此十惡則為十善。

眾人應離十惡、行十善。「不但不殺生,還要保護眾生;不只不偷盜,更能布施;心不起貪慾,不迷於聲色,即能守住人倫道德,所思所行皆能利益人群。」

口舌輕輕一動,無論是說謊欺騙、惡毒罵人、傳播謠言或挑撥離間,都可能釀成可怕的後果,造作種種惡業。上人叮嚀:「追根究柢來說,顧好心念,不耽於『五欲』——財、色、名、食、睡等,才能避免身與口造惡業。」

許多人愛「財」,受貪慾驅使不擇手段,求無止境、超越生活所需;而沈淪「色」欲者,如俗話說:「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亦將擾亂家庭與社會。

還有不少人愛「名」,用盡方法追逐名利,到頭來身敗名裂。上人期許,人應自愛、顧本分,莫強求。「我也很愛名,但我是要維護清淨的名聲、潔身自愛,讓身、心、靈不受污染。」

「食」即口腹之慾。上人說明,非為溫飽、維持體力而食,即追求口欲;若為滿足口欲而使業者大量養殖動物,不僅造作殺業,更污染大地環境。

「睡」,亦指人類愚癡不覺,或常昏沈懈怠,徒耗時日。

《八大人覺經》「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念三衣,瓶缽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上人以此教眾:「『五欲』令人空過人生,應時時覺醒自愛,不為暢一時之快而耽逸享受,造惡業、染惡習。」

無論在家或出家眾,都要恪守道德、身心清淨。「既發心立願,就要永久恆持,否則很快就會被五欲覆心而使行為顛倒。十惡莫作、十善奉行,即能不犯五欲。心無貪,身即可行無數善事;施無求,則能由衷感恩有付出的機會。」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證嚴法師文章列表

如何判斷妄想是善是惡

問: 請問法師,既然我們都是妄想妄念,我怎麼知道哪...

善業一停止,惡業就要當頭了

我記得那時候我們家那裡有個木匠,他講你們這站的筆直...

攻人之惡毋太嚴,教人以善毋過高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 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

同一件事為何有人昇華有人墮落

問: 法師,同樣是一件事,有的人因為這件事昇華,有...

遮止身口意的十種惡行

善惡行千差萬別,但最基本的不外乎十善行和十惡行。先...

厭離五欲,方能出離輪迴

我們業力凡夫無始劫以來,都有一個特點:被這個五欲所...

星雲大師《行為平坦的道路》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信徒: 從今天起,在這裡我們將有...

宣化上人:善惡不離一念心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是佛教的...

【大藏經】阿彌陀經要解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

【大藏經】佛說八大人覺經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

【大藏經】【註音版】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證嚴法師《心靈十境》

一、歡喜地 學佛,一定要經過「菩薩十地」這十個階段...

證嚴法師:珍惜食物,挽救未來

全球各地頻傳糧荒,然而富裕地區的人們似乎毫無所覺,...

一念間,火宅或淨土

人實在離不開因緣,有人結的緣是劣緣、惡緣,有人結的...

微細的「五蘊」作用

學佛要用心了解「色、受、想、行、識」五蘊,因為,我...

墓魄太子

久遠以前,在印度的波羅奈國,有一位墓魄太子,天生具...

信念的強大力量

信念的力量非常重要,信念就是一粒種子。人這一生關鍵...

念佛是最好的改命方法

一般人不論富貴貧賤,有沒有權勢地位,個個都有不稱心...

佛教的四大吉花有哪些

優曇花 梵文優曇波羅(Udumbara),亦作優曇婆羅、烏曇...

修福要怎麼去修

首先來看修福。一個修行人要修福,怎麼去修?從哪裡下...

想讓佛菩薩加持,自己也要積極努力

大磬一響,苦空無常,思惟人生,積極向上。 大家來參加...

受果報的時候,會因造業的人多而減輕嗎

問:在琉璃王滅釋迦族的時候,世尊的頭痛了三天。這是...

把彌陀的功德轉成自己的功德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

念佛人把求生淨土當作第一大事

修淨土的人要能敵得過生死。生死好比是敵人,淨土行人...

敬與不敬之別

有一天,佛陀在王舍城竹林精舍為大眾說法。眾弟子當中...

印光大師:佛視眾生皆是佛

佛視眾生皆是佛,眾生視佛皆是眾生。佛視眾生皆是佛,...

【推薦】捨不得兒女,誤了她一生的大事

一、肝癌病苦,拚命念佛,水腫消掉 另外一位病人。昨天...

【佛教詞典】船子

(人名)秀州華亭縣船子和尚,名德誠,遂寧府人。得法...

【佛教詞典】伯圓

(1914~ )福建福安人,俗姓李。法名聖光。字伯圓,...

【視頻】《心經》印能法師

《心經》印能法師

【視頻】懺雲法師《如何突破意識進入禪定》

懺雲法師《如何突破意識進入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