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宣化上人:學佛法要拿出真心

宣化上人  2011/01/2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學佛法要拿出真心,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往真的做。不像世間人,半真半假,有時說點真話,有時說點假話。修道人時時要講真話,做真事,不打妄語。每一念都要除我們自己的毛病,自己往昔無量劫習氣都要改掉,無量劫以來的罪業都要懺悔。

為什麼學佛法學得很久,卻都沒有相應呢?就因為保護著我們的過錯,不肯拿出真心修行,所以把光陰都空過,也沒有開真正智慧,也沒得真正的定力。時間空過,自己道業也沒成就,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在道場裡,要節省一切物質,所謂:

愛惜常住物,如護眼中珠。

「常住物」,譬如所吃的米、油、醬、醋,要愛惜,不要糟蹋,不要浪費。所用的甚至一根草,一塊木頭,一張紙都要愛惜保護它;在這上面若不小心,不知惜福,就把功德都漏掉了。所謂:

所修的,不如所造的;所得的,不如所丟的。

再者,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不要傷害到其它的人,口上也要存德,不說綺語、妄語、惡口、兩舌,口德特別要注意;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意念裡不犯貪、瞋、癡,不要盡為這臭皮囊著想,心心念念要為它偷東西吃,心心念念想要把這臭皮囊裝飾得好看一點,心心念念想叫這臭皮囊享受一點,快樂一點,這都是顛倒。我們若想出離三界,脫離六道輪迴,都要把這習氣改掉。情愛也要把它看空了,才能遂心滿願的成就你的菩提道果。

「修道不能享福」,要記得佛教的老祖宗--釋迦牟尼佛當初修道時,貴為太子,富可敵國,他能毅然出家修道。以他的身份來說,雖然出家仍然可吃好的,穿好的,住一座好房子,可是他沒有這樣做,他跑到雪山那裡,忍苦、忍餓、忍寒、忍熱,在那兒修行了六年,在這六年之間沒有吃過什麼好的東西,也沒有各處去叫人供養他,就是在那兒受苦。

以釋迦牟尼佛那種富貴的身份,尚且自己願意受苦來修行,我們又是什麼身份呢?不過是很普通平凡的人,為什麼要穿好、吃好、住好,貪圖享受,受不了苦,怕受苦?想想,比起釋迦牟尼佛,我們是不是要生大慚愧?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星雲大師《失敗的原因》

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成功,但成功與失敗如影隨形,是很難...

往生彌勒淨土的修行方法

一、廣行布施 《大成佛經》中講到,彌勒菩薩在人間成...

當信、當願,剩下的就是盡形壽念佛

淨土法門他是怎麼揀擇種性的?他不在三乘或者不定種性...

【推薦】浙江青雲寺免費為信眾提供修行道場

浙江省麗水市青雲禪寺是麗水最大的寺院,佔地40多畝,...

越用功為何煩惱越重

【不聞虛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無形相,無結解故。】...

淨土法門四忌

修淨土法門的,在一心念佛的時候,急遽不得,疑畏不得...

一生的修行過程中,只需一聲佛號一部經即可嗎

問: 請問在一生的修行過程中,只需一聲佛號即可,還需...

你要是做了,這才是真正保險

大家學完《地藏經》,我們依法行持哪怕七天都好,光說...

【大藏經】楞嚴咒註音版

楞嚴咒註音版...

【大藏經】【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為何一修道,魔障就會來找

現講一講魔的境界,你如不修道,魔不來找你,你一修道...

宣化上人:遇到怨賊的時候,不要生恐懼心

想起我住南華寺時,曾遇到這麼一回事:在九月十九觀音...

宣化上人:善惡不離一念心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是佛教的...

宣化上人:修道不要爭第一

現在參禪人,盡在皮毛上用功夫,把參禪當做比賽來爭第...

節儉讓孩子健康成長

這是一個真實的發人深省的故事:北京市一對年輕的父母...

往生西方就一定能開悟

一個念佛行人,信願持名,要以求往生作為目的,不能以...

去掉傲慢和瞋恚才能成正果

在禪修的過程中,要排除傲慢和瞋恚的心理。傲慢是一種...

凡一切醫不能治之病,均以此一味阿伽陀藥而治之

念佛念觀音,均能消災免難,平時宜多念佛,少念觀音。...

病、死現前時,有何五欲可貪

前段時間,學習蕅益大師的一段開示感觸頗深。蕅祖云:...

諸惡已作,業報已現者易生淨土

因其實慚懼故,你造作了很多的惡業,已經造了,臨命終...

施燈的功德利益

《施燈功德經》云:如是少燈奉施福因,所得果報福德之...

大安法師談出家

有一念出家的心,很了不起啊,對發心出家的人表示讚歎...

大安法師:念佛越念煩惱越多應如何對治

問: 弟子念佛一年多了,總感覺煩惱越念越多,請開示...

豈有天生彌勒,自然釋迦

原文: 佛祖聖賢,未有不以逆境為大爐鞲者。佛四聖諦,...

佛教四威儀與身體健康

現代職業人士及年青人常見的身體疾病有頸椎病、腰椎病...

印光大師答緣淨居士問

問: 念佛行人,首宜以嚴持五戒為急務,庶念佛易得心淨...

【佛教詞典】言詮

(術語)言語為詮義理者也。...

【佛教詞典】妄染熏習

即始覺上轉之義;而「淨法薰習」則與此相對,為本覺下...

【視頻】界詮法師《謹防被假經懺誤導》

界詮法師《謹防被假經懺誤導》

【視頻】貧女變皇后

貧女變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