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星雲大師《對「業」的認識》

星雲法師  2010/06/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一般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不幸的遭遇時,往往會說:「唉!這是我的業障!」當某人遭到報應時,也都歸咎於業報。「業」,在佛學裡是一門非常高深、微妙的道理,它說明世間上的一切果報都是自作自受。「業」是自由的,「業」的真義是行為決定一切善惡果報,所以「業」的定義有四點:

一、自力創造,不由神力:「業」是我們自己的行為造作,一個人遭遇的幸與不幸,都是自作自受,由自己身、口、意三業所造作的行為決定,而不是由神力所操縱主宰。

二、機會均等,絕無特殊:所謂「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在業力的前面,人人機會均等,絕無特權,沒有誰可以倖免於業報;也沒有人因為身份特殊而享有優惠的待遇。

三、前途光明,希望無窮:人的一生都活在業力當中,業,就如同我們背負的債務,只要業報受完了,就可「無債一身輕」。因此只要能「隨緣消舊業,切莫造新殃」,終有解脫的一天。所以,業,不是無奈的,它為我們的前途帶來希望,帶來光明。

四、善惡因果,必定有報:無論是善業、惡業,有時是今生受報,有時是來生受報,有時要等多生以後才受報。就像種子,有的春天種,秋天就能收成;有的今年播種,明年才能收成;有的今年播種,卻須多年以後才能收成。所以說:善惡到頭終有報,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

所以,我們對「業」應有如是的觀念:

一、自力創造,不由神力。

二、機會均等,絕無特殊。

三、前途光明,希望無窮。

四、善惡因果,必定有報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星雲大師文章列表

為何不能「侵損常住」

十方常住:從十方來的僧人,都可以在這兒住,這叫十方...

各宗要略——淨土宗

史略 彌陀淨土,源於晉代慧遠大師,於廬山結白蓮社,在...

居士入寺規矩禮儀

佛陀教誡四眾弟子,形儀必須莊嚴整肅,內檢其心,外束...

做人不痛苦?那是火宅啊

問: 西方極樂世界固然很好,但我也很珍惜現在。雖然遇...

在家誦《地藏經》容易招感不好的東西嗎

問: 師父,我原來誦《地藏經》,有的居士說在家誦不...

是否自己真正的皈依了

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寺院裡來燒香拜佛,他們在形體上也十...

佛教中的八難是什麼意思

問: 佛教中的八難是什麼意思? 大安法師答: 八難是...

佛學常見辭彙(十六畫)

【器界】 器物世界,是山河大地房屋及一切器用物品的...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漢傳版): 那(na...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大藏經】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闕譯人名今...

高處不勝寒

現代的都市都是靠高樓來代表它的雄偉壯觀,現代人也都...

星雲大師:逆境也可以激發心志

身處一半一半的世間,順逆境無不在我們生活週遭交替發...

星雲大師《求財富祈願文》

慈悲偉大的佛陀!求您加持我獲得人間的財富。 因為在...

未來比過去更美好

江蘇江都人,為禪門臨濟宗第48代傳人。12歲於宜興大覺...

觀音菩薩久已成佛,以悲心現九法界身

原文: 觀音菩薩,久已成佛,特以慈悲心切,現九法界身...

審察自心的真與偽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聞佛道長遠,不生退怯。...

所有的法門,以無住為本

佛陀依止不生滅心,基本上是心量廣大的;我們凡夫依止...

修行最怕的兩件事

最懼因地不真,道眼昏暗,或為世味所牽,或為邪師偽法...

他是如何躲過命裡的大難的

安徽商人王志仁,三十歲尚無子。有相士告訴他說十月份...

人的一生須練就兩項本領

人的一生須練就兩項本領:一是說話讓人結緣,二是做事...

有三種「火」在干擾我們的生命

我們從因緣果報的角度來觀察生命,發覺生命有很多的差...

彌勒佛的出世本緣

(上) 昔日,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五百位大比...

佛法是破解命運不好的最好法門

佛法傳入中國二千多年,經久長興,修學人多多,原因在...

關起門念佛非大乘,不能成就嗎

問: 有人說,關起門念佛非大乘,不能成就。我們是否還...

我不如別人自慚形穢該怎麼辦

問: 我是一名居士,在寺廟參學時,與許多出家在家眾接...

聖嚴法師《方向感》

建立生命的方向感是我這幾年所積極提倡的一個觀念,我...

【佛教詞典】崇拜

即指對所信奉之對像加以尊崇與敬拜,為宗教基本要素之...

【佛教詞典】正法壽

指正法之壽命。佛入滅後,五百年至一千年內,屬於佛陀...

【視頻】三分鐘告訴你真實的阿彌陀佛

三分鐘告訴你真實的阿彌陀佛

【視頻】妙境法師《不需與人爭,要積極栽培自己》

妙境法師《不需與人爭,要積極栽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