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何從錯誤中汲取經驗

星雲大師  2013/04/1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如何從錯誤中汲取經驗

豐子愷有次畫了一幅《牽羊》,畫一個人用兩根繩子各牽一隻羊。有人看了,說其實用一根就夠了,牽了一隻羊,其餘的都會跟來。豐子愷半信半疑,留心觀察,果然如此。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從嬰兒時期學習走路就不斷跌跤,及至長大,不知要經過多少的障礙,犯過多少的錯誤,才能成長起來。

古代中國,男子二十歲要舉行弱冠禮,女子十五歲為及笄之年,都表示長大成人,不再容易犯錯了。但是,孔子對人性的要求比較寬鬆,所謂「三十而立」,表示人到三十歲,能立德立言立功,也就不能再犯過了。其實,人不怕犯錯,重要的是如何從錯誤中汲取經驗,成為人生成功的資糧。

一、要有面對錯誤的勇氣。人生最怕的就是不肯承認錯誤,甚至不知錯在哪裡。人不怕有錯,所謂「知過能改,善莫大焉」,一個人不但要能知道錯誤所在,還要有面對錯誤的勇氣。如果講話有錯,就要承認自己說話不當;待人沒有禮貌,就要勇於向人道歉;事情做錯了,就要對有關人等說對不起。護短,不肯認錯,不可取:肯面對錯誤,才是勇者的行為。

二、要有承擔錯誤的能力。有人犯錯,有了過失不肯承擔,把責任推諉給別人。承擔錯誤是負責的表示,也是成功必經的過程。科學家發明一件東西,總要經歷多次的錯誤,一再改進之後才能成功;文學作品,也要經過一再修改,才能發表。練習騎腳踏車,不跌倒幾次如何學得成?練習游泳,不喝幾口水怎麼會游泳?承擔錯誤,是未來成功的動力。

三、要有改正錯誤的智慧。改正錯誤的智慧,首先是認錯,進而要向有關人等道歉,之後還要做出功績,用事實向人說明「我正式改正錯誤」。我過去說話得罪了你,現在我要讓你知道,我都在講你的好話,過去我做事出了差錯,現在我做事小心翼翼,都能好好完成。改正錯誤,不但要用智慧,更要用歡喜心來承受。

四、要能走出錯誤的陰影。一個人犯錯之後知道改正,心中就要釋然。就如衣服髒了,經過清水洗滌,衣服已經乾淨了,就不要再介意過去被染污的情形。一個人犯了錯誤,改正就好,不要把錯誤一直埋藏在心裡。有的人犯了錯,悔恨十年二十年都不能釋然,心頭一直留有陰影,人生如何能活得快樂呢?對於錯誤、過失,頂多將功摺罪,人生總要有補救的機會,所以能走出錯誤陰影的人才算是有智慧的人。

五、要有不再犯錯的決心。犯錯而改過,得到了教訓就要知道自我警惕,不能犯了錯,懺悔改過之後又再犯錯,「累犯」的罪過就更罪加一等了。所以,犯錯者不但要有決心改過,更要有決心改正之後不再次犯過。如此自我要求,才能真正遠離錯誤,才能真正重新做人。

·佛光菜根譚·

有接受別人批評的雅量,才能為學做人;

有改正自己錯誤的勇氣,才能立功立業。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星雲大師文章列表

人者,仁也

人者,仁也,仁義道德的仁。仁字是一個會意字,許慎《...

珍珠的精神

在夏威夷的夜間市場,有一些賣活珍珠的攤子。攤子上擺...

能成才和幸福的八大要義

一個人的成長都有一定的因緣,向好向壞來自教育的重要...

聖嚴法師《演好人生大戲》

問:許多人努力了大半輩子,迴首看,難免有這輩子似乎...

能知天下本來無事,便是萬事如意

由於現代資訊傳播迅速,帶給人們焦慮的夢魘也相當多,...

改變現實人生的三步驟

生命很寶貴,在寶貴的生命裡卻有很多痛苦,而這些痛苦...

我們是時候該看清楚生命的真相

佛陀在經典裡面講一個譬喻說,他說有一個做生意的人,...

佛陀一生給世人的二十條忠告

佛陀在正覺以後,想起救渡眾生的大事因緣,心自思惟道...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捨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凡事都要有計劃

人在世間上生活,每凡做一件事,都要有預備、有計劃,...

誦經超薦有功效嗎?能幫助脫離輪迴嗎?

常有人說既然輪迴的現像是不爭的事實,那麼祖先親朋去...

奉行七誡遠離諸惡

譬如明眼人,能避險惡道;世有聰明人,能遠離諸惡。...

星雲大師《佛教對社會病態的療法》

各位來賓、各位護法居士: 承蒙三寶的加被、龍天的護...

聞此極難信法能生信解,當知是人甚為希有

【原文】 又,舍利子!於此雜染堪忍界中,五濁惡時,若...

文珠法師《學佛必修的課程:四清淨明誨》

我們學佛,無論目的是想獨善其身,作個自了漢;抑或是...

不定地方不定地點,隨機有智慧去放生

問: 當今放生我認為是一大難事,因為有些時候放生款比...

【推薦】給人生一個更準確的定位

一位外國作家的小說講了一則故事。有個小鎮上來了一個...

沒有上鎖的門

鄉下小村莊的偏僻小屋裡住著一對母女,母親深怕遭竊總...

佛示比丘四法要

有一天,佛陀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等五百...

舐犢之情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發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個極...

佛法宇宙觀之三界

好,各位,上一期我們跟大家分享了一個概念,叫做四土...

當妄心雜亂之頃,念佛自然隨念寂靜

淨土之為教,仰承阿彌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願力,...

應該該如何看待「情」

問: 中國人常常會用血濃於水來表示親情的重要性,親...

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種妙行

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種妙行。利他謂之修福...

布袋和尚詩偈中為人處世的哲理

布袋和尚是五代的一位高僧。法名契此,又號長汀子。明...

【佛教詞典】證智

(術語)菩薩於初地證悟中道真實之理之無漏正智也。仁...

【佛教詞典】見滅所斷法

【見滅所斷法】 p0641   品類足論七卷八頁云:見滅所...

【視頻】普壽寺動漫:近賢遠愚

普壽寺動漫:近賢遠愚

【視頻】夢參老和尚《癡愛的根本就是苦》

夢參老和尚《癡愛的根本就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