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因果規律與命運

2011/06/2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一切諸報,皆從業起,一切諸果,皆從因起。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果報分為:現報,生報,後報。現報即是現在做善事,現在享福報,現在做壞事,現在受惡報。妖孽見福,其惡未熟,至其惡熟,自受罪虐。楨祥見禍,其善未熟,至其善熟,必受其福。

什麼叫因果,因果又叫業因果報,又叫因果報應。是佛教基本原理之一。「因」就是原因。果就是結果,也叫果報。「業」就是一切身心活動,分為身,口,意三業。「報」就是業的報應即由業所做的善惡所導致的後果。因就是業,果就是報。

我們凡做一件事,說一句話,甚至動一個念頭,都是種因;隨其善惡的性質和份量,都有恰如其分的結果在後面,自己遲早總要受到的。概括說,種善因得福果,種惡因得苦果。其實什麼樣的善得什麼樣的福報,什麼樣的惡得什麼樣的苦報,也有恰如其分的「 因果律」。

佛說「行上品十善者生天,中品十善者做人,下品十善者做阿修羅;犯上品十惡者落地獄,中品十惡者墮餓鬼,下品十惡者淪畜道」。說明十善十惡是六道輪迴的業因,六道輪迴則是十善十惡應得的果報。人生本是業果的相續,它把一個人前世所作的善惡業帶到現世來,又把今世所造作的善惡業帶到後世去。由業因到果報,由果報到業因,生滅流轉,輪迴不息。人生的苦樂,世運的興衰,都是業因的感應。所以佛說「自作自受,共作共受」,「因」未得「果」之前不會自行消失。反之,不造作善惡的因業,也不會得到相應的結果。由此可知,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不虛棄,果無浪得。正如經文所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在世法是如此,出世法也是如此。

因果規律並不是佛陀所規定或製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規律,佛陀只不過把它揭示出來罷了。印光法師說:「如來成正覺,眾生墮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可見連諸佛菩薩尚不能超出因果之外,何況我們凡夫,不管你信與不信都要受因果規律的制約。

因果貫通三世;有些人認為,人生的一切都是偶然的,沒有什麼前因後果;人死後軀體便消滅,神識也飄散;有些人看見好人受惡報,惡人得善報,便懷疑因果,懷疑佛法。這是由於不明白因果貫通三世的道理。佛經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這就是說我們今生所受的善惡果報,都是前世所種的業因,是自種因自受果。而現今身口意三業時時造作的業因,又正是自己未來應受的果報,前因後果,循環不斷,也沒有絲毫差錯。經文又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百千劫」是很遙遠的時間,「所作業」是自己所種的遠因,遠在百千劫前種的業因,並不會自行消失。「因緣會遇時」指現在如果因緣成熟,「果報還自受」還得自食其果。

關於果報的早遲,大體有三種情況:

1.現報:即現在做善事,現在享福報;現在做壞事,現在受惡報。

2.生報:即今生作善作惡,來世受福報苦報。

3.後報:現在作善作惡,到第二世,第三世,乃至百千萬億劫後,才受善報惡報。後報雖早遲不定,但只要種下業因,沒有不受果報的。所以說「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為什麼惡人會獲福報呢?這是由於他過去生中培植的善根深厚,現在因緣又成熟,因此享福報。如果今生他不作惡事,福報就更好。至於他今生所種的惡因,也不會自行消失,將來因緣會遇時,必然會受應得的惡報。如像富貴人家的子弟,吃喝嫖賭,任意揮霍,可他並沒有受飢寒,這是因為家底很厚的原故。不過如此下去,終有一天會傾家蕩產的。

至於善人遭受惡報,這是由於他過去所造的罪業深重,而現在因緣(條件)已成熟,所以受惡報。如果他今生不行善,惡報會更重;另一方面,他今生所種的善因,也並沒有消失,未來必定會受相應的福報。如像一個重罪犯人,沒有被立即處死,他有悔改,立了功;但是功小罪大,不能完全赦免,只是將重刑改判為輕刑。如能繼續立功,積累的功勞又多又大,則不僅全部赦免其舊罪,而且還會受到獎賞,受到重用,獲富至貴。

唐代玄奘法師的師傅,印度高僧戒賢法師,是那爛陀寺住持,戒行深嚴,德望很高。有一次他患很痛苦的病,甚至無法忍受,準備絕食而死。這時得到觀音,文殊,普賢三位菩薩開示說;「因為你在過去生中,曾多次做國王,做過不少危害人民的罪惡,本來應該長期墮地獄受惡報。由於你今生努力弘法度生,所以才受這點世間小苦,來抵消應該長期墮地獄的大苦。你應當忍受,並懇切懺悔,病苦自能消除」。戒賢法師依照辦理,後來疾病痊癒。

這種事假使不明白是過去種的因,人們可能會說戒賢法師並不是得道高僧,或者說這種大修行的人,還患這麼痛苦的病,佛法有什麼靈驗和利益呢?其實三世因果,錯綜複雜。有的是轉為後報,重報變為現報,輕報;有的則是轉為現報,輕報變為後報,重報。這一點必須了解。

由此可見,算命只是捨本求末,因為它並不能改變命運。只有深信因果,自覺的止惡行善,不種惡因,廣種善因,才能轉變並消除過去的罪業,培植現在和將來的福德。這也是改變自己命運的唯一方法。真正造福於自己,造福於全家, 造福於人類。望君慎之,行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牛為求生流淚下跪 屠夫絕情慘遭惡報

原籍山東臨清的李名儒,說了這麼一件事。 在他的家鄉有...

警察講述他所經歷的因果靈異案件

我要說的是,我們警察大部分是很信因果報應和科學所不...

因果報應是自己的事

大修行者有大福報,大修行者有大功德。比如:一個修行...

佛教徒不可欺騙蒙蔽共同財產

所謂欺罔共財,就是欺騙蒙蔽共同的財產。比如兩人合夥...

跟出家師父同坐一起,感得什麼果報

又勿坐僧床席,輕侮僧故。 為什麼?他是師父,他代表佛...

念觀音菩薩能不能使命不苦呢

有一個居士來問我,他說:我覺得我的命非常的苦。命苦...

半碗稀飯的故事

出坡,你不要走,你要參加這個勞動,這叫普請,掛了牌...

世人若遇災殃,應作償債想

世人稍遇災殃,不是怨天,便是尤人,絕無有作償債想,...

【大藏經】【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大藏經】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有兩種念佛人最老實

念佛的生命,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講,需要法義的學習作為...

痛苦不在工作而在內心

沒有幾個人覺得工作快樂,更現實的是,大部分人的不快...

往生兜率淨土的三品九等

己一 弟子修六事上品生 庚一 修行 佛告優波離:是名...

夫妻間該如何相處

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女子絕對不是男子的寄生蟲;男子...

一念貪慾成豬身,一念瞋心變赤蛇

姑蘇南濠街,有一人常作陰隸,每數日,輒往值班。鄰有...

什麼條件才能皈依呢

問: 法師,幾年前就對佛法有一點兒興趣,但對於皈依我...

談做早晚功課

佛的程序是信、解、行、證。信了以後,即使理解不深,...

如何自己在家浴佛

四月初八,為釋迦牟尼佛降誕之日,寺院多舉行浴佛法會...

有自知之明,迴避玄妙之談,老實念佛

他方世界的菩薩,都尚且渴望往生極樂淨土,何況我們這...

有效溝通的15條原則

一、講出來 尤其是坦白的講出來你內心的感受、感情、...

惹禍只因閑口舌,招愆多為狠心腸

惹禍只因閑口舌,世人為什麼惹禍?喜歡說人閑話,舌頭...

破除執空和執有

真諦和俗諦是佛在講經說法的時候常常從兩個層面闡釋的...

凡夫的福報是不自在的福報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讚...

我看出家前後那些人生無常

出家後,有親人看望我,說,你瘦了,天啊,你怎麼瘦成...

別讓福氣迷了眼

佛經上說諸經滅盡後,有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住世,如果有...

生死苦海,非念佛莫出離

【原文】: 娑婆世界,以音聲作佛事,生死苦海,非念佛...

【佛教詞典】呵梨跋陀

(人名)Haribhadra,人名,譯曰獅子賢。見梁高僧傳三...

【佛教詞典】十二光佛

(雜名)阿彌陀之十二光佛也。無量壽經上曰:無量壽佛...

【視頻】夢參老和尚《見性不變,妄法非有》

夢參老和尚《見性不變,妄法非有》

【視頻】音聲供養的殊妙功德

音聲供養的殊妙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