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世界的無量眾寶它是有加持力的。什麼叫做加持力呢?你看,極樂世界的寶啊,它第一個,它能夠止貪瞋癡。為什麼說止貪呢,因為什麼情況下會貪呢,求不得叫貪,對不對。為什麼求不得呢?就因為少呀,不是都有呀,你人人都有,幾乎就是平等,隨處可見,面面俱到的有,你還用去求嗎?你不去求,你的這貪心就生不起來,全都是了還有什麼可求的呢?還有什麼值得擁有的呢?
所以第一個,極樂世界「備諸珍寶性」,就是它能夠止貪,貪心喲,因為太多了沒必要貪。就像我們在這個修法中不是也有一種對治貪心的法門叫做增治,就是你喜歡吃這個,我常說你喜歡吃這個,喜歡貪那個,他就不斷地給你,不斷地讓你吃,吃吃吃,你恶心得受不了了就放下了,這叫增治。有一些叫轉治,就是轉你的念頭,這個就是增,你既然貪我就讓你貪,貪個夠。極樂世界有一點這個意思,就到處都是,讓你夠,夠了就放下了,止貪。
第二個,為什麼能夠止嗔呢?咱們這個世界如果有點兒寶貝呀,一說一定要低調,藏在銀行裡邊,你如果被人知道就麻煩了,就怕賊惦記,為什麼要這樣呢?他可能要你的命呀,他這種仇富的心態,這種嫉妒。可是極樂世界人家誰要,隨便拿起一塊兒就是黃金,還要到你們家裡去偷嗎?太遠了吧。所以這個就是止嗔、嫉妒之心。
第三個是,止愚癡,這是最殊勝的,為什麼叫「備諸珍寶性」呢?最殊勝的就是見到了心不會動。所有的寶物現前,一切的殊勝功德場景都不會動,不起分別。就從這個珍寶的莊嚴外相上,就見它的本性法性,「備諸珍寶性」。
所以我們觀照極樂世界的一切的因緣法,不能光從相上,還要從性上來見。為什麼說到了極樂世界修行那麼容易,他一定是跟環境有關,跟緣分有關。在我們這兒的話,就勤修戒定慧,勤修呀,勤就是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在極樂世界就是本來無一物,自然戒定慧,為什麼?你看,我們就從戒定慧上來講,講這個「備諸珍寶性」。
在外相上,極樂世界也給我們形成說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對不對,大家都念《彌陀經》。七重欄楯就是,就護欄嘛,就表的是,這就是戒法,一條一條地給你把它綁定了,栽起來,防護著你走偏,這就是戒功德呀。七重羅網,就是定功德呀。羅網呀,就是縱橫交錯地把它固定得死死的。所以它網是有固定的作用,叫七重羅網,就代表定。七重行樹,就表示慧,為什麼?直心是菩薩道場,極樂世界的樹都是直的,沒有麻梨疙瘩呀什麼這些,沒有,盤根錯節沒有。所以直心就代表慧。那麼,從外相上來講,人家也有相上的戒定慧。
可是從本性上來講,就是「備諸珍寶性」。你看我們從,比如說從五戒上去套一下,咱們持五戒,殺、盜、淫、妄、酒。在淨土,從心性上說,一切上善人皆是善友,互作增上,成就法身慧命,皆是三寶性,就沒有殺生,不持殺生戒的。那麼自性就具足這個七寶,三無差別,就是同體擁有的,你自然就會,自然就本性就擁有的,你還去犯這個盜戒嗎?起盜心嗎?理具的也是這個清淨,事造的也是這個清淨,這個寶性真實不虧,你想,還要說話這回事兒嗎,都是從心地上去交流呀,一覽無遺的嘛,誰能打得了妄語,誰還有必要去說謊話騙人呢,自性就具足了。那因為你沒有這個染污性,自性具足,沒有染污性,就具足這個妙莊嚴,那為什麼就沒有淫慾心,淫慾心就非莊嚴心嘛。你看我們一念淫慾心起來,你看那人一旦動情了,誒呦,眉飛色舞的,馬上就不莊嚴了,輕飄飄地就起來了。那對你一旦有意思了,他就說些輕浮的話嘛,肯定不是有板有眼鄭重其事的呀,怎麼讓你春心蕩漾怎麼就來嘛。所以他就沒有邪淫,正念分明,歷歷在目,都在心地中,不會犯糊塗,就不會有飲酒這個過失。
所以你看從心性上來講,就自然具足了「珍寶性」,就是戒性、就是定性、就是慧性,心性具足的,自然的戒體。也沒有開緣也沒有遮止,也不作意去持,也不造作去犯,就這麼一個,這就是戒功德,就是定力,就是慧力,三德是一體的。這來源於什麼,就是所有的珍寶的加持力,你看看人家世界所行的法,所有的珍寶的加持力。為什麼,因為它顯現出來的都是妙莊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