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虛雲老和尚《五戒開示》

虛雲老和尚  2011/03/20  大字體  護眼色

若別釋五戒義者。第(一)殺戒。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孟子云。「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況學佛之人。豈肯萌其殺念而招苦果。是故佛制弟子。若欲行仁。首持殺戒。殺戒若持。輪迴自息。殺業之始。無非以強凌弱。或貪圖口腹。或因財害命。故有人殺人。畜殺畜等。都屬於瞋殺慢殺。若貪口腹而殺者。是屬癡殺。然將他肉以補己身。豈君子之所忍為哉。豈知殺機若萌。仇懟自起。故楞嚴經云。‘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相生。互來相啖。惡業俱生。窮未來際。是等則以盜貪為本。’故有劫數難逃之報。豈獨殺人當償命。殺畜亦復然。如佛世時之琉璃王誅釋種。釋迦佛種族當為琉璃王所誅時。釋尊尚頭痛難忍者。果從何因耶。以琉璃王昔為大魚。釋迦種族是食魚肉者。釋尊昔為小童。曾以棍子敲魚頭三下。今故感頭痛。釋種是啖魚肉者。故為琉璃王之所誅滅。如是觀之。因果相酬。可驚可怖。故楞嚴經云。‘則諸世間胎卵濕化。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是等則以殺食為本。’是故佛慈豈但及於人類。而慈及蟻子。佛法平等。無高下故。佛眼觀之。大地眾生皆能成佛。又梵網經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世間無知。互相吞啖。故如來制不得傷害生命。且蠢動含靈。皆有佛性。昆蟲之屬。尚不得害。況同類相殘。一切眾生既皆有佛性。未來必定成佛。既是過去父母。亦為未來諸佛。豈敢傷之。凡愚俗子。但求自利。不顧人道之傷殘。如孟子云。「矢人惟恐不傷人。」但求鬥爭之勝利。故有水陸空中之殺具。人心日形險惡。世道愈入漩渦。相殺相誅。何時得了。若不圖挽救。竟成苦海。凡關世道人心者。莫不疾首痛心。力求和平。挽救人心。使歸正軌。重仁慈不重武力。勿貪口腹。見利忘義。則殺心不起。殺機若息。劫運潛消矣。奈何人心不古。置因果於罔聞。那知因果理微。如影隨形。如響應聲。若深信之者。人心則不改而善。縱遇順逆之境。必無憂喜。當知現生所受。或遇刀兵水火劫賊等事。皆由自造。如大戰時。遍世不寧。惟澳地僑居。得免諸難。皆由宿昔無深重殺業。或有遇難者。是其個人別業所感。當知因果理微。不可思議。若信此理。殺心自息。舉世若能持此殺戒。則一切殺具皆歸無用矣。如來制此殺戒為首。無非欲令人人慈仁愍物。拔自他苦。同證常樂而已矣。殺戒之義略釋已竟。

(二)明盜戒者。謂盜從貪起。佛制弟子於一針一草之微。他人不與。我不敢取。何況竊盜。但是眾生唯見現利。種種計求。不告而取。如是乃至以利求利。惡求多求。無厭無足。皆為貪盜所攝。盜之細相如此。大而十方僧物。現前僧物。乃至佛法僧物。混亂互用。雖針草之微。或自用或與人。皆盜中之至重。花首大士雲。「五逆十重。我皆能救。盜十方僧物。我不能救。」乃至父母師長物。不與而取。尚犯重罪。況其他焉。若能深信因果。絲毫莫犯。則此戒不持而自持。大可以道不拾遺。夜不閉門。舉世皆成義讓之人。更何須監守牢獄哉。釋盜戒已竟。

(三)明淫戒者。在家出家弟子。皆當嚴守此戒。在家五戒。雖正式夫婦非屬邪淫。然他人婦女。他所守護。言語嘲調。尚屬不可。況可侵凌貞潔。污淨梵行者乎。佛制在家弟子。禁於邪淫。出家弟子。邪正俱禁。楞嚴經云。‘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千百劫。常在纏縛。唯殺盜淫。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舉世若能持此戒。不祈禮而禮立。威儀自守。不肅而嚴。而法庭可無案牘之勞形矣。釋淫戒之義已竟。

(四)明妄語戒者。妄語之事。亦當制止。見則言見。聞則言聞。言無妄出。細故之事。尚須真實。況事關重要乎。觀乎妄語之由。多為希求名譽利養。匿情變作。昧心厚顏。如是乃至未得聖果謂得。未證佛心謂證。欺罔聖賢。誑惑世人。是名大妄語。大妄語若成。墮無間地獄。當慎之莫犯。佛教以直心是道場。何不依之修學。舉世能持此戒。則信用具足。不邀名而名自至。不求利而福自歸。釋妄語戒已竟。

(五)明飲酒戒。飲酒宜制者。酒雖非葷而能迷心失性。大智度論明有三十六過。梵網經云。‘過酒器與人。五百世無手。何況自飲。及教人飲。’昔有比丘能降毒龍。唯好飲酒。一日。醉臥途中。嘔吐酸臭難近。唯有蝦蟆舔其唇吻。適遇佛至其側。佛嘆云。‘汝有神力能降毒龍。今日醉臥。反為蝦蟆所降。汝之神力何在。’故佛制止飲酒。酒戒從此始。以酒能亂性招殃。又如昔有在家五戒弟子。因破酒戒而殺盜淫妄齊破。可不哀哉。故酒能為起罪因緣。痛戒沾唇。況盡量而飲乎。舉世若能持此戒。則乘醉惹禍。自無其人矣。釋酒戒已竟。

若欲不犯此五戒。重在攝心。妄心若攝。分別不起。愛憎自無。種種惡業。何由而生。故楞嚴經云。‘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從定發慧。’當知攝心二字具足戒。定。慧。三無漏學。斷除貪瞋癡。則諸惡不起。自能眾善奉行。故攝心二字豈獨挽救人心。維持世道。果能攝心一處。無事不辦。日久功深。菩提可冀。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虛雲老和尚文章列表

寧肯老僧墮地獄,不把佛法作人情

而菩薩為利養故。應答不答。倒說經律。文字無前無後。...

五戒之邪淫戒

除了夫歸之間的男女關係,一切不受國家法律或社會道德...

不守戒就是末法的表現

受戒後要本著止惡防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去做,那就...

觀身罪重故,不敢不生淨土

經典云:犯一個突吉羅小罪,如四天王的壽命五百歲的時...

斌宗法師《傳授在家菩薩戒開示》

前言 這次貴社社長德欽法師,暨李炳南老居士等,發心...

持戒之人,所求如願;破戒之人,一切皆失

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對於戒為第一安穩功德住處,...

能持戒不犯,就沒有苦果

出家人頭上燒了幾個香疤,為什麼?還有知道的嗎?三壇...

受戒與不受戒的差別

在家人通常說:心好就好了嘛,受什麼戒嘛,不受戒與受...

【大藏經】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大藏經】【註音版】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卷上 佛在羅閱...

【大藏經】【註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人不成熟的六個特徵

人並不因為你的年齡大而成熟,也不因為你的年齡小而不...

佛經中為我們開示了吃素的三個理由

作為一名佛教徒,吃素最正確的動機應該是大乘菩提心。...

居家的過患

居家之人,富貴者有守護、維持、增上財富的辛苦,貧窮...

讓心無所住,自然無有七情六慾的苦惱

在《佛說八大人覺經》中,佛陀教導我們,第一覺悟:「...

如何得到佛菩薩的感應

復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好喜乖離,更相鬥訟,惱亂...

佛陀僧團論苦的根源

人生什麼是苦?什麼是樂?根本沒有一個標準可以衡量,...

找心

佛陀在往伽耶山的途中,路過一座苦行林,在樹下靜坐片...

感應有四種

感應有四種:顯感顯應、冥感冥應、顯感冥應、冥感顯應...

如何成為富翁

很久以前,有個很窮的年輕人,從小就失去了父母,有一...

眾苦煎迫的「娑婆世界」

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名叫娑婆世界。娑婆意為堪忍,...

煩惱即如來種

佛教常將蓮花比喻為出淤泥而不染的佛法象徵,這本身就...

【推薦】一生念了無量數的佛號,為何卻沒往生

為什麼要學佛法?佛是覺,你要生極樂世界有生極樂世界...

有利於他人的就是好工作

佛法講「正命」,所謂正命是指正當的工作、正當的職業...

心淨,方知肉味濁

一個吃長素的人,他整個的生命品質心理品質會有一個本...

專修與雜修的利弊得失

問: 古往今來求生淨土的祖師們,對於念佛是否往生的...

釋迦彌陀此遣彼喚,豈容不去

又佛密意弘深,教門難曉。三賢十聖,所弗窺測。況我信...

【佛教詞典】孟八郎

(雜語)孟者孟浪之義,八郎者生子之行次,如李四張六...

【佛教詞典】不可思議如來補特伽羅

何等不可思議如來補特伽羅?謂且於欲界始從示現,安住...

【視頻】2019年東林寺春季剃度法會

2019年東林寺春季剃度法會

【視頻】淨界法師《離相要怎麼修》

淨界法師《離相要怎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