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慈悲心和智慧

達摩難陀法師  2011/02/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為了建立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人生,我們應該培養慈悲心,增進智慧。悲智雙運可以使人們達到完美的境界。如果我們只具有善心而忽略了智力,我們將成為好心的傻瓜;相反地,如果我們光注重智力發展而忽略了情感的培育,我們將變成沒有同情心的頑固智者。根據佛教教義,為了求取性靈上的自在,人們必須結合慈悲心和智慧;藉由愛的鼓舞和知識的指引,人們方能得到良好的生活。

慈悲是什麼?慈悲是愛心、珍惜、仁慈和寬容。慈悲表現於對生靈的愛心和關懷,尤其是對處於不幸情境者的同情。

智慧是什麼?智慧即是認清事物的本質,將心靈的高貴面發諸於舉止間。當一個男人遇見深深吸引著他的女子,他便希望再見到她,他的快樂和滿足來自於她的出現。但是,當情況改變,他無法再見到她時,他不可以有不講理且愚蠢的舉止。畢竟,在人類經驗中包含了無法滿足的一面。假如他對她不存有虛幻的依戀和自私的執著,他就能從這種痛苦中找出相對的自由。在快樂的人生中,痛苦和悲哀仍然存在著;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人們無法由感官快樂中找到快樂的感覺。只是這種愉悅是短暫的,而且無法提供永恆的幸福。對於這項事實的了解,即是智慧。

幸福的要素是單純的,他們是一種心靈狀態,無法藉由我們週遭的事物,例如財富、權力或名聲而獲得。當人們畢其精力,累積超過他們所需的財富,直到發現盡管擁有全世界的金錢,也無法買到少許幸福時,他們才會醒悟和懊悔浪費了生命,但為時已晚。所以,我們必須認清追尋感官快樂和幸福是兩碼子事。感官的刺激容易消失,無法提供人們永恆的幸福。而且,我們可以用金錢換取感官上的快樂,卻無法買到幸福。幸福的基礎來自單純的善良和清晰的是非觀念。

除非人們對自己感到滿意,否則無法感到快樂。心靈的平靜,只能藉修行和禪定來獲得。我們所需努力的仍多,但做得太少。經由自我分析和淨化心靈,我們與生俱有的美德方得以展現。這項工作並不容易,需要耐心、決心和毅力。

幸福猶如香水般;當你灑向他人時,你也能沾其芬芳。

假如你想獲得寧靜、愉快的生活,請允許他人也擁有這般的生活。除非你根據上述崇高的原則來調適你的生活,你無法冀望幸福與平和。同時,你也不應期望他人的感謝。戴爾·卡內基曾說:「假如我們希望獲得幸福,那麼,讓我們不再介意他人是否為我們的付出而感謝,只要衷心地給予他人你所擁有的。不知感恩圖報是很自然的,如同雜草般會輕易蔓延孳長;而感謝的心卻如玫瑰般,需要人們的培養、灌溉、愛心和保護。」

對於容易獲得的事物,人們很難存有感激的心。只有在這些事物被取走時,人們才會產生感謝的心態。我們所呼吸的空氣和擁有的生存器官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甚至被濫用。但是,人們不該像魚一樣,直到被迫離開水面,方知水的重要性。

亞伯拉罕·林肯曾說:「根據我的觀察,人們唯有決心使自己快樂時,他們才會感到快樂。」

我們不能希望只靠祈禱就能得到快樂,而必須努力方能得到這些祝福。對神的信仰和禱告是有益的,但是,當你出門時,別忘了鎖上門。因為誰也無法保證神會一直替我們看管著這幢房子。我們不應該逃避自己的責任。假如根據道德規範來生活,可以在現世築起一座天堂。但是,當違反這些規範時,在現世就會嘗到如地獄般的煉火。當人們不知如何根據宇宙自然的常規來生活時,常替自己招惹麻煩,不僅使自己縛手縛腳,更常感到一股不平之氣。假如每個人都能循規蹈矩地生活,那麼,不用等到往生就能享有天堂般的快樂。因此天堂與地獄就在現世。善行和罪惡在世間循環不止,事實上,到目前為止,人類都無法確定「天堂」和「地獄」是否確實存在。對於這項課題,至今沒有定論。

天堂和地獄在何處?從前有位僧侶,他最有興趣的講道題目是「天堂與地獄」。有位皈依者卻對這位僧侶的反覆說詞感到厭倦。於是,某天他站起來說:「告訴我天堂和地獄在哪裡?假如你不能回答我,你就是說謊!」這位僧侶向來是位單純的人,他在此時顯得相當害怕,他不但沒有回答,而且保持緘默。他的沉默使得這位聽眾更為生氣,他大叫著:「告訴我,否則我揍你一頓!」這位僧侶很快地恢復了他的機智,回答說:「地獄就在你身邊,而且帶著你的憤怒。」那位男士了解到真相之後冷靜下來,開始笑了起來,然後,他問道:「那麼,天堂在哪裡?」僧侶回答說:「它就在你週遭,和你的笑容同在。」天堂和地獄之別,在於我們如何生活。只要是生物存在的宇宙角落,必定同時存在著天堂和地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我曾親近過幾位長老,發現了他們好人緣的秘密

度化眾生最主要的是要有大悲心,佛陀的大悲心是怎麼樣...

聖嚴法師《慈悲的智慧》

有許多人跟我談到,他們旅行到貧窮國家時,經常看見滿...

巧媳婦的故事

從前,舍衛國的波斯匿王有一個大臣,名叫梨耆彌,擁有...

寄望的東西錯誤,所以才會痛苦不堪

修行,惟是一心,唯是真如!所以,你一定要用不增不減...

屠夫的頓悟

10年前,張順是個專職屠夫專門為附近的人宰殺大小牲畜...

淨界法師法語名言分享【圖】

淨界法師法語名言分享...

皮草行業的真面目:穿皮草的人通常不會去想

穿皮草的人通常不會去想,動物是因為他們所穿的大衣、...

20則哲理段子

善於謀人,有容乃大。分享20則哲理段子,或許能幫助你...

【大藏經】【註音版】佛前上供儀

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耀一法師:初學佛應讀的幾部經

一、 《地藏經》 《地藏經》專門講因果,然後再講到百...

三分生意七分做人

第一章、人氣決定財氣,會做人才能賺錢 1.吃虧是福,...

能布施給親人友人,功德更是無量

念《地藏經》和地藏菩薩就能得財富、田宅。那就不用布...

一心念佛得佛助 不解佛力苦勞碌

我們由前世到今生必定欠了眾生很多的債務,債務包括了...

不生淨土,身後便是地獄

有些人自力的禪得不到利益,同時淨土仰靠阿彌陀佛慈悲...

讀誦楞嚴咒會不會往生極樂世界

很多在問,讀誦楞嚴咒會不會往生極樂世界。 答案是:能...

廣欽老和尚《出三界比出國留學好》

午後,有信眾徐某兩姐妹來皈依,頂禮師父後,老和尚在...

如何用佛法解讀企業管理

企業,毋庸置疑首先應是一個盈利單位,所以大家都說企...

苦瓜變甜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聖。 師父拿出一個苦瓜,對弟子們...

心無自體,它是緣生緣滅

佛告阿難,汝今說言,由法生故,種種心生,隨所合處,...

整天奔波忙碌為了什麼

我們人都有這種習性:雖然知道死無定期,但因日日見不...

怎樣知道自己的功課和使命

問: 人此生都有自己在這世間的功課和使命,怎樣知道...

一念心性具足十如是

我們的一念心具足十如是─所謂的如是相、如是性、如是...

一念善即佛,一念惡即魔

《六祖壇經》云: 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前念迷即凡夫...

弘一大師《佛法十疑略釋》

欲挽救今日之世道人心,人人皆知推崇佛法,但對於佛法...

福、惜福、如何惜福

什麼叫做福,福是禍的相反。什麼叫做禍呢?禍是災殃、...

【佛教詞典】章華寺

位於湖北沙市東北隅。原為楚靈王六年(535 B.C.)所建...

【佛教詞典】二種健兒

謂自不作惡,及既作惡而能懺悔,更不復作,此二種乃有...

【視頻】慧律法師《兩位老和尚的精進故事》

慧律法師《兩位老和尚的精進故事》

【視頻】顯明法師《佛說無常經》MP3

顯明法師《佛說無常經》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