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蔡禮旭老師  2017/05/0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父子關係裡面,我們強調父慈子孝,而這個慈當中還有包含智慧在裡面。而父母慈愛首先他自己的思想要正確,他才能引領孩子有正確的人生觀,包含他處世的心態,以至於他在教育孩子有沒有正確的理念?這個都很關鍵。比方父母他覺得什麼樣的人生才是幸福的,是能夠有責任心去利益他人、利益社會是幸福,還是重視享樂的人生是幸福,這個整個人生的方向差別就很大。

而在整個功利社會當中,一般都會覺得,小孩子小的時候讓他快樂就好,你讓他很快樂,他要什麼就給他什麼,西方教育是小孩天堂。等到他成年了,因為他常常都是享樂,慾望很多,老祖宗講「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他要變節儉就很困難了。因為他已經有這麼多慾望,他又要滿足慾望,他就得拚命賺錢,所以他的中年生活像戰場一樣。我們看很多年輕人還沒有工作,刷卡就花了很多錢,結果一工作一輩子都負債,都在還貸款,這樣的年輕人愈來愈多。可是我們以前五千年來,人都懂得量入為出,沒錢還要享受這是很可恥的事情,整個觀念是有很大的不同。

大家想一想,整個金融風暴的根源在哪裡?就是人不注重節儉,就注重享樂,花錢都花太多了,最後整個經濟體系就承擔不了就垮下來。所以現在聽說年輕人出了幾個貴族,有一個貴族叫做月光女神,每個月都花光光,還要回去跟爸爸媽媽要錢。那要錢的時候爸爸很生氣:跟你說多少次了,氣死我了,都不聽,好了要多少?還是拿給他!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慣壞了。還有一種叫啃老族,專門啃父母的錢;白領一族,白白領父母的退休金。

真的,現在很多孩子他沒有責任心,又想享受,都是花家裡的錢,年輕。成年了都只是賺錢在那裡還貸款,有沒有精神照顧孩子、照顧家庭?沒有。所以功利社會下一代教不好的太多了,而且離婚率特別多,因為他都沒有好好經營家庭。最後人老了沒有天倫之樂,孩子不聽他的話,可能夫妻也離婚,在養老院裡面算日子,坐吃等死了。

人晚年真的要快樂,還是要有天倫之樂。很多老人不願意住養老院,為什麼?因為每天都聽到二十三號走了,五十五號走了,因為太多人連名字都叫不起,名字變成號碼。他每天看著人要走了,人要走了,心裡在那裡想哪一天輪到我了?還是每天子孝孫賢孝養,那太不一樣。所以應該是從小讓孩子懂得有孝心、有責任心,這是懂得積福。而他有責任感,他出社會就懂得造福,他很熱心,盡忠職守,造福,老年他一定享福。所以這些人生的思想觀念,父母一定要正確才能給孩子好的影響。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棄兒的故事

從前有戶人家,十分貧窮,生了個小男孩,實在養不起,...

三十六計教出好兒女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家長、老師常...

簡單生活讓貪慾減少,更容易得到解脫

以前寫過《學佛的方法》這篇文章,主要是講學佛要皈依...

寧可坐著聊天,為何不去念聖號

《地藏經》多數都講事,沒有講理,沒有講性空,不是空...

千劫萬難生二胎 持名念佛現奇跡

隨著國家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實施,在周圍朋友、同事以...

聖嚴法師:不要讓「重話」變成「惡口」

「惡口」是用惡劣的、惡毒的、不堪入耳的言語侮辱人、...

教育小孩要講三世因果

教育小孩要講三世因果,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三世...

家長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更懂事孝順

問: 我侄子今年十七歲,父母已離異,學習、生活主要...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如此捱到臨命終時,自然正念現前

人生母子、夫妻、一家眷屬,俱是宿世虛緣。暫時會聚,...

勿近愚癡人,應與智者交

勿近愚癡人、應與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為最吉祥! 不...

虛雲和尚法匯開示

宣統三年在上海靜安寺成立佛教總會 今承眾位居士邀請...

當代學佛人的困惑

問: 怎樣讓我手下的員工學佛? 悟光法師: 欲改變別人...

【推薦】為什麼富貴不能持久呢

現下總在分類什麼富二代,窮二代,吊絲,高富帥之間的...

明代四大高僧之蓮池大師

蓮池大師明朝聖僧,杭州人,俗姓沈,字佛慧,號蓮池。...

肉食的害處和素食的好處

一、從健康的角度看肉食的害處 (一)毒素致癌(五毒...

不要相信明天會更好

暇滿,簡單的說有五種的暇滿,第一個:善得人身。因為...

家庭順利吉祥之因

人們都渴望過著美好的生活,家庭中事事都如意,事事都...

「吾」和「身」完全不一樣

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文昌帝君陰騭文) 這個吾和身是...

學佛人的五種種性

在唯識學,它把我們每一個人--學佛人,分成五種種性:...

往生的最低標準--第18願

經文往生正因當中,這個「十念必生」是為中下根機而發...

把煩惱寫在沙灘上

一個中年人,年輕時追求的家庭事業都有了基礎,但是卻...

念佛與義工的時間應如何分配

問: 學佛人如果都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擺在第一而無暇...

佛法是依靠智慧成就解脫,而不是福報

很多的佛教修行人,大部分是比較歡喜修福報的。因為修...

佛教是如何看待離婚與自殺現象的

在戒律之中有著明確的規定,佛教徒不可以自殺,如果自...

【佛教詞典】純圓獨妙之經

(經名)法華乃開三乘差別,而為一大圓會爾前粗味而成...

【佛教詞典】泥船渡河

比喻世間之險,如乘泥船以渡河;又比喻人身之脆弱、易...

【視頻】《普門品》萬佛城唱誦

《普門品》萬佛城唱誦

【視頻】宏海法師《唐代高僧懷玉禪師》

宏海法師《唐代高僧懷玉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