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僧人中不肖者不少,皈依僧是否有風險

學誠法師  2016/04/0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僧人中不肖者不少,皈依僧是否有風險

問:師父,一事不明,懇請開示:僧人中不肖者不少,皈依僧是否有風險?若不遇明師,豈不誤入歧途?是否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善僧為好?

學誠法師答:僧團是根據佛法來組織的,就是僧寶的象徵,修行必須要皈依三寶,佛法二寶要依靠僧團來弘揚、傳持,首先這個認識要建立起來,然後才能正確對待僧團中個別人的過失。出家人還不是佛,也會有煩惱習氣,但正因為要修正這些毛病,我們才要修行乃至出家。

僧團的特點就是受行正法,法為行徑,根據佛法來實踐、修行的,某一個人的過失不能代表僧團。出家人修到什麼程度是另一回事,但是他都是根據佛陀的正法來教授我們的,無論是教正法,還是證正法,都是正法,我們在佛法上的進步,都要靠僧來教授。

對於單獨的出家人,如何對待其過失?如果是極其重大的破戒惡行,應報告給僧團處理;其他過失,要想到法師本身就在修行,他也會改,如果我們自己一味執取這個過失,形成常見,可能對方已經改過了,但自己還在觀過、掙扎,那就是對自己的傷害了。

反過來說,在世間要找一個完全沒有過失的法師,是很不容易的,我們學習佛法是要取長補短,應多去觀察法師的功德,而不是求全責備,一味去觀察過失。要對僧寶有這樣的恭敬和認識,才能夠學得好佛法。

問:代一同學請教師父:「師父,有人說:"佛法固然是應皈敬處,僧寶中持戒修行者亦應皈敬,但犯戒無行者,何必敬之?!"大家聽了都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每當見到出家人,就會尋查其過失。弟子總覺得哪裡有問題,但又模糊不清,特請教師父,到底應該怎樣看待這個人的說法?怎樣對待他話裡形容的事情呢?」

學誠法師答:一個僧團中難免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出家人也是凡夫,也會有犯錯的時候,法師自己會改、會成長,我們不能去執取這個過失,可能法師早已改過,自己卻因為觀過而失去了恭敬心和求學的心。如果是重大的破戒作惡,應當匯報僧團來規範、管理,僧事僧斷,我們自己不要隨意輕毀甚至口出惡言。

處處尋求出家人的過失,其實是對自己最大的傷害。看到法師一個過失,就耿耿於懷,從此不再信敬,即使他講佛法正理,自己也認為是說教、言行不一等等,不願聽受。有人認為這是依法不依人,其實是倒執經義,因為「依法不依人」重點是自己要全心求法、依法,不是求全責備別人依法。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兒童該怎麼學佛

問: 十歲左右的兒童念誦什麼經咒比較對機?弟子希望孩...

懺悔的前提和方法

問: 懇請法師慈悲詳解慚愧心和懺悔心以及如何懺悔? ...

安太歲、點光明燈在科學年代還有價值嗎

問: 您怎麼看安太歲、點光明燈這類民俗?在這個科學...

為什麼惡人不得惡報

問: 佛家強調因果報應,但在當今這個社會,我看到的...

宣化上人:有錢真好嗎

今天講一個特別的法,什麼法?「錢」的法。錢為何是不...

六十多歲的人該如何修行

問: 我出家十幾年,原先是專修淨土。但現在又雜修,也...

工作生活中常自卑,如何才能自信不緊張

問: 弟子在工作生活中常自卑,不夠自信,在大庭廣眾說...

學佛是否影響正常的家庭生活

問: 在家學佛是否影響正常的家庭生活?如何使學佛與...

【大藏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三十三天...

【大藏經】【註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註音版】往生論

往生論...

以三心不可得而行佈施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佈施...

成功人士的11個好習慣

我們每個人都想成功。有人想成功地減肥、學吉他,也有...

用功的關鍵在於能不能放下

禪堂的禪字,又名靜慮,又名思維修,總的一句話,就是...

可以不善待這個色身,以便早日解脫嗎

問: 請慈悲的上宏下海法師開示,人生既然這麼苦,我...

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

在中國的禪宗有好多例子,像丹霞燒佛。丹霞祖師到五台...

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古人說: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人到年老時...

急於見佛之念易著魔

急於見佛之念易著魔。是急切的想看到佛,這種念頭非常...

為了生存,有的人就不擇手段

人原本都是有良知的,但是為了求生存,必須競爭;為了...

亂倫的丑惡悲劇

大家都知道邪淫是丑惡的,如果邪淫而至亂倫,那更是丑...

如何消除修行中的疑和悔

信佛的人在修行過程中會有種種障礙,心生憂慮、疑悔。...

善護口業

一日,佛陀與阿難到王舍城中托缽乞食,結束後走出城門...

蘇東坡泣淚諫言:我哀籃中蛤

《我哀藍中蛤》 宋蘇東坡 我哀籃中蛤,閉口護殘汁; 又...

從妄想躁動歸回於平靜

人常常有一種衝動:我一定要到什麼地方去看看!實際去...

道證法師:檢討修正自己的菩提心

講到菩提心,淨土宗祖師省庵大師有一篇《勸發菩提心文...

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

我以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

什麼樣的人不能皈依佛門

【原文】 凡皈依者,必須志誠懇切,修持淨土法門。若仍...

【佛教詞典】事得

【事得】 p0801   品類足論一卷七頁云:事得云何?謂...

【佛教詞典】印契

(術語)本尊之印契名千眼印,出千臂經中,先以二小指...

【視頻】大安法師《如何擺脫死亡的恐懼》

大安法師《如何擺脫死亡的恐懼》

【視頻】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玉佛禪寺唱誦)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玉佛禪寺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