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原諒別人時,也為自己開了一扇門

2015/07/1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原諒別人時,也為自己開了一扇門

人,總是生活在原諒與被原諒之中。原諒一個人是自己的意識,而被原諒的人作為被動的一方就會很痛苦。所以,寧可自己去原諒別人,莫讓別人來原諒你。

人世紛爭,無非恩怨。因恩生愛,因怨生恨,導致人際關係的鞏固或破裂。在日常生活中,因一些具體問題處理不當而結怨的情況時常發生。如果不及時解決,輕則產生隔閡,影響團結,重則關係破裂,鬧到勢不兩立、兩敗俱傷的地步。俗話說:"冤家宜解不宜結。"如果冤冤相報,恩怨之爭就沒有窮期了。

孔子主張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做到用正直之心報答怨恨是難能可貴的事,需要有理智,有涵養,有寬宏博大的胸懷。如果心胸狹窄,目光短淺,必然是以怨報怨,睚眥必報了。

齊桓公重用管仲,可算是以直報怨的範例。齊襄公死後,兩個異母兄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分別從魯國和莒國回齊國爭奪王位。管仲是輔佐公子糾的。在回齊國途中曾箭射公子小白,為公子糾剪除競爭對手。但公子小白並沒有死,搶先回到齊國都城臨淄奪取了王位。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齊桓公。

結果公子糾被殺,管仲被囚送回齊國。齊桓公本來對管仲有刻骨之恨,想殺死他,後來齊桓公聽了鮑叔牙的勸告,不但沒有殺管仲,還親自出城迎接,任命他為相。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代的第一位霸主,這和他不記一箭之仇,重用有治國之才的管仲是分不開的。

從這則故事中可以看出,不念舊惡,著眼於全局和未來,就可以化怨為恩,對事業產生積極的作用。

釋怨不外從兩個方面努力:一是別人有怨於我,不可不忘,也就是說不要斤斤計較,耿耿於懷,必思報復而後快。二是我有怨於別人,要及時做好疏通化解工作,不能任其發展,使怨恨越積極深。疏通化解工作不外交流思想,消除誤會;如果自己確有缺點錯誤,要主動檢查,承擔責任。此外,在結怨雙方尋找共同點,求同存異,也是很重要的。

金蘭生在《格言聯璧》中說:"兩惠無不釋之怨,兩求無不合之交。"先把舊怨放在一邊,雙方為共同的目標和利益進行合作,在合作過程中建立新的友誼,這樣舊怨也就自然消除了。

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常常採取相反的態度。只記住舊的怨恨,忘記新的共同要求和利益;只記住別人的過失,忘記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結果怨恨越積越深,導致關係破裂,兩敗俱傷。這是很不明智的態度。

原諒他人是一種豁達,一種美德,更是一種高尚的情操;被原諒是一種解脫,有一種如釋重負後的輕鬆。原諒他人需要一顆寬容的心,乞求他人的原諒需要一定的勇氣。

我們的一生,總會遇到許許多多令人生氣的事情,假如我們總想以怨報怨,那麼冤冤相報何時了智慧的人早就忠告:"愛你的仇人。"這話是很有道理的。因為自己一心都在思考如何報復,自己不僅沒有生活的好心情,而且沒有任何事業的追求。

布袋和尚有一詩偈:"是非憎愛世偏多,仔細思量奈我何。寬卻肚腸心忍辱,豁開心地任從他。"以德報怨需要很高的修養和寬廣的胸懷,一般人難做到,我們可以努力靠近。

有慈悲的人一定會以心平氣和的關懷心包容他人,你要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同的人,這樣日子就比較好過。你要是一直想改變他,那樣你會很痛苦。所以,你要學學怎樣忍受他才是,你要學學怎樣包容他才是。

學會了原諒別人時,你也就為自己的心敞開了一扇門。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尊重,從記住名字開始

面對一大堆人名,人們最關係、最感興趣的,仍然是他自...

相信因果輪迴,不怨天尤人

從一種道德文化的層面來看,這個輪迴和三世的問題是非...

這樣的「陷阱」反而成為我們的「加持力」

經常聽到有人抱怨,說自己身邊總是小人很多,常常被人...

世間最大的苦是自己想不開

凡夫經常有分別心,有特別親愛的人,就有特別討厭的人...

「認錯」是處世最珍貴的寶物

我現在講個笑話給諸位聽,其實這是真事實,也是教你們...

人爭一口氣

齊莊公的時候,有個勇士名叫賓卑聚。 一天夜裡,他夢見...

佛道未成,先結人緣

佛教裡有句常用的話:佛道未成,先結人緣。就是說,還...

用恭敬心待人,為何反而覺得我好欺負

問: 為什麼我用恭敬心對待一些人,他們反而覺得我好...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大藏經】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大藏經】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宗早晚課)

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寧近毒蛇,不親女色

於諸女色,心無染著。凡夫顛倒,為欲所醉,耽荒迷亂,...

想健康吃素的人應把握四個原則

台灣的有些患者認為吃素對健康有幫助,但也有人認為吃...

梁啟超談治學與做人

諸君!問諸君:為什麼進學校?我想人人都會眾口一詞的...

出家以後應該學些什麼

佛在《沙彌律儀》中告訴我們,初出家五年學戒,然後學...

中峰國師念佛文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三世諸佛,正此心佛。 六道眾生,...

不能至心就不能往生嗎

問: 《無量壽經》十八願說的至心信樂,標準是什麼?不...

說說吃仿葷素食的尷尬事

大家都知道中國漢傳佛教自梁武帝極力倡導素食並數次下...

佛教主張積極超越自我

( 導語: 佛教是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中國傳統文化直...

鑒真大師--為了佛法的事業,何惜生命

一、鑒真大師的一世佛緣 讚寧《宋高僧傳》曾記載(鑒真...

應本著怎樣的心念來為人處世

近年來,由於社會講求道德的聲音低落、價值觀念偏差,...

人有三個基本錯誤是不能犯的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

三界熱惱,猶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長苦。欲免輪迴,...

應具備何種參訪心態才能受用

問: 佛弟子應該具備何種參訪心態,才能真正受用? 慧...

印祖巧度盜賊

我在對日抗戰時期,曾一度返回苏州,當時印祖在靈岩山...

天人長壽而不能永恆

一般人很難想像,內心的寧靜和壽命的長短有很密切的關...

虛雲老和尚參禪偈十二首

一、參禪不是玄,體會究根源,心外原無法,那雲天外天...

【佛教詞典】法師功德品

(經名)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十九品之名。明五種之法師...

【佛教詞典】法照

唐時高僧,為淨土宗第四代祖。師依無量壽經中風吹寶樹...

【視頻】覺醒法師《玉佛問道-五觀堂的含義是什麼》

覺醒法師《玉佛問道-五觀堂的含義是什麼》

【視頻】彌陀慈父的呼喚-回歸極樂

彌陀慈父的呼喚-回歸極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