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量大福大,別跟對方計較

蔡禮旭老師  2015/06/3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量大福大,別跟對方計較

坦白講,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句話哪有這麼好做?說難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最重要誠意正心,這個心對了,就做得到。在明朝,有一個讀書人叫吳子恬,他的太太姓孫,孫氏。吳子恬他的母親早過世,父親娶了繼母。繼母有偏心,對他一個弟弟比較好,對他比較不好。他心裡慢慢的就有不平、有怨在。後來他娶妻了,他的後母對他太太也不是很好。他就不平,想要去找後母理論,都是他的太太把他勸下來。後來他的父親去世了,父親留下的財產,有地、有銀兩,結果他的繼母就把最差的那個田給他,然後自己跟弟弟留好的田地,還把不少錢都私吞了。結果吳子恬真的受不了了,真的要去找繼母,又被太太攔下來,不然親人之間就要爭執了,爭財產。

學傳統文化,首先要學吃虧,不只是跟別人要學吃虧,最親的人要學吃虧,不要連最親的人都要跟他計較,那學不進去了。而且我們要了解,該是我們的,跑都跑不掉,哪是爭能爭得來的呢?愈爭福報愈折損。請問大家有看過哪一個家庭,為了爭財產告上法院,最後家族愈來愈興旺,你們聽過一例嗎?沒有啊。《朱子治家格言》講,「倫常乖舛」,衝突了,「立見消亡」,很快整個家就敗掉了。所以這個太太有見識,不簡單,「妻賢夫禍少」,這個妻子賢德,幫他丈夫轉掉很多的劫難。

結果這個後母,這個是不義的做法,很快的自己生的兒子染上賭博,把錢全部敗光,然後母子幾乎淪為乞丐了。假如你是吳子恬,這時候怎麼辦?「呵!蒼天有眼,你們也有今天!」聽起來就怪怪的,是不是?對自己的兄弟跟繼母講這種話,不是很不符合倫常嗎?這個時候,孫氏很懂人情事理,先生還沒有反應,她趕緊勸先生去把母親、弟弟接回來。做不做得到?盡棄前嫌,不然怎麼消得家庭內的嫌隙?對方任何的過失,絕不放在心上。不然只要一放在心上,會藉題發揮,那可能就不能共住了。接回來一起吃年夜飯,然後還幫助弟弟戒掉賭博,最後就感動了自己的後母跟弟弟的良心,這個家就和樂了。

而他太太生了三個兒子,三個都考上進士。該是他們家的福報,怎麼會跑得掉呢?一個家族裡面出一個進士就不得了,她生三個,三個都是進士,你看他的福報!所以人量大福大,怎麼可以跟自己的至親計較呢?你看她三個兒子從小看到母親的德行跟忍辱,哪有不成材的道理呢?所以人要不計較,學吃虧,人欠你天會還你。假如我們從事教育工作,老師跟同事、跟自己的父母兄弟常常鬧不愉快,還帶著情緒到學校去,甚至於講話還罵親戚朋友,那不把孩子的人生態度都誤導了?所以這個故事要講給自己的學生聽。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以正念的心態來執持彌陀名號

我們每一位眾生都是被阿彌陀佛的願力光明之海托起來的...

在十月懷胎中,為胎兒增福改業

胎教是非常重要的,而往往被忽視。從佛教的觀點來看,...

脫離不了過去,就失掉了未來

大乘佛法成就清淨之後,他要產生願力,這個就是修假觀...

星雲大師《擁有與享有》

良田萬頃,日食幾何?大廈千間,睡眠幾尺?你有想過嗎...

【推薦】佛法讓我找到利益家人的最好方式

凌晨12點剛過,老公把我叫醒。他說接到姐姐的電話,說...

我們哪天離開過這具骷髏

古大德常講,修行人三常不足,要少睡、少吃、少穿。因...

【推薦】如何修陰德

其大要不出老氏之三寶,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

享清福最難

走出世間是清淨,走入世間是紅塵。紅塵滾滾,這個世界...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楞嚴經共10卷)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

善惡會影響壽命的長短

古語道:善惡一念間,境界全不同。善惡不僅屬於道德范...

【推薦】虛空是從什麼地方來

這以下我們就從這個地方去追究這個虛空是從什麼地方來...

心念決定業力的強弱與方向

業力的形成是由心念決定的。心念是邪惡的,不管做什麼...

閻老子鐵棒未放汝在

原文: 經言:萬法唯心。錯會者,謂無心則無因無果,故...

氣盛不謙虛的後果

雪公老師在世時,曾不斷勉勵學生要培養眼力,擴展心胸...

如是相續念佛在心,能辦一切淨因功德

凡公臨私養,歷涉緣務,雖造次而常內心不忘於佛及憶淨...

如何戰勝逆境,在逆境中生存

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許許多困難與挫折,所謂「人生不...

除了會佈施,還得要會迴向

諸位在這裡要特別注意:你除了會佈施,還得要會迴向,...

提不起極樂世界的樂,應當怎麼辦

問: 弟子知道娑婆世界很苦,但是提不起來極樂世界的...

從愛生憂患,從愛生怖畏

南傳《法句經》說:從愛生憂患,從愛生怖畏。離愛無憂...

愛情看破了不過是聚散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應...

以至誠心供佛,獲大利益果報

昔日,世尊在負彌城隨緣度化。有一天,佛陀告知阿難尊...

如何安住我們的心

當年,源律和尚向慧海和尚請教: 源問:怎麼用功? 慧...

靜波法師:弘揚佛法--僧人永恆的使命

站在世紀之交的分界線上,與大家一同暢談佛教在二十一...

修行人不能跟太放逸的人在一起

一般凡夫眾生的內心是昏昧闇鈍,他也不知道有什麼變化...

佛為病比丘洗身因緣

過去,在賢提國的精舍中,有一位年老的比丘,因為長期...

【佛教詞典】布特寧格

(Bhtlingk, Otto Von; 1815~1904)德國之梵語學者。...

【佛教詞典】生死岸

佛經說生死海是此岸,而涅槃是生死海的彼岸。...

【視頻】淨界法師《愚癡跟邪見的差別》

淨界法師《愚癡跟邪見的差別》

【視頻】五台山普壽寺-大眾佛號

五台山普壽寺-大眾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