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原諒別人,也放過自己

學誠法師  2015/05/2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原諒別人,也放過自己

不要因為別人的過錯,導致了自己的苦惱,其實人都是善良的,原諒別人吧,也放過自己。

原諒這個詞的出現率比起多年前似乎並不那麼高了。人與人相處需要互相諒解,包容別人的過失,包容別人的缺點,做一個寬厚的人。《管子》:「溫良寬厚,則民愛之。」

我們常常會說看不慣某人,主要還是看不慣某人的某些習氣,自私、懶惰、威儀不夠、嫉妒心強、常發脾氣、比較傲慢、邋遢乃至某一次沒有刷牙等等。凡是不順自己心的都會看不慣,看不慣就是看不習慣,看不順心,不順心,心口就會賭氣,難受。對別人容易產生輕視的看法,乃至於對之不禮貌。人的心都是比較敏銳的,你對別人是好是壞,都是能感觸到的。你對別人輕視,對別人不禮貌,別人對你自然也好不到哪去。反過來你也會有被別人看不慣的時候,別人若是輕視你,對你不客氣,你心理也不會痛快。

有時別人有些過激的語言或者行為,雖然不是故意的,但多多少少會傷害到自己,我們會因為他不是故意而能坦然釋懷嗎?有人在大眾中讚歎自己或某人時,無意當中卻貶底了你,如果是親友還好,如果不是呢?能坦然面對嗎?

與人交往難免會遇到別人對自己惡語相向,當面譏諷,背後打小報告,或者對欺騙自己,故意刁難等,這樣會容易反目成仇,激發自己與之鬥爭。如果自已與他不得不長久相處,那更苦了,因為天天要見面,別人任何一點不好,你都記在心裡,嚴重影響了工作和學習的狀態。

我們和親人鄰居,朋友同事,領導關係有時很難融洽,若是和父母處不好,自己苦了不說,還得背上不孝的名聲,況且父母也會很苦,未見過不孝父母還會過得幸福的。若是夫妻之間互相怨恨,天天見面,苦不堪言。鄰居、同事、領導相處不好也會影響自己的心情,有的人不想回家,也不想上班,不知如何是好。

這是我們共同需要面對的問題。佛家講一切的苦都是因為有我,我們常講放下,也就是要放下對自我的懲罰。自己何必去懲罰自己呢?天天搞的自己心裡很苦,我們努力地保護自己,結果反而讓自己更加地受傷害。原諒別人吧,放過自己。

別人有點缺點,那是很正常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若是盯著別人的缺點不放,天下這麼多的人,自己還不得氣死?自己身上也不是有不少的缺點嘛。況且他是他,你是你,何必拿別人的過錯讓自己苦呢。

要知道我們見到的人、聽到的話不可能都是自己喜歡的,有的人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有什麼情緒就說什麼話,無意當中就會傷害到別人。既然是無意的,顯然是可以原諒的。

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別人對我們譏諷、挖苦甚至故意刁難,一般我們不容易平靜下來的,自己的心受到了傷害,我們要保護自己,乃至反過來去譏諷、挖苦別人,發展下去,怨恨越結越深,讓自己的心更苦。其實互相譏諷乃至對罵之後,你苦,他也苦。每一個人都是父母所生養的,有誰不想做一個善良的人呢?誰又肯以傷害別人為樂呢?可見他那樣做並非他所願,只是被心裡的煩惱所逼,或被外面的環境所迫,實是無法自主。而且他那樣做,還會加深他自己罪惡。《太上感應篇》:「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古人云:「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到,福已遠離。」可見他實是一個苦命的人。

不要因為別人的過錯,導致了自己的苦惱,其實人都是善良的,原諒別人吧,也放過自己。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三種方法可以檢驗益友

《過去現在因果經》:朋友之法,其要有三:一者,見有...

用佛法智慧解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緣無所謂善惡,不粘著的智慧 《財富品質》雜誌: 如何...

用「有情有義」的態度來溫暖世間

如果我們能從消極的推尋外覓到積極的躬身實踐,從被動...

不原諒別人就是不原諒自己

一天,艾子乘船在海上漫遊。天漸漸黑下來了,艾子將船...

如何對待「看不順眼」的人

人是不可以離開群體而單獨生存的,既然要和其他人打交...

聖嚴法師《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問:人多意見也多,在道場裡是否也一樣呢?法師如何解...

【推薦】自有一雙無事手,為作世間慈悲人

廣植淨蓮養身心。自有一雙無事手,為作世間慈悲人。 唐...

為什麼我們會莫名喜歡或討厭一個人

如果有一個人,我們沒有惹過他,但他一直給我們出難題...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註音版】延生普佛儀規

延生普佛儀規...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大藏經】【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福慧二輪,不可暫廢

法身之性,本無差別,佛異眾生,修德有功而已。修德亦...

不要去觀察師長這五個過失

我們對於這個法師啊,盡量能夠避免啊去觀察這五個處所...

居士修行與弘法中的幾個誤區

佛制四眾弟子,出家眾以修習梵行、弘法度眾為要務,在...

貪心和嗔心的對治方法

在佛法中,對於貪心和嗔心都有具體對治方法。其中,關...

智者的四句話

有一位16歲的少年去拜訪一位年長的智者。他問:我如何...

夫妻間和諧解決之道

有位少婦由於不被丈夫寵愛,心中鬱鬱寡歡,成為一種心...

為了這一大事因緣——往生西方

今天我們《莫到老來方修道》,要講到關於第二個大的部...

人生如戲努力演

在與一位居士聊天時,他問佛教到底是怎麼樣的,自己忽...

一進佛寺心生歡喜,皆是過去生有甚深善根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這回玉佛寺打禪七,...

逞強好勝,終非道人資格

參禪人,只顧真參,只忙努力工夫,打失時,用頭觸柱,...

誓言敵不過誘惑

【隨順覺性,而能得入差別之位矣。如《楞嚴經》所云:...

慧律法師《修行是享受,不是負擔》

對這世間的天地萬物,要先學放得下,修行不能有如下的...

如本法師:皈依三寶有什麼禁忌嗎?

皈依三寶,僅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沒有任何之忌諱,皈...

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修養,是指一個人的品質,道德、氣質,對生命的領悟等...

去極樂世界有什麼好處

世人念佛,求生西方,如果成功往生,即成為極樂眾生,...

念佛如何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定力

問: 如何念佛才能培養出內心真正的定力? 慧律法師答...

【佛教詞典】自身觀

為密教行者觀想自身與大日如來等同一如之觀法。行此觀...

【佛教詞典】相縛

(術語)為六塵之境相所縛而心不自在也。唯識論五曰:...

【視頻】邪淫的因果

邪淫的因果

【視頻】《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旃檀居士念誦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旃檀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