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人生的最苦與最樂

2012/10/0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人生什麼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於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雖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麼苦。獨是凡人生在世間一天,便有一天應該做的事,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再苦是沒有的了。為什麼呢?因為受那良心責備不過,要逃躲也沒處逃躲呀!

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個人的面也幾乎不敢見他;縱然不見他的面,睡裡夢裡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著我。為什麼呢?因為覺得對不住他呀!因為自己對於他的責任還沒有解除呀!不獨對於一個人如此,就是對於家庭,對於社會,對於國家,乃至對於自己,都是如此。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於他便有了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於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於自己加一層責任。有了這責任,那良心便時時刻刻監督在後頭。

這種苦痛卻比不得普通的貧、病、老、死,可以達觀排解得來。所以我說人生沒有苦痛便罷,若有苦痛,當然沒有比這個加重的了。

翻過來,什麼事最快樂呢?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說:「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人到這個時候,那種輕鬆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語形容。責任越重大,負責的日子乃越長;到責任完了時,海闊天空,心安理得,那快樂還要加幾倍哩!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是真樂。人生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這種苦樂循環,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趣味;卻是不盡責任,受良心責備,這些苦都是自己找來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受到了傷害遭受痛苦,也是有大利益的

當受到傷害,遭受痛苦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天塌了,地陷...

生死極苦

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中,佛陀正在為人天四眾說法。當時...

恩愛別離怨憎合會,此皆為苦無有歡樂

往昔,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城裡有一位長...

有人只是小聰明,有人則擁有大智慧

能夠在內心深處明是非、辨真偽,而不張揚、不虛妄,便...

聖嚴法師《什麼都有,獨缺快樂》

有位女士說她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快樂,感覺缺少一些自...

能低頭,必定會有揚眉吐氣的一日

有人間:從地到天有多高?哲學家回答:三尺高!為什麼...

人生不是平白無故就能幸福

明白人生道理,處之安然,幸福自是可得。不因愚癡無知...

淺說佛教八苦

八苦:既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

【大藏經】佛說八大人覺經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

【大藏經】【註音版】雨寶陀羅尼

雨寶陀羅尼...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人最容易犯的三個錯誤

人最容易犯的錯誤有三個:第一是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力...

莫以為做和尚容易,除非你不修行

他們看到和尚沒兒沒女,自由自在,以為當和尚好玩。其...

大唐慈恩法師《出家箴》

捨家出家何所以,稽首空王求出離。 三師七證定初機,剃...

佈施之道

俗話說,鳥為食亡,人為財死。這是說衣食錢財這些身外...

淨土宗的圓融頓悟及其影響

佛教傳入中國,自後漢至魏晉南北朝,有關淨土的經典翻...

聖嚴法師:佛教徒應以怎樣的態度來賺錢?

有人問起,做生意不能說實話,所謂老王賣瓜,自吹自誇...

他推了我一把,令我整個生命醒過來

在高雄有一家百貨公司叫大同百貨公司。差多是在二十前...

佛不欺人

接觸到佛法,一晃二十多年了。回憶這期間的進進退退、...

殺生之業這麼可怕,還可不戒嗎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金剛經》說:是法平...

不是佛經不靈,而是你理解錯了

我們經常會聽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看《地藏經》上...

現在打普佛,有點像買保險一樣

下午很多人來打往生普佛,這也是一種不好的行為,也是...

惡業不能靠佈施抵消,只有懺悔才能折損惡業

我講一個小故事,大家體會體會這個觀念:佛在世的時候...

【推薦】人在憤怒時要有忍勁

和州的一個村莊,有一個居民養了一百隻鵝。有一天,這...

如何幫助更多的眾生離苦得樂

問: 弟子目前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也想盡自己所能為佛教...

大安法師:念佛時怕冤親債主接近怎麼辦

問: 冤親債主與土地十方有什麼區別?念多少聲(六字...

若不戒口吃素,這些地獄果報可能有的受

大家誦《地藏經》,講到光目女的母親曾在地獄受極大苦...

【佛教詞典】能變神通智通品類差別

【能變神通智通品類差別】 p0898   如十八變中說。又...

【佛教詞典】五種舉罪

【五種舉罪】 p0261 集異門論四卷六頁云:舉罪、謂五種...

【視頻】崇慈法師《憨山大師》

崇慈法師《憨山大師》

【視頻】惟賢法師《在家居士修行之次第》

惟賢法師《在家居士修行之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