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李炳南老居士:契道之法

李炳南老師  2011/05/1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深信因果、多修陰德

時下之人,最大毛病在於‘不信因果報應’,然而不論世間法,出世間法,皆不離因果,今先以此開啟話題。

因果之事,錯綜複雜;因果之理,深奧難懂;類歸之,有善、惡、無記、有漏、無漏等等差別;造作之時,或由善轉惡,或由惡變善,種種不一,解之難盡,故僅提出與因果有密切關係,又較易了解之‘道德’談談。

何謂道?能利益大眾,與人慈惠者便是道。何謂德?行而得其應得之益者便是德。德又分陽德、陰德。陽德顯明,屬於有漏,為善欲人知之,待得好名或得陽報,福隨之盡。陰德隱匿,屬於無漏,為善不欲人知,雖不為名、不為利,而陽報陰報兼而有之。反之,惡亦有陽惡、陰惡。陽惡昭彰,人皆知之;陰恶心懷惡毒害人,未來報在三塗,最是當戒。由上得知因果報應,絕對不虛,吾人到佛堂來,佛堂是道場,沒有德性,所修何道?故宜不造惡,修陰德,既修陰德,陰陽二報俱在其中。

依聖言量、修特別法

其次再談學佛。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祖師歸為十宗,再約之為普通法門與特別法門。普通法門,解脫生死,修成佛果,須歷三大阿僧只劫。特別法門,‘當生’出三界,脫輪迴,謂之‘當生成就’,除此大利之外,又復三根普被;解得,須徹悟三藏十二部精義;不解,雖至愚之人亦可修。云何修?但執持一句‘阿彌陀佛’便是。此一句阿彌陀佛,一教便會,何等容易!一心持去,即得蒙佛接引,了脫生死,逕登極樂,何等直捷!此特別法門,即是淨土法門。其理,唯佛與佛,乃能究盡,等覺以下,談論無分。

研究佛學,必須懂三量:現量、比量、聖言量。量者謂之尺寸,不知長短,可以以尺丈量,尺寸便是標準。而此三量皆為標準,其中聖言量,是指聖人言教,真實不虛,可為吾人修行標準。淨土法門,既然唯佛究盡,吾人但依聖言量,便不致有誤,我界導師釋迦牟尼佛教我執持阿彌陀佛名號——便持佛名號,真正佛子,須如是信聖言量。。

口念耳聽、百八不亂

既信聖言量,持彌陀名號,然執持之功,亦有淺深,譬如今之學制,有小學、中學、大學,程度各各不同;念佛第一層次‘口念耳聽’猶之小學,其次‘心念心聽’猶之中學,最終‘神念神聽’則猶如大學;然吾等程度,小學耳,能夠口中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聽得清清楚楚,功夫純熟處,一心只有佛,不為外境所亂,此即彌陀經上所說‘一心不亂’。吾人且捫心自問,誰念到‘一心不亂’?至於念佛念到‘心念心聽’,是大勢至菩薩所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之境界,吾人更談不上。而‘神念神聽’是實相念佛,已至‘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照而常寂,寂而常照。’根本無人懂得。

諸位且別小看這‘口念耳聽’,口中念清楚,耳中聽清楚,便是正念分明,可得一心,諸位不妨從此處下手,練習一個月不斷,就能得大利益。

以上所說,是念佛方法,至於數量多少,引古德一偈作參考:

‘念佛不必求多念 但念百八心不亂 其中若有一念差 掉轉珠頭皆不算’

莫嫌百八太少,一心念佛,百八就等於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聲(按:請參閱龍舒淨土文卷四修持法門第六。)我之所說,一依於經典祖師之語,諸位但勤練習‘念佛一心’去。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李炳南老居士文章列表

李炳南老居士《佛學常識課本》

小序一 佛法是什麼?他原是一種覺悟學。吾人處在宇宙...

李炳南老居士《因果可轉變》

戒殺是息刀兵之本 諸位老師,各位佳賓大德,各位同修...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大藏經】【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大藏經】【註音版】佛前上供儀

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李炳南居士《隨師聞法記》

戒殺是息刀兵之本 諸位老師,各位佳賓大德,各位同修...

不忙歌

念佛能以轉逆境、消災難、生極樂,這是何等的大事,偏...

李炳南老居士《因果可轉變》

戒殺是息刀兵之本 諸位老師,各位佳賓大德,各位同修...

念佛不改心,等於說空話

人身不易得 念佛,在六道內都可念佛往生,可是人道往生...

淨土法門是最殊勝超絕的法門

我們所修持的這個淨土法門,是最殊勝超絕的,大家不要...

違背天道而行,就會遭致災殃

如果你一天到晚都是意必固我,那就絕對你幹不成任何事...

聖嚴法師《慈悲是為了保護自己》

感同身受的慈悲,可以幫助我們破除執著、抗拒誘惑。但...

【推薦】世間無常,國土危脆──災難與人生意義的省思

近日接二連三的天災人禍不斷發生,如短期內多宗空難事...

謙虛十要

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外貌。外貌乃內心之窗;心有所思,...

袈裟的由來與殊勝之處

袈裟,梵語音譯為迦沙曳,義譯為不正、壞、濁、染等。...

佛法的藏、通、別、圓四教

天台宗的智者大師把佛法的內容分成藏、通、別、圓四教...

如果,今天就是生命的最後一天

《普賢菩薩警眾偈》曰: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

蓮宗十二祖徹悟大師畫傳

一、幼而穎異,發出世志 徹悟大師(公元1741-1810年)...

大乘佛法的修學次第

問: 請示法師,大乘佛法的修學次第為何? 淨界法師答...

真行善不可為名,有發心才有功德

行善不以名,而名從之; 名不與利期,而利歸之; 利不...

答非所問

世間各行各業,各人有各人的智識和經驗,智識有累代傳...

【佛教詞典】分別事識薰習

為大乘起信論所說淨法薰習中,妄心薰習二義之一。與「...

【佛教詞典】佛成道日

佛成道的日子。佛降生、成道、涅槃等,都在陽曆之五月...

【視頻】大安法師《百不管老太念佛》

大安法師《百不管老太念佛》

【視頻】淨界法師《為什麼法華經是凡夫成佛的捷徑》

淨界法師《為什麼法華經是凡夫成佛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