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海濤法師《生命的智慧》

海濤法師  2010/12/0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1.當人處於嗔恨心境時,就連看到密友都會覺得「不順眼」,覺得人家冷淡而陌生,或是「相當討厭」。

2.一個人能否獲得喜悅和快樂,取決於個人的心境如何。越能保持心靈寧靜的人,就 越能享受快樂和喜悅的生命。

3.真正的內心平靜乃植基於慈心和悲心,這其中蘊涵著極精細的靈敏和情感。

4.如果我們擁有內在心靈寧靜的質素,以及某種程度的內在沉穩,就算外在物質條件極為不足,我們仍能擁有幸福喜悅的生活。

5.仔細省視我們內心生起的憤怒或憎恨之情,就會發現它是出自於受傷害感,是我們感覺無法得到他人預期的對待時所產生的挫折感。

6.如果傷害已造成,那它就是發生過的事了。所以,無論如何,採取報復手段都不可能減低或避免傷害之形成,因為這一切都已經既成事實了。

7.生起嗔恨心不僅會導致諸來生墮入「三惡道」,而且嗔念熾旺、怒火攻心的瞬間,無論一個人怎麼努力維持體面樣態,那副憎惡的怒容都是十分丑陋的。

8.如果不以容忍而用一種負面的方式來回應困境,非但不會立即有好處,反而會為將來的挫敗預先埋下種子。

9.生氣的人身上所散發出的磁波力也極具敵意,這些力量周圍的人都能感受得到。這些微妙的情緒波動不僅人類能夠感知,甚至連寵物或其他動物都會盡量避開怒火中燒的人。

10.嗔恨心的產生帶來許多立即後果,它會使發怒者的外形變得面目可憎。

11.盛怒之下的人,腦子根本無法發揮功用,就好像陷入瘋狂狀態似的。這些都是內心產生憤怒和憎恨所帶來的負面效應。

12.了解佛教對忍辱的重視,是修行中非常重要的事。

1.人一旦發展出強烈的修行心,就應該真正付諸實行,也就是要增進自己的安忍心。

2.當嗔恨心已起才想要設法消弭,效果極為有限。因為在那瞬間,心靈正被嗔恨之情緊攫著,而妄圖在那一刻去壓抑怒氣有些愚蠢,因為人在那時候幾乎已失控。

3.內心那種擾人的不滿足感和不對勁之感,正是使我們產生憤怒和嗔恨的根源。我們應該做的是盡量避免這種不快和不滿足感的生起,而不是等到嗔恨心已形成才來尋求對治。

4.寂天菩薩云:「如果事情仍有補救之道,就毋需慍怒或不悅;而若情況已敗壞到無可挽回的餘地,那同樣也沒有惱火或生氣的道理。」

5.我們人類有避開受苦、不快樂以及麻煩的傾向,而會自然想尋求喜悅、幸福和快樂。由於這種趨樂避苦的自然傾向和我們內心所生起不滿足和不快樂感息息相關,寂天菩薩於是指出我們面對苦難的態度可能需要一番修正。受苦不見得如我們所想的是件壞事。

6.安忍要求的是內心的自我鍛煉,明白自己雖然可以採取其他攻擊性做法,但卻故意不那麼做,這和被迫採取容忍態度不同。

7.產生快樂的因緣偶爾才發生,但造成痛苦的困素卻極其多。

8.苦難是人類實相的一部分,是我們存在的本然面貌。無論我們喜歡與否,它就是我們必須忍受的事情。

9.藉由培養安忍的態度,使得心理上不致太受苦難遭遇的影響。如果我們不具備某種程度的容忍力,那生命將變得悲慘不堪。

10.沒有受苦的經歷就不會有出離心,因此我們的心志應該固守安忍心。不只省思人的苦難是重要的,在實踐中我們更能獲得極大好處。

11.謙卑與安忍之間也有極密切的關連。因為所謂的產生謙卑心,是指一個人雖有能力報復,但卻決定不這麼做。

1.無明猶如首相或總裁,執著和憎恨則如兩個最有權勢的大臣,這三種負面力量結合在一起,就構成了心靈的「三毒」(貪、嗔、癡)。我們人類的存在本質是在三毒的影響力下運作的。

2.當我們談到自我或我執的觀念時,應該先區別兩種「我執」的差異。第一種我執,是某種自我中心的態度,指一個人將自己的利益當做唯一值得考量的因素,而對別人的需求或情感則一味忘卻或漠視。另一種我執則是一種信念,相信有一種長存、永久、具體的自我或「我」存在。

3.貪慾是一種慾望的形式,但它是源自於過分期待所導致的一種誇張慾望。

4.對治貪慾,真正的解毒劑乃是滿足之心。

5.貪慾雖然其背後的動機是在尋求滿足,但即使達成了獲得某物的慾望,人的內心仍難饜足。另一方面來說,若人擁有強烈的滿足感,那麼無論實質上他是否得到這樣東西,都還是覺得心滿意足。

6.一個人是否過著靈性的生活,取決於他是否能成功地開發自己的內在生命,鍛煉及調伏自己的心境。

7.在談及修行大乘菩薩道所使用的技巧和方法時,最重要的實踐就是要生出愛心和慈悲心。而為了能真正擁有這愛和慈悲的心靈特質,我們就必須能夠對抗修道上的障礙物。

8.大乘佛教的修道路上,講究的是智慧與方便兼顧,並互相影響,因此修習安忍就顯得相當必要。

9.有智慧的人縱然歷經苦難,其心境仍然維持澄明不亂。因為與無明煩惱做殊死戰,會對心靈造成許多傷害。

10.真正驍勇的戰士,應該是不在乎任何痛苦、只想滅除內心嗔恨大敵者;而普通戰士只能砍殺敵人而已。

11.當我們修行安忍時,實際上是在進行一場對抗嗔恨和憤怒的戰爭。

1.人生的目的是幸福,而最殊勝的幸福是獲得佛性,沐浴於佛性的境界是人生最快樂的境地。

2.服務所意味的不只是自己享受幸福,還有去幫助其他的有情眾生,得到更多幸福。

3.藏地有句諺說:「一個人應該把痛苦當做耳邊風。」這句話表示一個人痛苦的程度,有很大部分看他如何回應當時的情況。

4.我們往往把日常生活裡的一些芝麻小事看得太認真,而在面對將來可能發生的嚴重問題,反倒是輕忽了事。

5.若能取悅他人,就會有更好的機會服務眾生。這是一個立志守菩薩戒者應遵守的原則。

6.一旦了解心識是由負面業因力量而生,就能察見人生的不足和痛苦本質。

7.如果一個人的作為名實不符的話,是件非常不幸的事。

8.一個人要累積福德的最好方式,就是實踐愛與慈悲。那才是真正法性的實踐。而欲圓滿修行愛及慈悲,修習安忍是不可或缺的要件。

9.美麗的容貌即是耐心和容忍所得到的結果,而富裕則是由於為人慷慨所致。

10.為了讓一個人的安忍心修習成為修忍辱波羅蜜,這當中所需的動機即生起菩提心。

11.為了能成功發起菩提心,我們須具備使命感及責任感,要將救渡眾生脫離苦難視為己任。這是一個人能生起菩提心的前提。.但反過來說,我們也需要有宇宙的大悲心,也就是不忍眾生受苦的悲憫之心。

12.在世俗眼光中享有成功或財富者,往往飽受心靈和情緒的痛楚;而貧窮的人則是受肢體病痛所困擾。

13.人類與生俱有愛與慈悲的潛能,要發展這種潛能,就必須對抗與愛和慈悲相反的勢力,就是憤怒與憎恨。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海濤法師文章列表

星雲大師語錄

1、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對前途沒有希望;人生最壞的...

認清生命的意義與自殺的真相

時至今日,社會各種問題不斷的發生,由於很多人對生命...

坦蕩面對挫折,從容迎接失敗

從記事開始。我們便在得意與失意之間生活。 求學時,...

印光法師法語一百零八則

本篇從《印光法師文鈔》中,精選了大師的法語共一百零...

生命的十個階段

再看人一生的情形,人有十時,就是把人的一生分為十個...

人生三論

人生三不斗:不與君子斗名,不與小人斗利,不與天地斗...

【推薦】慧律法雨—找回內心的平靜

《代序》找回內心的寧靜 以前我看到別人做錯事,就苦...

住寂靜處深思出離得無漏智慧

修習止觀,在住處條件講,須住在較寂靜的地方。最初修...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藏經】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闕譯人名今...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量壽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要以怎樣的心態來念佛

以怎樣的心態來念佛? 用欣求極樂,厭離娑婆的心念佛,...

漢地寺院常見的佛事與疑問

供齋 第一個,供齋。所謂供齋,通俗地說就是你們拿錢請...

在家人從朝至暮的修行方法

一、修行功夫貴恆常 很多初發心的人來問:老和尚!弟...

把吵嘴的勁頭拿來學佛

修行最重要是四個字:信、解、行、證。為什麼會信得不...

修行起來為何很困難不容易成就

要如何修行?有幾個重要的觀點是我們應當要先認識的。...

殺掉嗔恨

有一個婆羅門生養了一個瞋心很重的女兒,經常觸怒婆羅...

佛法宇宙觀之劫與世界

在此之前,我們講過了這麼多的國土呀,界呀,道呀,今...

人們為什麼會懼怕死亡

人都害怕生病,害怕死亡,因此長生不老是很多人的願望...

自己要建立一個正知正見的防禦機製

問: 弟子曾向你求教山西某法師歪講《法華經》並為弟子...

有兩種念佛人最老實

念佛的生命,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講,需要法義的學習作為...

淨土這個法門最直捷、圓頓

佛陀施設教法,我們可以分成實法跟權法,好比我們今天...

被責罵也是一種幸福

有一位在森林裡修行的人,非常的純淨,也非常的虔誠,...

【佛教詞典】定受業

【定受業】 p0807   俱舍論十五卷十七頁云:諸定受業...

【佛教詞典】聲聞乘相應作意修

【聲聞乘相應作意修】 p1394 瑜伽六十七卷一頁云:云何...

【視頻】夢參老和尚《算命批八字與佛菩薩的智通》

夢參老和尚《算命批八字與佛菩薩的智通》

【視頻】安土地真言(修持版)

安土地真言(修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