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海濤法師《修行備忘錄》

海濤法師  2010/12/02  大字體  護眼色

1.凡夫之人對身體和相貌,不論對自己,或異性,都有貪著、好欲之心,此欲心有三:一、形貌欲,二、姿態欲,三、細嫩欲,常對人身觀想一旦人身四大分離,即可斷此三欲。

2.九想觀可斷除對肉體的執著,以及對肉體的貪愛:

一、青瘀想。二、膿爛想。三、蟲啖想。四、膨脹想。

五、血塗想。六、壞爛想。七、敗壞想。八、燒想。九、骨想。

3.在「八福田」中,看病的功德列於第一,稱為「看病五德」或「瞻病五德」,在《四分律》中記述說,看護病人有五種方法:

一、知悉病人的可食與不可食,可食的食物方與之。

二、不嫌惡病人的尿屎及唾吐等穢物。

三、以慈悲心看護病人,而不欲求病人衣食等之報酬。

四、能調理湯藥等事。

五、能為病人說法,使他歡喜,並使自己的善法也有所增進。

4.食肉有十過,動箸先思考:

一、一切眾生都是六親眷屬,現在所吃的肉無非親者。

二、眾生聞食肉人之氣驚怖逃走,所以菩薩教化眾生不應吃肉。

三、食肉者斷眾生信根,令生謗毀三寶心。

四、修行的人若食肉,則不能出離,故不應食肉。

五、食肉的人乃因過去之惡羅剎習氣故。

六、食肉的人不能成咒術,況學無上之聖道。

七、學道的人應視一切眾生與己無別,所以不應食肉。

八、食肉的人諸天賢聖都遠離他。

九、不淨所出,一切畜牲以不淨業而成不淨身,食之亦不淨。

十、食肉者死後,還墮於惡道。《法苑珠林》

5.犯了殺生戒的人會有兩種惡報:一、短命:由於前世傷害物命,使其不得以盡天年,因而感得今生自身也很短命。二、多病:由於前世惱害眾生使其不得自在,因而感得今生自身多疾病。

6.萬物皆有生命,不愛惜它們的生命,就只能用自己的生命償還。

1.學佛之人,必須心存慈悲,致力於利益眾生的工作,在《菩薩地持經》中記述了十一種利益眾生的方法:

一、眾生所作諸饒益業,悉與為伴。

二、對眾生已起、未起病等諸苦及看病者,悉與為伴。

三、為諸眾生說世間、出世間法,或以方便令得智慧。

四、知恩報恩。

五、眾生種種恐怖,悉能救護。若有喪失親屬財物諸難,能為開解,令離憂惱。

六、見有眾生貧窮睏乏,隨其所須悉能給施。

七、德行具足,正受依止,如法畜眾。

八、對眾生軟語安慰,隨時往返,施給飲食,說世間善語等。眾生安定者,皆悉隨順;不安者,皆悉遠離。

九、對有實德者,讚歎歡喜。

十、對有犯過惡者,慈心呵責,折伏罰黜,使其改悔。

十一、以神通力示現惡道,令眾生畏厭眾惡,奉修佛法,歡喜信樂,生希有心,是名攝眾生戒。

2.在《法華經》中揭示善人有十相,令行者傚彷,力學不輟。

一、利根,二、植善,三、修慈,四、恭敬,

五、舍惡親善,六、持戒如珠,七、質直敬佛,八、譬喻說法,

九、四方求法,十、頂受專修。

3.修行者必須消除三種惡念,在佛教裡稱為三想、三惡想、三不善想,其對人的危害甚大。《無量壽經義疏》

一、欲想:欲有希求佔有之意,凡夫對人、物、名譽等等,生起貪慾之念。

二、瞋恚想:凡夫對不如意的人、事、物,常起瞋恨、恚怒之心。

三、殺害想:凡夫對惱怒的人,常起殺滅或謀害之想。

4.人若不貪名利,就不會有欲覺;不惱眾生,就不會生瞋覺;不損物命,則不生害覺。所以三覺不生,三想也就絕滅了。

1.修行須遠離四種惡人:

一、樂語他誤人:好議論他人錯處的人。

二、樂說邪見人:指喜好講說偏邪見解的人。

三、口軟心惡人:口中雖出軟語、善語,但是心中卻存惡意、惡念的人。即是「口蜜腹劍」的人。

四、少作多說人:一個人言詞之間冠冕堂皇,而實際卻少有作為,言行不一,說得多做得少的人。

2.修行應遠離惡友,與惡友相處有六種過患:

一、方便生欺:時常習慣性地欺騙別人。

二、好喜屏處:喜歡藏身於隱蔽之處。

三、誘他人家:常引誘他人一起為非作歹。

四、圖謀他有:對別人的財物,常存圖謀不軌之心。

五、財利自向:專門想謀取利益。

六、好髮他過:喜歡指摘別人的過錯。《長阿含經》

3.修行應遠離、拒斥五種惡人:

一、謗真行偽:誹謗真實,行為虛偽的人。

二、謗正行邪:誹謗正直精純,而行邪的人。

三、謗是行非:誹謗對的,而行不對的人。

四、謗實行虛:誹謗確有,而行虛假的人。

五、謗善行惡:誹謗善良,而行惡的人。

4.有十六種事修行人做不得,亦稱「十六惡律儀」:

一、為利養而飼養羔羊,肥而轉賣。二、為利養買羊而屠殺之。

三、為利養而飼養豬豚,肥而轉賣。四、為利養買豬而屠殺之。

五、飼養牛犢,肥而轉賣。六、為利養買牛而屠殺之。

七、為利養而養雞,肥而轉賣。八、為利養買雞而屠殺之。

九、釣魚。十、獵人。

十一、劫奪。十二、魁膾(製作美食)。

十三、網捕飛鳥。十四、兩舌,以離間語挑撥於人。

十五、獄卒。十六、咒龍。《北本涅槃經》

1.開啟智慧之七種覺支:

一、念覺支:心中明白,常念於禪定與智慧。

二、擇法覺支:依靠智慧,能選擇真法,舍棄虛偽法。

三、精進覺支:精進勤勵於正法而不懈怠。

四、喜覺支:獲得正法而喜悅。

五、輕安覺支:又稱猗覺知,意謂身心輕快而安穩。

六、定覺支:入於禪定,而不散亂。

七、舍覺支:心無偏頗,不執著,而經常保持平衡。《大乘義章》

2.修行若能存八念,則收效良深。這八念是:

一、念佛:意指修禪觀的人,若遭恐怖障難的時候,應念諸佛慈悲,救濟眾生,功德無量,這樣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就得以消除。

二、念法:法力廣,大通達無礙,能滅煩惱,這樣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就能消除。

三、念僧:僧是佛之弟子,能修正道,能證聖果,為世福田,這樣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就能消除。

四、念戒:戒是無上菩提之本,能遮諸惡,得安穩處,這樣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就能消除。

五、念舍:舍有二種,(一)施舍,能生大功德。(二)舍煩惱,以此得大智慧。這樣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就能消除。

六、念天:四天王天乃至他化自在天等,果報清淨,利安一切,這樣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就能消除。

七、念出入息:息即鼻中出入之氣,為治散亂之良藥,入禪定之快捷方式,如是念念不已,則心不馳散,怖障就能消除。

八、念死:死有二種:(一)自死,即報盡而死。(二)他緣死,即遇惡緣而死。此二種死,從生以來,常與身俱,無可避免,如是一心念念不已,怖障就能消除。《大品般若經》

3.人生世間有四種第一等事,幸福無比,這四種第一是:無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親,涅槃第一樂。《大乘莊嚴論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海濤法師文章列表

了幻法師《超越情愛好修行》

自筆者的《佛法與婚姻》一書2005年流通以來,收到不少...

坐禪就是一個不斷放下的過程

坐禪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放下的過程。不斷地放下...

世俗的欲樂

佛陀的僧團中,有一群剛出家的年輕比丘,他們原本是僑...

蕅益大師警訓略錄

流俗知見,不可入道。我慢習氣,不可求道。未會先會,...

宣化上人:修道要恆心不變

樹是一天一天的長,你雖然沒有見到它的生長,但不知不...

我們如何消滅心中的顛倒

前文我們講到智慧的觀照。生命本身並沒有什麼錯誤,生...

這些行為根本稱不上是「精進」

每天念佛多少萬聲是不是精進呢?每天拜佛多少拜、打坐...

星雲大師《成人之美》

《了凡四訓》中提到:人在日常生活裡,要隨緣盡力實踐...

【大藏經】【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

【大藏經】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漢傳版): 那(na...

佈施的四種障礙

佈施的障礙,按照《瑜伽師地論攝抉擇分》所說,略有四...

不傷蟲蟻、使蟲蟻遠離的妙法

接手書,備悉。汝所附問之事,實為貴地沐佛法之漸。 以...

念佛時見到瑞相怎麼辦

凡念佛人,但宜至誠懇切,一心正念。絕不妄想見佛見境...

是「山門」還是「三門」

當我們進入到佛教寺院時,通常會先經過山門,有時也會...

真假故鄉

戰國時代,有一位在楚國長大、原籍燕國的人,年歲增長...

念佛是念六字還是四字,怎樣計數方便

問: 念佛是念六字佛號還是四字佛號,怎樣計數方便?...

【推薦】「無住心」乃吾人安身立命之處

昨夜夢中,任是富貴榮華、悲欣憂苦;清晨醒來,如幻如...

佛療六法

一、念佛對治業障: 平時多用念佛的名號、智慧、功德...

不論你修行哪個法門,這四個心都至關重要

人的心很多。過去的人把人心定不下來,叫做五心不定,...

把QQ頭像換成佛菩薩的頭像

近來看到很多佛友的QQ頭像,各種各樣的都有。有男人的...

在家學佛應當注意的五點

隨著時代的進步,佛法作為一種人生的最高智慧,已經得...

凡夫外道對緣起的五種邪見

於阿賴耶識中,若愚第一緣起,或有分別自性為因,或有...

【佛教詞典】伽羅夜叉

(異類)智度論六十四曰:伽羅夜叉,以拳打舍利弗頭,...

【佛教詞典】隨經律

指於經藏中隨附說明戒律之法。如涅槃經中列舉八穢(八...

【視頻】普壽寺動漫:居處適宜

普壽寺動漫:居處適宜

【視頻】覺醒法師《玉佛問道-如何做出人生選擇》

覺醒法師《玉佛問道-如何做出人生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