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海濤法師《修行備忘錄》

海濤法師  2010/12/0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1.凡夫之人對身體和相貌,不論對自己,或異性,都有貪著、好欲之心,此欲心有三:一、形貌欲,二、姿態欲,三、細嫩欲,常對人身觀想一旦人身四大分離,即可斷此三欲。

2.九想觀可斷除對肉體的執著,以及對肉體的貪愛:

一、青瘀想。二、膿爛想。三、蟲啖想。四、膨脹想。

五、血塗想。六、壞爛想。七、敗壞想。八、燒想。九、骨想。

3.在「八福田」中,看病的功德列於第一,稱為「看病五德」或「瞻病五德」,在《四分律》中記述說,看護病人有五種方法:

一、知悉病人的可食與不可食,可食的食物方與之。

二、不嫌惡病人的尿屎及唾吐等穢物。

三、以慈悲心看護病人,而不欲求病人衣食等之報酬。

四、能調理湯藥等事。

五、能為病人說法,使他歡喜,並使自己的善法也有所增進。

4.食肉有十過,動箸先思考:

一、一切眾生都是六親眷屬,現在所吃的肉無非親者。

二、眾生聞食肉人之氣驚怖逃走,所以菩薩教化眾生不應吃肉。

三、食肉者斷眾生信根,令生謗毀三寶心。

四、修行的人若食肉,則不能出離,故不應食肉。

五、食肉的人乃因過去之惡羅剎習氣故。

六、食肉的人不能成咒術,況學無上之聖道。

七、學道的人應視一切眾生與己無別,所以不應食肉。

八、食肉的人諸天賢聖都遠離他。

九、不淨所出,一切畜牲以不淨業而成不淨身,食之亦不淨。

十、食肉者死後,還墮於惡道。《法苑珠林》

5.犯了殺生戒的人會有兩種惡報:一、短命:由於前世傷害物命,使其不得以盡天年,因而感得今生自身也很短命。二、多病:由於前世惱害眾生使其不得自在,因而感得今生自身多疾病。

6.萬物皆有生命,不愛惜它們的生命,就只能用自己的生命償還。

1.學佛之人,必須心存慈悲,致力於利益眾生的工作,在《菩薩地持經》中記述了十一種利益眾生的方法:

一、眾生所作諸饒益業,悉與為伴。

二、對眾生已起、未起病等諸苦及看病者,悉與為伴。

三、為諸眾生說世間、出世間法,或以方便令得智慧。

四、知恩報恩。

五、眾生種種恐怖,悉能救護。若有喪失親屬財物諸難,能為開解,令離憂惱。

六、見有眾生貧窮睏乏,隨其所須悉能給施。

七、德行具足,正受依止,如法畜眾。

八、對眾生軟語安慰,隨時往返,施給飲食,說世間善語等。眾生安定者,皆悉隨順;不安者,皆悉遠離。

九、對有實德者,讚歎歡喜。

十、對有犯過惡者,慈心呵責,折伏罰黜,使其改悔。

十一、以神通力示現惡道,令眾生畏厭眾惡,奉修佛法,歡喜信樂,生希有心,是名攝眾生戒。

2.在《法華經》中揭示善人有十相,令行者傚彷,力學不輟。

一、利根,二、植善,三、修慈,四、恭敬,

五、捨惡親善,六、持戒如珠,七、質直敬佛,八、譬喻說法,

九、四方求法,十、頂受專修。

3.修行者必須消除三種惡念,在佛教裡稱為三想、三惡想、三不善想,其對人的危害甚大。《無量壽經義疏》

一、欲想:欲有希求佔有之意,凡夫對人、物、名譽等等,生起貪慾之念。

二、瞋恚想:凡夫對不如意的人、事、物,常起瞋恨、恚怒之心。

三、殺害想:凡夫對惱怒的人,常起殺滅或謀害之想。

4.人若不貪名利,就不會有欲覺;不惱眾生,就不會生瞋覺;不損物命,則不生害覺。所以三覺不生,三想也就絕滅了。

1.修行須遠離四種惡人:

一、樂語他誤人:好議論他人錯處的人。

二、樂說邪見人:指喜好講說偏邪見解的人。

三、口軟心惡人:口中雖出軟語、善語,但是心中卻存惡意、惡念的人。即是「口蜜腹劍」的人。

四、少作多說人:一個人言詞之間冠冕堂皇,而實際卻少有作為,言行不一,說得多做得少的人。

2.修行應遠離惡友,與惡友相處有六種過患:

一、方便生欺:時常習慣性地欺騙別人。

二、好喜屏處:喜歡藏身於隱蔽之處。

三、誘他人家:常引誘他人一起為非作歹。

四、圖謀他有:對別人的財物,常存圖謀不軌之心。

五、財利自向:專門想謀取利益。

六、好髮他過:喜歡指摘別人的過錯。《長阿含經》

3.修行應遠離、拒斥五種惡人:

一、謗真行偽:誹謗真實,行為虛偽的人。

二、謗正行邪:誹謗正直精純,而行邪的人。

三、謗是行非:誹謗對的,而行不對的人。

四、謗實行虛:誹謗確有,而行虛假的人。

五、謗善行惡:誹謗善良,而行惡的人。

4.有十六種事修行人做不得,亦稱「十六惡律儀」:

一、為利養而飼養羔羊,肥而轉賣。二、為利養買羊而屠殺之。

三、為利養而飼養豬豚,肥而轉賣。四、為利養買豬而屠殺之。

五、飼養牛犢,肥而轉賣。六、為利養買牛而屠殺之。

七、為利養而養雞,肥而轉賣。八、為利養買雞而屠殺之。

九、釣魚。十、獵人。

十一、劫奪。十二、魁膾(製作美食)。

十三、網捕飛鳥。十四、兩舌,以離間語挑撥於人。

十五、獄卒。十六、咒龍。《北本涅槃經》

1.開啟智慧之七種覺支:

一、念覺支:心中明白,常念於禪定與智慧。

二、擇法覺支:依靠智慧,能選擇真法,捨棄虛偽法。

三、精進覺支:精進勤勵於正法而不懈怠。

四、喜覺支:獲得正法而喜悅。

五、輕安覺支:又稱猗覺知,意謂身心輕快而安穩。

六、定覺支:入於禪定,而不散亂。

七、捨覺支:心無偏頗,不執著,而經常保持平衡。《大乘義章》

2.修行若能存八念,則收效良深。這八念是:

一、念佛:意指修禪觀的人,若遭恐怖障難的時候,應念諸佛慈悲,救濟眾生,功德無量,這樣一心念念不捨,怖障就得以消除。

二、念法:法力廣,大通達無礙,能滅煩惱,這樣一心念念不捨,怖障就能消除。

三、念僧:僧是佛之弟子,能修正道,能證聖果,為世福田,這樣一心念念不捨,怖障就能消除。

四、念戒:戒是無上菩提之本,能遮諸惡,得安穩處,這樣一心念念不捨,怖障就能消除。

五、念捨:捨有二種,(一)施捨,能生大功德。(二)捨煩惱,以此得大智慧。這樣一心念念不捨,怖障就能消除。

六、念天:四天王天乃至他化自在天等,果報清淨,利安一切,這樣一心念念不捨,怖障就能消除。

七、念出入息:息即鼻中出入之氣,為治散亂之良藥,入禪定之快捷方式,如是念念不已,則心不馳散,怖障就能消除。

八、念死:死有二種:(一)自死,即報盡而死。(二)他緣死,即遇惡緣而死。此二種死,從生以來,常與身俱,無可避免,如是一心念念不已,怖障就能消除。《大品般若經》

3.人生世間有四種第一等事,幸福無比,這四種第一是:無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親,涅槃第一樂。《大乘莊嚴論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海濤法師文章列表

若能成就此七法,魔王便無法乘虛侵擾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之時,一日,對比丘眾開...

想出離六道生死,先要把這三法修好

我們要想出離六道生死,得成佛道,首先要把三皈法、五...

除虎記

平日為人在懂得縮小自己, 時時謙虛,以禮待人,則所...

漸漸從多是酒肉朋友,提升到多為同參道友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執象而求,咫尺千里。 問餘何適...

求道要以德行為本

【原文】 僧問:沙門奚事?曰:事道。 事道孰為本?曰...

為何現在的佛教一天不如一天

常說雪峰的飯頭,溈山的典座,堂裡參禪堂外參禪,總是...

信、進、念、定、慧

修行的法門很多,八正道是其總綱,擴展開來就是三十七...

放下萬緣,今生決定天上人間自我選擇,做得了主

宗門下祖師立的規矩在修行中非常重要,值得我們尊敬。...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大藏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大藏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三十三天...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念經雖不能了其義,但也能得無量的福報

諸佛示現在人間八相成道,都要講經說法,留下諸多的經...

世世生生,除辦慧業外,其餘盡是辦癡業

修慧一事,極為重大;滿世間人只說聰明、不說智慧者,...

佛號只是工具,你的心決定你的去向

古人講,要往生必須感應道交。嘴巴念的佛號,是心在推...

末法眾生淨土法門最契機

夢東禪師即蓮宗第十二祖徹悟大師。大師早年參禪得悟,...

骨不嚇人,人自嚇;癌不驚人,人自驚

我先說一件趣事或許您可以從中去體會:以前我在醫學院...

八風吹不動

蘇東坡被派遣到江北瓜州任職,和他的好朋友佛印禪師所...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是何含義

問: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是不是說,你有什麼...

把自己賣出去

在一次法會上,南泉禪師對著眾人說,我今天想把自己賣...

人死只有業隨身

從前有位最富有的人,他一生最歡喜珠寶和金銀,可以說...

愛不必喜,憎不必怒,一切皆如夢事空花

【原文】 語云:愛其人及其屋上之烏。言愛之極其至也。...

禪並不一定要靜坐,但是要有靜坐的基礎

靜坐對我們的身心都有好處。它能促進身體的健康及心理...

佛陀為什麼要教誨斷食眾生肉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斷殺生,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

【佛教詞典】雉救林火

(傳說)昔野火燒林。林有一雉,以水灑林,往返不止。...

【佛教詞典】不修習

【不修習】 p0319 大毗婆沙論三十二卷三頁云:問:何故...

【視頻】懺雲法師《四威儀教授》

懺雲法師《四威儀教授》

【視頻】大安法師《開悟後要歷緣鍛煉》

大安法師《開悟後要歷緣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