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海濤法師《發菩提心皈依三寶》

海濤法師  2010/11/2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新的一年大家要有新的願望,佛教講「願」,什麼叫願?為自己的叫「慾望」,叫作執著,為眾生的才叫「願」。諸佛菩薩是用願作他們的生命,生生世世乘願再來。我們凡夫會認為,哦!這個世間真苦,世間苦啊!我不來,想急著解脫,這叫小乘。大乘不一樣,世間輪迴雖然苦,但是他知道《金剛經》講的如幻如化,輪迴的苦也是假的,幻化的,根本沒有一個真實的苦,或是一個我在受苦,他有這樣的空性,知道輪迴如幻如化,不是永恆實在的,所以他就超越了輪迴的苦,願意乘願再來,希望能夠幫助眾生離苦。佛教講,一切萬法的根本是心,簡單來講,這世間若有災難,並不是有誰在主宰或巧合而使世間有災難,而是有心識的眾生造成的共業。如果更多人有善心,有慈悲心,那世界就越來越平和,所以佛跟我們講緣起法。什麼是緣起法?我們跟這世界乃至眾生都有關係、有牽連,這個世間無論是好是壞,跟我們每個人都有牽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對這世間也負了一分責任。今天無論你的好或不好,都會影響世間。媽媽影響兒子,兒子影響同學,爸爸影響公司,老闆影響客戶,一個領導者影響他周圍的人。

今天有部份人要皈依三寶。皈依三寶表示一個生命走上正路的開始,當然更要了解佛法僧是我們生命真實的依止。佛為何講依止?如果不是正確的依止,叫執著,那是痛苦的根本來源。執著是靠我先生,靠我的錢,靠我的身體,乃至依靠這一份感情,這就是痛苦的開始。佛跟我們說,世間有三種執著。第一、執著我不會變;第二、執著我是單獨存在的;第三、執著有個實在不變的我。但是要了解,世間哪有一個不變單獨的存在?佛教的智能必須透過平靜的心,冷靜觀察分析思考。這個世間有輪迴,輪迴不代表死後的輪迴,佛經說貪、瞋、癡、我慢、懷疑、嫉妒等煩惱心一生起,馬上產生六道輪迴的境相。譬如當你起貪心的時候,代表什麼?代表餓鬼;瞋恨心代表什麼?地獄;愚癡代表什麼?畜生;我慢代表什麼?一個人很有錢,很有名,他覺得不會改變而產生慢心,叫天道的我慢。再來,嫉妒心代表什麼?代表阿修羅。人道呢?當然也代表慾望的表現,在無明的狀態中。假如六種煩惱現前,六道輪迴就現前了,所以佛要我們轉心,轉變我們的心念,因為萬法以「心」為本。

從哪裡開始呢?要有一個平靜的心去思惟觀照這個道理。所以佛首先要我們觀想什麼?人生難得。在六道輪迴中能作人真殊勝。第二個,佛法難聞,能夠作人,暇滿人生,又能聽聞佛法真快樂。作這兩種思惟有什麼好處呢?可以去除對外界的慾望,或是物質的執著,因為人身難得,但是偏偏又生死無常,一生下來就很脆弱,但是什麼時候死又不知道,知道人生無常馬上體悟到生死無常,以後你就不會去執著世間,第三、你要思惟什麼?業報因果真實不虛,因為如此,以後就不容易再造惡業,想要停止錯誤的思想行為。所以一旦思惟輪迴的痛苦,馬上能生起出離心,對自己生起出離心,對一切同在輪迴的眾生生起慈悲心,所以佛要我們經常作思惟。這樣,慢慢的,所謂貪瞋癡慢疑嫉妒這些不好的心念就會改變。為什麼要皈依三寶?皈依佛,因為佛有三種能力--遍知,大力,大悲。佛為什麼遍知一切?一個人若真實徹悟心的本質是空無自性的,那自然遍知一切,所以佛有這種無上的特質--大智能遍知一切,不但如此,還有大悲的能力,他那一種的悲心是平等無二的。

有個居士問我,他說,萬一他的兒子被綁架,人家要求一千萬贖金,他沒有錢給怎麼辦?我就問他,那你有多少?他說,我可能有五十萬,我說:那你去買五十萬的雞放生好了!他又問:師父,那萬一雞放了,我兒子也被殺了!我說:如果你有信心,有平等心,事實上一隻雞的生命跟你兒子的生命是無二差別的。五十萬元的雞可能只有五千隻,五千個生命得到解脫放生,以這樣的功德迴向給你兒子,也迴向那些勒索你兒子的人。當然,我們不希望發生這種事情。但是如果你多思考,你就知道原來我們沒有真實的平等心,一般人寧可湊五百萬救自己的兒子,也不要拿五百塊來救五隻雞。你看,我們國家要花多少錢蓋一個漂亮的監獄,就為了這一些造惡之人,但一般人不願意花五千元在自己家裡蓋雞欄,保護為我們生命付出代價的這些生蛋雞,為什麼?因為我們沒有平等不二的悲心。但是釋迦牟尼佛有,一切佛皆有這種平等大悲的特質。

當我們對自己皈依的對像有所認知,必定產生三種信心,哪三種的信心?第一、清淨信,第二、意樂信,第三、勝解信心。所謂清淨的信心就是一般講的信心,相信三寶的功德,絶對不懷疑三寶一定可以救護我,它是我生命究竟的依止。什麼叫意樂信呢?因為相信三寶的功德,所以有意願求三寶讓我依止,讓我離苦得樂,就像找到一個好醫生一樣,寧可不遠千里來求醫。第三個信心更重要,叫勝解信心。除了想要依止,而且完全信任三寶可以救護我,嘴巴念個阿彌陀佛,或念個「嗡 班雜 蕯埵 吽」,便可以淨除業障啊,這是最重要的信心。當你掉到大海的時候,相信自己所信服的本尊能夠來救護,這是很重要。

大乘佛法最重要的是信心,我們講到三寶中最重要的是什麼?你現在所接觸得到的就是你的師父,還有上師,所以在經文裡說,你的師父、上師有如佛陀一樣,要有這樣的信心。而且你的上師,你的師父對你的功德,要超過佛陀給你的功德,為什麼?佛陀你現在看不到,只相信他存在,但是你的上師就像你的媽媽,隨時可以幫助你。所以藏人講了一句話,你用全部世間的財物來供養一切三寶的功德,還不如觀想你的上師一秒鐘的功德。甚至你用甚深的禪定觀想十萬個本尊,還不如觀想一剎那你上師的功德。所以信心是我們現在最要爭取的。就像念阿彌陀佛,無論遭遇到什麼情況,絶對相信阿彌陀佛會救護我,阿彌陀佛會引導我,阿彌陀佛會帶著我離苦得樂。以這樣的信心,無論你讀誦經典,聽聞佛法,作禮拜,禪修啊,內心一定充滿了快樂。

但是,想要離開痛苦的輪迴,各位也要想一想,在無量的輪迴過程中,哪一個眾生沒有作過我們的爸爸媽媽,所以《梵網經》說,一切男子都作過我們的爸爸,一切女眾都作過我們的媽媽,而一切六道輪迴的眾生都曾作過我們的父母。所以你去殺眾生,吃眾生肉,就是殺父母、吃父母肉。我們今天找到了離苦得樂的方法,皈依了三寶,能夠究竟離苦得樂,但是過去的父母都還在輪迴,所以我們是為了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而皈依三寶,這叫發菩提心,也因為你能發起這個為利眾生而成佛的菩提心,才可以達到佛教裡面講的 體證空性。

修行不要比較,你修十年了,我才修兩年,不一定呢!十年中說不定造業比別人多一點,修行不能用時間長短來看,而是一剎那的覺悟,一剎那的覺悟以後,對啦,剛才師父說眾生都是父母,我怎麼可以吃他的肉,當下決定吃素了。有些人學佛五十年了,還在討論這個,可能還是博士呢,那你說哪一個會修行?這是一個當下的心態,以前未聞佛法,所以我們一直造業,現在聽聞了法,要痛下決心。各位要以平靜的心,思考心的本質,思考生命的終極意義在哪裡,或是一切生命跟我們的關係。

各位你看到剛剛我們湛因法師講解時輪金剛灌頂。如果你看過這些本尊,可以發現那個外表實在不好看,拿刀拿槍又踩死人,身上還帶著骨頭,這是密續裡面一個很特殊的修法。一般漢傳佛教的根器,喜歡看那種很莊嚴、很好看的,不然拜不下去。但今天如果你生起大悲心,想早一點證悟,你要把那種不好看的,殘忍的形象,都看成是佛,眼睛閉起來還觀修他的形象,念著他的咒語,進入他的檀城,這要很高的階段。

所以各位,不要把你的太太看作是垃圾,也不要將丈夫看作是 笨蛋哦。修大乘佛法要能轉化想法,我丈夫一定是阿彌陀佛來的,我太太一定是哪一尊佛母來的。為何修菩提心的人必須如此?不然你怎麼可能將一般凡夫眾生當作是佛呢?就是要你從忿怒相裡面去對治我慢,對治分別心,代表你內心已經沒有瞋恨心了,怎麼看都圓滿。所謂眾生皆是我佛,我的父母,你不會有分別心,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修行方法。在密續的修行觀念中,再差勁的人都是佛,因為一切法是自心所生,你內心怎麼看,他就變什麼樣子。如果具備這個觀念,活在這個世間也將無怨無悔。啊!我先生是阿彌陀佛,我太太是觀世音菩薩,大兒子是文殊,那個小的是大勢至菩薩來的,開除我那個老闆是地藏王菩薩,他給我加持啦,就像打香板,啪!這下業障消多 囉,那麼我天天活在快樂中。我們利用今天,把一些皈依三寶的功德利益,跟各位作一些整理,

首先第一條,要真實的從內心生起對三寶的依止,這個世間,肉體也好,家庭也好,名位也好,子女也好,感情也好,都是無常變化,不實在的,不可依靠的。雖然如此,也不是叫各位唾棄對方,唯有佛法僧三寶才是真實生命的依止處。外相的三寶,是外在的皈依。但真實的皈依不是外相的三寶,是我們的自然本性。皈依佛,是皈依我們內在的覺性。皈依法,是皈依我們內心的真理。皈依僧,要把眾生當作未來佛,當作我們的善知識,願眾生得到清淨平等。所以,真正的皈依是一種自心本性的皈依,藉由客觀的存在而找到真正的內在。就像各位坐在這邊聽我說法,雖然我是一個凡夫,說不定將來還要墮落地獄,但是當這個凡夫在表法的時候,你要觀想他就是佛,對他生起信心。因為你這樣想,所以內心恭敬。總歸一句話,萬法的根本在你的心,一切的痛苦在你的執著,要把執著的部份去掉,把慈心、悲心、寛容心、菩提心、 空心生起來,那就得到生命的快樂。

為了掌握自心,我們要培養內心這種清淨禪定的特質,當我們內心清淨禪定了以後,可以把不好的,負面的心轉成正面的。所以各位要隨時轉念,看到好的,要懂得學習;看到不好的,懂得警惕,甚至對他生起悲心。轉變心念有四種思惟,剛剛講過第一個,我們要不斷思惟,人身難得,但是我樣樣具足,身體健康,耳聰目明,還可以聽聞佛法,就像千年海龜百年一出,終於有機會穿過海面上的木孔,才有一次作人的機會。作人雖然難得,但是這個生命脆弱無常,必然死亡。既然生命如此脆弱無常,那要把生命的意義定位在哪裡?享受嗎?追求金錢財富嗎?追求感情嗎?那這樣,我這個難得的人身就浪費了。所以有了人身以後,第二個思惟要完全體悟生死的無常跟痛苦,各位要把這個變成習慣。

譬如各位聽我在這裡講話,有些人開始眼皮沉重。各位要學習玄奘大師,他發願到印度,經歷八十一種苦難,難得來到印度的那爛陀,他想:我的生命如此難得,好不容易來到印度,怎能睡覺?經典又這麼多,又要把梵文翻成中文,千萬不能睡覺,所以他怎麼辦?他點油燈,油燈故意弄歪歪的,油就一直滴在他的身上,燙他自己。甚至沒有時間吃飯,一直研究經典,研究梵文。他想,這麼好的東西不翻譯成中文,我們中國人哪能得救?他如此精進,為了什麼?因為人生無常,佛法難聞,什麼時候會死亡,不知道。你看,一個中國人完全不懂梵文、印度文,跑到印度居然可以在那邊 作起校長。還作了五年,他把一天當作一輩子用。我現在看一些人覺得很可惜,佛法聽那麼久了,八關齋戒也受了,菩薩戒也受了,但是一旦忙起世間的事情,佛法擺後面,丈夫、孩子、妻子擺前面,顛倒作業,他不知道什麼是最重要的了。

記得我那時候想出家,但家裡反對,正好師父要蓋慧日講堂,他告訴我,頭期款少了三千八百萬。我一算,我兩間房子賣一賣剛好啊,我那時起了個念頭,但因為平常我不管錢,所以權利不在我。結婚當時我就跟太太說,我的就是你的,你的也是你的,所以全部用你的名字,我落得輕鬆自在,這時我後悔了,我想房子若是我的該有多好!可以馬上佈施,因此我就跟太太交換條件,我說這樣好不好,你兩間房子賣了拿去佈施,我答應你不要出家,這叫善巧方便,最後還是沒拐到,我想算了,出家吧!那時候想,這兩間房子能作什麼?留這麼多錢幹什麼?能幫助生命的苦嗎?師父常跟我講,想出家啊,不要帶半毛錢來,要完全捨去;常說女人難修行,為什麼?私房錢多。當然,私房錢不是不好,你把私房錢用於作善,那當然是好的。

佛告訴我們一切放下,沒有一樣抓得住,沒有一樣能讓你依靠,唯一的依靠是專心念佛。所以各位,不必等到死才見到阿彌陀佛,現在如果完全放下,一心念佛就能看見阿彌陀佛。但是你現在想,我還年輕,還沒玩完呢,還有什麼什麼,這就沒放下,就有障礙。所以佛要我們思惟人身難得、生死無常,不要再對世間有一點執著,這樣你才能對一切物質,一切存在的東西,完全放下,那時候才能見到真理。除此之外,第三、思惟因果不爽,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各位,當痛苦的時候不要怪別人,要知道一切是自己召感來的--自作自受,越是痛苦的環境,別人越傷害你,越要有慚愧心。各位今天早上拜《藥師寶懺》,消災延壽,求官位,求兒女,求一切順遂,當有所求時也要相信因果不虛,這樣我們才懂得斷惡修善。再者,還要不斷思考,佛教給我們的生命觀是不生不滅的。什麼叫不生?沒有一個生我們的主宰,死了還有另外一個生,這叫不生不滅的生命本質。我們看到的生生滅滅,只是一個假象而已。這四種思惟,可以讓我們不貪著人天的果報,進而生起大出離心。第一、人身難得,第二、生死無常,第三、業果不虛,第四、輪迴過患。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海濤法師文章列表

佛法僧為什麼稱為「三寶」

佛法僧三種為什麼稱為寶呢?因為他是指示眾生斷惡修善...

皈依三寶讓我們找到吉祥幸福的人生

我們為什麼要皈依?佛,他完全覺悟了,他能覺悟我們,...

網上皈依是否如法

問: 有的寺院開通網上皈依,說是為了方便世間人。世...

弘一大師《授三皈依大意》

授三皈依大意 第一章 三皈之略義 三皈者,皈依於佛法...

供養三寶獲福無量

佛陀於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一日,波斯匿王來見...

無上菩提心,即是願作佛心

在淨土法門如何發菩提心?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裡面...

婢女皈依三寶而生天的因緣

《雜寶藏經》經文: 爾時。舍衛國須達長者以十萬兩金僱...

發起菩提心的兩個因緣

菩提心有本質上的差別跟作用上的差別,在本質上的差別...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

【大藏經】【註音版】楞嚴經四種決定清淨明誨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念佛決定往生的依據

念佛之人,若是一心念佛,不念世間家業兒女,決定可以...

到了極樂世界後,絕不可能再墮三惡道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後,復更三惡道者,不取...

此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

今人研究佛法,多多皆欲作一通家。擬於一切大眾前,清...

今天的人不是太傻,而是太聰明。

善意的微笑是禪,熱情的幫助是禪,無私的奉獻是禪,誠...

半碗稀飯的故事

出坡,你不要走,你要參加這個勞動,這叫普請,掛了牌...

妄想造就了我們的業力

我們因為不悟到自心,所以我們的妄想就造成了我們的業...

凡有願者,終必能滿

淨土法門,是以信願行三資糧作為往生的條件。這三者是...

【推薦】男女間交往須知

現代男女在交往異性朋友,乃至於隨著感情的加深而相互...

見為善而得禍,便謂善不可為

世間愚人,不知因果。見為善而得禍,便謂善不可為。見...

遇到逆境就退失菩提心該怎麼辦

問: 弟子發的心總是在遇到逆境的時候,退消菩提心怎...

聖嚴法師:在家學佛者如何定早晚課

課誦的原則,以定時做定課為主。內容應該包括供養、禮...

在凡夫層面上,有病還是要到醫院看

問: 有重病不吃藥,不看醫生,僅專注在阿彌陀佛佛號就...

【佛教詞典】界內理教

(術語)天台謂通教。彼教事相之談遜於藏教,窮理稍深...

【佛教詞典】一乘圓宗

(流派)天台宗之美稱。以彼宗弘宣一乘圓頓之妙義也。...

【視頻】彌勒菩薩成佛因緣記

彌勒菩薩成佛因緣記

【視頻】歡喜念佛(演甫居士)

歡喜念佛(演甫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