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海濤法師《持戒的典範》

海濤法師  2010/11/2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我們曾經在法會中講過《佛說齋戒經》。這是佛為了韋耶夫人誠心求戒而說的。受持齋戒的功德相當殊勝,但大家求戒的動機必須正確,不可以人來了,心裡還惦記著家庭事業,或想著齋戒一結束要如何享樂,甚至希求來生的福報,這種心態稱為「牧牛齋」,像放牛的人一樣,一心一意只掛念明天的水草,除此之外,再也沒有高遠的目標。另一種齋戒叫「尼犍齋」。這一種情況是受戒的時候似乎很認真,但完全無心探求齋戒的真實意義,他們講究的是表面功夫,使人認為他們有修行,但齋戒結束後,依然故我,所有不該犯的毛病,一樣也不缺,這叫作「尼犍齋」。簡單的說,那是一種重視表象,不重視實質內涵的齋戒。

佛陀在這一部經中,不直接宣說齋戒的真實意義,而先說明有所謂的「牧牛齋」及「尼犍齋」,用意是希望佛弟子必須審查自己的用心,是不是也犯了相同的毛病?如果有的話,那是非常不明智的。但或許有人要問:佛法教育世人斷惡修善,照理說,應當天天如此,年年如此,持續不斷才對,為什麼製定一個月六天,為什麼等到諸天善神巡視人間,審查善惡的時候才修善?這不也像「尼犍齋」一樣的意思嗎?這個問題是這樣:佛所制的八關齋戒,鼓勵在六齋日的時候受持,不表示平常可以放逸,可以為非作歹。五戒是佛弟子的根本大戒,必須終身秉持,這是不放假的,在五戒的基礎上,於六齋日加受八關戒齋,希望利用這些日子對自我的要求更進一步,多修一分清淨心,多修一分人天福報,多種一分出家的因緣。比方說,平常的時候,老師認真教書,學生認真上課,但教育部的官員偶爾到學校巡視、審查,這時候,老師及學生都比平常更加認真,道理是一樣的。不是說官員不來,老師不必教書,學生也不必上課了。所以《梵網經菩薩戒》中才有一條「不敬好時戒」,要佛弟子懂得精進,增上功德。

簡單說,八關齋戒是為了使佛弟子能進一步精進道業而設的。或許有人要問:對於沒有持受五戒的人來說,這又有什麼意義?大家要知道,這個意義也是非同小可。很多人雖然不能持續修善,但也要有機會讓他暫時離開惡業。佛告訴我們,眾生都有佛性,眾生都有如來之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如果他可以一天暫時放下惡業,持戒清淨,難保他將來成佛不比你快。所以佛說,如果能受持八條清淨的戒律,內心修習六念,這叫「佛法齋」。

古印度時候有十六個大國。佛說,守八關齋戒的功德,就像十六個大國都將金銀財寶裝滿滿的,日夜享受,還不如一日一夜受佛法齋戒,將來生天,乃至畢竟解脫,成就佛果的功德。你看,人間五十年,只不過是四天王天的一日一夜而已,一天好好守持齋戒,將來至少生四天王天,他們的壽命等於人間九百萬歲。

話說回來,雖然有這麼殊勝的人天果報,但總不是佛法齋的最終目的,因為天上的壽命再怎麼長遠,也有用盡的一天,免不了生死輪迴。所以我們希望大家把這功德迴向西方淨土,將來往生極樂世界至少中品中生,與眾生共成佛道。天上的享樂已經那麼殊勝,但如果與西方淨土比起來,又差遠了。往生西方淨土,沒有所謂福報享盡這一回事,更不可能退回生死輪迴,道業只會增長而不會退轉。兩種福報比起來,你看差多少?不過,話說回來,這麼殊勝的功德難道是隨隨便便可以獲得的嗎?當然不是,齋戒的這一天,大家不但要持戒清淨,而且一心念佛。用齋戒的清淨幫助念佛,又以念佛的專注幫助持戒,兩者相輔相成,展轉增上,可以使道業一日千里。

念佛的重點在於專注一心,無雜無間;持戒的重點在於護持戒體,持戒清淨。什麼叫戒體?簡單說,它是在受戒的時候,以真誠心、清淨心求戒而產生的一種防非止惡的功用。這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可以保護修行人免於破戒的危險。在台灣,早幾年前,有一位持戒非常精嚴的師父,叫廣化法師,我們底下來講一講他的傳奇故事:

當時在南普陀佛學院,有個沙彌剛出家時,廣化法師問他:「沙彌十戒中的最後一條『不持生像金銀寶物戒』,你能不能持?不能持就方便好了!」因為在中國的情況,要持這一條戒是很難的,所以廣化法師這樣問他。這沙彌了不起,有決心,他說:「我要持,我要受十條戒。」法師說:「好,很好!那你就受吧!」沙彌十戒都受了,從此他也就不碰錢了。有一天,他要出門去,準備換衣服,不小心穿錯了別人的,他也不知道衣服裡有錢,抓了就穿,不自覺的手去碰到那些錢,啪!一聲,那些錢竟然噴出去一尺多遠,他嚇了一跳,「我沒有動它呀!」各位!錢自動噴出去,這就是戒體所產生的作用。得到戒體的人,遇到犯戒的境界,戒體自動產生防非止惡的作用。所以各位,以後當你吃到雞肉的時候,嘭,它飛走了,那表示你慈悲的戒體不可思議啊!

還有一次是廣化法師個人的體驗。有一年他在南投閉關,那一天正好是端午節,他因為在關房中跌斷了腿,南投鄉下也沒什麼醫院,所以必須趕到榮民醫院去治療。天一亮,他喝了一碗豆漿,加上幾片餅乾,師徒二人就出發了。那天正好遇上颱風,颳大風又下大雨,路上少有人車往來,二人非常驚險的到達了醫院。說到這裡,廣化法師提醒我們,如果要出遠門,在家裡不妨先念「地藏王菩薩」的聖號,虔誠的念一萬聲,可以保證你一路平安。尤其是女眾,如果晚上要出門,不妨先念一千聲或一萬聲「南無地藏王菩薩」的聖號。《地藏菩薩本願經》裡有一段話:如果有什麼水災、風難、土匪賊難等侵害你的時候,只要念他的聖號,他必定保佑你平安無事。當時廣化法師就是這麼做,所以一路平安到達了醫院。

可是到了以後還不順利,醫院裡的人處處刁難,折騰了好久,勉強同意他住下來的時候已經天黑了,一整天下來只喝了一碗豆漿,幾片餅乾而已。廣化法師因為持過午不食戒,到了晚上,已經餓得受不了。這一陣子肉體上的折磨使他痛苦不堪,心灰意冷,這時他心裡對佛菩薩說:「我不敢說自己持戒清淨,但也始終沒破戒呀!怎麼今天弄成這個樣子,腿也跌斷了,又讓我餓得受不了,算了,我要犯戒了。」正好院方送來稀飯,他心想:「犯戒就犯戒吧,反正佛菩薩不管我了才讓我變成這樣,吃吧!」正當他把稀飯送進口裡的時候,一顆金牙齒突然跳起來梗在那裡,沒辦法嚼稀飯,用力拔也拔不起來,他想:「佛菩薩這下又要護持我,不讓我犯戒了嗎?」好吧,只好將沒嚥下去的全吐出來,漱漱口,睡覺吧。說來也真奇怪,這一顆金牙齒是他出家以前補的,從來沒壞過,現在居然跳起來了。第二天早上,這一顆金牙齒還沒掉下來,這時稀飯又送來了,法師正發愁怎麼吃飯?奇怪的事又發生了,他將稀飯一送進口裡,突然「咚」一聲,金牙齒掉到了碗裡。昨天用力拔都拔不起來,現在自動脫落!各位,這就是戒體的妙用。受過戒,只要發心持戒,不管走到那裡,隨時隨處都是持戒的地方,戒體都能發揮防非止惡的功能,這叫作「隨行戒」。

廣化老法師又特別說,在經典裡面提到,每個人一出生,身邊都有兩個神,一個叫同名神,一個叫同生神。同名神是男的,皮膚很白,你只要做好事、做善事,他就把你記下來,每個月的六齋日回報天上;旁邊還有一個同生神,外表是黑的,專門記惡,你只要起壞念頭、壞的語言、壞的行為, 他也給你記下來。他們兩個,同名神跟同生神,一男一女,每個月的六齋日往上呈報,甚至審查你一輩子所做的善惡。有人以為這只是傳說而已,偏偏老法師親眼見過他們,看著他們審核自己所作的善惡。所以各位不要懷疑,獨處的時候也要保持正念,不要以為沒人看見就放逸了。

還有一個故事,在清朝末年,有一個舉人要到北京去考狀元,狀元是春榜,過了年才考的。住在遠地方的必須在冬天出發,才能趕上春天的考試。大陸上北方,一到冬天,冰天雪地,根本看不見路。這位舉子在路途上就遇到這種情況,無法趕路只好住到一家客棧,老闆娘是年輕的寡婦,她先生剛去世不久。這位舉人原來只想住一晚上,沒想到大雪連綿不斷,根本出不了門,只好繼續住下去。日復一日,一個是青年男子,一個是年輕寡婦,孤男寡女,天天對望,日久生情。在戒法中,動了淫念時,算是犯了「遠方便」的輕罪。起了淫念之後,男的起身向女的房間走去,舉手敲門之前他想到:如果犯了淫,天庭會革除他的狀元名。中國古時候有一種說法:一個人若是犯了淫,縱然再好的學問,命中注定是今科狀元,天庭必定革除他的名位,他一定考不上。舉人於是放下念頭走回房間,這樣他已犯了「次方便」的中罪。在年輕寡婦這一邊,她起了淫念之後走向男的房間,這時她想到應該為丈夫守節,死後才能升天;如果犯了淫,必定下地獄,於是她也放下念頭走回房間,同樣的,寡婦也犯了「次方便」的中罪。盡管男女雙方暫時控制自己,但終究按捺不住,青年舉子和年輕寡婦最後還是共處一室,身體抱在一起,但尚未交媾,這時他們犯了「近方便」的重中罪。在他們身體相抱時,忽然聽見空中有個聲音:「你們兩個王八蛋,要幹又不幹;把我的功過簿,劃得稀疤爛。」接著,空中丟下來一本功過簿,他們一看,上面有他們的名字,一個原本是今科狀元,因犯淫而革名;一個原本死後升天,也因為犯淫而劃掉了名字。兩個人一看嚇得發抖,從此不敢再起淫念。從這個故事,我們佛弟子要懂得警惕,一犯了淫戒,什麼功德都沒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海濤法師文章列表

廣州光孝寺舉行2011年秋季傳戒大法會

廣州光孝寺2011年秋季傳戒大法會於2011年11月4日開始...

梵網菩薩戒為何如此殊勝

從教理上來看 天台祖師把佛一代時教分為四種教,叫藏、...

受菩薩戒的居士,能為兒女求婚姻嗎

問: 弟子是受了菩薩戒的在家居士,想為兒女求婚姻,這...

為什麼有些人持戒持得很辛苦

持戒要老實相信,不能要信又好像不信 (一)老實人持戒,...

圖解手淫的危害

摘要: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面臨著道德和慾望的衝突。特別...

色慾招病,斷欲是藥

明朝鄺子元,得了心臟病,神經衰弱之症,精神時常恍惚...

星雲大師《持戒的開示》

有的人因為怕持戒不自由,怕犯戒,就不敢受戒。其實,...

開飯店僱人殺生,同時要說假話,這樣犯戒嗎

問: 弟子開一個飯店,開飯店當然以贏利為目的,弟子...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量壽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大藏經】【註音版】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藏經】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出家人完全禁慾有三種原因

有人問,佛教主張禁慾,是否又主張苦行之嫌疑?答案是...

向菩薩求財不靈驗的原因

觀音菩薩有求必應,求財得財,求子得子,可有時為什麼...

偏執無生之理,輕視往生之事

執著有往生的事相,雖然不了解無生的道理,但老實念佛...

聖嚴法師《放鬆身心的妙方》

有些人以唱卡拉OK、跳舞、喝酒、飆車、開車兜風、釣...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品下生

【經文】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養父母,...

邊地疑城往生

在《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本中,釋尊開示邊地疑城往生之...

求生淨土者,亦需發菩提心

佛教中常說的菩提心全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又作無...

面相的好壞與心靈的善惡是相應的

現實生活中,人到中年後,就顯現出受性格和品格影響所...

積極護生,如法放生

一、古代放生與現代放生之亂象 據經典記載,救護生命是...

地藏經消業障法門

《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佛經中的孝經。佛在忉利天為母說...

周利槃陀伽的故事

周利槃陀伽,此雲繼道。其母省親,生於路傍故。姿性魯...

慧律法師《2007年新春開示法語》

1 心量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 2 放下,是一條...

【佛教詞典】三密

(術語)身密,語密,意密也。今分為如來自證之三密與...

【佛教詞典】離怖畏如來

在施餓鬼之法中,五如來中北方如來之名,亦即釋迦如來...

【視頻】《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惠空法師《禪坐中出現的境界應如何面對》

惠空法師《禪坐中出現的境界應如何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