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經卷第一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生因緣第一
佛住王舍城竹林迦蘭陀精舍。於彼早起著衣持缽。與比丘眾圍遶入王舍城乞食。是時空中而說頌曰。
佛身如金山 行步如像王
面貌甚端嚴 猶若於滿月
與比丘圍繞 俱行入於城
爾時世尊將欲入城足履門閫。有種種不思議事。盲者得視。聾者能聽。啞者能語。跛者能行。牢獄系閉皆得解脫。有怨憎者悉生慈悲。犢子繫縛自然解脫其往母所。一切諸獸象馬牛等心大歡喜悉皆鳴吼。一切飛鳥鸚鵡舍利俱翅羅孔雀等鳥鳴聲相和。諸莊嚴具鐶釧釵璫種種寶物在篋笥中自然出聲。甚可愛樂。一切伎樂自然俱作。是時此地自然清淨。無諸穢惡沙礫瓦石荊棘毒草。六種震動。東踴西沒。西踴東沒。南踴北沒。北踴南沒。中央踴四邊沒。四邊踴中央沒。周迴旋轉現此種種奇特。之事爾時空中復說偈言。
一切大地 四海為衣 國城諸山
以為莊嚴 世尊蹈地 六種震動
如海中舶 為風所吹
時佛入城。以神力故令一切人悉生喜踴。如大海水為風所吹。一切人民而說偈言。
世間可愛樂 無過佛入國
大地六種動 沙礫無遺餘
諸根不具足 悉皆得具足
一切眾樂器 自然出妙聲
佛光照諸國 如千日照世
以香水灑地 及栴檀末香
是時此國城 莊嚴中第一
爾時世尊行至大路。於大路中有二小兒。一是何伽羅久履笥(翻最勝姓)兒。一是久履笴(翻勝姓)兒。此二小兒在沙中戲。第一小兒名闍耶(翻勝)。第二小兒名毘闍耶(翻不勝)。此二小兒見世尊身三十二相。第一小兒以沙為糗捧內佛缽。第二小兒合掌隨喜。即說偈言。
自然大慈悲 圓光莊嚴身
已遠離生死 我今一心念
以心念佛故 捧沙以供養
是時闍耶供養已而發願言。以此善根當令我為一繖地王於佛法中廣作供養。佛知其心見其正願。未來之世有勝妙果。由佛如來為福田故。以慈悲心而受此沙。即便含笑身出諸光。青黃赤白。或從頂出。或膝下出。膝下出光照八地獄。寒者得暖熱者清涼。光照其身苦惱皆除。彼諸眾生心生疑惑。我已脫苦。為即住此。為餘處生。爾時世尊為起善念復作化人。令至其處。彼眾生見而生心言。我等今者非異處生。但以此人力故令我脫苦。復於化人更生心念。地獄報業悉皆消滅。從彼命終生人天中有見諦處。從頂出光照四天王乃至阿迦尼吒。於光明中說苦無常空無我法。復說偈言。
當精進出家 相應於佛法
滅除生死軍 如像破宅舍
若人於佛法 勤行不放逸
捨一切生死 得一切苦滅
佛之光明能照三千大千世界。照已還入佛身。若佛欲記過去業報光從背入。若佛欲記未來業報光從前入。若佛欲記地獄生者光從足入。若佛欲記畜生生者光從踝入。若佛欲記餓鬼生者光從腳趾入。若佛欲記人生者光從膝入。若佛欲記鐵輪王生光從左掌入。若佛欲記金輪王生光從右掌入。若佛欲記天生光從臍入。若佛欲記聲聞菩提光從口入。若佛欲記緣覺菩提光從白毫相處入。若佛欲記菩薩菩提光從肉髻入。光從三千世界還者。先繞佛三匝然後各隨所入。今佛含笑身出光明。繞佛三匝從左掌入不無因緣。是時阿難見已合掌。而說偈言。
佛除掉慢等 滅怨成勝因
不無因而笑 齒白如珂雪
以智慧能知 他所樂聞事
以最勝光明 能令彼疑滅
佛聲如雷震 眼猶如牛王
人天勝福田 當記施沙報
佛言。阿難。我於今者不無因笑。有因緣故如來應正遍知現此含笑。阿難汝見小兒以手捧沙置缽中不。阿難白佛。唯然已見。世尊又言。此兒者我入涅槃百年後。當生波吒利弗多城王名阿育。為四分轉輪王信樂正法。當廣供養舍利起八萬四千塔饒益多人。於是如來復說偈言。
我入涅槃後 當生孔雀姓
名阿育人王 樂法廣名聞
以我舍利塔 莊嚴閻浮提
是其功德報 施沙奉於佛
佛時取沙授與阿難而語之言。汝取牛糞用和此沙塗佛經行地。阿難受教即用塗地。乃至波吒利弗多城。有王名旃那羅笈多(翻月護)。時王有子名頻頭娑羅(翻適實)。頻頭娑羅長子名修私摩(翻善結)。
是時有詹波城婆羅門生一女。色貌端正國中第一。相師記曰。是女夫當作王女應生二子。第一子作四分轉輪王。第二子出家得道。婆羅門聞是語已生大歡喜。欲樂富貴將其女往波吒利弗多國。以一切莊嚴之具莊嚴其身。而白頻頭娑羅王言。我女端正國中第一。與王作婦。王即納之以置宮內。一切內人皆作是念。此女端正彼國最勝。若王見者必當樂著不愛我等。諸內人等思惟是已。即便令其作剃毛師為王剃毛。又於一時王令剃毛。當剃毛時王便得眠。王眠既覺心生歡喜。即語其言。汝有所須隨意所說。即白王言。我願與王共相娛樂。時王語言。汝是剃毛師我是國王。云何同汝。復白王言。我是婆羅門女非剃毛師。彼婆羅門本欲以我為王夫人。王又問言。誰令汝作剃毛師耶。答言。內人。王又語言。汝今勿復更為此事。即便取之以為夫人。少時有娠十月生子。時王念言。我今無憂。即名此兒為阿輸柯(即是阿育翻為無憂)。乃至生第二兒。除心憂故即名此兒為毘多輸柯(翻為除憂)。其體麁澁父不愛念。時頻頭娑羅王欲相諸子誰堪紹繼即命外道相師。名賓伽羅跋娑(翻蒼犢)語言。和上我欲相諸王子。若我滅後誰堪為王。賓伽羅跋娑答言。大王欲相王子當入金殿。乃至頻頭娑羅王將至金殿。時阿育母語阿育言。大王今日欲相諸子汝可往彼。阿育答言。王不喜我。云何得往。其母語言。汝今但去。阿育答言今當如命。願母遣人將食至彼。乃至阿育從波吒利弗多城出。時有大臣。名曰成護。遇見阿育問言。今者欲何處去。阿育答言。今日大王於金殿上欲相諸子。我今往彼。成護即以最勝舊象與阿育乘。阿育乘象至金殿所。至已於諸王中而便坐地。諸王皆有種種飲食金銀為器。時阿育母即便遣人辦飯與酪。盛以瓦器送與阿育。是時頻頭娑羅王語相師言。汝當次第相諸王子。於我滅後誰堪為王。相師思惟。若言阿育堪為王者。王不重之必當殺我。思惟是已便白王言我今以因緣相不出其名。王答言好。相師即言。若王子中有好乘者便堪為王。大王復言。汝可更相。相師復言。若勝坐處是堪為王。大王復言。汝可更相。相師復言。有好飲食及以好器則堪為王。時諸王子聞其此言各各思惟。若有好乘坐處飲食器者我當作王。阿育思惟。今此相師不出其名以相故說。若好乘等堪為王者我乘最勝。又坐大地飯酪第一。我器地造以水為飲。如我所見我當作王。是時相師問訊其母。其母問言。大王滅後誰當作王。答言阿育。復語相師。王或更問堪作王者。汝可遠去不須住此。若阿育得王汝當更來。是時相師遠至餘國。時頻頭娑羅王所領國名德叉尸羅。欲為反逆不從王化。頻頭娑羅王語阿育言。汝可集四種兵往至彼國。器仗資物悉不與之。乃至阿育領四兵眾從波吒利弗多國出。眾人白阿育言。我等今者無有器仗及以資物。云何當能征罰彼國。阿育答言。若有功德應為王者器仗資物自然而出。作此語已。應時地開。器仗資物一時而出。是時阿育領四種兵罰德叉尸羅。時德叉尸羅人民聞阿育來。出半由旬莊嚴道路。香水灑地奉迎阿育而說言。我等迎王不為鬪諍。亦不與彼大王相嫌。但王所遣大臣在我國者為治無道。願欲廢之。是時人民以諸供具供養阿育。迎至國中。如是乃至廣說。時阿育王遣使往佉師國。佉師國中有二健兒。白其王言。我等二人力能平山。彼阿育來不足臣事。是時諸天而發聲言阿育當為四分轉輪王領閻浮提。不可逆也。時頻頭娑羅王長子修私摩。從苑中還入波吒利弗多城。是時頻頭娑羅王第一大臣頂上無發。從城內出中路相逢。修私摩戲手拍其頭。是時大臣思惟說言。其今以手拍我。若作王時汝以刀害我。宜作方便令其後時不得為王。是時大臣令五百臣離修私摩。又言阿育當為四分轉輪王我等應當悉共事之。乃至令德叉尸羅人民反此大王不復臣屬。頻頭娑羅王遣修私摩往征罰之。時修私摩雖復到彼而不能罰。是時阿育自還本國頻頭娑羅王身遇重病命將欲絕。勅語使人可遣阿育更往德叉尸羅國速令修私摩還。我今欲以國事付之。爾時諸臣以黃薑汁塗阿育身示作病相。復煮落叉(不解翻)汁以缽盛之置在一處唱阿育病。是時頻頭娑羅王未終之頃。諸大臣等莊嚴阿育至大王所。白大王言。此是王子大王應當授之王位。若修私摩還我復當以王位與之。是時大王聞是語已心大瞋忿。時阿育言。若我如法得為王者。天當即時與我天冠。作是言已諸天即以天冠著其頭上。大王見已倍生瞋恚。遂有熱血從其口出即便命終。阿育於是即登王位。登王位已即拜成護為第一臣。是時修私摩聞大王終阿育就位生大瞋恚。即與兵眾欲罰阿育。時阿育王於其城中出多兵眾守城四門。令二勇勐大力之將領諸兵眾守南西二門。復令大臣成護領諸兵眾守。城北門時阿育王自領兵眾守城東門。大臣成護以諸方便於城東門作諸機關。刻木以為阿育王身及諸軍眾。掘地作坑與無煙火以物覆之。復以燥土用置其上。時修私摩領諸兵眾欲攻北門。成護語言汝莫攻我當攻東門。汝若得殺阿育王者我自降伏。時修私摩便從其語。即迴軍眾往攻東門。見機關人悉皆不動。於是直前即墮火坑自燒而死。修私摩死。已彼有軍主。名跋陀羅(翻賢)由他(翻伏)大力勇勐領諸軍眾其數過千。於佛法中出家修道即得阿羅漢果。時阿育王領理國事有五百大臣於阿育王起輕慢心。阿育王語諸大臣。汝可折取花菓樹以護棘刺樹。諸臣答言大王不爾。當折取棘刺樹以護花菓樹。阿育王復言不如是。當折取花樹護棘刺樹。如是至三時諸大臣不受其教。阿育王瞋即自拔刀斬五百臣首。乃至阿育王復於一時將五百婇女入於後園。園中有樹名阿輸柯樹生花葉阿輸柯王見而說言。此樹與我同名是故歡喜。時阿育王身體麁澁諸女人等不欲近之。王園中眠諸女人等為欲令王不歡喜故。折樹花葉乃至令盡。阿育王覺見無花葉而問諸女。樹花脫盡誰之所作。諸女答言我等所為。阿育王瞋即以竹箔裡諸女人以火燒之。以其惡故時人謂為旃陀阿輸柯王(翻可畏)。大臣成護白旃陀阿輸柯王。如是所作若打若殺當付餘人不應自作。王即募覓能行殺者。是時山中有村村中有人善。織衣業而生一子。其父字之名耆利柯(翻山)。其人可畏能行不仁恆罵父母家中男女悉皆打拍乃至一切眾生無不殺害。常以網捕為業以其殺害多故。人復謂之旃陀耆利柯(翻可畏山)。王覓惡人而值遇之。使者語言王今欲以殺害治人。汝能為不。其人答言閻浮提中悉令殺盡我亦能為。使者以其所說還白大王。王即語言將此人來。使者受教往彼語之王令汝來。其答使言且待少時須見父母即白父母。阿育大王欲以一切殺害治人令我為之我今欲去。父母不許其人瞋故便害父母還使人處。使人語言汝來何遲。其人答言父母不聽我來。我已害之後至王處。白大王言欲治人者當作牢獄。莊嚴獄門極令華麗。令見之者無不愛樂。復白王言請王嚴教有入獄者悉不得出。王言甚善。是時旃陀耆利柯往至雞寺。寺中有一比丘誦修多羅。修多羅中說地獄事。謂鑊湯鑪炭刀山劍樹等種種苦事。若有人生地獄者隨罪治之。乃至廣說如五天使修多羅中說地獄事。是時旃陀耆利柯聞此語已。一切隨之造地獄具。時舍衛國有一商主共婦入海。至海生兒仍名兒為海。乃至十二年海中往反。遇五百賊害此商主奪其財物唯兒得免。後於佛法出家。次第遊行至波吒利弗多國。至已早起著衣持缽入國乞食。以不悉故見地獄門種種莊嚴。便入其中為欲乞食。入已見諸苦具即便欲出。旃陀耆利柯見而執之語言。汝今受死不得出也。是時比丘心懷怖懼啼泣流淚。旃陀耆利柯語言。汝今何事啼泣猶如小兒。比丘答言我不為惜此身但為值遇解脫難故。出家難得我今已得。釋迦難值我已得值。法中真法我猶未得是故憂惱。旃陀耆利柯語比丘言。我已受大王命有入此獄者悉不得出。是時比丘啼泣而言汝當申我一月。答言一月不可聽至七日。比丘思惟死近勤修精進至滿七日。時有王子共內人語阿育王見而生瞋忿。即令將此二人付獄治罪。旃陀耆利柯即以二人置鐵臼中以杵擣之。比丘見已深生怖畏。即說偈言。
大師佛慈悲 第一仙正說
此色如泡聚 不實不常住
此身色端嚴 滅為何所趣
是故應捨離 癡人所樂法
此緣我當知 解脫在此獄
依此當得渡 三有之海岸
爾時比丘於一夜中。精進思惟斷除煩惱。即得阿羅漢果。旃陀耆利柯語比丘言。是夜已過明相已現。受苦時至汝應知之。比丘答言我今不知汝之所說。是夜已過明相已現。唯能自知無明夜過智慧日現。我以智慧日光見一切世間皆無有實。是故我今欲以佛法攝諸世間。語旃陀耆利柯言我今此身隨汝意作。是時獄主無慈悲心不見世間。即大瞋忿以此比丘置鐵鑊中。盛以濃血屎溺雜穢。多與薪火煮此比丘。乃至薪盡身不爛壞。是時獄主見其不異即生瞋忿打罵獄卒。汝今何故不多與火。獄主即便自與薪火而火不燃。既見不燃便看鑊中見此比丘坐蓮華上結加趺坐。見是事已即往白王。時王聞已與一切人民共往看之。是時比丘即以神力於一念頃從鐵鑊出身昇虛空。譬如鵝王飛騰空中現十八變。時阿育王見此比丘猶如破山臨於空中。心生歡喜而說偈言。
汝身同人身 神力過人力
我不知此事 汝今為是誰
是故當正說 應令我知之
若我知此事 當為汝弟子
爾時比丘心自思惟。此王今能堪受佛語。當廣作塔供養舍利。為一切人受法饒益。作是思惟已欲顯其功德。而說偈言。
佛滅一切漏 無比大慈悲
最勝論議師 我是彼弟子
無盡正法力 不著一切有
佛人中牛王 自調復調他
令我今得脫 三有之牢獄
復次大王如佛所記。我入涅槃百年後。於波吒利弗多城當有王。名阿輸柯作四分轉輪王。於我舍利廣作供養。起八萬四千塔。復次大王王所起獄與地獄等。於此獄中殺害無數。王當除之於一切眾生施與無畏。大王今應滿世尊意。即說偈言。
是故大人王 於一切眾生
當起慈悲心 施與無怖畏
當滿世尊意 廣起舍利塔
爾時阿育王生念佛心。合掌懺悔而說偈言。
我歸依佛法 及世尊弟子
汝今十力子 當起忍辱心
我所作眾惡 悉懺悔於汝
今當修精進 深生恭敬心
我莊嚴此地 以種種佛塔
其白如珂雪 如佛之所說
比丘答言善哉。即以神力還其所住。時阿育王欲從獄出。旃陀耆利柯合掌說言。大王。當知我已受命入此獄者皆不得出。時王語言汝今欲殺我耶。答言如是。王言我等誰最前入。旃陀耆利柯答言我最前入。時王語諸獄卒捉旃陀耆利柯置落可屋(不解翻)以火焚之又復令人破壞此獄。於一切眾生施與無畏。時王生心欲廣造佛塔。莊嚴四兵往阿闍世王所起塔處名頭樓那(翻瓶)至已令人壞塔取佛舍利。如是次第乃至七塔皆取舍利。復往一村名曰羅摩(翻戲)於此村中復有一塔最初起者。復欲破之以取舍利。時有龍王即將阿育入於龍宮。而白王言此塔是我供養王當留之。王即聽許是龍王復將阿育至羅摩村。時王思惟此塔第一。是故龍王倍加守護。我於是塔不得舍利。思惟既竟還其本國。時阿育王作八萬四千寶函分佈舍利遍此函中。復作八萬四千瓶及諸幡蓋。付與夜叉令於一切大地乃至大海處處起塔。又言國有三種小中大。若國出千萬兩金者是處應起一王塔。是時德叉尸羅國。出三十六千萬兩金。彼國人民白阿育王言。王當與我三十六函。王聞是語即便思惟我欲處處廣造佛塔。云何此國頓得多耶。時王以善方便語彼人民。今當除汝三十五千萬兩金。又言若國有多塔。若國有少塔從今已去悉聽不復輸金與我。乃至阿育王往耶舍大德阿羅漢處說言。我欲於一日一念中起八萬四千塔一時俱成。而說偈言。
於先七塔中 取世尊舍利
我孔雀姓王 一日中造作
八萬四千塔 光明如白雲
乃至阿育王起八萬四千塔已守護佛法時諸人民謂為阿育法王。一切世人而說偈言。
大聖孔雀王 知法大饒益
以塔印世間 捨惡名於地
得善名法王 依法得安樂
阿育王經卷第一
右梁天監十一年六月二十日扶南沙門僧伽婆羅於陽都壽光殿譯見寶唱錄
阿育王經卷第二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見優波笈多因緣品第二
爾時阿育王。起八萬四千舍利塔已生大歡喜。與諸大臣共往雞寺。到已於上座前合掌禮拜而作是言。佛一切見者記我以沙施佛今得是報。更復有人佛所記不。彼時上座比丘名耶舍(翻名聞)答阿育王言亦有。世尊未涅槃時有龍王名阿波羅囉(翻無留)。復有陶師及旃陀羅(翻惡)龍王。佛化是等竟至摩偷羅國。於摩偷羅國告長老阿難言。此摩偷羅國如來涅槃百年之後。當有賣香商主名曰笈多。其後生兒名優波笈多。最勝教化為無相佛。我涅槃後當作佛事。復告阿難汝今見彼遠青林不。阿難答言已見。佛言彼有山名優樓漫陀。如來涅槃百年之後。當於彼山起寺。名那哆婆哆最勝坐禪處。於時世尊而說偈言。
教化弟子中 智慧最第一
世尊之所記 名優波笈多
大德於此世 當廣作佛事
爾時阿育王復問上座耶舍。優波笈多為生以未。大德耶舍答言已生在優樓漫陀山。除一切煩惱。諸阿羅漢悉隨從之攝受世間。故如一切智於天人阿修羅。及諸龍神等而為說法。是時長老優波笈多。為一萬八千阿羅漢之所圍繞。在那哆婆哆寺。時阿育王為諸大臣。而說偈言。
汝當速莊嚴 象馬車步兵
我欲往彼國 優樓漫陀山
為欲見大德 名優波笈多
勤精進盡漏 乃至阿羅漢
時諸大臣白阿育王言。王應遣使報彼諸人令優波笈多來至王門。王答諸臣。阿羅漢者不可輕屈我等今應自往禮拜。而說偈言。
處世同如來 名優波笈多
若不受其教 其心金剛造
乃至阿育王遣使往優波笈多所白優波笈多言。我欲至大德處。優波笈多聞使語已即便思惟。若阿育王來必多人隨從當損此國。思惟已即語使言。我當至彼不須王來王即造船迎優波笈多。處處道路無不修治。至摩偷羅國是時優波笈多將一萬八千阿羅漢。為攝受阿育王。故一切入船乃至往波吒利弗多國時阿育王民白大王言。優波笈多為攝受王。故已至此國。大王當知佛法如地。王今修善由之得正渡三有海至無為岸。優波笈多至明清旦當步至王所。王聞歡喜即解瓔珞價直千萬以賞此人。復令此人擊鼓宣令。使波吒利弗多國一切聞知優波笈多明當入國。復令此人說此偈言。
若人樂富樂 及天解脫因
一切應當見 彼優波笈多
若人不見佛 兩足中最尊
自然大慈悲 無漏大師等
彼見當供養 名優波笈多
乃至阿育王。令一切人民聞此偈言。又復令其嚴治道路。時王出城至半由旬共諸臣民嚴持香花。種種伎樂迎優波笈多。時阿育王遙見優波笈多已在岸上。與一萬八千阿羅漢。如半月形而自圍繞。即便下象步至優波笈多處。時阿育王一足在船一足在岸。以兩手捧優波笈多以置船中。五體投地敬禮其足猶如大樹摧折墮地。又復以舌舐其兩足長跪合掌瞻仰無厭而說偈言。
大地海為衣 山莊嚴一繖
除怨得此地 令我生歡喜
不如於今日 與大德相見
我今見大德 倍生於心念
是故我生喜 謂已見世尊
佛已入涅槃 大德作佛事
世間為無明 汝如日月光
以智慧莊嚴 猶如大師等
第一教化人 眾生所歸依
應當見教化 我當如說行
爾時大德優波笈多。以右手摩阿育王頂。而說偈言。
王今得自在 當修不放逸
三寶值遇難 王應常供養
世尊付法藏 於王及我等
當守護佛法 為攝受眾生
阿育王答言。如世尊記我今已作。而說偈言。
我今已供養 世尊舍利像
處處廣起塔 以珍寶莊嚴
唯不能出家 修行於梵行
優波笈多言。大王善哉善哉如此之事。是王應作。何以故。
王於身命財 應當修真實
王若在異世 不受異世苦
時阿育王以大供養。將優波笈多入城。手捧大德以置高座。優波笈多其身軟滑如兜羅綿。阿育王既觸其身合掌而言。
大德身軟滑 如綿迦尸等
今我體麁澁 而觸大德身
時優波笈多復說偈言。
我以勝供養 供養佛世尊
不及王以沙 奉施於如來
時阿育王復以偈言。
我先小兒意 以沙奉世尊
值遇功德田 是故今為王
時優波笈多。為令阿育生歡喜故。而說偈言。
王值功德田 而生佈施種
是故得此報 不可思議樂
王聞是已心大歡喜。復說偈言。
昔以沙佈施 世尊大福田
今得無比樂 四分轉輪王
誰聞如此事 不供養如來
是時阿育王禮優波笈多足白言。大德我欲於佛行住坐處悉皆供養。又欲作相令未來眾生知佛如來行住坐臥所在之處。為攝受故即說偈言。
我欲於如來 行住坐臥處
悉皆修供養 為離生死苦
又欲作如來 行住坐臥相
使未來眾生 起見佛因緣
優波笈多答言。大王善哉善哉王今此心最為難及。今欲現王如來世尊四威儀處令王作相。為欲攝受諸眾生故。是時阿育王即嚴四兵。香花伎樂與優波笈多。即往彼處時優波笈多將阿育王至佛生處入嵐毘尼林(翻解脫處)舉右手指言。阿育王。此是佛生處。而說偈言。
世尊第一處 生便行七步
淨眼觀四方 而作師子吼
是我最後生 處胎住亦然
時阿育王五體投地。頂禮如來初生之處。合掌說偈。
有人見佛者 彼具大功德
若聞師子吼 功德亦如是
優波笈多為阿育王生大信心。而問王言。有天見佛初生行七步。及聞師子吼王欲見耶。王答言大德。我今欲見優波笈多言。如來初生摩耶夫人所攀樹枝天在其中。即便以手指示其處。而說偈言。
若有諸天人 住在此林中
得見世尊生 復聞師子吼
當現其自身 為阿育生信
是時天人便現其身。於優波笈多前立合掌說言。
大德令我欲何所作。時優波笈多語阿育王。此天見佛生時。阿育王合掌向天。而說偈言。
汝見佛初生 百福莊嚴身
佛面如蓮花 世間所愛樂
復聞師子吼 依此大林中
是時天人復以偈答。
我已見佛身 光明如金色
七步行虛空 二足中最勝
亦聞師子吼 為天人中尊
時王問言。如來生時有何瑞相。天人答言。我今不能廣說妙事。略說少分。即說偈言。
放金色光明 照於盲世間
人天所愛樂 及山海地動
乃至阿育王。以十萬兩金供養如來初生之處。即便起塔復往餘處。時優波笈多將阿育王入迦比羅婆修斗仙人住處(翻蒼色)。舉手示王此處。人以菩薩與白飯王。三十二相可愛之色莊嚴其身。王見已五體投地向彼作禮。釋迦(人姓)跋陀那(翻正當)是天神處。菩薩至彼欲禮天神。是時天神不受其禮。而禮菩薩。時白飯王見是事己即便說言。我今此兒為天之天。即為立名謂之天天。又言此是相師婆羅門相菩薩處。又言此是仙人記菩薩處。雲此兒生已當應作佛。又言此是摩訶波闍波提養菩薩處。又言此是菩薩學書之處。又言此是菩薩乘象車馬等種種技術之處。又言此是菩薩究竟諸道滿足之處。又言此是菩薩轉石輪處。又言此是共六萬婇女娛樂之處。又言此是菩薩見老病死生悲心處。又言此是菩薩閻浮樹下修諸禪定離欲惡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初禪處。菩薩坐禪日已過中蔭菩薩樹其影不移。其餘諸樹影隨日轉。時白飯王見如此事五體投地禮菩薩足。又此間有一萬天人。隨侍菩薩從迦毘羅城中夜而出。又此是菩薩脫寶冠並遣馬與車匿還處。而說偈言。
捨寶冠纓絡 並馬與車匿
令其還本國 一身無侍衛
為修精進行 便入山學道
菩薩於此處。以迦尸衣易獵師袈裟而便出家。此是娑羅伽婆(翻姓)請菩薩處。此處頻毘娑羅(翻摸實)王與菩薩半國。是處問欝頭藍弗復說偈言。
此處有仙人 名欝頭藍弗
聞其法捨去 人王無餘師
此處六年苦行。復說偈言。
六年中苦行 難行我已行
知苦行非道 捨仙人所行
此處是菩薩。受難陀難陀波羅二女奉十六轉乳糜受已食之復說偈言。
菩薩在此處 食難陀乳糜
大勇最勝語 往菩提樹間
此處迦梨龍王讚歎菩薩。如偈所說。
龍王名迦梨 讚歎而說言
以此道當往 於菩提樹間
是時阿育王。禮優波笈多足合掌說言。我欲見龍王其先見如來行如像王。從於此路往菩提樹。時優波笈多往迦梨住處。以手指而說偈言。
龍王中最勝 汝當起現身
汝見菩薩行 往詣菩提樹
是時迦梨龍王即現其身。於優波笈多前合掌說言。大德教我欲何所作。優波笈多語阿育王言。此迦梨龍王。菩薩從此路往菩提樹時是其讚歎。時阿育王合掌向迦梨龍王。而說偈言。
汝見佛世尊 光明如金色
於世間無等 面如秋滿月
十力大功德 汝當說一分
云何從此行 佛神力具足
迦梨龍王答言。我今不能廣說當略說之王當諦聽而說偈言。
菩薩履地時 六種大震動
及大海諸山 放光過於日
乃至阿育王於龍王處起塔已便去。時優波笈多將阿育王往菩提樹舉手指言。大王此處菩薩以慈悲為伴勝魔王軍。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說偈言。
滿足王於此 勝種種魔軍
得無比醍醐 無上正遍知
時阿育王以十萬金供養菩提樹。及起塔已便去。優波笈多復白王言。此是佛受四天王四缽合為一缽處。又此處受二商主提謂波利所奉之食。佛從此處往波羅[木*奈]國。時有外道名優波祇嘆如來處。優波笈多復將阿育王往仙面處舉手指言。此是世尊三轉十二行法輪處。即說偈言。
是此處三轉 十二行法輪
真實法所造 為度生死苦
此是一千外道出家之處。又此是佛為頻婆娑羅王說法得見諦處。及八萬諸天摩伽陀國婆羅門長者無數人等說法得見諦處。此是佛為帝釋天王說法及八萬諸天得見諦處。此是世尊為母說法夏安居竟與無數諸天從彼來處。乃至廣說。優波笈多將阿育王至拘尸那城佛涅槃處。舉手示言。大王此是如來所作已辦入無餘涅槃處。而說偈言。
天人阿修羅 夜叉龍神等
及一切世間 教化彼已竟
大慈悲精進 是故入涅槃
時阿育王聞是語已悶絕躄地。乃至以冷水灑面尋得醒寤。從地而起以十萬金。供養如來涅槃之處及起塔已。禮優波笈多足而說言。我是世尊所說大弟子。我欲供養舍利。優波笈多答言。善哉善哉王心極善。是時優波笈多將阿育王入祇洹林。舉右手指言。大王此是舍利弗塔自當供養。阿育王問優波笈多言。舍利弗功德智慧其事云何。答言是第二佛為法之將。能隨如來而轉法輪。佛弟子中智慧第一。一切世間所有智慧。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唯除如來。而說偈言。
無等正法輪 佛為世間轉
舍利弗隨轉 以利益世間
誰能說其人 功德智慧海
時阿育王心大歡喜。以十萬金供養舍利弗塔。合掌說偈言。
我禮舍利弗 以恭敬心念
大慧離煩惱 為世間光明
優波笈多復示阿育王目揵連塔說言。大王此是目揵連塔王當供養。王問言其人功德神力云何。長老答言。佛說其神力弟子之中最為第一。能以足指動天帝釋最勝法堂。亦能降伏難陀優波難陀龍王。即說偈言。
目揵連神力 佛說為第一
能以足指動 帝釋最勝殿
降伏二龍王 難陀波難陀
神力功德海 無有能稱量
時阿育王以十萬金供養目揵連塔。合掌說偈。
最勝之神力 離生死苦惱
我今以頂禮 名聞目揵連
優波笈多復指示言。此是摩訶迦葉塔應當供養。阿育王問言其人功德云何。長老答言。於少欲知足乃至八種及頭陀苦行。佛說其人最為第一。佛以半座與其令坐。又以自身袈裟覆之。攝受苦人受持法藏。復說偈言。
最勝大福田 行少欲知足
受持佛法藏 能攝苦眾生
佛與其半座 及以衣覆身
無有人能說 其大功德海
時阿育王復以十萬金。供養大迦葉塔。合掌說偈。
常在山石窟 具少欲知足
除諸煩惱怨 獲得解脫果
無比功德力 是故今頂禮
時優波笈多。復示阿育王薄拘羅塔說言。大王。此是薄拘羅塔應當供養。阿育王問言。其人功德云何。答言。佛弟子中精進無病最為第一。不曾為人說一二句法。時王令人以二十貝子供養其塔。時有大臣問阿育王。等是羅漢。何故餘塔皆以金供養。而薄拘羅塔獨與二十貝子以為供養。阿育王言。汝當聽說。
以智慧為燈 除於無明闇
住意為舍宅 少利益世間
是故以貝子 供養於其塔
是時二十貝子從塔處來著阿育王足。時大臣見深生驚怪而說言。此阿羅漢少欲之力。乃至已入涅槃而不受施。時優波笈多。復將阿育王至阿難塔說言。大王。此阿難塔應當供養。其是如來給事弟子能持佛語。佛說。其人弟子之中多聞第一。而說偈言。
是長老阿難 諸天人所貴
常護持佛缽 具足念慧心
多聞為大海 口說微妙語
方便正覺意 明瞭一切法
為諸功德藏 世尊所讚歎
時阿育王以十萬金供養阿難塔。大臣問言。何故於此最勝供養。阿育王答言。當聽我說。
佛世尊法身 清淨無與等
其能攝受持 故我上供養
其然佛法燈 除諸煩惱闇
其力故法住 故我上供養
如以牛跡水 不及於大海
阿難智慧水 不及佛智海
於修多羅中 佛與登王位
故我於今日 設最上供養
時阿育王供養已竟生大歡喜。禮優波笈多足。而說偈言。
我今生人中 不失善業果
以先功德力 得作自在王
以不真實法 獲得於真實
世尊舍利塔 莊嚴於世間
云何修苦行 於我所未作
時阿育王禮優波笈多足。還其本國。
阿育王經卷第二
上篇:阿育王傳
下篇:天尊說阿育王譬喻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