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八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八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菩提品第七

云何菩提。謂略說二斷二智。是名菩提。二斷者。一煩惱障斷。二所知障斷。二智者。一煩惱障斷故。畢竟離垢一切煩惱不隨縛智。二所知障斷故。於一切所知無礙無障智。復有異門。謂清淨智一切智無滯智。一切煩惱並諸習氣無餘永害。遍一切種不染無明無餘永斷。是名無上正等菩提。一切煩惱並諸習氣畢竟斷故。名清淨智。於一切界一切事一切品一切時智無礙轉。名一切智。界有二種。一者世界。二者有情界。事有二種。一者有為。二者無為。即此有為無為二事無量品別。名一切品。謂自相展轉種類差別故。共相差別故。因果差別故。界趣差別故。善不善無記等差別故。時有三種。一過去。二未來。三現在。即於如是一切界一切事一切品一切時如實知故。名一切智。無滯智者。暫作意時。遍於一切無礙速疾無滯智轉。不由數數作意思惟。依一作意遍了知故。復有異門。謂百四十不共佛法。及如來無諍願智無礙解等。是名無上正等菩提。百四十不共佛法者。謂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好。四一切種清淨。十力。四無所畏。三念住。三不護。大悲。無忘失法。永害習氣。一切種妙智。是諸佛法建立品中當廣分別。如是菩提名為最勝。

七種最勝共相應故。由是因緣於諸菩提最為殊勝。云何名為七種最勝。一者所依最勝。二者正行最勝。三者圓滿最勝。四者智最勝。五者威力最勝。六者斷最勝。七者住最勝。由諸如來以三十二大丈夫相等莊嚴其身故。名所依最勝。由諸如來自利利他利益安樂無量眾生。哀愍世間令諸天人獲得義利利益安樂而行正行故。名正行最勝。由諸如來無上無等四種圓滿。謂戒圓滿。見圓滿。軌則圓滿。淨命圓滿。皆悉成就故。名圓滿最勝。由諸如來無上無等四無礙解。謂法無礙解。義無礙解。訓詞無礙解。辯說無礙解。皆悉成就故。名智最勝。由諸如來無上無等如前所說六種神通皆悉成就故。名威力最勝。由諸如來無上無等一切煩惱習氣永斷。及一切所知障永斷。皆悉成就故。名斷最勝。由諸如來多住無上無等三住。謂聖住天住梵住。故名住最勝。當知此中空無願無相住及滅盡定住。是名聖住。四種靜慮四無色定。是名天住。四種無量。是名梵住。於此三住中。如來多住四最勝住。謂於聖住中多住空住滅盡定住。於天住中多住無動第四靜慮住。於梵住中多住大悲住。由是如來晝夜六時晝三夜三。常以佛眼觀察世間。誰增誰減。我應令誰未起善根而種善根。廣說乃至我應令誰建立最勝阿羅漢果。又諸如來所依最勝故名大丈夫。正行最勝故名大悲者。圓滿最勝故名大戒者及大法者。智最勝故名大慧者。威力最勝故名大神通者。斷最勝故名大解脫者。住最勝故名多安住廣大住者。

又諸如來略有十種功德名號隨念功德。何等為十。謂薄伽梵號為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言無虛妄故名如來。已得一切所應得義。應作世間無上福田。應為一切恭敬供養。是故名應。如其勝義覺諸法故。名正等覺。明謂三明。行如經說。止觀二品極善圓滿。是故說名明行圓滿。上昇最極永不退還。故名善逝。善知世界及有情界一切品類染淨相故。名世間解。一切世間唯一丈夫。善知最勝調心方便。是故說名無上丈夫調御士。為實眼故為實智故。為實義故為實法故。與顯了義為開導故。與一切義為所依故。與不了義為能了故。與所生疑為能斷故。與甚深處為能顯故。令明淨故。與一切法為根本故。為開導故為所依故。能正教誡教授天人。令其出離一切眾苦。是故說佛名天人師。於能引攝義利法聚。於能引攝非義利法聚。於能引攝非義利非非義利法聚。遍一切種現前等覺。故名為佛。能破諸魔大力軍眾。具多功德。名薄伽梵。

或有多劫無有一佛出現於世。或有一劫有眾多佛出現於世。彼彼十方無量無數諸世界中。應知同時有無量佛出現於世。何以故。於十方界現有無量無數菩薩。同時發願。同勤修集菩提資糧。若一菩薩於如是日於如是分。於如是月於如是年。發菩提心願趣菩提。即於此日即於此分。即於此月即於此年。一切亦爾。如一菩薩勇悍策勵熾然精進。一切亦爾。於今現見此世界中多百菩薩。同時發願。同修惠施同修淨戒。同修忍辱同修精進。同修靜慮同修智慧。況於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世界。又於十方現有無量無數三千大千佛土。無二菩薩同時修集菩提資糧。俱時圓滿。於一佛土並出於世一時成佛。況有無量無數菩薩。於一世界一時成佛。又不應言眾多菩薩同時修集菩提資糧。俱時圓滿。前後相避次第成佛。亦不應言一切菩薩皆不成佛。是故當知眾多菩薩同時修集菩提資糧。俱圓滿者。於十方面無量無數隨其所淨空無如來諸佛國土。各別出世同時成佛。由此道理多世界中決定應有眾多菩薩同時成佛。決定無有一佛土中有二如來俱時出世。何以故。菩薩長夜起如是願隨令增長。我當獨一於無導首諸世界中。為作導首。調伏有情令脫眾苦令般涅槃。如是長夜所起大願隨令增長。攝受正行得成滿故。無二如來於一世界俱時出現。又一如來於一三千大千佛土。普能施作一切佛事。是故第二如來出世無所利益。又一如來於一佛土出現於世。令諸有情成辦自義極為熾盛極為隨順。何以故。彼作是思。一切世間唯一如來更無第二。若於此土化事已訖。或往餘方或入滅度。我等何從當修梵行。我等何從當聞正法。如是思已發起深厚欲勤精進。速修梵行速聞正法。若一佛土多佛出世。彼於所作不能速疾。故一佛土一佛出世。令諸有情成辦自義極為熾盛極為隨順。一切如來一切功德。平等平等無有差別。

唯除四法。一者壽量。二者名號。三者族姓。四者身相。一切如來於此四法有增減相。非餘功德。又非女身能證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一切菩薩於過第一無數劫時已捨女身。乃至安坐妙菩提座。曾不為女一切母邑性多煩惱性多惡慧。非諸稟性多煩惱身多惡慧身能證無上正等菩提。如是無上正等菩提。

如說自性應如實知。如說最勝應如實知。如說十種功德名號隨念功德。應如實知如說出現應如實知。如說差別應如實知。

又此菩提為不思議超過一切尋思道故。為無有量無邊功德所集成故。為無有上生成一切聲聞獨覺及與如來諸功德故。是故唯佛所證菩提。最上最尊最妙最勝。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力種姓品第八

已說菩薩所應學處。如是應學。我今當說。嗢拕南曰。

 勝解多求法  說法修法行
 正教授教誡  方便攝三業

若諸菩薩欲於菩薩所應學處精勤修學。最初定應具多勝解。應求正法應說正法。應正修行法隨法行。應正教授應正教誡。應住無倒教授教誡方便所攝身語意業。

云何菩薩具多勝解。謂諸菩薩於其八種勝解依處。具足成就淨信為先。決定喜樂。一者於三寶功德勝解依處。具足成就淨信為先。決定喜樂。謂於佛法僧真實功德。具多勝解。二者於佛菩薩威力勝解依處。具足成就淨信為先。決定喜樂。謂於如前所說威力。具多勝解。三者於真實義勝解依處。具足成就淨信為先。決定喜樂。謂於如前所說真實義。具多勝解。四者於因勝解依處。具足成就淨信為先。決定喜樂。謂於種種如應所攝無顛倒因。具多勝解。五者於果勝解依處。具足成就淨信為先。決定喜樂。謂於種種如應所攝無顛倒果。具多勝解。六者於應得義勝解依處。具足成就淨信為先。決定喜樂。謂於無上正等菩提所應得義。我有堪任定當能得。具多勝解。七者於得方便勝解依處。具足成就淨信為先。決定喜樂。謂於一切菩薩學道能得方便。有此方便得應得義。具多勝解。八者於善言善語善說勝解依處。具足成就淨信為先。決定喜樂。謂於契經應頌記別等法。具多勝解。於此八種勝解依處。應知菩薩由二因緣具多勝解。一者多修勝解故。二者積集勐利忍故。

彼諸菩薩求正法時。當何所求云何而求何義故求。謂諸菩薩以要言之。當求一切菩薩藏法聲聞藏法一切外論一切世間工業處論。當知於彼十二分教。方廣一分唯菩薩藏。所餘諸分有聲聞藏。一切外論略有三種。一者因論。二者聲論。三者醫方論。一切世間工業處論。非一眾多種種品類。謂金師鐵師末尼師等工業智處。如是一切明處所攝有五明處。一內明處。二因明處。三聲明處。四醫方明處。五工業明處。菩薩於此五種明處若正勤求。則名勤求一切明處。諸佛語言名內明論。此幾相轉。如是乃至一切世間工巧業處名工業明論。此幾相轉。謂內明論略二相轉。一者顯示正因果相。二者顯示已作不失未作不得相。因明論亦二相轉。一者顯示摧伏他論勝利相。二者顯示免脫他論勝利相。聲明論亦二相轉。一者顯示安立界相能成立相。二者顯示語工勝利相。醫方明論四種相轉。一者顯示病體善巧相。二者顯示病因善巧相。三者顯示斷已生病善巧相。四者顯示已斷之病當不更生善巧相。一切世間工業明論。顯示各別工巧業處所作成辦種種異相。云何內明論顯示正因果相。謂有十種因。當知建立無顛倒因攝一切因。或為雜染或為清淨。或為世間彼彼稼穡等無記法轉。云何十因。一隨說因。二觀待因。三牽引因。四攝受因。五生起因。六引發因。七定別因。八同事因。九相違因。十不相違因。謂一切法名為先故想。想為先故說。是名彼諸法隨說因。觀待此故此為因故。於彼彼事若求若取。此名彼觀待因。如觀待手故手為因故有執持業。觀待足故足為因故有往來業。觀待節故節為因故有屈申業。觀待飢渴故飢渴為因故於諸飲食若求若取。隨如是等無量道理。應當了知觀待因相。一切種子望後自果。名牽引因。除種子外所餘諸緣。名攝受因。即諸種子望初自果。名生起因。即初種子所生起果。望後種子所牽引果。名引發因。種種異類各別因緣。名定別因。若觀待因。若牽引因。若攝受因。若生起因。若引發因。若定別因。如是諸因總攝為一。名同事因。於所生法能障礙因。名相違因。此障礙因若闕若離。名不相違因。當知相違略有六種。一語言相違。謂有一類或諸沙門或婆羅門所造諸論前後相違。二道理相違。謂為成立。諸所成立諸所知義。建立比量不與證成道理相應。三生起相違。謂所生法能生。緣闕障生緣會。四同處相違。謂明闇貪瞋苦樂等法。五怨敵相違。謂毒蛇鼠狼貓狸鼷鼠互為怨敵惡知識等。六障治相違。謂修不淨與諸貪慾。修慈與瞋。修悲與害。修七覺支八聖道支與三界系一切煩惱。於此義中正意唯取生起相違。此一切因二因所攝。一能生因。二方便因。當知此中牽引種子生起種子名能生因。所餘諸因名方便因。復有四緣。一因緣。二等無間緣。三所緣緣。四增上緣。當知此中若能生因是名因緣。若方便因是增上緣。等無間緣及所緣緣。唯望一切心心法說。由彼一切心及心法前生開導所攝受故。所緣境界所攝受故。方生方轉。是故當知等無間緣及所緣緣。攝受因攝。如是十因。云何能令一切世間種種事轉。云何能令雜染事轉。云何能令清淨事轉。謂於世間種種稼穡。墮諸穀數世資生物。所有種種名想言說。謂大麥小麥稻穀胡麻大小豆等。即此望彼種種稼穡。為隨說因。如言大麥持去持來若磨若置。如是等類種種隨說。如說大麥。餘小麥等當知亦爾。觀待飢渴。羸劣身住觀待。段食所有愛味。於彼追求執取受用。即說彼法為觀待因。由彼各別自種子故。種種稼穡差別而生。即說彼種子為此牽引因。地雨等緣能生於芽。名攝受因。即彼種子望所生芽。名生起因。芽莖葉等展轉相續。望彼稼穡若成若熟。為引發因。從大麥種生大麥芽大麥苗稼。不生餘類。如是所餘當知亦爾。即說彼為此定別因。即彼一切從觀待因至定別因。同為稼穡而得成熟。名同事因。非彼稼穡隨闕一因而得成熟。是故一切和合。說為此同事因。霜雹災等諸障礙法。望彼滋稼。為相違因。彼闕無障是諸滋稼。不相違因。如是十因。於餘世間種種事物。隨其所應當知。廣如攝穀論說。又於一切雜染。緣起所有種種名想言說。謂無明行識名色。廣說乃至老死愁悲憂苦擾惱。即此望彼諸雜染法。為隨說因。如言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如是等類種種隨說。觀待境界所有愛味。於諸有支相續流轉。即彼望此諸雜染法。為觀待因。於現法中無明等法。所有已生已長種子。今此種子望於餘生生老死等。為牽引因。近不善士聞不正法非理作意。及先串習所引勢力生無明等。名攝受因。無明等法各別種子。名生起因。從無明支乃至有支。展轉引發後後相續。望於餘生生老死等。為引發因。餘無明支及自種子乃至有支。能生那洛迦。餘無明支及自種子乃至有支。能生傍生餓鬼人天當知亦爾。即此望彼諸雜染法。名定別因。即彼一切從觀待因至定別因。名同事因。此雜染法相違因者。謂出世間種姓具足。值佛出世演說正法。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及與一切菩提分法。即如所說種種善法若闕若離。是雜染法不相違因。如是十因。應知能起一切有情一切雜染。又於一切清淨品法及滅涅槃。所有種種名想言說。即此望彼諸清淨法。為隨說因。如言念住正斷乃至八聖道支無明滅故行滅。廣說乃至生滅故老死滅。如是等類種種隨說。觀待諸行多過患故。樂求清淨攝受清淨。成滿清淨。彼望於此。為觀待因。安住種姓補特伽羅。種姓具足能為上首。證有餘依及無餘依二涅槃界。彼望清淨。為牽引因。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及先所作諸根成熟。名攝受因。種姓所攝一切無漏菩提分法所有種子。望彼一切菩提分法。為生起因。即自種子所生一切菩提分法。漸次能證若有餘依若無餘依二涅槃界。名引發因。聲聞種姓以聲聞乘能般涅槃。獨覺種姓以獨覺乘能般涅槃。大乘種姓以無上乘能般涅槃。彼望清淨。為定別因。若清淨品觀待因乃至定別因。彼望清淨。為同事因。種姓不具足。不值佛出世。生諸無暇處。不親近善士。不聽聞正法。不如理作意。數習諸邪行。彼望清淨。為相違因。此相違因若闕若離。是名清淨不相違因。若雜染品諸相違因。當知即是清淨法因。若清淨品諸相違因。當知即是雜染法因。如是現有雜染十因清淨十因。過去未來曾當染淨皆亦如是。一切唯有如是十因。除此無有若過若增。於此相中云何為果。謂略有五。一者異熟果。二者等流果。三者離系果。四者士用果。五者增上果。諸不善法於諸惡趣受異熟果。善有漏法於諸善趣受異熟果。是名異熟果。習不善故樂住不善不善法增。修習善故樂住善法善法增長。或似先業後果隨轉。是名等流果。八支聖道滅諸煩惱。名離系果。若諸異生以世俗道滅諸煩惱不究竟故。非離系果。諸有一類於現法中。依止隨一工巧業處起士夫用。所謂農作商賈事。王書畫算數占卜等事。由此成辦諸稼穡等財利等果是。名士用果。若眼識等是眼根增上果。乃至意識等是意根增上果。眾生身份不散不壞。是命根增上果。二十二根各各能起自增上果。當知一切名增上果。二十二根增上作用。如攝事分應知其相。菩薩於是內明所顯正因果相。如實知已精勤修習。令處非處智力種姓漸得清淨漸得增長。云何內明論顯示已作不失未作不得相。謂諸有情自所作業。雖復作已經多百劫。與果功能終無失壞亦無不作。或復異作而有異熟或異果熟。菩薩於是內明所顯已作不失未作不得相。如實知已精勤修習。令其自業智力種姓漸得清淨漸得增長。菩薩云何求聞正法。謂諸菩薩於善說法。應當安住勐利愛重求聞正法如是略說於善說法安住勐利愛重之相。謂諸菩薩為欲聽聞一善說法。假使路由勐焰熾然大熱鐵地。無餘方便可得聞是善說法者。即便發起勐利愛重歡喜而入。何況欲聞多善言義。又諸菩薩於自身份。及於一切資身眾具飲食等事所有愛重。於欲聽聞諸善說法所有愛重。以前愛重方後愛重。於百分中不及其一。於千分中亦不及一。於數分中亦不及一。於算分中亦不及一。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菩薩如是於善說法深生敬重。常樂聽聞諸善說法。無有勞倦亦無厭足。淨信淳厚其性柔和心直見直。愛敬德故愛敬法故。往法師所無難詰心。有敬重心無高慢心。專為求善非顯己德。為欲安立自他善根。不為利養恭敬因緣。菩薩具足如是功德。往法師所無雜染心無散亂心聽聞正法。云何菩薩無雜染心聽聞正法。謂聽法時其心遠離貢高雜染其心。遠離輕慢雜染其心。遠離怯弱雜染。由六種相其心遠離貢高雜染。由四種相其心遠離輕慢雜染。由一種相其心遠離怯弱雜染。謂聽法時。應時而聽殷重而聽恭敬而聽。不為損害不為隨順不求過失。由此六相其心遠離貢高雜染。又聽法時。恭敬正法恭敬說法補特伽羅。不輕正法不輕說法補特伽羅。由此四相其心遠離輕慢雜染。又聽法時。不自輕蔑。由此一相其心遠離怯弱雜染。菩薩如是無雜染心聽聞正法。云何菩薩無散亂心聽聞正法。謂由五相。一者求悟解心聽聞正法。二者專一趣心聽聞正法。三者聆音屬耳聽聞正法。四者掃滌其心聽聞正法。五者攝一切心聽聞正法。菩薩如是求聞正法。菩薩何故求聞正法。謂諸菩薩求內明時。為正修行法隨法行。為廣開示利悟於他。

若諸菩薩求因明時。為欲如實了知外道所造因論是惡言說。為欲降伏他諸異論。為欲於此真實聖教未淨信者。令其淨信。已淨信者。倍令增廣。若諸菩薩求聲明時。為令信樂典語眾生於菩薩身深生敬信。為欲悟入詁訓言音文句差別於一義中種種品類殊音隨說。若諸菩薩求醫明時為息眾生種種疾病。為欲饒益一切大眾。若諸菩薩求諸世間工業智處。為少功力多集珍財。為欲利益諸眾生故。為發眾生甚希奇想。為以巧智平等分佈饒益攝受無量眾生。菩薩求此一切五明。為令無上正等菩提大智資糧速得圓滿。非不於此一切明處次第修學能得無障一切智智。如是已說一切菩薩正所應求。如是而求為此義求。

菩薩為他說正法時。當何所說。云何而說。何義故說。謂諸菩薩正所應求即是所說。為此義求即為此義而為他說。依二種相應為他說。一者依隨順說應為他說。二者依清淨說應為他說。云何依隨順說應為他說。謂諸菩薩應當安住如法威儀而為他說。非不安住如法威儀。不為無病處高座者而說正法。不為坐者立說正法。不應居後為前行者而說正法。不為覆頭而說正法。如別解脫經廣說應知。何以故。諸佛菩薩敬重法故。又於正法生尊重時。令他於法起極珍貴恭敬聽聞而不輕毀。又為一切說一切法無間而說。又於正法不生慳悋不作師拳。又於正法如其文句次第而標。如其文句次第而釋。如其次第分別其義。又若引攝義利法義。應標應釋應廣分別。非不引攝義利法義。又應示現所應示現。又應教導所應教導。又應讚勵所應讚勵。又應慶慰所應慶慰。又依現比至教道理而說正法。非不依彼三量道理。又所宣說順往善趣。又所宣說無亂易入而不隱密。又所宣說應四聖諦。又處一切眾說正法時。隨眾所應而為宣說。菩薩依此十五種相。諸隨順說普為利他。應如是說。云何依清淨說應為他說。謂諸菩薩於己有怨諸有情類。應住慈心為說正法。於行惡行諸有情類。住利益心應說正法。於諸有樂有苦放逸下劣有情。應當安住利益安樂哀愍之心為說正法。不以嫉纏增上力故自讚毀他。以無染心不希利益恭敬讚頌為他說法。菩薩依止此五種相。諸清淨說普為利他。應如是說。如是菩薩說正法相。略有二十。一者以時。二者重法。三者次第。四者相續。五者隨順。六者歡喜。七者愛樂。八者悅豫。九者欣勇。十者不擯。十一者應理。十二者稱順。十三者無亂。十四者如法。十五者順眾。十六者慈心。十七者利益心。十八者哀愍心。十九者不自讚毀他。二十者不依利養恭敬讚頌。菩薩如是應常為他宣說正法。

云何菩薩法隨法行。當知此行略有五種。謂如所求如所受法。身語意業無倒隨轉。正思正修。若佛世尊於彼諸法制身語意令不造作。於此諸法開身語意令其造作。即於如是二種法中。身語意業無倒遠離無倒修證。是名菩薩於諸法中身語意業無倒隨轉法隨法行。云何菩薩於法正思。謂諸菩薩獨居閑靜。隨所聞法樂欲思惟。樂欲稱量樂欲觀察。先當遠離不思議處思惟彼法。恆常思惟無間加行殷重加行而無慢緩。是諸菩薩勇勐精進思惟法時。於其少分以理觀察而隨悟入。於其少分但深信解。凡所思惟但依其義不依其文。如實了知黑說大說。正能悟入最初思惟。既悟入已數數作意令得堅固。是諸菩薩由能遠離不應思議而思惟故。其心不墮迷悶錯亂。由能恆常無間殷重加行無緩而思惟故。先未知義得正了知得正決了。先已知義得無失壞得不忘失。由於少分以理觀察隨悟入故。於隨正理觀察法中不由他緣。由於少分但信解故。於極甚深自少覺慧不能達法。仰推如來言如是法是佛所行非我境界。如是於法不生誹謗不自損害。遠離衰患無諸過罪。由諸菩薩思惟法時但依其義不依文故。於佛世尊一切所說密意語言。能隨悟入。由諸菩薩普於一切黑說大說得善巧故。於真實義無物無法能傾能動。是諸菩薩正能悟入初思惟故。能得先來所未得忍。是諸菩薩由即於此已所得忍數數作意令堅牢故。能於其修隨順趣入。菩薩由是八種相故。能正修行正思所攝法隨法行。云何菩薩於法正修。當知此修略有四相。一者奢摩他。二者毘缽舍那。三者修習奢摩他毘缽舍那。四者樂修習奢摩他毘缽舍那。云何奢摩他。謂諸菩薩由八種思善依持故。於離言說唯事唯義所緣境中繫心令住。離諸戲論離心擾亂想作意故。於諸所緣而作勝解。於諸定相令心內住安住等住。廣說乃至一趣等持。是名奢摩他。云何毘缽舍那。謂諸菩薩由奢摩他熏修作意。即於如先所思惟法思惟其相。如理簡擇最極簡擇。極簡擇法廣說乃至覺明慧行。是名毘缽舍那。云何修習奢摩他毘缽舍那。謂諸菩薩於奢摩他毘缽舍那。無間加行殷重加行恆常修習。是名修習奢摩他毘缽舍那。云何樂修習奢摩他毘缽舍那。謂諸菩薩即於如是止觀相中。其心無動。於無功用離諸加行。任運轉處攝受無亂。是名樂修習奢摩他毘缽舍那。當知此中是諸菩薩如如修習奢摩他毘缽舍那。如是如是樂住奢摩他毘缽舍那。如如樂住奢摩他毘缽舍那。如是如是奢摩他毘缽舍那清淨。如如奢摩他清淨。如是如是身安心安增長廣大。如如毘缽舍那清淨。如是如是若智若見增長廣大。齊此名為修所應作。謂於所依中應除遣麁重。及於一切所知應修清淨智見。如是一切修所作業。菩薩由前四種修相皆能成辦。

云何教授。當知教授略有八種。謂諸菩薩或三摩地為依止故。或於長時共彼住故。於彼慈悲欲為教授。或由其餘諸菩薩眾。或由如來為作教授。於教授時先當審諦尋思其心。如實了知尋思。如實了知心已尋思其根。如實了知尋思。如實了知根已尋思意樂。如實了知尋思。如實知意樂已尋思隨眠。如實了知尋思。如實知隨眠已。如其所應隨其所宜。示現種種所趣入門令其趣入。謂或修不淨。或復修慈。或修種種緣性緣起。或修界差別。或修阿那波那念。如其所應隨其所宜。示現種種所趣入門令趣入已。為說能治常邊邪執處中之行。為說能治斷邊邪執處中之行。令其除捨未作謂作。未得謂得。未觸謂觸。未證謂證。諸增上慢。如是菩薩八種教授。當知略說三處所攝。云何三處。一未住心者為令住故。令於所緣無倒繫念。二心已住者為令獲得自義利故。為其宣說正方便道。三於自所作未究竟者。令捨中間所有留難。若知彼心根意樂隨眠已。如其所應隨其所宜。示現種種所趣入門令其趣入。當知是名未住心者為令住故令於所緣無倒繫念。若為宣說能治斷常二邊邪執處中之行。當知是名心已住者為令獲得自義利故為其宣說正方便道。若令除捨未作謂作廣說乃至未證謂證諸增上慢。當知是名於自所作未究竟者令捨中間所有留難。如是三處。當知能攝八種教授。如是菩薩或由從他得正教授。或由施他無倒教授。能令所餘八力種姓漸得清淨漸得增長。謂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種姓。諸根勝劣智力種姓。種種勝解智力種姓。種種界智力種姓。遍趣行智力種姓。宿住隨念智力種姓。死生智力種姓。漏盡智力種姓。

云何教誡。當知教誡略有五種。一者遮止有罪現行。二者開許無罪現行。三者若有於所遮止開許法中暫行犯者。如法諫誨。四者若有於彼法中數數輕慢而毀犯者。以無染濁無有變異親善意樂。如法呵擯與作憶念。五者若有於所遮止開許法中能正行者。慈愛稱嘆真實功德。令其歡喜。當知是名略說菩薩五種教誡。所謂遮止。開許。諫誨。呵擯。慶慰。

云何菩薩方便所攝身語意業。當知略說菩薩所有四種攝事。是名方便。如世尊言。菩薩成就四種攝事所攝方便。方名菩薩。復何因緣惟四攝事說名方便。謂諸菩薩略由如是攝事所攝四種方便。於諸有情普能攝受調伏成熟。除此無有若過若增。何等名為四種方便。一隨攝方便。二能攝方便。三令入方便。四隨轉方便。若諸菩薩先行佈施。當知是名隨攝方便。何以故。先以種種財物佈施饒益有情。為欲令彼聽受所說奉教行故。若諸菩薩次行愛語。於彼彼處有愚癡者。為欲除彼所有愚癡令無餘故。令其攝受瞻察正理。如是愛語。當知名為能攝方便。若諸菩薩知彼有情攝受瞻察正道理已。次行利行拔彼有情出不善處。於其善處勸導調伏安處建立。如是利行。當知名為令入方便。若諸菩薩如是方便。令諸有情得趣入已。最後與其於正事業同共修行令彼隨轉。由是因緣令所化者不作是說。汝自無有圓滿淨信。圓滿尸羅。圓滿惠捨。圓滿智慧。何賴於善勸導於他諫誨呵擯與作憶念。是故菩薩所行第四同事攝事。當知是名隨轉方便。如是菩薩四種方便若總若別所攝身業語業意業。是名方便所攝三業於諸有情能正攝受調伏成熟。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八

 

上篇:瑜伽師地論(100卷)

下篇:瑜伽師地論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瑜伽部目錄

【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辯中邊論

辯中邊論卷上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業成就論

業成就論翻譯之記 大國將寧。必感靈瑞以為嘉兆鄴隍方...

觀總相論頌

觀總相論頌一卷 陳那菩薩造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

大乘唯識論

大乘唯識論序 唯識論者。乃是諸佛甚深境界。非是凡夫...

念佛警策

念佛警策卷上 菩薩戒弟子 彭際清 纂 無量壽經 佛告...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註音版】佛說諸行有為經

佛說諸行有為經...

文殊問經字母品第十四

文殊問經字母品第十四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

華嚴經善財童子參觀自在菩薩章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薩名觀自在...

佛說鴦掘摩經

佛說鴦掘摩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罪業應報教化地獄經

佛說罪業應報教化地獄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如是我...

菩薩生地經

菩薩生地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游於...

佛說婆羅門避死經

佛說婆羅門避死經 後漢安息沙門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

【佛教詞典】異生

(術語)凡夫之異名,凡夫輪迴六道,受種種別異之果報...

【佛教詞典】人天教

乃指世間教而言,即不說宗教解脫,而提倡受持五戒得生...

歷境驗心,二六時中都要檢驗

要把功夫用熟啊!歷境驗心,二六時中檢驗檢驗,用功有...

刺激消費不如鼓勵耕讀傳家

現代的經濟學家很多觀點都是有問題的,凱恩斯說以消費...

密行第一的羅睺羅尊者

羅睺羅尊者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乃釋尊之子,為耶輸陀羅...

做義工的功德到底有多大

義工,是一種慈悲與利行的奉獻,是一種愛心和時間的布...

命運把握在我們自身手裡

世間上的人都明白冥冥之中有命運的存在,而更多的人認...

文殊菩薩給你的智慧和吉祥

文殊師利菩薩的意思是妙智慧、妙吉祥。 我們在世間都希...

道源老法師為臨終者的助念開示

大德,我現在要向你講幾句佛法,希望你靜下心來聽著。...

格言聯璧

學問類 古今來許多世家。無非積德。天地間第一人品。...

傻瓜與聰明人

在一個城市里,住著一個傻瓜,他很為大家都把他看成傻...

雷陽公問地府官吏

族叔祖雷陽公說,從前有個人遇見陰曹地府的官吏,便乘...

斷除對異性的貪愛與相思

如果說死亡是這個世間人們最恐懼的事,那麼最悅意不過...

《雜阿含經》中居士的修行方法

《阿含經》是佛滅度後首次結集的教法,屬於佛教的根本...

【視頻】《文殊菩薩十大願》聆志居士念誦

《文殊菩薩十大願》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佛說伏淫經》風柯月渚讀誦

《佛說伏淫經》風柯月渚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