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無畏授所問大乘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沙門臣施護等奉 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無畏授所問大乘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沙門臣施護等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心善解脫、慧善解脫,如大龍王,所作已辦,棄諸重擔,隨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解脫,諸心寂靜,皆到彼岸——唯一補特伽羅,所謂阿難。

復有五百大菩薩眾——悉得一切陀羅尼門及三摩地門,皆是一生補處。

時舍衛城有一長者名無畏授,大富自在,有大財寶,積諸受用,庫藏充滿,金、銀、瑠璃、真珠、珊瑚、螺貝寶等皆悉具足,廣有車乘、象、馬、牛、羊,復多眷屬、奴婢、僕從、執事人等及諸朋友。

一時,無畏授與五百長者而共集會,潛相謂言:「諸仁者!遇佛出世斯為難事,人身難得,時難契會,於佛教中淨信極難。舍家出家,成苾芻相,此亦為難,修行復難。彼諸有情知恩念報而復甚難,但能少分施作尚不壞失,何況廣多?又,諸有情若於如來教中能生淨信,信已復能依教修行,極為難事。又諸有情若能莊嚴如來教法,復能解脫輪迴,極為難事。是故,我等不應於聲聞乘及緣覺乘中趣求涅槃,應於無上大乘法中趣求涅槃。」

於是,眾會以如是事互言議已,咸悉發起廣大勝心,皆言:「我今悉於無上大乘法中趣求涅槃,不樂聲聞、緣覺之乘。」

時無畏授與五百長者俱共圍繞出舍衛城,詣世尊所。到已,頭面禮世尊足,右繞七匝,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知是事已,故謂無畏授等五百長者言:「汝諸長者以何緣故來詣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

時無畏授等五百長者悉從座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頂禮,白言:「世尊!我等向者共會一處,潛相謂言:『遇佛出世斯為難事,人身難得,時難契會,於佛教中淨信極難。舍家出家,成苾芻相,此亦為難,修行復難。彼諸有情知恩念報而復甚難,但能少分施作尚不壞失,何況廣多?又,諸有情若於如來教中能生淨信,信已復能依教修行,極為難事。又,諸有情若能莊嚴如來教法,復能解脫輪迴,極為難事。我等今時不應於聲聞乘及緣覺乘中趣求涅槃,應於無上大乘法中趣求涅槃。』世尊!我等以如是事互言議已,咸悉發起廣大勝心,皆於無上大乘法中趣求涅槃,不樂聲聞、緣覺之乘。我等乘此緣故,來詣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世尊!諸菩薩摩訶薩欲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云何住?復云何學?云何修行?」

爾時,世尊讚無畏授等五百長者言:「善哉,善哉。汝諸長者!甚善,甚善。汝今能為安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來詣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汝等諦聽,極善作意,今為汝說。」時無畏授等五百長者受教而聽。

佛言:「諸長者!若菩薩摩訶薩欲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如其所住,當如是學、如是修行。

「又,若菩薩摩訶薩欲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於一切有情起大悲心、普遍親近、廣為攝受、觀察施作。而菩薩摩訶薩於自身命不應愛著,所有舍宅、妻子、眷屬、飲食、衣服、乘馭、床座、珍寶、財穀、香華、燈塗,乃至一切受用樂具,悉不應著。何以故?多諸有情愛著身命故廣造罪業,彼彼所作業成熟已,墮在惡趣、地獄中生。若於一切有情起大悲心、於自身命不愛著故,即於一切善趣中生。諸長者!是故菩薩摩訶薩欲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一切有情起大悲心、於自身命不生愛著,所有舍宅、妻子、眷屬、飲食、衣服、乘馭、床座、珍寶、財穀、香華、燈塗,乃至一切受用樂具,悉不愛著已,然後自舍一切,廣行惠施不求果報,安住戒行三相清淨,修諸忍辱堪能具足,一切有情於己所作不饒益事悉能忍伏。被大精進堅固甲冑,若身、若命悉能棄舍,安住寂靜,心一境性,遠離散亂。勝慧抉擇諸善法分,不起我人、眾生、壽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等見,廣為一切作諸勝行,為一切有情作意行施、為一切有情作意護戒、為一切有情作意行忍、為一切有情作意發起堅固精進、為一切有情作意安住諸勝定門、為一切有情作意修慧、為一切有情習學一切善巧方便。」

爾時,無畏授等五百長者俱白佛言:「世尊!我等昔來於自身命皆生愛著,所有舍宅、妻子、眷屬、飲食、衣服、乘馭、床座、珍寶、財穀、香華、燈塗,乃至一切受用樂具,悉生愛著。世尊!菩薩摩訶薩作何觀察,能於身命乃至一切受用樂具不生愛著?願佛為說。」

爾時,世尊告無畏授等五百長者言:「菩薩摩訶薩以無數種相觀察於身。何等無數?所謂:此身不實,緣法合集,如極微聚,從頂至足次第破壞;彼九竅門及諸毛孔不淨流溢,猶如蟻聚;蛇毒止中,蛇毒違害;如怨敵、如猿猴,多所損惱;如極惡友,常起諍競;身如聚沫,不可撮摩;又如水泡,旋有即壞;又如陽焰,渴愛所生;又如芭蕉,中無堅實;又如幻化,從虛妄起;又如王者,多種教令;又如怨對,常來伺便;又如盜賊,無有信義;又如殺者,極難調製;如惡知識,常不歡喜;如破法者,隱沒慧命;又如邪朋,減失善法;又如空聚,離於主宰;又如瓦器,終歸破壞;如小便坑,不淨充滿;如大便處,常多滓穢;又如食噉諸不淨鬼,及蛆蟲、狗等,樂臭穢中;又如廣積穢物,遠聞其臭;如惡瘡疱難合其竅,痛不可忍;又如毒箭,入身酸楚;如惡家主,難為侍養;又如朽舍及如漏船,雖假修治,旋歸散壞;又如坯器,難為固惜;又如惡友,常假將護;如河岸樹,風所動搖;如大河流,終歸死海;又如客舍,多種違惱;如無主舍,無所攝屬;如巡警人,常專撿察;又如邊方,多所侵嬈;如積沙處,漸當減下;如火蔓延;如海難渡;如地難平;如蛇置篋,隨生損害;又如嬰兒,常須存愛;又如破器,無所堪用;如惡方處,常虞壞亂;如雜毒食,常當遠離;如求丐人得種種物,得已旋棄;又如大車,負極重等。唯,諸智者!於法覺了應如是知。

佛說無畏授所問大乘經卷上

佛說無畏授所問大乘經卷中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復次,長者!菩薩摩訶薩觀察此身,最初何因之所成立?謂依父母精血合集生起彼因。復由受其飲食,食已變壞,旋聚即散,歸澹廕藏,澹廕流潤終歸不淨。然後火大增彊,煮變成熟。後歸風力,由其風力各分滓重及與流潤——滓重所謂大、小便等,流潤謂血——血變成肉、肉成於脂、脂成於骨、骨成其髓、髓成其精,精等乃成此不淨身。菩薩觀此不淨身故,乃起思惟:此身多種合集,各別名相,謂三百骨、六十肪及膏相、合四百膜、五百肉團、六百腦、七百脈、九百筋、十六肋骨。復有三事內纏其腸,分生、熟、藏腸,有十六交絡而住,二千五百脈道透映一百七節;八十萬俱胝毛孔具有五根、九竅、七藏,不淨充滿;髓有一掬、腦有一掬、脂有三掬、澹廕六掬、滓重六掬、風力隨遍、血有一鬥,如是一切各各充滿。有七水脈而復圍繞,吸諸滋味,內火大增,熾然燒煮,逼切疲極,身脈汗流,是等諸相極難可見。此之臭穢不淨體相,是中云何起增上愛?如求丐人得所用物,得已旋棄;又如大車,負極重等。唯,諸智者!於法覺了應如是知。」

即說頌曰:

「此身多種不淨聚,  愚無智者不了知,
 彊起增上愛著心,  如穢瓶破多穢氣。
 耳、目、口、鼻皆穢物,  彼等何者為香潔?
 涎眵、結聹及涕洟,  諸蟲雜惡何生愛?
 譬如愚者取於炭,  勤力摩治欲令白,
 炭盡力疲白莫成,  無智妄貪亦如是。
 如人意欲成潔淨,  多種修治於此身,
 百轉沐浴及香塗,  身壞命終歸不淨。」

爾時,世尊復告無畏授等五百長者言:「長者當知,菩薩摩訶薩欲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觀察此身有四十四相。何等四十四?謂菩薩摩訶薩觀察此身誠所厭棄,菩薩觀身不可愛樂,以不饒益故;菩薩觀身極為臭穢,膿血滿故;菩薩觀身甚不堅牢,終破壞故;菩薩觀身體性羸劣,筋骨相聯故;菩薩觀身不淨,穢惡常流故,菩薩觀身如幻,愚夫異生彊起虛妄、動亂相故;菩薩觀身多所漏失,以九竅門常流注故;菩薩觀身熾然燒爇,謂貪火所焚、瞋火勐聚、癡火暗冥故;菩薩觀身,貪、瞋、癡網常所蓋覆,愛網相續故;菩薩觀身竅穴所依,以九竅門及諸毛孔週遍流注,雜穢充故;菩薩觀身多種逼惱,四百四病常增損故;菩薩觀身是為窟宅,八萬四千戶蟲之所聚故;菩薩觀身無常,終歸死法故;菩薩觀身無知,於法不知故;菩薩觀身如器用,眾緣合成、終破壞故;菩薩觀身逼切,眾多憂惱故;菩薩觀身無歸趣,畢竟老、死故;菩薩觀身深隱,諂誑所行故;菩薩觀身如地,難平滿故;菩薩觀身如火,以所愛色隨繫著故;菩薩觀身無厭足,隨五欲故;菩薩觀身破壞,煩惱對礙故;菩薩觀身無定分位,以其利衰現所受故;菩薩觀身無自他緣,不得源流故;菩薩觀身馳流心意,以種種緣作意伺察故;菩薩觀身棄背畢竟,歸於棄尸林故;菩薩觀身為他所食,鷲鳥、豺狼等食噉故;菩薩觀身如輪盤影現,筋骨連接故;菩薩觀身無所顧惜,殘棄漏失、膿血滿故;菩薩觀身耽著滋味,飲食所成故;菩薩觀身勤苦無利,以是無常生滅法故;菩薩觀身如惡友,起諸邪妄故;菩薩觀身如殺者,重重現增苦故;菩薩觀身為苦器,三苦逼惱故,所謂行苦、壞苦、苦苦;菩薩觀身為苦聚,五蘊隨轉無主宰故;菩薩觀身極不自在,種種緣成故;菩薩觀身無壽者,離男女相故;菩薩觀身空寂,諸蘊處界所合成故;菩薩觀身虛假,以如夢故;菩薩觀身不實,以如幻故;菩薩觀身動亂,如陽焰故;菩薩觀身馳流,如響應故;菩薩觀身虛妄所起,如影現故。長者!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四十四相觀察於身。

「而菩薩摩訶薩作此觀察時,所有於身樂欲、於身顧惜、於身執我、於身愛染、於身積集、於身繫著,一切悉斷。由是,於命樂欲、於命顧惜、於命執我、於命愛染、於命積集、於命繫著,乃至舍宅、妻子、眷屬、飲食、衣服、乘馭、床座、珍寶、財穀、香華、燈塗、一切受用樂具,若樂欲、若顧惜、若執我所、若愛染、若積集、若繫著,一切亦斷。由於身命能棄舍故,乃至一切受用樂具亦悉棄舍,如是乃能圓滿六波羅蜜多。長者!菩薩摩訶薩以能圓滿波羅蜜多故,即能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即說頌曰:

「應知人身極難得,  莫因此身造眾罪,
 豺狗取食棄尸林,  空將此身為殘棄。
 愚無智者常動亂,  虛偽身中起貪愛,
 此身難馭違背深,  晝夜受苦無停息。
 此身苦輪常生病、  此身不淨廣充盈,
 飢渴隨逐嬈惱深,  誰諸智者生愛著?
 此身如地廣無主,  及如惡友愚生愛,
 因此身故眾罪興,  畢竟還自受諸苦。
 此身不同金剛堅,  莫因此身廣造罪,
 智者應修勝福因,  於佛教中生淨信。
 此身不久徒存養,  衣服香嚴飲食資,
 緣歸破壞暫任持,  邪勤施作何空過?
 經百劫中難得遇,  大牟尼尊出世間,
 速於佛教淨信生,  莫於惡趣受極怖。
 假使壽千俱胝歲,  彼尚勿應生貪愛,
 何況壽不滿百年,  豈生貪愛無厭足?
 或有一類奢侈者,  不念此身極難得,
 廣集嬉戲歌伎人,  於前戲劇求快樂。
 廣集財寶何有樂?  護惜重重苦惱增,
 下劣愚夫喜悅生,  智者於中離貪著。
 富貴不實如夢幻,  愚者馳流於心意,
 剎那破壞剎那成,  誰諸智者生貪愛?

佛說無畏授所問大乘經卷中

佛說無畏授所問大乘經卷下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沙門臣施護等奉 詔譯

「譬如幻所成物像,  如乾闥婆城莊嚴;
 愚人貪愛富亦然,  不知是妄生耽著。
 百種苦求於財富,  得已極苦逼於身,
 王官、水、火散壞時,  智者豈生於愛著?
 妻子、眷屬隨所愛,  廣作諸罪當破壞,
 極重過失不覺知,  智者於身不生著。
 慳悋者求財富時,  父母亦不生尊重,
 妻子、眷屬返憎嫌,  一向常貪於財利。
 慳者不知於恩義,  唯念莫壞我所有,
 背正向邪諂求財,  智者於彼不生信。
 慳者意異語如實,  所應信者不生信,
 見人雖將愛子同,  此是慳者諂妄起。
 慳悋之者在世間,  雖親典教亦通解,
 馳流散亂出惡言,  心無悲愍極麁獷。
 慳者處世無所託,  亦無知識及親朋,
 有所依附但求財,  智於慳者不生信。
 慳者因求財富故,  於極惡事起思念,
 是故智者正所觀,  愚人於彼生歡喜。
 金寶、珠貝、珊瑚等,  善業引生如聚沫,
 於中貪愛諍競興,  彼不了知幻化性。
 賢劫一佛出世時,  彼尊立名為慈氏,
 偏覆大地得黃金,  彼從何來何因故?
 於外隨逐五欲境,  愚人散亂癡迷法,
 如日中分夏月時,  渴欲奔馳焰為水。
 空後一劫成世間,  虛空所成空自性,
 焚燒破壞復還成,  此從何來彼何去?
 溝澗、池沼及大海,  枯涸破壞彼皆同,
 虛假不實貪亦然,  誰諸智者生愛著?
 智者慧、力、色相具,  於身常自作稱量:
『此中無味染何因?  舍宅、財利應棄舍。
 隨逐五欲造惡業,  養育妻子並眷屬,
 死時妻子及諸親,  誰能救護自當苦?
 死時眷屬不隨去,  但隨自作眾業行,
 苦惱逼逐於己身,  彼時誰為我分受?』
 三有獨怖無親愛,  妻子、眷屬假相親,
 愚人取以為樂因,  但增苦惱及憂戚。
 父母、妻子、親朋聚,  為求財利故相會,
 彼等不隨死者行,  唯自所作業相逐。
 一切皆隨業所行、  一切亦隨業所住,
 當知此身業所成,  智者應修於善業。
 父母、妻子、眷屬等,  以不了知故貪愛,
 愚人廣造眾罪因,  智者不入無間獄。
 所有餘處業報盡,  無間極苦不解脫,
 是故畏彼惡趣因,  智者勤劬離諸罪。
 閻摩王前治罰時,  彼無朋友為救護,
 亦無父母及諸親,  隨自所作業當受。
 王言:『汝所得人身,  得已何不離諸罪?
 今受極苦捶打時,  皆由汝作不善業,
 自心所作不善已,  而復不信有業報。』
 如彼閻摩法王言:  『汝受治罰非我罪,
 自作業因自造罪。  自造罪已汝來此,
 當受極苦自甘心,  由先所作非愛業。
 死時眾苦所逼迫,  親屬不能令解脫,
 汝欲自求解脫時,  是故應離諸罪惡。』
 打擊、考掠及杻械,  此等若欲求遠離,
 舍宅、親友起怖心,  於佛教中修正行。
 舍宅勐火大苦根,  而此心火常熾然,
 智者於斯愛不生,  如大火聚極可怖。
 住舍養親常憂戚,  富樂憂愁亦復然,
 自他過失等無差,  是故應離諸罪惡。
 智者佛教生信樂,  不種自收勝樂根;
 愚者不生愛樂心,  但貪舍宅諸苦本。
 女身筋肉骨合集,  假起妄貪為我妻,
 諸無智者染愛生,  不知女身都如幻。
 智者了知諸欲樂、  及舍宅等皆生厭,
 正法藥治貪病除,  速疾出離諸纏縛。」

爾時,無畏授等五百長者聞是正法已,悉得無生法忍;得法忍已,皆生最上踴躍歡喜,即說頌曰:

「快哉!於今日,  我等得大利,
 彼一切利中,  此利益最上。
 我等所發起,  廣大菩提心,
 於佛正法中,  清淨生渴仰。
 所起勝愛樂,  無上菩提心,
 為一切有情,  廣施諸安樂。
 我等從今日,  極盡其身命,
 誓於此深經,  生最上愛樂。
 由起愛樂故,  得一切有情,
 於彼當來世,  見者生歡喜。
 彼一切有情,  諸欲發心者,
 皆發起無上,  廣大菩提心。
 若一切有情,  愛樂菩提心,
 當得勝果報,  最上金色身。
 相好以莊嚴,  種種勝殊妙,
 及得大光明,  世間廣照耀。
 無上菩提心,  此心廣大心,
 勝出一切心,  最上復清淨。
 彼一切功德,  由此心具足,
 復具大勝力,  能脫一切病。
 諸尠福有情,  不樂菩提心,
 此心懈退因,  不能觀生死。
 菩提神通智,  獲最勝福力,
 廣積滿虛空,  普施諸情品。
 若人於河沙,  等數諸佛剎,
 滿以七珍財,  供養正等覺;
 若人但合掌,  歸向菩提心,
 此勝供養因,  超過諸供養。
 此供養無等,  所謂菩提心,
 過此外無餘,  為最勝最上。
 菩提心功德,  是勝妙良藥,
 一切病能治,  施有情安樂。
 觀見諸有情,  三火常燒然,
 無量劫拔除,  菩薩不懈退。
 修此菩提行,  為勇勐醫王,
 救苦諸有情,  常遠離疲懈。
 數數往諸趣,  不舍菩提心,
 勤於佛法中,  出現希有相。
 我等得大利,  樂此菩提心,
 願我等當成,  大覺釋師子。」

爾時,世尊從其面門出現廣大神通光明,無數種色——所謂青、黃、赤、白、及紫、碧綠——是光普照無邊世界,上徹梵世,映蔽日月光明不現。其光旋環右繞世尊百千匝已,卻從世尊頂門而入。

爾時,尊者阿難即從座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頂禮,白言:「世尊!何因何緣現是光明?若無因緣,如來、應供、正等正覺不放光相。」

時尊者阿難即說頌曰:

「佛上勝者若無因,  法爾不現光明相,
 願為悲愍劣有情,  說放光明何因故。
 一切有情皆貧乏,  佛應為施大聖財,
 世間暗暝作照明,  願說此光所因現。」

爾時,世尊告尊者阿難言:「阿難!汝今見此五百長者不?悉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來詣我所。」

阿難白佛言:「唯然,已見。」

佛言:「阿難!是五百長者今此會中聞正法已,皆得無生法忍。阿難!此諸長者皆於過去佛所奉近供養、深種善根,從此沒已不復墮諸惡趣,生人天中受勝妙樂。次第至彼慈氏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現世時,生彼佛剎,親近供養、尊重承事。其後,乃至賢劫諸佛彼彼出世時,於一一佛所親近供養、聽受正法、讀誦記念、廣為人說。最後過二十五劫,於種種佛剎皆當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同名蓮華吉祥藏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現世間。」

爾時,尊者阿難前白佛言:「今此廣大甚深正法,希有,世尊!希有,善逝!此經何名?我等云何奉持?」

佛言:「阿難!是經名為『菩薩瑜伽師地法門』,亦名『無畏授所問』,如是名字汝當受持。」

佛說此經已,尊者阿難等諸大聲聞,及諸菩薩摩訶薩眾,並五百長者、世間天、人、阿修羅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說無畏授所問大乘經卷下


上篇:佛說菩薩修行經

下篇:佛說優填王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寶積部目錄

【註音版】楞嚴經四種決定清淨明誨

(印光大師校印本)...

【註音版】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

【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佛說大乘方等要慧經

佛說大乘方等要慧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卷上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鷲峯山中,與大苾芻眾三萬二...

發覺淨心經

發覺淨心經卷上 隋北印度健陀羅國三藏闍那崛多隋言志...

【註音版】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一卷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佛說護國經

佛說護國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

相續解脫如來所作隨順處了義經

相續解脫如來所作隨順處了義經 如《相續解脫經》說:...

【註音版】大乘舍黎娑擔摩經

大乘舍黎娑擔摩經...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習學略法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習學略法 元帝師苾芻拔合思巴集 敬...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思惟...

憨山老人夢遊集

憨山老人夢遊集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一 憨山大師夢遊全...

【佛教詞典】水

【水】 p0382 顯揚一卷十一頁云:水亦二種。一、內,二...

【佛教詞典】四恩

心地觀經云:世間凡夫無慧眼,迷於恩處失妙果,五濁惡...

金剛經的功德利益作用與十大威力

一、金剛經中佛於其城中,次第乞已,佛教導我們對一切...

迷之則生死始,悟之則輪迴息

從上古人出家,本為生死大事。即佛祖出世,亦特為開示...

何謂佛度「有緣人」

佛法中的有緣人,指的就是聞、思、修佛法機緣已經成熟...

凡夫的障怎麼就這麼重呢

我等幸得人身,生中國,聞佛法。 這裡我等也就印祖說把...

三招把素菜做出香味

素菜是健康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很多人卻不喜歡吃...

如何成就圓滿我們的功德

如何成就圓滿我們的功德。那麼有什麼樣的方便,讓我們...

越是你困難的時候、越要這樣去發心

無災無害地過這一生,平平安安,吉祥如意,這個誰都得...

「淫心不除,塵不可出」與「帶業往生」矛盾嗎

問: 《楞嚴經》云: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又聽師父說...

念佛人斷氣後遭遇違緣能往生嗎

問: 末法眾生若命終、未命終,家中眷屬即為其穿衣,...

欲生淨土不得怕死

千萬不可怕死,怕死則仍不能不死,反致了無生西之分矣...

大安法師:淨土同修如何面對五欲六塵的干擾和誘惑

問: 面對五欲六塵的干擾和誘惑,念佛同修應從哪些方...

做到這二十五法,就能開發禪定和智慧

禪堂的居士身上穿的禪褂上都有止觀兩個字,在我們修行...

【視頻】《現在賢劫千佛名經》女聲念誦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女聲念誦

【視頻】《佛說阿含正行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阿含正行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