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方廣佛華嚴經(40卷)卷第十五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五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善財童子於諸眾生,起大慈普遍心,起大悲潤澤心,思惟相續曾無間斷,福德智慧具足莊嚴,正見圓滿離諸塵垢,證法平等心無高下,隨順悟入一切智道,拔不善刺滅一切障,了達甚深覺法自性,堅固精進以為牆塹,不思議三昧而為園苑,以慧日光破無明闇,以方便風開智慧華,以廣大願充滿法界,心常現入一切智城;如是勤求菩薩之道,漸次往詣樂瓔珞城,到彼詢求最勝長者。見在城東大莊嚴幢無憂林中,無量商人百千長者眾所圍遶,理斷人間種種事務,因為宣揚出世之法,令離見慢及我、我所,捨所積聚眷屬珍財,滅除慳嫉一切疑執,心得清淨無諸穢濁,獲淨信力,常樂見佛,受持佛法,生菩薩力,起菩薩行,入菩薩三昧,得菩薩智慧,住菩薩正念,增菩薩樂欲,發起無上菩提之心。

爾時,善財即至其所,以身投地,頂禮其足,良久乃起,以尊重心白言:「聖者!我是善財!我是善財!我專尋求菩薩勝行。菩薩云何學菩薩行?菩薩云何修菩薩道?隨修學時,常能化度一切眾生,常能現見一切諸佛,常得聽聞一切佛法,常能住持一切佛法,常能趣入一切法門,入一切剎學菩薩行,常能久住一切大劫,修菩薩道心無厭足,能知一切如來神力,能得一切如來護念,能入一切如來智慧。」

時,彼長者告善財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已成就至一切處淨菩薩行法門,無體、無依、無作、無住神通之力。

「善男子!云何名為至一切處淨菩薩行法門?善男子!我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欲界一切諸眾生中;所謂:一切三十三天、一切須夜摩天、一切兜率陀天、一切樂變化天、一切他化自在天、一切魔天及餘一切欲界所居部類眷屬、一切天、龍、夜叉、羅剎、鳩槃茶、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村營城邑一切住處,諸眾生中,隨其所應而為說法。令捨非法,令息諍論,令除鬪戰,令止忿競,令破怨結,令解繫縛,令出牢獄,令免怖畏,令斷殺生,乃至邪見一切惡業不可作事皆令禁止;令其順行一切善法,諸可作事皆使正修;令其遍學一切技藝,於諸世間而作利益;為其分別種種諸論,隨其所應令生歡喜;令漸成熟,隨順一切諸外道眾,為說勝慧;令斷諸見、令入佛法;乃至色界一切梵天,我亦為其說如是法。如於此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極微塵數世界之中,我皆為其廣說正法;所謂:佛法、菩薩法、聲聞法、獨覺法;說地獄趣,說地獄眾生受苦差別,說向地獄道;說畜生趣,說畜生眾生受苦差別,說向畜生道;說閻羅王界,說閻羅王界受苦差別,說向閻羅王界道;說天世間,說天世間受樂差別,說向天世間道;說人世間,說人世間受苦受樂,說向人世間道。

「善男子!我說如是種種世間,若集、若壞、若染、若淨;為欲開顯菩薩功德,為令捨離生死過患,為令知見諸佛功德,為令知見諸有趣生,為令知見無障礙法,為令開發智慧光明,為欲顯示苦樂因起,為欲顯示入無相門,為令眾生捨諸想著,為令證得佛無依法,為令永滅煩惱業輪,為令能轉佛淨法輪,我為眾生說如是法。善男子!我唯知此至一切處淨菩薩行莊嚴法門,無依、無作、無性、無住神通之力。如諸菩薩摩訶薩具足一切自在神通,悉能遍往一切佛剎,得普眼地,住淨耳根,悉聞一切音聲言說,普入諸法智慧自在,勇健無比,離諸乖諍,以廣長舌出平等音,其身妙好同諸菩薩,與諸如來究竟無二,智身廣大普入三世,境界無際同於虛空,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國土,名無邊際河,其國有城名羯陵迦林,有比丘尼名師子頻申,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禮最勝足,遶無數匝,慇勤瞻仰,一心戀慕,辭退而去。

爾時,善財童子漸漸前行,至無邊際河羯陵迦林,週遍尋訪師子頻申比丘尼;時,無量人咸告之言:「善男子!此比丘尼在勝光王之所,捨施日光園中說法,利益無量眾生。」

善財聞已,歡喜踴躍,即詣彼園,週遍觀察,見其園中有一大樹,名過滿月,形如樓閣,高廣嚴好,放大光明,照一由旬;復見葉樹名曰普覆,其形如蓋,紺青光明,週遍照耀;復見華樹,名曰華藏,形色高潔,猶如雪山,雨眾妙華,如流香水,週遍普熏,無有窮盡,猶忉利天歡喜園中波利質多羅樹;復有果樹,名為常熟,形如金山,味如甘露,柔軟香美,常放光明,種種眾果,悉皆具足;其中復有摩尼寶樹,名毘盧遮那藏,其形無比,如妙高山,心王摩尼寶最在其上,阿僧祇色相摩尼寶週遍莊嚴,栴檀摩尼以為樹果,眾雜珠網羅覆其上;復有鬘樹,名為天寶,恆出妙寶瓔珞華鬘,如意寶王敷榮光耀,摩尼寶藏蘊伏其下,以為樹根;復有衣樹,名能清淨,常出眾色諸妙寶衣,垂布樹枝以為嚴飾;有音樂樹,名為歡喜,其音美妙過諸天樂;復有香樹,名遍莊嚴,恆出妙香普熏一切。園中復有種種陂池,一切皆以七寶莊嚴,其池入處,眾寶莊嚴;眾色摩尼而為欄楯,栴檀香末凝積其中,上妙金沙彌布其底,八功德水清淨盈滿,優缽羅華、波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遍覆其上;瞻博迦華、阿提目多迦華、婆利師迦華、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如是等華,列植其岸,眾鳥和鳴,其聲清雅。種種天寶,妙莊嚴樹,行列園中;諸寶樹下,各各敷置寶師子座,以不思議種種妙寶而為莊嚴;布以天衣,熏以妙香;垂諸寶繒,施諸寶帳,閻浮金網彌覆其上;寶鐸徐搖,出妙音聲;或有樹下敷蓮華藏師子之座;或有樹下敷香王摩尼藏師子之座;或有樹下敷龍象莊嚴摩尼王藏師子之座;或有樹下敷寶師子聚摩尼王藏師子之座;或有樹下敷毘盧遮那摩尼王藏師子之座;或有樹下敷十方毘盧遮那摩尼王藏師子之座;或有樹下敷因陀羅摩尼金剛王藏師子之座;或有樹下敷眾生形相毘盧遮那摩尼王藏師子之座;或有樹下敷如意摩尼王藏師子之座;或有樹下敷白色光明摩尼王藏師子之座;其一一座各有百千寶師子座周匝圍遶,一一皆具無量莊嚴。此大園中眾寶充滿,如海寶洲,寶衣布地,敷設莊嚴,柔軟妙好;如迦隣迦衣,能生樂觸,蹈之沒足,舉即還復;異類眾鳥,鳧鴈、鴛鴦、白鶴、孔雀、拘枳羅等飛翔自在,顧影和鳴;寶栴檀林,列植門側,密葉蔥翠,聳幹枎疏,布影垂陰,莊嚴妙好;種種華樹,常雨妙華,逾天帝釋雜華之園;無比香王普熏一切,香風四布,流及天人;一切樓閣眾寶莊嚴,上妙香華珍奇校飾,過天帝釋善法之堂;諸音樂樹奏天音樂,種種樂器懸布樹枝,所謂:箏、笛、箜篌、琵琶、簫、瑟如是等樂,不鼓自鳴,聞皆可意,離諸染著;寶多羅樹覆寶鈴網,微風吹動,出微妙音,如自在天善口天女;諸如意樹,出眾寶衣,如天劫波服,垂布嚴飾,有無量色,猶如大海;百千樓閣眾寶莊嚴,如忉利天帝釋宮殿,寶蓋彌覆,如妙高峯,如梵王宮光明普照。

爾時,善財童子見此園林無量功德種種莊嚴,皆是菩薩不思議業之所成就,出世善根之所生起,供養一切諸佛功德,廣修淨業無能壞者,一切世間無能與等;如是皆從師子頻申比丘尼了法如幻,不捨有為,積集廣大善業所成,不與聲聞、辟支佛共,異道邪論不能傾動,一切魔軍無能與敵,凡夫淺智不能思惟。三千大千世界天龍八部無量眾生,隨自善根,如應度者,皆入此園而不迫窄。何以故?此比丘尼不可思議威神力故。

爾時,善財見比丘尼遍坐一切諸寶樹下大師子座,身相端嚴,威儀寂靜,住法平等,動止安詳;諸根調順,如大象王;心無垢濁,如清淨池;普濟所求,如如意寶;不染世法,猶如蓮華;心無所畏,如師子王;護持淨戒不可傾動,如須彌山;能令見者心得清涼,如妙香山;能除眾生諸煩惱熱,如雪山中妙栴檀香;眾生見者諸苦銷滅,如妙見藥王;能令見者所願不空,如婆樓那天;永離欲染,如大梵王;淨眾生心,如水清寶;能長眾善,如良沃田;三業自在,猶如如來;在一一座眾會不同,所說法門亦各差別。或見處座淨居天眾所共圍遶,摩醯首羅天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無盡法相解脫;或見處座諸梵天眾所共圍遶,妙光明梵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普門差別清淨言音輪;或見處座他化自在天,天子天女所共圍遶,自在轉天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菩薩清淨心自在莊嚴;或見處座妙變化天,天子天女所共圍遶,樂變化天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妙法清淨莊嚴門;或見處座兜率陀天,天子天女所共圍遶,兜率天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自心藏旋轉;或見處座須夜摩天,天子天女所共圍遶,須夜摩天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普遍莊嚴;或見處座三十三天,天子天女所共圍遶,釋提桓因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厭離門;或見處座百光明龍王、難陀龍王、優波難陀龍王、摩那斯龍王、伊羅跋陀龍王、阿那婆達多龍王等,龍子龍女所共圍遶,娑伽羅龍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佛境界光明莊嚴;或見處座諸夜叉眾,童男童女所共圍遶,毘沙門天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救護眾生藏;或見處座乾闥婆眾,男女眷屬所共圍遶,持國乾闥婆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雨無盡大歡喜法雨;或見處座阿脩羅眾,男女眷屬所共圍遶,羅睺阿脩羅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速疾莊嚴法界智門;或見處座迦樓羅眾,男女眷屬所共圍遶,大力勇持迦樓羅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怖動諸有海;或見處座緊那羅眾,男女眷屬所共圍遶,大樹緊那羅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佛行光明門;或見處座摩睺羅伽眾,男女眷屬所共圍遶,菴羅林忿怒摩睺羅伽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出生見佛歡喜心;或見處座無數百千男子、女人、童男、童女所共圍遶,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殊勝行;或見處座諸羅剎眾,男女眷屬所共圍遶,常吸精氣大樹羅剎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發生慈悲心;或見處座信樂聲聞乘眾生所共圍遶,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勝智威力大光明;或見處座信樂獨覺乘眾生所共圍遶,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佛功德廣大光明;或見處座信樂大乘眾生所共圍遶,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普門三昧智光明;或見處座初地菩薩所共圍遶,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一切諸佛大願聚三昧;或見處座二地菩薩所共圍遶,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無垢輪三昧;或見處座三地菩薩所共圍遶,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大寂靜莊嚴三昧;或見處座四地菩薩所共圍遶,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速疾出生一切智境界三昧;或見處座五地菩薩所共圍遶,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妙華藏三昧;或見處座六地菩薩所共圍遶,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毘盧遮那藏三昧;或見處座七地菩薩所共圍遶,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普遍莊嚴地三昧;或見處座八地菩薩所共圍遶,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普遍法界境界化現身三昧;或見處座九地菩薩所共圍遶,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無所得力智莊嚴三昧;或見處座十地菩薩所共圍遶,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無障礙輪三昧;或見處座執金剛菩薩所共圍遶,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金剛智那羅延莊嚴三昧。

爾時,善財童子見如是等一切大眾,種種出生、種種住處、種種身相、種種眷屬,已成熟者、已調伏者,堪為法器,皆入此園,各於樹下圍遶而坐,師子頻申比丘尼如其所應,種種心性、種種欲樂、種種信解,隨彼所宜勝劣差別,而為演說相應法門,令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何以故?此比丘尼得普眼捨得般若波羅蜜門、演說一切佛法般若波羅蜜門、法界差別際般若波羅蜜門、散壞一切障礙輪般若波羅蜜門、生長一切眾生善心般若波羅蜜門、最勝莊嚴般若波羅蜜門、無礙真實藏般若波羅蜜門、法界圓滿般若波羅蜜門、清淨心藏般若波羅蜜門、普遍出生種種語言神通藏般若波羅蜜門;此十般若波羅蜜門而為上首,入如是等無數百萬阿僧祇般若波羅蜜門。此日光園中一切菩薩及諸眾生所見境界,所聞妙法,各各差別,悟解不同,皆是師子頻申比丘尼初勸發心說法教化,令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時,善財童子見師子頻申比丘尼如是園林、如是床座、如是經行、如是眾會、如是威儀、如是自在、如是普身、如是無畏、如是神力、如是辯才、如是莊嚴,復聞如是不可思議廣大法門,身心柔軟,五體投地,恭敬頂禮,合掌念言:「我當右遶此比丘尼經於無數百千萬匝。」

作是念時,此比丘尼即放光明,遍照其園,普及眾會,善財童子即自見身遍一切處,一一座上比丘尼所,皆悉右遶百千萬匝,圍遶畢已,合掌而立,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

比丘尼言:「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滅除一切微細分別門。」

善財白言:「聖者!何故名為滅除一切微細分別?」

比丘尼言:「善男子!此解脫門於一念中普照三世一切諸法,顯示本性智慧光明。」

善財白言:「聖者!此智光明境界云何?」

比丘尼言:「善男子!我入此智光明門時,得自在出生一切法三昧王,以得如是三昧王故,現意生身,普遍十方一切世界兜率天宮一生所繫諸菩薩所;於一一菩薩前,現不可說佛剎極微數身;於一一身,作不可說佛剎極微數最勝供養。所謂:或現天王身、龍王身、夜叉王身,乃至人王身,各各執持種種華雲、種種鬘雲、燒香、塗香及以末香,衣服、瓔珞、幢幡、繒蓋、寶網、寶帳、寶藏、寶燈,乃至一切莊嚴具雲,我皆執持而以供養,如於住兜率宮一生所繫菩薩所,親近承事,種種供養,如是降神入胎,住胎出胎,在家出家,往詣道場,成等正覺,轉正法輪,入於涅槃;如是中間,或住天宮,或住龍宮,乃至或住人、非人宮,於彼一切諸如來所,我皆如是而為供養;若有眾生知我如是見聞、親近、供養佛者,一切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若有眾生來詣我所,我皆誘誨為其宣說般若波羅蜜門。

「善男子!我見一切眾生,不分別眾生相,智眼明見故;聽一切語言,不分別語言相,心無所著故;見一切如來,不分別如來相,智了法身故;住持一切如來法輪,不分別法輪相,悟法自性故;一念遍知一切法,不分別諸法相,知法如幻故。善男子!我唯知此滅除一切微細分別,成就一切智菩薩解脫門;如諸菩薩摩訶薩心無分別,普知諸法,一身端坐充滿法界,於自身中示現攝持一切佛剎,悉能往詣一切佛所,於自身內普現一切諸佛神力,一毛遍舉不可說不可說諸佛世界,於其自身一毛孔中現不可說不可說世界成壞,於一念中與不可說不可說眾生同住,於一念中入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劫,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聚落,名為險難,其中有城,名寶莊嚴,彼有女人,名伐蘇蜜多,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數匝,慇勤瞻仰,辭退而去。

爾時,善財童子大慧光明照啟其心,思惟觀察一切智智,一心隨順諸法實性堅固,了知一切眾生言音陀羅尼門,得受持一切如來法輪陀羅尼門,得與一切眾生作所歸依大悲力,得觀察一切法義理光明門,得速疾圓滿法界輪,得轉彼清淨大願輪,得普照十方一切法智光明,得遍莊嚴一切世界自在力,得普攝取一切菩薩神通智,得普發起一切菩薩圓滿願。漸漸前行,至險難國寶莊嚴城,處處尋訪伐蘇蜜多女。城中有人不知此女功德智慧方便善巧所住境界微密甚深,作如是念:「今此童子諸根寂靜,諸根調順,智慧明瞭,已離放逸,心不迷亂,諦視一尋,無有疲懈,無所取著,目視不瞬,心無所動,甚深寬廣猶如大海,不應於此伐蘇蜜多女有貪愛心、有顛倒心,生於淨想,生於欲想,不應為此女色所攝。此童子者不行魔行,不入魔境,不沒欲泥,不被魔縛,不應作處,已能不作,有何等意而求此女?」其中有人先知此女有勝功德,具深智慧,告善財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乃能推求尋覓伐蘇蜜多女,汝已獲得廣大善利。善男子!汝應決定求佛妙果,決定欲為一切眾生作所依怙,決定欲拔一切眾生貪愛毒箭,決定欲破一切眾生於女色中所有淨想,決定欲雨一切如來普遍法界大功德雨。善男子!伐蘇蜜多女於此城內市鄽之北,自宅中住。」

時,善財童子聞是語已,歡喜踴躍,心願圓滿,一心正念往詣其門。見其住宅,廣博嚴麗,寶牆、寶樹及以寶塹,一一皆有十重圍遶;其寶塹中香水盈滿,底布金沙,諸天寶華、優缽羅華、波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遍覆水上,異香芬馥,悅暢眾心,妙寶殊珍,莊嚴其岸;階陛欄楯,眾寶合成,宮殿樓閣,處處分佈,門闥窓牖,相望間列,咸施網鐸,悉建幢幡,無量珍奇,以為嚴飾;瑠璃為地,眾寶間錯,燒諸沉水,塗以栴檀,懸眾寶鈴,風動成音,散諸天華,週遍其地;摩尼燈燭,光明普照,諸珍寶藏,其數百千,十大園林,以為莊嚴;寶樹枝條,騰芳發耀;種種殊麗,不可稱說。

爾時,善財見此女人顏貌端嚴,色相圓滿,皮膚金色,目發紺青,不長、不短、不麁、不細,欲界人天無能與比;音聲美妙超諸梵世,一切眾生差別言音,悉皆具足,無不解了,深達字義,善巧談說;得如幻智,入方便門;眾寶瓔珞莊嚴其身,一切寶網周覆其上,首冠如意摩尼寶冠;無量眷屬恭敬圍遶,皆共善根,同一行願,福德大藏具足無盡。時,彼女人從其身出廣大光明,普照宅中一切堂宇及寶宮殿,遇斯光者身得清涼,心除惑熱。

爾時,善財前詣其所,頂禮其足,合掌而立,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

彼即告言:「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離貪慾際;我能隨順一切眾生諸所樂欲而為現身,若天見我,我為天女,形貌光明,殊勝無比;如是乃至人、非人等而見我者,我即為現人、非人女,隨其形相,各各殊勝,隨其樂欲,皆令得見。

「善男子!若有眾生欲意所纏,來詣我所,而於我身生極愛染,心如昏醉,我為說法,彼聞法已則離貪慾,得菩薩無著境界三昧;若有眾生暫見於我,則離貪慾,得菩薩歡喜三昧;若有眾生暫與我語,則離貪慾,得菩薩無礙妙音聲藏三昧;若有眾生暫執我手,則離貪慾,得菩薩隨順遍往一切佛剎三昧;若有眾生暫昇我座,則離貪慾,得菩薩離一切世間光明三昧;若有眾生暫觀於我,則離貪慾,得菩薩寂靜莊嚴三昧;若有眾生見我頻申,則離貪慾,得菩薩摧伏一切外道三昧;若有眾生見我目瞬,則離貪慾,得菩薩住佛境界光明三昧;若有眾生抱持於我,則離貪慾,得菩薩攝一切眾生恆不捨離三昧;若有眾生咂我脣吻,則離貪慾,得菩薩增長一切眾生福德藏三昧;如是一切所有眾生,來詣我所親近於我,一切皆得住離貪際,入於菩薩一切智地最勝解脫。」

爾時,善財童子白伐蘇蜜多女言:「聖者!云何此解脫門得名最勝?」

時,女告言:「善男子!一切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由為女人不得速成無上佛道,亦不疾得辟支佛乘、阿羅漢果、五通仙人;由女色故,退失神通,為荷負者,天、阿脩羅常興戰伐;十頭羅剎焚燒南海楞伽大城;或有諸王喪失國土,乃至兄弟自相殺害,造惡趣因,現世貧窮,甘為奴僕,不順師長,違背君親,如是一切皆由女人;我觀無數百千世界貪慾眾生,生死曠野輪轉無窮,苦業之中女為上首。是故,菩薩若離女色,即得親近諸善知識,復令眾生因此離欲,皆住最勝解脫法門。」

善財童子白言:「聖者!種何善根、修何福業,而得增長如是種種殊勝功德?」

時,女答言:「善男子!我念過去有佛出世,名為高行,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時,王都城名曰妙門。善男子!時,彼如來為欲利樂諸眾生故,來入王城,蹈彼門閫;其城一切六種震動,忽然廣博眾寶莊嚴,無量光明遞相映徹,種種寶華散佈其地,諸天音樂同時俱奏,一切諸天充滿虛空,恭敬禮拜尊重讚歎。善男子!我於彼時為長者妻,名曰妙智,見佛神通,心生覺悟,則與其夫疾詣佛所,發廣大心,以一寶錢奉施於佛;是時,文殊師利童子為佛侍者,為我說法,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離貪慾際解脫法門,如諸菩薩摩訶薩成就無邊巧方便智,福德廣大猶如虛空,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南方有城,名淨達彼岸;中有居士,名毘瑟底羅,彼常供養栴檀座佛塔,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數匝,慇勤瞻仰,辭退而去。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五

 

上篇:大方廣佛華嚴經(40卷)

下篇:佛說羅摩伽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華嚴部目錄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楞嚴咒註音版

楞嚴咒註音版...

【註音版】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御製無量壽佛讚  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

佛說兜沙經

佛說兜沙經一卷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一切諸佛威神...

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

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卷第一(一名十千日光三昧定...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 失譯人名附秦錄 如是我聞: 一時...

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註音版】優婆塞菩薩戒誦戒儀式

優婆塞菩薩戒誦戒儀式...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一卷(出烏波離所問經) 開府儀同...

佛說兜沙經

佛說兜沙經一卷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一切諸佛威神...

佛說觀佛三昧海經

佛說觀佛三昧海經卷第一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 六...

【註音版】吉祥經

吉祥經...

【註音版】佛藏經

佛藏經...

諸法無諍三昧法門

諸法無諍三昧法門卷上 陳南嶽思大禪師撰 如萬行中說。...

說無垢稱經

說無垢稱經卷第一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序品第一...

供五百羅漢儀軌

【施主至。客堂應酬。即報方丈。次令照客。捧香儀點明...

【佛教詞典】欲界系色界系無色界系

【欲界系色界系無色界系】 p0990 大毗婆沙論五十二卷十...

【佛教詞典】祝融

我國民間傳說中之古帝。以火施化,故又稱赤帝。一說為...

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法喜

什麼是禪?禪是一種良好的狀態,禪翻譯成中文為正思維...

人法圓融才能夠行於中道

打七以來有不少人遞了一些條子,提了一些問題,也談了...

散亂稱名,皆已成佛

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寧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

夢參老和尚:如何尋覓善知識

問:老和尚慈悲,弟子多年尋覓善知識,希望能夠救濟苦...

什麼樣的考驗才知道臨終有把握

我們在剛開始念佛的時候,我們在一念的散亂心當中,要...

聖嚴法師:同事

「同事」一般是指在同一個公司或團體裡共事的人,他們...

說話要說到用處,廢話無益

禪宗提倡不立文字。為了說明宗旨,不得不用了文字這一...

良好的心態才能成為命運的主人

你也許無法改變自己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的位置,但完全可...

把修行同生活打成一片

當我們談到修行佛法的時候,通常都會聽到人們說:我只...

一句佛號創造生命奇跡

宗實老和尚是黑龍江省大慶市人。九年前的劇烈心絞痛,...

持念觀音聖號,能從水難中逃生

十四無畏的第三是水難無畏。因為觀世音菩薩已成就了水...

慳者,耽著法財不能惠捨

隨煩惱二十:言慳者,耽著法財,不能惠捨,秘悋為性。...

【視頻】《藥師經》蓮喚居士念誦

《藥師經》蓮喚居士念誦

【視頻】《佛說無量壽經》聆志居士讀誦

《佛說無量壽經》聆志居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