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伽提國,寂滅道場,彌加女村,自在天祠精舍。

時有迦波利婆羅門子,名彌勒,軀體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放銀光明,黃金校飾,如白銀山,威光無量,來至佛所。

爾時世尊,與千二百五十比丘,經行林中;又有結髮梵志五百人等,遙見彌勒,威儀庠序、相好清淨,五體投地如銀山崩,成金花聚眾寶間廁。金花金台,七寶為果,於台閣中,有妙音聲,而說偈言:

「我見牟尼尊,  面貌常清淨,
 百福相奇特,  世間無倫匹;
 煩惱垢永盡,  智慧悉成滿,
 一向常歸命,  身心無疲倦。
 故我以五體,  欲得勝安樂,
 脫苦無所畏,  敬禮釋迦文。」

時諸梵志,見聞此事,白佛言:「世尊!如此童子,威儀庠序,光明無量,與佛無異;於何佛所,初發道心,受持誰經?唯願天尊!為我解說。」

佛告式乾梵志:「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令汝歡喜!

「乃往過去,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時,有世界名勝花敷,佛號彌勒!恆以慈心,四無量法,教化一切。

「彼佛說經,名『慈三昧光大悲海雲』,若有聞者,即得超越,百億萬劫,生死之罪,必得成佛,無有疑慮。

「時彼國中,有大婆羅門,名一切智光明,聰慧多智,廣博眾經;世間技藝,六十四能,無不綜練。

「聞佛出世,說《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即以世間一切義論,難詰彼佛,盡其辭辯,而不能屈。

「即便信伏為佛弟子,尋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作是言:『我今於佛法中,誦持《大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以此功德,願於未來過算數劫,必得成佛而號彌勒。』

「於是捨家即入深山,長髮為相,修行梵行;八千歲中,少欲無事,乞食自活,誦持是經,一心除亂。

「彼時世間,有雨星現,國王淫荒,彗星橫流,連雨不止;洪水暴漲,仙人端坐,不得乞食,經歷七日。

「時彼林中,有五百白兔,有一兔王母子二獸;見於仙人,七日不食,而作是言:『今此仙人,為佛道故,不食多日,命不雲遠;法幢將崩,法海將竭,我今當為無上大法,令得久住,不惜身命。』

「即告諸兔:『一切諸行,皆悉無常,眾生愛身,空生空死,未曾為法;我今欲為一切眾生,作大橋樑,令法久住,供養法師。』

「爾時,兔王即為群兔,而說偈言:

「『若有畜生類,  得聞諸佛名,
  永離三惡道,  不生八難處。
  若聞法奉行,  生處常值佛,
  信法無疑惑,  歸依賢聖僧。
  隨順諸戒行,  如是疾得佛,
  必至大涅槃,  常受無上樂。』

「爾時,兔王說此偈已,告諸兔言:『我今以身欲供養法,汝等宜當各各隨喜。所以者何?我從多劫喪身無數,三毒所使為鳥獸形,唐生唐死未曾為法;吾今欲為無上法故,棄捨身命供養法師。』

「時,山樹神即積香薪以火然之,兔王母子,圍遶仙人足滿七匝,白言:『大師!我今為法供養尊者。』仙人告言:『汝是畜生,雖有慈心何緣能辦?』兔白仙人:『我自以身供養仁者,為法久住,令諸眾生得饒益故。』作此語已,即語其子:『汝可隨意求覓水草,繫心思惟正念三寶。』

「爾時,兔子聞母所說,跪白母言:『如尊所說,無上大法,欲供養者,我亦願樂。』作此語已,自投火中,母隨後入。

「當於菩薩捨身之時,天地大動,乃至色界及以諸天,皆雨天華持用供養。

「肉熟之後,時山樹神白仙人言:『兔王母子,為供養故,投身火中,今肉已熟,汝可食之。』

「時彼仙人,聞樹神語,悲不能言,以所誦經書置樹葉,又說偈曰:

「『寧當然身破眼目,  不忍行殺食眾生。
  諸佛所說慈悲經,  彼經中說行慈者,
  寧破骨髓出頭腦,  不忍噉肉食眾生。
  如佛所說食肉者,  此人行慈不滿足,
  常受短命多病身,  迷沒生死不成佛。』

「時彼仙人,說此偈已,因發誓言:『願我世世不起殺想,恆不噉肉,入白光明慈三昧,乃至成佛制斷肉戒。』作此語已,自投火坑與兔併命。

「是時,天地六種震動,天神力故,樹放光明,金色晃曜照千國土。

「時彼國中諸人民等,見金色光從山樹出,尋光來至,既見仙人及以二兔死在火中,見所說偈並得佛經,持還上王。

「王聞此法傳告共宣,令聞此者皆發無上正真道心。」

佛告式乾:「汝今當知,爾時白兔王者,今現我身釋迦文尼佛是;時兔兒者,今羅睺羅是;時誦經仙人者,今此眾中,婆羅門子,彌勒菩薩摩訶薩是。我涅槃後五十六億萬歲,當於穰佉轉輪聖王國土,華林園中金剛座處,龍華菩提樹下,得成佛道,轉妙法輪。

「時五百群兔者,今摩訶迦葉等五百比丘是;時二百五十山樹神者,舍利弗、目犍連等二百五十比丘是;時千國王,跋陀婆羅等千菩薩是。彼王國土諸人民等得聞經者,從我出世乃至樓至,於其中間受法弟子得道者是。」

佛告式乾:「菩薩求法,勤苦歷劫,不惜身命;雖復從報,受畜生身,常能為法,不惜軀命,投於火坑,以身供養;便得超越,九百萬億劫,生死之罪;於是得在恆河沙等無量諸佛先,先彌勒前得成佛道。汝等云何不勤為法?」

佛說是語時,式乾等五百梵志求佛出家。佛言:「善來!」鬚髮自落,即成沙門。佛為說法,豁然意解成阿羅漢;八萬諸天亦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時會大眾,聞佛所說,各各稱讚,菩薩所行。

舍利弗白佛言:「時彼仙人,投火坑已,為生何處?」佛告舍利弗:「時彼仙人,投火坑已,生於梵世,普為一切說大梵法,乃至成佛轉大梵輪,所說經典亦名『慈三昧光大悲海雲』。

「所制波羅提木叉,不行慈者名犯禁人;其食肉者犯於重禁,後身生處常飲熱銅,至彼仙人得作佛時,如《彌勒菩薩下生經》說。」

尊者阿難,聞佛所說,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叉手長跪,而白佛言:「世尊!彌勒成佛所說戒法,乃以慈心制不食肉,為犯重禁,甚奇甚特!」

時,會大眾,異口同音,皆共稱讚,彼國眾生不食肉戒:「願生彼國!」世尊悉記,當得往生。

尊者阿難,復白佛言:「當何名此經?云何受持之?」

佛告阿難:「此法之要,名『白兔王菩薩不惜身命為無上道』,亦名『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如是受持。」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上篇:佛說鹿母經

下篇:修行本起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本緣部目錄

【註音版】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御製無量壽佛讚  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

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眾經譔雜譬喻

眾經譔雜譬喻卷上 比丘道畧集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佛說九色鹿經

佛說九色鹿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佛言:「昔者,菩薩...

佛本行集經

佛本行集經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發心供養品第...

佛說妙色王因緣經

佛說妙色王因緣經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眾經譔雜譬喻

眾經譔雜譬喻卷上 比丘道畧集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佛說四品法門經

佛說四品法門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

雲門匡真禪師廣錄

雲門匡真禪師廣錄卷上並序 祖燈相繼數百年間。出類邁...

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

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王...

持心梵天經

持心梵天所問經卷第一(一名莊嚴佛法諸義,又名佛說等...

【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佛說九色鹿經

佛說九色鹿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佛言:「昔者,菩薩...

佛說諸法本經

佛說諸法本經(出《中阿含》別翻)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佛說無上依經

佛說無上依經卷上 梁天竺三藏真諦譯 校量功德品第一...

【佛教詞典】閼伽灌頂

(修法)以香水灌佛道修行者之頂,證明其修功之儀式作...

【佛教詞典】佛滅日

佛滅,即指佛陀之涅槃、入滅。法華經序品(大九·五上...

俯提劣機曲護初心,唯此法門最為第一

原文: 倘惑業未盡,道果未成。縱有修持,不能自主。久...

有誦經念佛,但內心總是放不下該怎麼辦

問: 作為一名退休的教師,雖然有誦經念佛,可心裡總...

何謂「四重二諦」

第一重:以有為俗諦,以空為真諦。 第二重:說空說有皆...

人應該存福報,勝過存錢

人應該儲存的是福報,有福報,走到哪裡都有的吃,做什...

聖嚴法師《情緒從哪裡來》

在混亂、緊張匆忙的時代裡,人的情緒時時刻刻都在浮動...

地藏如意寶,能滿眾生一切願

在《地藏十輪經》中,說地藏王菩薩就是法界的如意寶、...

怎樣對待學佛人之間的是非

問: 應怎樣對待學佛人之間的是非、迷惑?如何搞好團結...

五常之戒,治世之善

已上所舉話頭工夫動靜節次,與初機入道四眾安頓手腳處...

垃圾車定律

有一天,打算到機場,因時間來不及,因此,我拜託一位...

這個稱讚如來,所讚之境也是非常廣大

復次,善男子!言稱讚如來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

誠信,讓他取得了人生的成功

在一次上學的路上,一位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少年,騎車不...

出家與在家的比較

下邊就是在家出家的問題了。這個我們也要講一下,因為...

【視頻】西方發願文(童聲念誦)

西方發願文(童聲念誦)

【視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與佛頂尊勝陀羅尼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與佛頂尊勝陀羅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