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佛學常見辭彙】(第5頁)
更多詞典列表
大陰界入
大是四大,陰是五陰,界是十八界,入是十二入。...
大日如來
梵名叫做摩訶毗盧遮那,摩訶是大的意思,毗盧遮那是日...
大恩教主
指釋迦牟尼世尊,因釋尊對眾生的恩德廣大,而且是教法...
大般涅槃
梵語摩訶般涅槃那,譯義摩訶為大,是讚美寂靜之德,般...
大隨煩惱
共有八種,即掉舉(心思浮動)、昏沉(心思糊塗)、不...
大施無畏者
即觀世音菩薩,因觀世音菩薩到處救苦救難,令一切眾生...
大煩惱地法
即無明、放逸。懈怠、不信、昏沉、掉舉。因此六法常與...
大不善地法
即無慚和無愧兩個心所。因此二法,與一切之不善心相應...
小機
只能接受小乘教法的根機。...
小乘
聲聞緣覺的法門,以修身自利為宗旨,其最高果位為阿羅...
小乘戒
小乘律藏所說的戒律,有五戒八戒十戒與具足戒等數種。...
小乘法
宣說四諦或十二因緣的道理的經典,如四部阿含經是。...
小乘經
小乘的經律論三藏,即四部之阿含經為經藏,四分、五分...
小乘涅槃與大乘涅槃
小乘的涅槃和大乘的涅槃。小乘的涅槃,滅生死而涅槃;...
小三災
饑饉災、瘟疫災、刀兵災。據佛經說,我們的世界,每過...
小隨煩惱
共有十種,即忿(憤怒)、恨(怨恨常思報復)、覆(隱...
小煩惱地法
即忿、覆、慳、嫉、惱、害、恨、諂、誑、驕。因此十法...
上人
上德之人,比丘的尊稱,因比丘內涵德智,外有勝行,在...
上方
原是稱呼建築在山上的佛寺,但現代人習慣稱呼寺廟的住...
上座
僧寺的職位名,位在住持之下,除了住持以外,更無人高...
上根
上等的根器,指根性很敏銳的人。...
上慢
增上慢的簡稱,即我得增上之法所起的慢,如未得聖道,...
上界
指三界諸天,即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
上求下化
上求是上求佛果,下化是下化眾生。上求佛果是自利,下...
下方
指三塗,即地獄、餓鬼、畜生之三惡道。...
下地
三界一共分為九地,境界惡劣的稱為下地,境界殊勝的稱...
乞士
比丘三義之一,因比丘向人乞食,以養色身,故名乞士。...
乞食
比丘為了資養色身,而向人乞食。...
萬字
佛胸前有一字,此字乃是吉祥的標幟。...
萬法一如
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其性皆空,沒有差別。...
萬法無滯
一切諸法都以空無自性為性,空性是一如不變的,由此不...
萬法唯識
謂宇宙一切萬有,皆自阿賴耶識變現而來。這是唯識學的...
萬德洪名
謂在佛之名字上便已具足萬種之德。...
子斷
煩惱好比種子,由煩惱而生的苦報好比是果實,斷此能生...
子縛
見思煩惱,係縛身心,使不自在,謂之子縛,對果縛而言...
女天
天上的女人。欲界天中有女天,色界以上則無。...
女六欲
女人的六種慾望,即:色慾、形貌欲、威儀欲、姿態欲、...
習氣
指煩惱的餘氣,亦即現代人所說的壞習慣。...
習性
又名習種性,即以前由習慣而養成的品性、性格。...
凡夫
迷惑事理和流轉生死的平常人。...
凡小八倒
凡夫和小乘行人所共有的八種顛倒見解,即非常計常、非...
凡聖一如
又名凡聖不二,即凡夫和聖人的體性平等,毫無差別的意...
凡聖同居士
凡夫和為了化度眾生而現身說法的聖人所共同居住的國土...
口四
在十惡中,屬於口所作的四種業,即妄語、兩舌、惡口、...
口定
寂然靜默,不談是非。...
口輪
由佛口而說的法,能摧破一切眾生的煩惱,謂之口輪。三...
口密
又名語密,即持誦真言時的口業,因它不但含有妙用而且...
口業
又名語業,即由口而說的一切善惡言語。...
口業供養
口說讚美佛菩薩的功德的話。...
屍城
拘尸那拉城的簡稱,為佛入滅之處。...
尸羅
華譯為清涼或戒,言三業過惡,其性熱惱,惟戒能防息其...
尸羅不清淨
言戒行不清淨,心身不安穩,則禪定不能成就。...
尸羅波羅蜜
六波羅蜜之一,亦即六度中之持戒。...
千手觀音
千手千眼觀世音之簡稱。千手千眼者,兩眼兩手外,左右...
千手二十八部
千手觀音所率領之二十八部大仙眾。...
千佛
1、謂過去現在未來各有一千尊佛出世。 2、指現...
千佛名經
有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現在賢劫千佛名經和未來星宿劫...
千部論師
龍樹和天親二菩薩,都有千部論師之美名。...
千輻輪相
佛三十二相之一,即佛之足下有千輻輪之印紋。...
己證
又叫做自證,即自己證悟的意思。...
己身彌陀唯心淨土
謂萬法唯一心,故心外無佛,亦無淨土,彌陀即己身中之...
工巧明
五明之一,即現代的工藝學。...
已今當
已是已往,今是現在,當是當來,即過去、現在、未來三...
已知根
三無漏根之一,意即已經知道了四諦的道理之後所發的意...
已達大德
已達於道的高僧,亦即已經證悟阿羅漢果的聖者。...
義淨
(635-713)唐代譯經僧。河北涿縣人,一說齊州...
馬鳴
菩薩名,天竺人,是佛滅後六百年間出世的大乘論師,有...
馬頭觀音
又叫馬頭大士、馬頭明王。六觀音之一。...
廣長舌
佛三十二相之一,佛舌廣長,而且柔軟紅薄,能覆面至發...
廣長輪相
大日如來要說真言時,必先現其週遍法界之廣長舌,以證...
丈六應身
如來為地前凡夫及二乘人所現的劣應身,高一丈六尺,這...
飛行皇帝
轉輪聖王的別名,因轉輪聖王能在空中飛行自在。...
飛花落葉
獨覺乘的行人,獨處山林,見飛花落葉,便能悟知世法無...
木魚
以木製成的魚,在讀誦經文時叩擊之。據說魚類晝夜常醒...
公案
禪家指點學人,在言語或動作上所作的垂示,叫做公案。...
太虛
(1889-1947)浙江崇德人,俗姓張,為民國以...
反忍
遇到人家侮辱我時,先反躬自問,責備自己定有不是之處...
心
1、泛指一切無形的精神作用,包括八識心王和五十一心...
心王
1、心的主作用,叫做心王;心的副作用,亦即為心所有...
心光
指佛由慈悲心所發出來的光。觀念法門說:專念阿彌陀佛...
心馬
(喻)心意不定,有如奔馬,又叫做心猿意馬。...
心印
心者佛心,印者印可或印定之義。禪宗不立文字,不依言...
心地
1、(喻)心能生萬法,如地能生萬物。 2、修行...
心師
我作我心之師的意思。涅槃經說:願作心師,不師於心。...
心空
(喻)心性廣大,含容萬象,有如虛空。...
心作
心之所作,即三業中之意業。...
心戒
制止心念邪惡的戒律。...
心識
心和識。心梵語是質多,集起為義,指阿賴耶識所含藏積...
心咒
諸佛的神咒,有大咒、小咒、一字咒等分別,心咒就是一...
心宗
佛心宗的簡稱,亦即禪宗。...
心波
(喻)連續不斷的意念。...
心香
(喻)中心虔誠,猶如焚香供佛一樣。...
心量
心生起妄想以度量種種的外境,這是對凡夫的心量而言,...
心所
心所有法的簡稱,也就是為心所有的各種心理現象,共有...
心佛
1、依心成佛的意思。 2、是心是佛的意思。 ...
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
1、心是能變,佛及眾生是所變,能變所變一如,故曰三...
心性
即吾人永恆不變的心體,亦即如來藏心、自性清淨心。...
心性三千
意謂一念之心性即含有三千之法。...
心法
1、經典以外所傳授的佛法。 2、一切諸法,分為...
心法身
吾人的心性即法身,為在纏如來,所以叫做心法身。...
心相應行
與心王相應而起之法,即心所有法,簡稱心所。...
心意識
心為集起之義,意為思量之義,識為了別之義。唯識論說...
心生滅門
起信論所說的一心二門,即真如門和生滅門。...
心即是佛
意謂人人心中皆具佛性,只要從吾人的心靈下功夫,就可...
中陰身
又名中有,即人死後尚未投胎之前,有一個微細物質形成...
中陰了生
人死之後,尚未投生,於中陰中,就能了知他將來投生之...
中道
不偏於空,也不偏於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不落二邊...
中道義
中道的勝義,即離互相對立的二邊,連中亦不要,絕諸對...
中道觀
觀想中正不偏之理的觀法,為天台三觀之一。...
中道實相
諸法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不落二邊,圓融無礙,叫做中...
中道第一義諦
簡稱中諦,即有就是空,空也就是有,圓融而無礙,不偏...
中隨煩惱
即無慚和無愧二種心所。作了壞事,不知慚恥,叫做無慚...
開士
1、開悟之士,菩薩的德名。 2、以法開導眾生之...
開會
開是開三乘教的方便門,會是三乘會歸一乘。與開顯同義...
開光
又叫做開眼,即佛像落成後,舉行儀式以供奉之。...
開顯
開權顯實的簡稱。權者方便,實者真實,開方便以顯真實...
開葷
又名開素。佛雖然製定酒肉五辛等不可食,但是生病的人...
開經偈
念經前所念誦的四句偈,其偈文是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
開山祖師
開山立寺始創基業的人。...
開示悟入
開是開佛知見,示是示佛知見,悟是悟佛知見,入是入佛...
開三顯一
開三乘方便之門以顯真實一乘的教法。...
開元三大士
密宗的善無畏、金剛智、不空等三人,於唐玄宗時,來中...
不定
心所名。所謂不定,是說這四種法,可以成就善,也可以...
不空
(705-774)南印師子國(即今之斯里蘭卡)人。...
不二
一實之理,如如平等,沒有彼此之別,謂之不二,菩薩若...
不二之門
指如如平等而無彼此分別的一實相法。...
不二法門
不二之法門。法者軌範也,門者入聖之門徑也。佛法有八...
不動法
以不動明王為本尊,為息災增益而修之祈禱法。...
不動明王
梵名阿遮羅囊他,華譯不動尊,又譯無動尊。在密教,大...
不動如來
即東方阿門如來,阿門華譯不動,又譯無動。...
不生
1、阿羅漢的譯名,因阿羅漢已經了脫生死,不再生於三...
不生斷
吾人的煩惱斷盡時,三途惡道的苦果也就永遠不再生,不...
不生不滅
不生也不滅,是常住的別名,也是永生的意思。涅槃經說...
不死
指涅槃,因涅槃是永生不死的境界。...
不死門
不死就是涅槃,入於涅槃之道,叫做不死門。無常經說:...
不退
不再退轉的意思,有三種的不退,即 一、位不退,...
不退土
不退之淨土,即西方極樂世界。往生十因曰:出輪回之鄉...
不退轉
所修行之功德善根,只有向前,不會再退後和轉變。...
不退菩薩
阿毗跋致之菩薩。阿毗跋致,華譯不退,即於無上菩提不...
不斷光
十二光之一,即阿彌陀佛的光明,彌陀的光明,常存三世...
不見舉
比丘犯了罪卻說不犯,叫做不見,舉治這種不見的過失,...
不但中
觀空假之外一切都是中,叫做但中,是離去空假二邊,但...
不但空
二乘人觀察一切事物,只見但空而不見不空,所以叫做但...
不懺舉
三舉之一,即惡性比丘破了戒不肯懺悔,眾僧勸說不聽,...
不淨行
又名非梵行,梵是清淨的意思,非梵行是指淫事,因愛染...
不淨觀
五停心觀之一,即觀察自己和他人的身體皆污穢不淨。修...
不淨說法
又名邪命說法,不論說正法或邪法,其心邪,皆名不淨說...
不共法
如來的功德與眾不同,故名不共法。有小乘十八不共法和...
不共佛法
佛的十八種功德法,惟佛獨有,不與三乘共有,故云不共...
不共般若
佛說般若經,分為共與不共兩種,能共通於聲聞緣覺菩薩...
不住相
是不住一切相,也就是不著空有兩邊的相。諸相雖多,不...
不老不死
悟入諸法實相,則生老病死,本來空寂,何老死之有,故...
不過中食
過中午十二時便不再食東西。諸天早食,佛午食,畜生午...
不清淨施
在佈施的時候,未能做到施者、受者和所施物皆緣生無有...
不增不減
1、就實相之空理而言,如般若經說:諸法空相,不生不...
不即不離
猶言不一不異。如水與波,兩者有別,故謂不即;水、波...
不變真如
謂真如的體性,畢竟平等,無有變易。...
不變隨緣
謂真如雖隨緣而現萬有,但其本體不變。...
不可思議
不可以心思之亦不可以言議之的意思。...
不可說不可說
佛經中的極大數目字,比阿僧祇劫等數目,還要大得多。...
不動滅無為
生於色界第四禪天,滅苦樂二受之粗動,所得的真如,名...
不染污無知
以劣慧為體,因慧劣故,不解事物的義理,其無知非因染...
不相應行法
謂非如心王心所之無形,亦不如色法之有形,與這三法皆...
雙運
解行並重或福慧雙修的意思。...
仁王
佛的尊稱,佛號能仁,又是法王,故稱仁王。...
仁王會
仁王經護國品說,若國有災難,設百座講座,講讚仁王經...
仁王經法
讀仁王護國般若經而修之祈禱法。當日月、星辰、火水、...
仁王菩薩
仁王經所說的五大力菩薩,亦即五大明王。...
五力
五根堅固發生力量,叫做五力,即信力、精進力、念力、...
五見
又名五惡見,即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
五樂
出家樂、遠離樂、寂靜樂、菩提樂、涅槃樂。出家樂是世...
五宗
1、指大乘之五宗,即天台宗、華嚴宗、法相宗、三論宗...
五眾
1、舊譯五蘊為五眾,眾是和集的意思。 2、指出...
五塵
色、聲、香、味、觸。因此五境能污染真性,故名塵。...
五行
1、佈施行、持戒行、忍辱行、精進行、止觀行。 ...
五觀
一、真觀,即觀察真諦的道理以斷見思之惑的空觀; ...
五過
1、指破戒五過,即害自身、為智者所呵、惡名流佈、臨...
五忍
一、伏忍,別教菩薩於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賢間,未斷煩惱...
五沒
五種退沒的相,亦即天人將退沒於下界時,所顯現的五種...
五識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因是六識中之前五識,...
五辛
五種帶有辛味的蔬菜、即大蒜、茖蔥、慈蔥、蘭蔥、興渠...
五性
法相宗將一切眾生的根機,分為五類,叫做五性。 ...
五家
禪宗在中國分為五家。自初祖達摩五傳至五祖弘忍,忍之...
五明
古印度的五種學術,即語文學的聲明、工藝學的工巧明、...
五法
楞伽經與唯識論等,把一切有為無為,有漏無漏諸法,歸...
五苦
生老病死苦(人生必經的四大過程)、愛別離苦(與所愛...
五受
吾人的心識領納外境時所產生的五種感受。 一、憂...
五品
指圓教五品外凡位,即 一、隨喜品,聞實相之法,...
五祖
1、指華嚴五祖,即杜順、智儼、法藏、澄觀、宗密。 ...
五結
貪結、恚結、慢結、嫉結、慳結。結是煩惱的別名,因煩...
五覺
本覺、始覺、相似覺、隨分覺、究竟覺。本覺是本有常住...
五食
能夠長養出世善根的五種法食,即:念食、法喜食、禪悅...
五悔
五種的懺悔方法。天台智者大師為了修習法華三昧的人,...
五慳
住處慳、家慳、施慳、餘讚慳、法慳。住處慳是只許我自...
五痛
由五惡(殺、盜、淫、妄、酒)而招感的五種苦果。...
五燒
造殺、盜、淫、妄、酒五惡的人,生時受到國家法律的制...
五衰
天人將死時有五種衰相現前,即 一、頭上花萎,就...
五欲
1、色、聲、香、味、觸。色是指美麗的色相;聲是指宛...
五蓋
五種的煩惱。蓋就是煩惱的別名,因煩惱能蓋覆人們的心...
五眼
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眼是肉身凡夫的眼,...
上一頁
下一頁
慈悲心
李炳南老居士
六道輪回
般若
學佛修行
離苦得樂
工作事業
惟覺法師
昌臻法師
大悲咒
印光大師
斷除口業
體光老和尚
佛學問答
臨終關懷
生活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隨機推薦
文庫首頁
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