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郁地延那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梵名 Uddiyāna 或 Odiyāna, Oddiyāna。位於北印度之古地名,乃怛特羅佛教之起源地。為四聖地之一。於近世,此地引起學界廣泛注意,其中,關於其地理位置,有多種異說,代表看法有下列數說:(一)地理學者猶雷(H. Yule)以為郁地延那位於蘇瓦特河(Swat)流域之白夏瓦(Peshawal)北方,並據玄奘之記錄,進一步推定為興都庫什(Hindu Kush)山脈南方之丘陵地帶之大部分。(二)華德爾(L.A. Waddell)繼承其說,認為此地係指喀什米爾(Kashmīra)西北部之加慈尼(Ghazni),即烏仗那(梵 Udyāna)或烏長(梵 Urgan)。(三)萊維(S. Lévi)認為在喀什噶爾(Kashgarh)地方;又以為系哈拉帕拉沙得薩斯特立(Haraprasāda ?āstrī),即奧立沙(Orissa)地方。(四)巴達恰利亞(Benoytosh Bhattacharyya)則主張在阿薩密(Assam)或孟加拉之說。巴氏提出四項理由以支持其主張:(1)西藏史書之記事:烏仗那國王因陀羅浦諦(梵 Indrabhūti),其子蓮華生(梵 Padmasambhava)曾於加荷爾(Jāhor)娶寂護(梵 ?āntiraksita)之妹;而加荷爾被推定在東孟加拉之達卡(Dacca)地方,即現今之沙波爾村(Sābhār)。准此,烏仗那應在加荷爾附近。(2)除烏仗那以外,另被認為四聖地之一的迦摩基耶(梵 Kāmākhyā)與西利喝達(梵 Sirihatta)位置鄰近,故烏仗那應亦在不遠之處。(3)據雲烏仗那國與楞伽普羅(梵 Lavkāpuri)為姊妹國。楞伽普羅為阿摩羅犍多迦(梵 Amarakantaka)山脈之一峰,或在阿薩密或中央印度,或錫蘭。故楞伽普羅之位置若在阿薩密,則烏仗那亦應在同一國,因而推定烏仗那在阿薩密。(4)據著名的印度、西藏、蒙古之佛教史「如意寶樹史」(藏 Dpag bsam ljov bzav)之記載,怛特羅成就者之一的螺巴(藏 Luipā)曾出仕烏仗那國,又據西藏大藏經丹珠爾目錄所述,螺巴乃孟加拉人,其著作多以孟加拉語譔寫。若烏仗那在孟加拉,則此二記述不約而同。然現代學者支持此說者不多,因其所根據西藏史書之記載,未脫傳說之範圍,故未得學界承認。(5)圖吉(G.Tucci)認為郁地延那即是西北印度蘇瓦特溪谷地帶之烏仗那或郁地引那(梵 Udnvānaka),此說於諸說之中較為有力。圖吉近年在此地進行考古學發掘,發現多數有關怛特羅佛教之遺品。

圖吉之說如能確定,則此地與佛教有極深之淵源,蓋 Udnvānaka 在漢文典籍中音譯為烏仗那、烏場、烏萇、烏長那、烏填那、烏填曩、越底延、郁地引那,古來為東西交通之要地。雖在紀元前曾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其後又被匈奴侵略,然於西元一千年頃被回教徒滅亡以前,此處佛教文化一直盛行;經典中所記述佛陀之事蹟及本生故事,如割肉餵鷹、聞半偈而舍身、降伏惡龍等著名故事,皆發生於此地。

大唐西域記卷三詳錄烏仗那國之記載,謂此國之周圍有五千餘里,山谷相屬,川澤連綿,雖有谷稼,然地利不肥。金、鐵極豐,多產蒲萄、鬱金香等,林樹蓊鬱,花果茂盛,寒暑和暢,風雨順序。人性怯懦,俗情譎詭,好學而不切。時人多以禁咒為業。多著白[疊*毛],少有餘服。語言大致與印度相同,文字、禮儀亦頗類似。崇重佛法,敬信大乘。沿蘇婆伐窣堵河之河岸,舊有一千四百伽藍,多已荒蕪。昔有僧徒一萬八千,後漸減少。僧徒並學大小乘,而以「寂定」為業;又善於持誦文句,然未究深義;戒行清淨,而特嫻禁咒。律儀傳訓有五部:法密部、化地部、飲光部、說一切有部、大眾部。另有十餘所天祠,異道雜居。又國中有四、五座堅固小城,其王大多治於瞢揭釐城,該城周圍有十六、七里,居民殷盛。

上述記載中之「蘇婆伐窣堵河」,梵名為 ?ubhavastu 或 Subhavastu,即是蘇瓦特河,亦即如意寶樹史上所謂之「郁地延那乃怛特羅教最初發生地」。另據八十四成就者傳一書所記述,郁地延那系擁有五十萬都市之國,分為二王國,一為三婆羅國(梵 Sambhala),由因陀羅浦諦王統治;另一為楞伽普羅國,由加拉因陀羅王(梵 Jalendra)統治。加拉因陀羅王之子娶因陀羅浦諦王之妹羅珂修明迦羅(梵 Laksmīkarā)為妻。彼女得因陀羅浦諦之印可而成為成就者時,因陀羅浦諦乃讓國與子而退位。又據西藏之傳說,佛陀曾在郁地延那傳授金剛乘(梵 Vajrayāna)之教法予因陀羅浦諦。大抵而言,關於郁地延那之傳說,皆極具神話色彩,記載此類傳說者,有不少西藏典籍。如布頓(藏 Bu-ston)所作,開啟怛特羅部深義門之寶鑰(藏 Rgyud-sdehi zab-don sgo-hbyed Rin-chen gces-pahi lde-mig)、怛特羅概論(藏 Rgyud-sde spyihi rnam-par-gshag-pa)、青冊(藏 Deb-ther svon-po)等書,惟各書記載略有不同。

此外,西藏又有一傳說,謂因陀羅浦諦王常見僧侶於午前由東往西,午後由西往東,成群飛行空中。王知是佛陀之聲聞弟子以神變力往還舍衛城行乞,即請降臨傳授金剛乘教。此一傳說或因 uddīyana 一詞與 uddayana(飛翔)類似而來。然據近人研究,謂郁地延那國王因陀羅浦諦與秘密集會怛特羅之間並無密切關係;並以為所謂「怛特羅佛教之樂園、理想國土」之郁地延那,未必真有其地,而系怛特羅佛教徒之空想世界而已。要之,由於該地曾被回教徒侵入,並徹底破壞,故後世怛特羅佛教徒在憧憬昔日佛國郁地延那之餘,乃將其理想化,種種傳說,或系由是而來。[布頓佛教史、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H. Yule: The book of Ser Marco Polo.ed.H. Cordier 3rd edn; L.A. Waddell: Lamaism; B. Bhattacharyya: An Introduction to Buddhist Esoterism; G. Tucci: Tibetan Painted Scrolls vol. I](參閱「烏仗那國」4175) p6980

上篇: 下篇:郁多羅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王肯堂

【王肯堂】 明代金壇(江蘇丹陽)人。字宇泰。官至福建...

楚江王

(雜名)十王中之第二。司掌大海之底正南沃燋石下活大...

自證壇

(術語)金剛界之成身會曼荼羅是也。先於色究竟天五相...

毗世

【毗世】   此雲勝異論。即六句義,於實句中有九法,...

圓測

(613~696)唐代法相宗僧。新羅(朝鮮)王族出身,俗...

花偈

(雜名)譬經之散文曰散花。其偈頌曰貫花。又曰花偈。...

慧能(638—713)

慧能,是中國禪宗的第六祖。俗姓盧,先世河北范陽(今涿...

八句義

為禪宗之根本眼目,乃適切表現禪宗玄義之八句。八句即...

擇地

密教中,建立曼荼羅,作諸法事,或建立殿堂時,選擇最...

(一)梵語 drstāntah。於一切法中,為顯示其道理而作之...

甕形

(異類)Kumbhāṇḍaka,即鳩槃荼。...

盜殺二戒天同畜異

戒本疏·四波羅夷法:「問:『盜天殺天,同得蘭者;盜...

【大藏經】佛說月光菩薩經

佛說月光菩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教...

【大藏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大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奉 制...

【大藏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

【大藏經】最上乘論

最上乘論 第五祖弘忍禪師述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

轉苦為樂

人世間有很多人都能夠忍苦耐勞,即使在非常艱苦的生活...

凡夫念佛十疑

《彌陀疏鈔》中,蓮池大師指出凡夫念佛十疑,不如借此...

供養佛陀的發霉玉米糰

為善就好像掘井一樣,衹要井掘開了將水汲出來同樣會再...

幸得人身,幸聞淨土法門

我們造什麼業,就一定要得到什麼樣的果報又叫業報,這...

本煥老和尚:父母恩德難報一定要報

日前,筆者就佛教在線《願天下兒女髮起孝心》一書的倡...

佛以大悲出此法門橫截生死

救世最急者:末世眾生,根鈍障深,解脫禪定,甚難可得...

長眉羅漢施神通度吝嗇婦人

在十八羅漢當中,有一位羅漢眉毛很長,被稱為長眉羅漢...

持戒的功德為何超過布施

持戒跟布施有什麼差別?兩個都是修習善法。 我們這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