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譯經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即指翻譯經典。又作翻經。廣義而言,並不限於經藏,如律、論之翻譯亦皆稱為譯經。蓋以印度各種方言流傳之佛典(經、律、論三藏),被整理為梵語、巴利語之原典,及至佛教傳來東方諸國,遂逐漸譯成各國語言。現今之漢譯佛典有直接由梵本譯出,亦有由西域地方之胡語重譯者。

在我國古代之譯經,大多由朝廷保護設置譯經院以完成譯業,此類譯經,稱為奉詔譯,故於現存之諸經中,未題為「奉詔譯」者極少。又精通梵漢語言,從事譯經之法師,稱為譯經三藏(略稱三藏),或三藏法師。然譯經之大業,古來即罕有獨自一人完成者,而繫於譯經三藏下,另有眾多輔助者從旁協助譯業,其後乃有專為譯業所設之種種官制。據佛祖統紀卷四十三載,譯場所置之譯官有下列九職:(一)坐於正面宣述梵文者,稱為譯主。(二)坐於譯主之左,評量(批判、審查)梵文者,或判斷譯文正確與否者,稱為證義。(三)坐於譯主之右側,審查譯主所讀梵文之正誤者,稱為證文。(四)聽受梵文而將梵音如實寫成漢字者,稱為書字梵學僧。(五)將梵音翻譯成漢文者,稱為筆受。(六)連綴文字成句者,稱為綴文。(七)對照梵文與漢文之正誤者,稱為參譯,或稱證梵語。(八)削刪冗長之文以定句義者,稱為刊定。(九)坐於南面潤飾譯文者,稱為潤文。

譯經中,僅譯出一次者,稱為單譯、一譯。翻譯二次以上者,稱為重譯、異譯、同本異譯。譯者名稱不明之經典,稱作失譯經;後世之譯經,常於經首或卷尾署明譯者之名,而在古代,譯經者多不署名,故所謂之失譯經特多。又唐代玄奘及其以後之翻譯,稱為新譯;玄奘以前所譯者,稱為舊譯;或謂姚秦鳩摩羅什以前之譯經為古譯。

東晉道安漢譯經典時,提出「五失三不易」之說,謂漢譯經有五種情形易失原意,而有三種難譯之情形。五失,又作五失本,即:(一)由於文法相異,原語與漢語之文詞顛倒。(二)原典之文體質樸,較少修飾語;漢語好文飾。(三)原典常有數度重覆相同之語句,極為繁瑣;漢譯則多略去此類重覆語。(四)原典經文中夾雜註解,語詞頗有錯亂之嫌;漢譯文體多略去此類夾雜之註解。(五)原典於說畢一事再接敘次事之時,常有重覆前述文詞之嫌;漢譯則多省略重覆之部分。此即漢譯經典五種易於失去原意之情形。

三不易,即:(一)聖典系依當時之風俗、語言等而立,但物換星移,時俗既變,若期以適合現代,則翻譯不易。(二)不拘聖人與凡夫之距離多大,而欲令遠昔聖人微妙法音,適合後世凡愚之風俗,則翻譯不易。(三)阿難出經,距佛世不久,再經無數聖者點校記載,從而乃有聖教流傳,後世之人若以淺見從事譯經,縱然審慎萬分,亦恐有所訛誤,則知翻譯不易。

此外,玄奘亦有五種不翻之說,即:(一)秘密故不翻,如陀羅尼。(二)含多義故不翻,如婆伽梵。(三)此方無故不翻,如閻浮樹。(四)有古譯故不翻(從前已經音譯,且為一般所知),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五)令生善故不翻,如般若,聞之則生信念,若譯作智慧恐生輕薄,以尊重故不翻。

另據續高僧傳卷二、翻譯名義集卷一等載,隋代彥琮著辯正論,舉出八備十條之說。所謂八備,乃譯經者應具備之八種資格,即:(一)誠心愛法,志願益人,不憚久時。(二)將踐覺場,先牢戒足,不染譏惡。(三)筌曉三藏,義貫兩乘,不苦闇滯。(四)旁涉墳史,工綴典詞,不過魯拙。(五)襟抱平恕,器量虛融,不好專執。(六)沈於道術,澹於名利,不欲高炫。(七)要識梵言,乃閑正譯,不墜彼學。(八)薄閱蒼雅,粗諳篆隸,不昧此文。十條,則為譯經十項要例,即:(一)字聲,(二)句韻,(三)問答,(四)名義,(五)經論,(六)歌頌,)(七)咒功,(八)品題,(九)專業,(十)異本。

讚寧之宋高僧傳卷三亦舉出翻譯之六例,即:(一)譯字譯音,分為譯字不譯音、譯音不譯字、音字俱譯、音字俱不譯等四種情形。(二)胡語梵語,說明原典有胡語與印度純梵語之別,於純梵語之中,依五天竺地域之別,各地梵語亦不盡同;胡語之中,有豎讀之胡語(如羯霜那國),亦有橫讀之胡語(如吐貨羅、迦畢試等);此外,如龜茲語則是亦胡亦梵之語。(三)重譯直譯,直接從印度之梵篋譯成漢語者,稱為直譯;一度譯為胡語後,再度轉譯成漢語者,稱為重譯;此外,譯者來華之途中,經歷諸胡國時所譯之經典,譯語之中常夾帶胡語,此則屬亦直譯亦重譯。(四)粗言細語,印度之語言有所謂平常言詞之口語與典正言詞之文言,其中,佛陀說法時大多採用口語;又佛陀之言音可概分兩類,即分明典正之全聲(細語),與不分明訛僻之半聲(粗語)。此外如法護、寶雲、玄奘、義淨等所譯之梵本皆採用中天竺之細語。(五)華言雅俗,謂譯成之漢語亦有雅俗之別。(六)直語密語,謂梵語涉俗者為直語,涉真者為密語。[首楞嚴義疏註經卷一之一、佛祖統紀卷五十三、法苑珠林卷一○○、大宋僧史略卷上、出三藏記集卷六至卷十一]p6806

上篇:警韶 下篇:譯經院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天王如來

(一)提婆達多比丘未來成道時之佛名。據法華經提婆達多...

阿育王役使鬼神

(傳說)王建八萬四千塔時,欲一夜成功之,遂役使夜叉...

世俗智所緣

【世俗智所緣】 p0512 品類足論一卷七頁云:世俗智何所...

興化存獎禪師語錄

全一卷。又作興化語錄、廣濟大師語錄。唐末臨濟宗僧興...

一向記

(術語)向人問與以決定之答也。俱舍論十九曰:若作是...

佛缽印

又作如來缽、釋迦大缽、缽印。缽為諸佛、菩薩之寶器,...

現在黑暗身

【現在黑暗身】 p0955 集異門四卷十六頁云:現在黑暗身...

權跡

(術語)謂自久遠實成之本地所現之權化垂跡身。八相成...

後出阿彌陀佛偈

(經名)後漢失譯。有十四偈。讚往生淨土之勝妙。貞元...

無常

無常者,謂於眾同分諸行相續變壞性,假立無常相續。...

隨類生

【隨類生】 p1365 瑜伽四十八卷二十四頁云:云何菩薩隨...

歸依僧即歸依第一義諦僧

子題:未來僧、真諦僧、俗諦僧、第一義僧、聲聞學無學...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餓鬼報應經 失譯附東晉錄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如是我聞:...

夢參老和尚《辦慈善事業必須真情實意》

2009年冬至2010年春,夢參老和尚南行弘法之行的首站來...

年輕是培養福報的好時​光

每次共修,看到大悲殿的觀音菩薩,莊嚴面相,兩耳垂肩...

看到美女後的五種境界

一、隨欲逐相型 大部分人屬於這種類型。看到美女經過...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

禮,德之范也。即禮是指規範,尊卑有序。《曲禮》曰:...

不管哪一宗都要見性,不見性你弄的還是生滅

禪宗沒有什麼語言,他的問話就是實際,問在答處,答在...

人生的試金石

著名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在一次火災中被毀之後,人們在廢...

路邊的「阿彌陀佛」

在台灣參學其間,我發現一個現象,在台灣的道邊路旁,...

謙卑的力量

謙卑的力量,不在於形體的大小、氣勢的強弱,而是用柔...